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律宗新学名句

宋 惟显编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律宗新学名句卷中

佛亲集结戒五意(多论)

一现佛不自专辄故二众量结戒犯者心伏故三凡事众和令法久住故四为肃将来仿佛成规众量不重故五诸佛法尔于法有仪故。

十诵圣人无五畏

一不活畏二恶名畏三死畏四恶趣畏五大众畏。

五阴(能覆出世真明之慧亦名五众)

一色(有形质碍之法)二受(领纳所缘)三想(能取所领之缘)四行(造作之心能趣于果)五识(了别所缘之境)。

律中五阴五相

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 过未现色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

比丘尼五衣

一覆肩二椅支三安陀会四郁多罗僧五僧伽梨。

愿师受戒五缘(资持引)

一是大比丘二有所对境三有心四心境相当五律成究竟。

大乘事忏五缘(业疏)

一请十方佛二诵经咒三说已罪四立誓愿五如教明证。

小乘事忏五缘(业疏)

一能忏二所对三忏心四相应五究竟。

受日五缘

一三宝境界缘二道俗病患生善灭恶缘三父母大臣缘四求为衣钵缘五和僧护法缘。

受戒五缘(业疏)

一能受有五(一是人道二诸根具足三身器清净四出家相具五得少分法)二所对有七(一界二僧三数满四尽集五白四法六资缘具七佛法时中)三发心乞戒四心境相当五事成究竟。

五缘留大衣

一恐怖若疑怖二雨若疑当雨三经营大衣四浣染五藏举。

舍戒五缘(戒疏)

一体是比丘二所对人境三有舍心四心境相当五一说便成。

五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五盖(能覆盖清净善心为名)

一贪欲(引取无厌)二嗔恚(忿怒强恨)三睡眠(意识惛熟名睡五情暗真曰眠)四掉悔(邪心动念曰掉退思忧悴曰悔)五疑(痴心乖理犹预不决)。

五岳(戒疏记引)

一东岳泰山兖州二南岳衡山衡州三西岳华山华州四北岳恒山恒州五中岳嵩山洛州。

五毁辱法(增一)

一头发长二爪长三衣裳垢圿四不知时宜五多有所论。

又生五过

一人不信言二不受其教三人不喜见四妄言五斗乱彼此。

毗尼五义(了论)

一能生种胜利谓引生世出世善二能教身口二业清净及正直三能灭罪障四能引胜义在家者引令出家及到天住梵住圣住无余涅槃五胜人所行事谓佛乃至凡夫皆行其中。

戒有五义(善生)

一名制能断诸恶法故二名迮隘性不容恶故三名清凉遮烦恼热故四名为上至无上道故五名为学调诸根智故。

分通五义(业疏)

一沓婆厌无学知非牢固也二施生成佛道知余非向也三相召为佛子知无异乘也四舍财用非重知心虚通也五尘境非根晓知识了义也。

沓婆营福五义(戒疏)

一为报恩故二为长养法故三灭少修自高者四折伏弟子憍心五起来世福业故。

儒家五经

一春秋二易三书四礼五诗。

五行

一金二木三水四火五土。

五逆罪

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破法轮僧五出佛身血。

羯磨五句法

一大德僧听(纲骨)二缘本双牒(缘兆)三谁诸长老忍(纲骨)四单牒根本(缘兆)五者默然谁不忍者说(纲骨)。

单白五句法

一大德僧听(纲骨)二缘本双牒(缘兆)三若僧时到(纲骨)四单牒根本(缘兆)五白如是(纲骨)。

持律得五功德(四分)

一戒品牢固二善胜诸怨三于众中决断无畏四有疑悔者能开解五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多食五苦(增一)

一大便数二小便数三多睡数四身重不堪修业五多患食不消化。

五拘邻(受戒犍度)

一阿若憍陈如(亦云拘邻)二阿湿卑(亦云阿陛)三摩诃摩南(亦云摩诃拘利)四婆提(亦曰跋提)五婆敷(亦名十力迦叶)。

僧祇五果种(坏生戒)

一里核种(桃杏枣柿)二肤果种(梨奈林檎)三壳果种(胡桃榴栗)四[禾*会]果种(松柏子)五角果种(山泽诸豆)。

破戒五过(四分)

一自害二为智者所诃三恶名流布四临终生悔恨五死墯恶道。

安居离五过(事抄)

一太远聚落求须难得二太近城市妨修道业三多蚊蚁难四无可依人五无施饮食汤药。

喜往白衣家五过(四分)

一不嘱比丘入村二在欲意男女中坐三独坐四在屏覆处五与女人说法过限。

歌声说法五过(四分)

一自生贪着二令他生爱三令他习学四俗人生慢五以乱定意。

不嚼杨枝五过(四分)

一口气臭二不善别味三热阴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

漏失戒五过

一恶梦二诸天不护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惟明相五于梦中失精。

受施五观(事钞)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多减三防心显过不过三毒四正事良药取济形苦五为成道业世报非意。

业疏五家僧体

一五阴实法为体二四人假用为体三一多四人为体四但取四人为体五六和德用为体。

古五刑(尚书)

