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

清古歙后学沙门成时依经录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观经境胜,卒难受持。经谓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先当二字,对前胜观而言。非对后二侍。)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夙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则知舍胜观劣,正是佛力所加。纵根钝,修必成。像观若成,具相亦现。故钞谓观佛入门要术也。又经前明胜相毫量,千六百五十万里,疏仅取一丈五尺。盖胜劣佛观,皆发轫白毫。故疏胜相毫量,豫取后劣相文而释。良以忍界末流,纵大机胜种,皆当创归池像,决无顿契一切色身相者。韦提希等,于前见佛,经中盛明佛加,非通途修证教意。复次,虽观劣身,亦圆符胜观。钞云,境有胜劣,观皆顿照,即空假中。胜身心作心是,丈六非作是耶。经云,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明示人大身小身,无先无后,非所及,非所不及也。依第十三杂想观,述初心三昧门。下笔故序。

(行者面西,如三昧法治室,但供观经一卷。专令心想现像。称阿弥陀佛出入,入时投地。默白云。)

(“南无释迦牟尼佛,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白已,起。于问讯时,复想云,“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佛顶有金台,状如须弥。极乐世界,及十方净土主伴,悉于中现。”想已,次互跪拈香,复想云。)

(“阿弥陀佛,从金台出。住立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皆炽盛金色,佛像八尺,大士不及八尺。”○起,至心唱和云。)

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想云,“三宝三德如虚空,众生三障亦如是。是故平等普归敬,愿速同入法界海。”○应归命三处三宝。谓导师,本师,及金台中十方诸佛。下除别礼,余通礼,供养,赞叹,忏悔,三归,共六拜。同此运想,同用上偈。想已起,主者白云。)

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众散华。和云。)供养十方法界三宝。(执炉,想我此香华遍十方云云。想已,复云。)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无量寿,金台百宝莲。如是佛世尊,佛法及佛子。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起,唱和云。)供养已,一切恭敬。(拜起,置炉。合掌,正立。赞云。)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一心系念谛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拜,心想生之上,遍缘三三宝。是故下,遍缘阿弥陀佛。次起立。复云。)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净业正因。奉感(拈香。)释梵,护世诸天。普雨天花,持供养者。又感(问讯。)南无逆顺起教,五百思惟主伴。娑罗阇世,月光耆婆,天授恶友。及步虚以来,好持是语,无忘失者,咸降密室,大慈受熏。愿一切世间,增长增损。大兴末法,息诤扬宗。禅教律三,会归秘藏。(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本师释迦牟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一心顶礼,佛顶妙高台中,十方无量诸佛。净业正因,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前偈改释迦为诸佛,此中应想无量主伴。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二大士侍立左右,无量寿佛。(应极感切。求哀救接。偈改阿弥陀佛影现中。想偈已,次即就地默想云。“室内净池,涌三金莲。佛同二侍,下立华上,垂手接引。复对佛前,涌一金华。自身住其上,对佛作礼。”)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圆光化佛,及宝莲华,悉从八尺像身而观。)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阿弥陀佛。(丈六之文,姑且莫礼,令八尺之观成就。)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住宝莲华,现八尺身,形真金色,圆光映彻,圆光中无量化佛菩萨,阿弥陀佛。(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身同众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菩萨前。)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天冠立佛,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为观音。)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肉髻宝瓶,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偈改二大为势至。)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在池水上,于一切处身同众生,助佛普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前身同众生,谓同凡夫人中之身,七尺有零。此身同众生,谓一切处身,乃九法界身也。次拈香云。)

一心顶礼,无量寿佛经。(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皆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一心顶礼,净除业障,得生佛前经。(偈如上,下同。)

一心顶礼,第十三杂想观,及十方三世一切尊经。(若非此章,则忍界末流,妙观绝分。故应顶礼。又此中重在顺扶观道,故法宝结归末位。次长跪叩云。)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叩)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我等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现前僧物。不净说法。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乃至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受苦无穷。(叩)唯愿观世音,及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我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令我闻已,发菩提心。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临命终时,(叩)阿弥陀佛,授手迎接。不离金台,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觐百宝莲。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僧那大悲,尽未来际。(三说。次起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拜,次起。拈香执炉。如三昧法,至心行道。想降莲华,行池水面。举足下足,莲华出没。三像肩背,及天衣痕等。一一谛想,极令明了。称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七称,或多称。次诵杂观章七遍,或多遍。次复如上三称,想归本位华上。结三归。)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次习坐,即观立佛白毫。毫中空。周围二寸五分。外八棱。右旋宛转在眉间。莹净明澈,显映金颜,分齐分明。复想舒豪下垂,长不及华台一尺。显映金躯,及与华足。耀琉璃水,照触自身。此观久久坚住。或将前行仪,端坐想礼一遍亦妙。问,所礼佛位,何故重繁。答,为练观道。令开目闭目,了了现前。当知习观不出总别二法。初则总不如别,以总略别详故。久则别不如总,以别渐总顿故。问,入坛已白释迦,忏时何又白弥陀。答,欣厌绵切,方得往生。故意业白本师,又口业白导师。文以重而表专。能白之业,所白之佛,以不重而无过。问,何故亦观白毫。答,胜劣两观,皆以白毫为初步。所以智者于胜相毫中,详劣相毫状,疏意正在此章。后世慈云忏主等,皆扶此观,以妙契经旨故。又末世根钝,虽劣观或有难习之者。故将本观事境,详在行仪。令行者不觉其难,而自纯熟。其白毫观,以经中前文义通故,专令坐时修习。且恐不善观白毫者,又令坐中默然想礼行仪。既甫行行仪,想礼尤易成就是法也,动静绵拶。事理互研。仪观等熏。通别巧锻。(白毫为通,本观为别。)以斯应末世,庶可称善顺机宜也欤。其一心三观,详在妙宗,兹不赘。


上篇: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

下篇:首楞严义疏注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阿弥陀经疏

刻弥陀经义疏序 孤山圆师撰《弥陀经义疏》,后又钞之...

观音义疏记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释疏二。初释题目...

三弥勒经疏

三弥勒经疏 兴撰 弥勒上生经料简记 将释此经。略以五...

请观音经疏

请观音经疏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顶法师记 此经从人...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卷第一(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

华严经问答

华严经问答上卷 沙门法藏撰 问。三乘事理。普法事理云...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宝星陀罗尼经

宝星经序 唐释法琳撰 《宝星经》梵本三千余偈。如来初...

劝修净土切要

重刻净土切要序 今夫苦乐纵横。一灵万变。升沉往返。...

十二缘生祥瑞经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

【注音版】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远离五种邪命

缘有两个,第一是远离恶缘,远离恶缘就是要远离五种邪...

为什么喝地藏水没效果呢

地藏王菩萨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们这一些人,我们...

两位诤友

【原文】 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

好运不在于星辰

从前,在北印度的波罗奈斯住着一户有钱人家。他们为儿...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庵摩果与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带着蜜浆和水果出远门,她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求人天福报,只得来生痴福而已

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 就是福峻这个...

随顺世缘不攀缘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