佛弟子文库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部

大安国寺沙门静居谨上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部

大安国寺沙门静居谨上

此经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凡八十卷第一菩提场会经六品。一世主妙严品五卷。二如来现相品一卷。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两品共一卷。五华藏世界品三卷。六毗卢遮那品一卷第二普光明殿会经六品。七如来名号品。八四圣谛品。两品共一卷。九光明觉品。十菩萨问明品。两品共一卷。十一净行品。十二贤首品。两品共二卷第三须弥山顶会经六品。十三昇须弥山顶品。十四须弥顶上偈赞品。十五十住品。三品共一卷。十六梵行品。十七初发心功德品。两品共一卷。十八明法品一卷第四夜摩天宫会经四品。十九昇夜摩天宫品。二十夜摩宫中偈赞品。二十一十行品。三品共二卷。二十二十无尽藏品一卷。第五兜率天宫会经三品。二十三昇兜率天宫品一卷。二十四兜率宫中偈赞品。二十五十回向品。两品共十一卷第六他化自在天会经一品。二十六十地品六卷第七重普光明殿会经十一品。二十七十定品四卷。二十八十通品。二十九十忍品。两品共一卷。三十阿僧祇品。三十一如来寿量品。三十二诸菩萨住处品。三品共一卷。三十三佛不思议法品两卷。三十四如来十身相海品。三十五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两品共一卷。三十六普贤行品一卷。三十七如来出现品三卷第八再重普光明殿会经一品。三十八离世间品七卷第九逝多林会经一品。三十九入法界品二十一卷。

题云大方广佛华严者。大方广法也。佛华严人也。又大以体遍为义。方广用周得名。依体起用名大广。佛者证说之人。华严修因严果。经诠彼义。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总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共八十卷。

初会在菩提场阿兰若法。经有六品。明佛果德。毗卢遮那初成正觉。十方众主如大自在天王。并菩萨等。共四十众。同类眷属。各刹尘数。咸至会中。故有世主妙严品海会既集。佛现真仪。则有如来相品真相离相。非小菩萨之所能观。故普贤大士。入自在定。证佛境界。则有普贤三昧品佛有依报。就依报中。先辨能具因缘。则有世界成就品次明所依刹海。则有华藏世界品依报既彰。宏丽正果。属在尊严。故有毗卢遮那品又此第一会。为信乐之境。

第二会不离菩提场。受龙宫请。名普光明殿会。经有六品。辨信者之心。佛应众生。先现三业。约身业以立称。则有如来名号品约语业以阐教。则有四圣谛品约意业以警众。则有光明觉品欲生正信。先须正解。故有菩萨问明品解而不行。如说食求饱足。以立行以解解。故有净行品因行以成德之。为众善之元。故有贤首品此第二会虽明正信。未立慧根。如彼轻毛随风无定。

第三不离菩提场。受天王请。昇忉利天宫会。经有六品。生正慧根。昇忉利天宫。化主赴众。忉利天宫偈赞品助化赞德。此之二品。当会由常。十住品。辨住中之解。梵行品。明住中之行。发菩提心功德品。彰住中之德。此之三品。当会正说。明法一品。当会□进。此会正慧既明。

第四不起菩提场。昇夜摩天宫会。经有四品。託彼慧根。生其正行。昇夜摩天宫品。应物合如。夜摩宫中偈赞品。德无不备。此之二品。当会兴彼。十行品。正辨成行。十无尽藏品。摄行进。此后会。虽立根茎。而枝叶未布。

第五不起菩提场。昇兜率天宫会。经有三品。明回向愿。遍众生界普荫无唯。昇兜率天宫品。明于佛有感必□。兜率宫中偈赞品。表于众无德不称。十回向品。即当会正说。言回向者。回自向他。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由三回向。证彼三身。前□五会。住极三贤。

第六不动菩提场。应他化自在天宫会。经有一品。登于十圣。明十地住。又贤者善也。圣者正也。所言三者。十住为下贤。约慧断惠以标名。十行为中贤。约修进善以立称。十回向为上贤。约自利利他为胜愿。故有三贤矣。然地有生成之义。表此无漏圣智。能生菩萨成佛果德。故如地也。背凡登圣。断障证真。创生佛家。故名欢喜。二离垢地者。净修三业。如火鍊金。离误犯戒垢。故名离垢。三发光地者。修证禅定。能现神通。发妙慧光。故名发光。四焰慧者。定能起慧。以三十七品无漏慧火。烧烦恼薪。故名焰慧。五难胜地者。真俗二智。行相牙违。合令相应。故名难胜。六现前地者。般若正智。了十二因缘。拔无明根。入三解脱。法空真理。明现在前。故名现前。七远行地者。常住三昧。不碍起用。出过有无。下位莫测。前之六地。人天二乘犹许共行。今此独起。故之远行。八不动地者。证无生忍。不为相用功行所动。蒙佛七劝。因起十身相作。及十自在。法驶流中任运而转。不假作意。故名不动。九善慧地者。前证法体。今此起用。专学法王。宴寝语默。具四十无碍辨之众生相。为大法师。无求不应。故名善慧。十法云地者。大法智云能隔尘惑。诸佛法雨悉能受为。复以法雨遍属群品。故名法云。又初二三地。同人天行。四五六地。同二乘行。第七一地。同大乘行。八九十地。入一乘行。故有十圣矣。