一墨二劓三剕四宫五大辟。

古五刑(戒疏引)

一墨(墨额)二劓(截鼻)三宫(去势)四割(截耳)五刖(断足)。

今五刑

一笞二杖三徒四流五死。

五现前(出藏诤)

一云何法现前所持法灭诤者是二云何毗尼现前所持毗尼灭诤者是三云何人现前言议往返者是四云何僧现前应来者来等是五云何界现前作羯磨唱制限者是。

五眼

一肉眼二天眼三法眼四慧眼五佛眼。

五五百年(大集)

一五百年解脱坚固二五百年禅定坚固三五百年持戒坚固四五百年多闻坚固五五百年斗诤坚固。

男五黄门(四分)

一生二犍三妒四变五半。

女五黄门

一螺二筋三鼓四角五脉。

五谷

一黍二稷三菽四麦五稻。

五谷(轻重仪)

一房谷(粟林)二散谷(床穄)三角谷(诸豆巨胜)四芒谷(稻麦)五[禾*会]谷(麻荏)。

五根

一信根二精进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弟子事师五事(六方礼经)

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所有言教随之四思念不厌五从后称誉之。

弟子不承事五事诃责(四分)

一我今诃责汝去二莫入我房三莫为我作使四莫至我所五不与汝语。

持律五事利益(僧祗)

一建立佛法二令正法久住三不欲有疑悔请问他人四僧尼犯罪者为作依怙五欲游化诸方而无有碍。

边方曲开五事(四分)

一持律五人受大戒二着重革屣三数数洗浴四敷羺羊皮等五长衣数满十日。

成论迷名生法痴随文增五失

一不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于圣法。

五邪(僧网)

一改常威仪诈现异相二说己功德三高声现威四说己所得激动令施五为求利故强占他吉凶。

调达五邪

一尽形常乞食二粪扫衣三露坐四不食苏盐五不食鱼肉。

五种三归(母论)

一翻邪三归二五戒三归三八戒三归四十戒三归五具戒三归。

五种村相(盗戒)

一垣二墙三栅四篱五屋。

五种正食

一饭二干饭三麨四鱼五肉。

受通五种

一善来二三语三破结四八敬五羯磨。

五种作器(轻重义)

一铁作器(炉冶钳砧错等)二陶作器(论绳袋博锹钁等)三皮作器(盆瓮床桄刀刬熨铁)四竹作器(刀锯等)五木作器(斧锯斤刬等)。

五种律师

一诵戒至三十二诵戒至九十三诵广戒四诵二部戒五诵二部律。

五种脂(四分)

一熊脂二罴脂三猪脂四驴脂五鱼脂。

五种床

一旋脚二直脚三曲脚四入梐五无脚。

五种失受食(事钞)

一往不受径捉触二腻势相连三任运失受四遇缘失受五决意舍失。

二五种受食法(羯磨)

一身与身受二衣与衣受三曲肘与由肘受四器与器受五置地与受一手与手受二手与物受三物与手受四物与物受五遥过与墯。

五种阇梨(四分)

一出家阇梨二羯磨阇梨三教授阇梨四受经阇梨五依止阇梨。

五种兰若

一盗戒兰若二离衣兰若(二里)三僧界有难兰若(五十八步四尺八寸)四僧界无难兰若(五里)五提舍兰若。

尼五种受(业疏)

一八敬二二十众三遣信四小年曾归五边方义立十人。

五种不失界(事抄)

一非法恶心解二僧尼互结三中边不相解四失界相五空本处。

五种不须答(十诵)

一试问二无疑三不为悔所犯四不受语五诘问。

五种说欲(受欲篇)

一我说欲二与汝欲三为我说欲四现身相五广说。

五种界形(善见)

一方二圆三鼓形四半月五三角。

药有五种(了论)

一依时量二依更量三依七日量四依一期量五依大开量。

五种仪

一偏露二脱屣三礼足四胡跪五合掌。

四分五种村(轻重仪谓之五生种)

一根种(萝卜姜芋)二枝种(亦曰茎种柳榴及菜)三节种(萝勒蓼芹)四覆罗种(此云杂种蔗竹荻芦)五子子种(荽桂)。

五种尺量

一南吴尺(短周二寸)二姬周尺(十寸为定)三唐尺(加周二寸)四东山尺(加唐二寸)五潞州罗柯尺(加东山二寸)。

五种长物(多论)

一重宝二似宝三若衣衣财(应量已上)四一切不应量(衣及衣财)五一切谷米。

五种僧物不可卖(五八)

一也二房舍三须用物四果树五华具。

五种非法(僧祇)

一身口习近住二数犯五众戒三恶人为友四好诤讼有五(一自高二粗弊此性三无义语四非时语五不亲附人)五恭敬年少比丘。

善生五种

一众生无边戒亦无边二大地无边戒亦无边三草木无量戒亦无量四海水无边戒亦无边五虚空无际戒亦同等。

五种卧法(三千威仪)

一当头向佛二不卧视佛三不双申两足四不向壁及伏卧五不竖膝。

五种受宝犯舍(多论)

一以手受二以衣取三以器取四言着是中五若言与是净人。

五种分别不得戒(俱舍)

一于某众生我离杀等二于某分我能持三于某处能持护四于某时谓年月日五离某缘除斗战等。

五种疾灭正法(四分)

一有比丘不谛受诵律喜忘文句复教他人文既不具其义有阙二为僧中胜人上座一国所宗而多不持戒但修不善后正仿习放舍戒行三有比丘持法持律持摩夷而不教道俗即便命终令法断灭四有比丘难可教授不受善言余善比丘舍置五互相骂詈互求长短。

五种缘令法沉没(杂含)

一于大师所不敬二不重三不下意四不供养五不依止。

四分五种盗取

一决定取二恐怯取三寄物取四见便取五倚托取。

四分五种盗心

一黑暗心二邪心三曲戾心四恐怯心五常有盗他心。

师教弟子五事(六方礼经)

一当令疾知二令胜他人弟子三令知己不忘四有疑悉解五欲令智慧胜师。

和尚五种非法弟子忏谢而去(四分)

一我如法和尚不知二不如法和尚亦不知三我犯戒和尚舍不教诃四不犯亦不知五若犯而忏亦不知。

说戒五种时节(事钞)

一十四十五十六三日不同二食前食后三若昼若夜四若增若减五时与非时。

袈裟五种功德(悲华经)

一入我法中或犯重邪见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授记二天龙人鬼若能恭敬此人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四若众生共相违反念袈裟力寻生悲心五若在兵阵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当得解脱。

灭后五种令法久住(善见)

一毗尼是汝大师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世三中国十人边地五人如法受戒四乃至二十人如法出罪五以律师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五种应显露行筹(业疏谓之捡勘)

一诸比丘作念众中非法人多彼和尚阇梨如法二诸比丘作念众中多非法人而上座智人持法持律持摩夷如法三诸比丘不知如法语多非法语多然和尚阇梨如法四诸比丘不知如上然上座智人持法律等应显露行五诸比丘知此诤事法语人多即显露行。

十诵有二五种怖畏

一自不修身戒心慧复度人令不修身戒慧二畜沙弥三与他人依止四与净人沙弥共住不知三相谓掘地断草溉水五虽诵律藏前后杂乱。

一不修身戒心智无欲钝根二与尼相近舍戒还俗三如来所说甚深修多罗等无怜愍爱乐心好作文颂庄严章句乐世法故正法疾灭四为衣食故舍练若入聚落五为衣食故多所求觅扰乱。

心论后诸无作五种名(业疏)

一彼一切恶戒对治故名律仪二入七众具故名波罗提木叉律仪三善作故名妙行四名业业者作所起故五名尸罗尸罗者淳善义。

智论五种不净(各有偈词戒疏杀戒)

一种子不净(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白净生但从秽道出)二依处不净(是身为臭秽不从华间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三当体不净(地水火风质能变余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四外相不净(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溢不止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净(审谛观此身终归必死处难御无反覆背恩如小儿)。

比丘无五受(四分)

一善来二破结三三语四边方持律五人五中国十人。

五宗(或名五部五师)

一昙无德(亦云昙摩鞠多此云法正法密法护等)二萨婆多(亦云萨婆谛婆此云有)三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四迦叶遗(亦云迦叶毗此云重空观)五婆粗富罗(亦云婆蹉富罗此云著有行)。

五住烦恼

一三界见惑二欲界思惑三色界思惑四无色思惑五无明。

毗尼引生五住(了论)

一在家引令出家二引至天住三引至梵住四引至圣住五至无余涅槃。

五熟(轻重仪)

一蒸熟二煮熟三煿熟四炙熟五炮熟。

女人五障

一不得作梵王二不得作帝释三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轮王五不得作佛。

非心五证

一心是虑知二心有明暗三心通三性四心有广略五心是报法。

非色五证

一色有形段方所二色有十四二十种别三色可恼坏四色是质碍五色是五识所得。

儒五常

一仁二义三礼四智五信。

五乘

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辟支佛乘五菩萨乘。

五辛

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

五神通

一神境二他心三天眼四天耳五宿命。

犯戒五衰(中阿含经)

一求财不遂二设得衰耗三众不爱敬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

善见五律师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一初一千年得三达智二复千年得爱尽罗汉三复千年得阿那含四复千年得斯陀含五复千年得须陀洹。

了论能知五相(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一缘起处二缘起人三立戒四分别所立戒五决判是非。

失衣五想心

一夺想二失想三烧想四漂想五坏想。

五藏

一长阿含藏二增一阿含藏三中阿含藏四杂阿含藏五杂藏。

五大精舍(圣贤录)

一给孤独园二鹫岭三猕猴江四庵罗树园五竹林精舍。

五大河(四分说戒犍度)

一恒河二阎摩那三萨罗四阿夷罗五婆提摩诃。

善见五大贼(释相)