第七不动菩提场。重会普光明殿。经有十一品。前明三贤十圣。行位将终。今此因圆果满也。十定品。修十三昧。证有即非有。十通品。十慧发明。知空即不空。十忍品。定慧均平。空有一贯。阿僧祇品。能数既多。算不可及。明之德广也。如来寿量品。竪穷来际。菩萨住处品。横遍十方。此上六品。并是菩萨地位功德。即等觉因。成下之五。文理双融。妙觉果满。将成妙觉。先证妙法。故有佛不思议法品妙法既立。必成妙身。故有十身相海品大相既成。次明好德。则有随好光明功德品津梁既备。济渡为功。益物无偏。则有普贤行品普贤在心。须呈果相。则有如来出现品。

第八不离前处。再会普光明殿。经有一品。名离世间谓前七会。以差别法。而生其解。当会约仗解成圆融行。所以普慧菩萨起二百问。普贤菩萨二千行答。虽修诸行之法。无性非相。既迁恒在世间。名离世间。

第九不动寂灭道场。而现逝多林会。经有一品。名入法界谓前离世间。今入法界明证也。佛入师子频申三昧。欲令大众顿证普门故。所以文殊大士出善住阁。行化南方。于福城东古佛塔所。会进多众。发菩提心。唯有善财童子。历一百一十城。遇善知识。各得三昧解脱门。终至普贤菩萨。于一一毛端。顿证解脱。含同果海。

又此九会。第一会举所信之佛。第二会能信之心。第三会依信生解。第四会依解起行。第五会依行发愿。第六会三贤位极。圣地将登。第七会中摄因成果。第八会有无双泯。非真妄之可分。第九会境智一如。岂筌蹄之所及。又总言之。初会举依正两报。为所信佛。第九会明其信者。能成佛人。则初末两会。合是一义。则题中佛字也。从第二会至第八会。则彼佛因。则题中华字也。因有阶降。故中七会以则之。果无分限。唯一佛以证之。严者以愿行之华因。严彼法身之佛果也。又佛华严是能传法之人。大方广是所传教之法。以法成人。先云大方广也。以人传法。故云佛华严也。人中摄因成果。唯佛也。法中摄用归体。唯大也。大是所证之法界。佛是能证之大智。佛之与大如光空。空外无光。大外无佛。空光一体。佛冥契不可分也。心缘莫到。言说不及。能诠此义。故以为经。此乃因理故成教。因教以见理。经云。如因日光照。还见于日轮。因佛智慧光。见佛所行道。以佛常故。经法亦常。所以然者。未曾有日舍于光明。经云。阎浮提人。隔须弥山。见日出没。日中住者。常随于日。无有出没。凡隔无明。见佛隐现。诸大菩萨常随于佛。无有隐现。日轮是体。光明为用。未曾有体而不具用。由有光用。行者见道。所作成办。佛法亦尔。则体演法为用。未曾有佛而不说经。由闻思法。知出离道。修戒定慧。悉得成就。经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净眼普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文义深。难可备陈。随分见闻。滥为称赞。傥一句一偈。与理相应。伏愿。福祐无疆。上资圣寿。

贞元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安国寺沙门静居进上

辛酉秋七月初三日依高山寺古藏内所传本书写之初六日一校毕

    西山梅村住菴善妙寺道栋书


上篇: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

下篇:胜鬘宝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金光明经文句记

金光明经文句记卷第一(上) 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 吾先师...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序 朝请郎飞骑尉赐绯鱼袋晁说之撰 陈...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一卷 西明寺沙门法藏撰 将释此经十门分别...

楞伽经义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上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 ...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广义法门经

广义法门经一卷(出中阿含经一品)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

【注音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昔佛在世时...

禅源诸诠集都序

重刻禅源诠序 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鸣虽不同。道则...

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唐天竺三藏达摩...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惠空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

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一切时处勤诵地藏菩萨名号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可以说也是指我们;虽不为求...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