一非梵行自称是梵行受诸施者二恶比丘偷善比丘法求名利养三谤诸贤圣偷窃圣法四以僧重物饷致白衣妄取其意五盗取僧物物如己物与人兰若盗心取随直多少结。

唐末五代

一梁朱全忠二后唐李克用三晋石敬塘四汉刘知远五周郭威。

五长戒

一十日衣二月望衣三急施衣四长钵五长药。

五停心

一多贪修不净观二多嗔修慈悲观三多散修数息观四愚痴修因缘观五多障修念佛观。

五浊(亦曰五滓)

一劫浊(下四聚在此时)二见浊(五利使)三烦恼(五钝使)四众生(揽利钝果报而立名)五命浊(摧年促寿)。

五帝

一金天二高阳三高辛四陶唐五有虞。

受随二作五同

一者名同二者义同三者体同四者短同五者狭同。

受随二无作五同

一者名同二者义同三者体同四敌对同五多品同。

沙弥五德(羯磨)

一发心出家怀佩道故二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委弃身命遵崇道故四永割亲爱无适莫故五志求大乘为度人故。

扫地五德(撰集百缘经)

一自除心垢二亦除他垢三去憍慢四调伏心五增长功德得生善。

自恣二种五德

初自恣五德一不爱二不恚三不怖四不痴五知自恣不自恣二举罪五德一知时不以非时二如实不以虚妄三利益不以损减四柔软不以粗犷五慈心不以瞋恚。

安居依止人具五德(了论)

一求闻令闻二已闻令清净三能为决疑四能令通达五除邪见得正见。

五钝使(能驱心神流转三界)

一贪(引取无厌)二嗔(忿怒强恨)三无明(迷感不了)四慢(自恃轻他)五疑(迷心乖理犹疑不决)。

五人开心念背请(十诵)

一独住二兰若三远行四长病五饥时依亲里。

经通五人说(智论)

一佛二声闻三弟子四诸天五化人。

僧祗五奴(受戒)

一家生二买得三抄得四他与五自来。

卑姓有五(本律)

一拘凑二拘尸婆苏昼三迦叶四阿提梨夜五婆罗墯。

单五百年(母论)

一初百年解脱坚固二二百年禅定坚固三三百年持戒坚固四四百年多闻坚固五五百年布施坚固。

五兵

一戈二殳三戟四酋矛五夷矛。

丈夫五病(羯磨)

一癞二痈疽三白癞四干痟五颠狂。

非女五病(羯磨)

一二根二道合三道小四常漏便利五涕唾常出。

五不正食

一枝二叶三花四果五细末磨食。

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佛本行经)

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恶更起恶三为圣人所诃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

五敷具

一蚕绵二黑毛三白毛四减六年五不揲坐具。

扫佛地得五福(无垢清信女问经)

一自心清净他人见已亦生净心二为他爱三天心欢喜四集端正业五命终生善道。

五分法身

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

五篇罪

一波罗夷二僧残三波逸提四提舍尼五突吉罗。

五方正色

一青二黄三赤四白五黑。

五方间色

一绯二红三紫四绿五碧。

入众五法(四分)

一修慈愍物二谦下自卑三善知坐处四说于法语五见过修默。

入俗舍五法(毗尼母论)

一入时语小二敛身口意三摄心卑恭而行四收摄诸根五威仪庠序生善。

请依止须具五法(僧祗)

一爱念二恭敬三惭四愧五乐住。

二种五法与人依止(增一)

一言善哉二言好三言起四言去五言与依止一若言能二若言可三若言是四言善自修行五言不放逸。

五法与看病人衣物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为衣物四能经理汤药至死若差五能为病者说法。

受戒多岁不知五法尽形依止(十诵)

一者不知犯二者不知不犯三者不知轻四者不知重五者不诵广戒。

三千威仪事师二种五法

一旦往问讯二师呼即着袈裟往不单身三当扫地具澡水拂拭床席四若有所作若出入行止当报五受经问解得不得不应有恐意一当数往二至户当三弹指三入当头面礼四长跪问消息五当还向户出。

为在家人作师二种五法(毗尼母论)

一非亲旧不往返二不求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共窃语令家中生疑四不教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过度所求一不应檀越舍止住二不系心贪利三为别别说法等四不与共娱乐五不用不常欲相见。

母论能谏之人五法不须受

一无惭愧二不广学三常觅人过四喜斗诤五欲舍道。

世间五宝难得(四分)

一值佛出世二闻佛说法三闻而解之四如法而行五得信乐心。

梵语五翻(续高僧传)

一秘密故二多含故三此方无故四顺古故五生善故。

五无间业(成论)

一趣异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皆遍满故。

像法时有五灭法(十诵)

一比丘小得心已便谓己圣二白衣生天出家人入地狱三有人舍世间业而出家破戒四破戒多人佐助五乃至罗汉亦被打骂。

经行五益(四分)

一堪远行二能思惟三少病四消饮食五得定久住。

昔人五药对五篇(资持)

一灭摈二僧法忏三对首三说四对首一说五责心悔。

涅槃经罗刹乞浮囊五喻

一全乞喻犯四重二乞半许喻犯僧残三乞少许喻犯兰四乞指许喻犯提舍五乞微尘许喻犯吉。

五欲(亦名五尘)

一色欲二声欲三香欲四味欲五触欲。

五利使(使以驱役为义)

一身见(于五阴中妄计为身)二边见(互执一边总六十二)三邪见(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四戒取(于非戒中谬取为戒)五见取(谬计非法生心而取)。

安居五利(事钞)

一畜长财二离衣宿三背请四别众五食前食后至他家。

佛行房五利(僧祗)

一我诸弟子不著有为事二不着世俗言论三不着睡眠妨行道四看诸病人五为年少出家见佛威仪起欢喜心。

五力

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资持五例

一定宗二辨教三叙引用四明破立五示阙疑。

六位羯磨受戒

一中国十人二边方五人三尼中二十人四尼中义立十人五小年曾嫁六遣信。

受欲六缘(事钞)

一佛二法三僧四塔五看病六病人。

归命三宝六义(戒疏)

一荷恩二加护三生信四表敬五显胜六开众生佛法僧念。

宝有六义(宝性论)

一希有义世宝贫穷所无三宝薄福不遇二离垢义世宝体无瑕秽三宝绝离诸漏三势力义世宝除贫去毒三宝六通难思四庄严义世宝严身令好三宝能严法身五最胜义世宝诸物中胜三宝诸有无上六不改义世宝炼磨不变三宝八法不动。

诗有六义(毛诗序)

一风(刺上化下)二赋(布义)三比(取义)四兴(感物)五雅(政事)六颂(成功)。

儒宗六经

一春秋二易三书四诗五礼六乐记。

六群比丘(戒疏)

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陀夷四阐陀五马师六满宿。

亲近恶人六过(资持)

一坏名闻二障学道三丧德行四失正信五伐善根六墯恶道。

俗中六艺

一礼二乐三射四御五书六数。

六根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

六国

一韩二魏三燕四赵五齐六楚。

六斋日(智论)

一初八日(天王使者下)二十四日(天王太子下)三十五日(天王自下)四二十三日(天王使者下)五二十九日(天王太子下)六三十日(天王自下)。

六师持律(事钞)

一唯执四分一部不用外宗二当部缺文取外引用三当宗有义文取外引用四此部文义具明而是异宗所废五兼取五藏通会律宗六终穷所归大乘至极。

外道六师(涅槃经)

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梨拘赊梨子三删阇夜毗罗胝子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六揵陀若提子。

六识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

相宗六释

一持业二依主三相违四带数五邻近六有财。

六趣(亦号六道)

一天二人三修罗四地狱五饿鬼六畜生。

六种成就

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

六种神通

一神境二他心三天眼四天耳五宿命六漏尽。

六种兰若(集僧篇)

一头陀即上行所依二寄衣即恐怖离衣戒三盗戒即闲静处四僧界即有难无难五衣界即九十离衣戒六难事即提舍尼戒。

犯残六种不忏清净(十诵)

一上座犯残诸人生慢心念不作即得清净二大德多知识三多惭愧四病重不能跪忏五住处不满二十道路遇贼死六众不清净往至他方道路遇贼。

十诵六种盗心

一苦切取二轻慢取三以他名字取四抵突取五受寄取六出息取。

目连问罪报经六聚墯六狱(事钞)

一吉罗墯等活地狱九百千岁二提舍尼墯黑绳地狱三亿六十千岁三波逸提墯众合地狱二十一亿四十千岁四偷兰遮墯嗥叫地狱五十亿六十千岁五僧伽婆尸沙墯大叫唤地狱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六波罗夷墯焰热地狱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六亲(汉书)

一父二母三兄四弟五妻六子。

六尘

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法。

自然六相

一可分别聚落随相二不可分别六十三步三无难兰若五里四有难兰若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五道行界二里六水界十三步。

六足阿毗昙论(发智论为身论)

一法蕴足论二集异门足论三施设足论四识身足论五品类足论六界身足论。

钝根罗汉待时解脱有六(婆沙论)

一须好衣服二须好饮食三须好卧具四须好处所五须好说法人六须好同学。

盗戒六大

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识。

华梵六度

一檀(秦言布施)二尸罗(秦言好善)三羼提(秦言忍辱)四毗梨耶(秦言精进)五禅(秦言思惟修)六般若(秦言智惠)。

制教六念

一念知日月二念知食处三念知受戒时四念知衣钵有无五念同别食六念康羸。

化教六念

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施六念天。

污家戒六比丘

走入王宫回避
一闻达
二摩醯沙
改过伏从
三迦留陀夷
四阐陀
现在拒谏
五阿湿[(白-日+田)/廾]
六富那婆嗟
六府(赡病中资持)

一大肠二小肠三胃四膀胱五三焦六胆。

此方翻译六别(轻重仪)

一单翻二重译三失译四杂录五疑经六伪引。

六方礼佛(六方礼经)

一东方父母事二南方师长事三西方夫妇事四北方亲属朋友事五下方奴婢事六上方沙门道人事。

式叉尼六法

一摩触二盗四钱三杀畜生四小妄语五非时食六饮酒。

数息六法(戒疏)

一数(摄心在息从一至十)二随(细心依息知入知出)三止(息心静虑)四观(分别推扸)五还(转心反照)六净(心无所依妄波不起)。

食有六味(涅槃)

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咸六淡。

比丘六物

一僧伽梨二郁多罗僧三安陀会四钵多罗五尼师坛六漉水囊。

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此云三十三)三夜摩天(此云善时)四兜率天(此云知足)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

六和

相和
一身同住
二口同默
三意同忍
体和
四见同解
五戒同遵
六利同均
七觉支

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

阿难结集时忏七吉罪(五百结集)

一不合于佛法中先求度比丘尼二世尊三反请作供养人不作三为佛缝僧伽梨不合脚蹑四世尊涅槃三反告之不请住世五世尊索水不与六如来在世时不问杂碎戒七不遮尼令污佛足。

出家学本七科(业疏)

一出家功由菩萨二有益超世三障出有损四明出已乃行凡罪五出已乃行凡福六出家行圣道行七大小相决同异。

小乘七贤

一五停心(多贪不净多嗔慈悲多散数息愚痴因缘多障念佛二别想念三总想念心无常法无我身不净受是苦)四暖(如人钻火前暖后火令修见道已得前相)五顶(在暖忍之间如山之顶一云如人之顶)六忍(此善根决定更无退动)七世第一(于此世间异生有漏位[宋-木+取]第一)。

儒宗竹林七贤(史记)

一阮藉二嵇康三刘灵四阮咸五向秀六山涛七王戎。

七支业

一淫二盗三杀四妄语五绮语六两舌七恶口。

然火七事无利(僧祇)

一坏眼二坏色三身嬴四衣垢坏五坏卧具六生犯戒缘七增世俗话。

盗戒七主(事钞)

一掌护损失主二寄附损失主三被盗物主四贼施比丘物主五收囚缚贼主六狂人施物主七守视人作主。

七种僧

一一人僧二二人僧三三人僧四四人僧五五人僧六十人僧七二十人僧。

七种僧界

一人法二同界二法食二同界三法同食别界四戒场界五受戒小界六自恣小界七说戒小界。

七种自恣

一对五德三说(广自恣法)二对五德再说三对五德一说四难事作白三说五难事作白再说六难事作白一说七难事惊急直去(略自恣法)。

七种衣不作净施(十诵)

一僧伽梨二郁多罗僧三安陀会四坐具五雨衣六覆疮衣七百一供身具。

七种称量前事

一人二法三事四人法五人事六法事七人法事。

七种不损财施(杂宝藏经)

一眼二色三言四身五心六床座七房舍。

七种阙缘方便(戒疏)

一阙比丘缘二境强三缘差四境差五想差六疑心七善心白。

七聚罪

一波罗夷聚二僧伽婆尸沙聚三偷兰遮聚四波逸提聚五提舍尼聚六恶作聚七恶说聚。

善见七种精

一青色转轮圣王二黄色轮王太子三赤色犯淫色多者四白色负重人五黑色轮王大臣六酪色须陀洹七浆色斯陀含。

师资七种共行法(事钞)

一师被治罚弟子当如法料理二师犯僧残弟子劝令悔露三师病弟子瞻视乃至差及命终四师不乐住处弟子当移五师有疑事弟子当以法律教六师恶见生弟子教令住善见七弟子当以法食二事将护。

心论初念无作七种名(业疏)

一彼一切恶戒对治故名律仪二入七众具故名波罗提木叉律仪三善作故名妙行四思愿道故名业道五彼最初随顺解脱故名波罗提木叉六名业业者作所起故七名尸罗尸罗者淳善义。

尼七种受法(羯磨)

一八敬二善来三破结四遣信五小年曾归六二十众七边方义立十众。

食具七罪

一非时提二残宿提三不受提四内宿吉五内煮吉六自煮吉七恶触吉。

持犯七种通缘

一是五众出家二了知是比丘三期心当境四无命难五无梵行难六称本境七进趣正果。

七众(亦号七部)

一优婆夷二优婆塞三沙弥尼四沙弥五式义摩那六比丘尼七比丘。

言语风触七处(智论)

一项二龂三齿四肩五舌六咽七胸中。

四分亲厚七心

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作三难忍能作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贱不轻。

俗中父祖七世

一高祖二曾祖三祢祖四父五己身六儿七孙。

七善律仪(成论)

一五戒二八戒三十戒四具戒五禅戒六定戒七道共戒。

文七非羯磨

一非法非毗尼羯磨二非法别众羯磨三非法和合众羯磨四如法别众羯磨五法相似别众羯磨六法相似和合羯磨七诃不止羯磨。

义七非羯磨

一人非二法非三事非四人法非五人事非六法事非七人法事非。

华梵七佛

一毗婆尸(此云广说)二尸弃(此云火)三毗叶罗(此云一切慈)四拘留孙(此云金仙人)五拘那含(此云金色仙)六迦叶(此云饮光)七释迦牟尼(比云能仁寂默)。

涅槃经七分(天亲涅槃论)

一不思议通返示分二成就种性遣执分三王法实义分四方便修成分五离诸放逸入证分六慈光善巧住持分七显相分。

善见事师七法

一太远恐不闻二太近恐踏师影三上风恐臭气熏师四高处恐成憍慢五当前碍师观望六当后回顾唤难七立于十尺计。

七宝(多论)

一金二银三摩尼(亦曰毗琉璃即须弥山宝)四珊瑚(亦曰颇离即水精也)五砗磲(青白间色之宝)六码瑙(其色如马之瑙)七赤真珠(佛地论云赤虫所出一云体赤故也)。

七品慈(涅槃经)

亲三品上亲(师僧父母)中亲(兄弟姊妹同学)下亲(惠我财物或朋友等)怨三品上怨(夺我父母性命等)中怨(夺我兄弟性命财物)下怨(夺我朋友性命等)不怨不亲为一品。

七灭诤

一现前二忆念三不痴四自言五多人语六罪处所七草覆地。

持犯篇七门

一知犯名字二解体状三明成就四明通塞五明渐顿六明优劣七杂料简。

七耀

一日二月三南荧惑四北辰星五东岁星六西太白七中宫土宿。

了论戒护八缘

一如王太子后绍王位二如月光明渐渐圆满三如如意宝珠随愿皆果四如王一子爱惜绍位五如人一目爱之甚重六如世贫人爱少资粮七如国王三事具足(一财二欲尘三正法)八如病人得好良药。

行覆藏八缘失宿行法(忏篇)

一往余寺不白二有客比丘来不白三有缘自出界外不白四寺内徐行者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二三人同一屋宿七在无比丘处住八不半月半月说戒时白。

四分八位法

一但心念二对首心念三众法心念四但对首五众法对首六单白七白二八白四。

如来八音

一极好二柔软三和适四尊慧五不女六不误七深远八不竭。

八戒

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华香璎珞香油涂身七不坐高床及听伎乐八不非时食。

八寒狱(智论)

一頞浮陀二尼罗浮陀三诃罗罗四阿婆婆五睺睺六沤波罗七波头摩八摩诃波头摩。

海有八奇特法(四分)

一渐入渐深二潮不过限三不宿死尸四百川来会无复本名五万流悉归而无增减六出众珍宝七大身众生所居八同一咸味。

比丘尼八敬法

一百岁尼礼初夏比丘足二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四从僧受戒五从僧出罪六半月求教授七依僧安居八依僧自恣。

破戒受持戒礼得八轻法(宝梁经)

一作愚痴二口喑哑三颜貌丑陋四其面侧戾见者蚩笑五转受女身作贫穷婢使六形体羸瘦夭损寿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恶名八不值佛世。

水有八功德

一清净二不臭三轻四冷五软六美七饮时调适八饮已无患。

八苦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盛苦。

毗舍佉母八愿

一与客比丘食二与远行比丘食三与病比丘食四与随病药五与看病食六食粥七给比丘雨衣八给尼雨衣。

八解脱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净身作证四虚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有想非无想八灭受想。

八事失德衣(五分)

一时竟二失衣三闻失四远去五望断六衣出界七人出界八白二舍。

师以八事量宜听弟子出外(师资篇)

一伴是处非二处是伴非三事是伴非四伴处是事非五伴事是处非六事处是伴非七事处伴俱非(已上不听去)八事处伴俱是(听去)。

俭开八事

一内宿二内煮三自煮四恶触五僧食六俗食七水果八陆果(五已下不作余食法)。

比丘八事随身(善见)

一大衣二七条三五条四钵盂五坐具六漉水囊七针线八斧子。

八识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传送识八阿梨耶识。

足食八遮相(僧祇)

一自恣足二少欲足三秽污足四杂足五不便足六谄曲足七停住足八自己足。

八邪

一见邪二思惟邪三语邪四业邪五命邪六精进邪七念邪八定邪。

八种塔(十二因缘经)

佛八重二菩萨七重三支佛六重四四果五重五三果四重六二果三重七初果二重八轮王一重。

八种钱(四分)

一金二银三铜四铁五白镴六铅锡七木八胡胶。

八种乐(轻重仪)

一金(钟铃)二石(磬)三丝(琴瑟)四竹(笙笛)五匏(箜篌)六土(埙)七革(诸鼓)八木(柷敔)。

八种浆

一梨二酸枣三甘蔗四蕤果五蒲萄六舍楼伽七阎浮果八波楼伽果。

八种比丘(注戒)

一名字二相似三自称四乞求五着割截衣六破结使七善来八受大戒。

八种标相(善见)

一山二石三林四树五路六江七蚁封八水。

八种因缘(舍功德衣四分)

一去二竟三不竟四失五望断六闻七出界八共出。

八种胜床(阿含)

一金床二银床三牙床四角床五佛床六师床七父床八母床。

八种失德衣(了论)

一竟二成就三出离四失五闻六过位七望断八共㧞除。

八种集僧法

一量影二破竹作声三打地作声四作烟五吹呗六打鼓七打犍捶八唱说戒时到。

多论八种无作

一作俱无作二形俱无作三事在无作四从用无作五异缘无作六助缘无作七要期无作八随心无作。

本律八种说戒

一我等得广说应广说二不得广说可至九十三不得说九十可至三十四不得说三十可至二不定五不得说二不定可至十三六不得说十三可至四事七不得说四事可说戒序八不得说序即从座起去。

八种不须依止(事钞)

一乐静二守护住处三有病四看病五满五岁行德成就六自有智行住处无胜己者七饥俭世无食八行道称意。

舍界八种心(戒疏)

一有欣厌心二作舍心三决定心四住自性心五久思心六欢喜心七自有心八寂静心。

八正道

一正见二正思惟(慧)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戒)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定)。

如来八相成道

一下兜率二托母胎三降生四逾城五降魔六成道七说法八涅槃。

八藏

一胎化藏二中阴藏三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萨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

八大地狱(阿含)

一想二黑绳三埠压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烧炙七大烧炙八无间。

八珍

一米二面三盐四醋五李六柰七芥八姜。

八难

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长寿天五北州六佛前后七世智辨聪八诸根不具。

八难余缘听略说戒(四分)

一王二贼三水四火五病人六非人七恶虫八人难谓有人欲执缚比丘。

八热狱(智论)

一炭坑二沸尿三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

比丘尼八波罗夷

一淫二盗三杀人四妄语五摩触六八事(一捉手二捉衣三入屏处四共语五共立六共行七身相倚八共期)七覆藏八随举。

图经八辈

一初果二初果向三二果四二果向五三果六三果向七四果八四果向。

八不净财(事钞)

一田宅园林二种植生种三贮积谷帛四畜养人仆五养系禽兽六钱宝贵物七毡褥釜镬八象金师床。

天龙八部

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塔婆五阿修罗六迦楼那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思益经八风

一利(顺)二衰(违)三毁(违)四誉(顺)五称(顺)六讥(违)七苦(违)八乐(顺)。

八福田

一佛田二圣人田三和尚田四阇梨田五僧田六父田七母田八病人田。

戒本八篇

一波罗夷二僧残三二不定四尼萨耆五波逸提六提舍尼七突吉罗八七灭诤。

具八法比丘(将被治人往俗家忏悔僧网)

一多闻二能善说法三说已自解四能解人意五受人语六能忆持七无有阙失八解善恶言议。

受前八法

一请师二安置立处三差威仪师四出众问难五单白召入六对众乞戒七戒师白和八对众问难。

八物相贸(僧祇)

一时物二夜分物三七日物四终身物五随身物六重物七不净物八净不净物。

别众食九缘

一病时二施衣时三作衣时四道行时五船行时六大会时七沙门施时八衣时(五分)九僧次(多论)。

佛世舍卫九亿人(智论)

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不见三亿家不闻不见。

毗尼九义(了论)

一比丘毗尼如故出不净等三比丘尼毗尼如独行戒等三二部毗尼如所学淫等四罪毗尼如八缘起等五惑毗尼如三界三品惑等六有愿如沙弥十学处七无愿如白四竟诸戒并起八时处毗尼如边地受五等九一切处如杀盗等一切时处皆应共学。

七九治罚法(僧网)

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五不见罪六不忏罪七说欲不障道八恶马治九默摈。

九结

一爱二忿三慢四无明五恼六[病-丙+(ㄙ/木)]七痴八见九取。

九次第定

一初禅定二二禅定三三禅定四四禅定五空处定六识处定七无所有处定八非有想非无想定九灭受想次第定。

九事不应俗家坐

一虽为礼拜心不恭敬二虽往迎逆心不殷重三虽让令坐而心不实四在不恭敬处令坐五有说法言心不采录六虽闻有德不信受之七知有甚多若求与少八知有美食反设粗者九虽供给与如市易法。

三三合九种(十住婆沙)

一身二口三意四自作五教他六见作随喜七现报八生报九后报。

九种失依止(四分)

一死二远去三休道四犯重五师得诃责六八戒场上七满五夏八见本和尚九还来(和尚目下住)。

九种非法

一自斗诤二斗乱他三前后非一斗诤四亲近恶友五与恶人为伴六乐自为恶七破戒八破见九亲近白衣。

九众生居(阿毗昙论)

欲界人天善趣色界前三地及无想无色前三地及非想。

戒本九处三问

一戒序二波罗夷三僧伽婆尸沙四二不定五尼萨耆六波逸提七提舍尼八众学法九七灭诤。

九想

一张想(肪胀如韦囊盛风)二青瘀想(皮肉黄赤瘀黑青黤)三坏想(风吹日[暻-京+恭]裂坏在地)四血涂漫想(脓血流溢污秽涂漫)五脓烂想(虫脓流出皮肉坏烂)六啖想(虫蛆唼食鸟挑其眼狐狗虎狼咀爵攫裂)七散想(筋断骨离头手交横)八骨想(白骨筋连分散狼藉)九烧想(爆裂烟息薪尽形灭同于灰土)。

九疮(亦名九孔九入九漏九流)

(一二)两眼(三四)两耳(五六)鼻两窍七口八大道九小道。

九代

一汉二魏三晋四宋五齐六梁七陈八隋九唐。

九道

一畜生一饿鬼三地狱四修罗五人六天七声闻八缘觉九菩萨。

跪坐制九法(三千威仪)

一脚前却二阔脚三摇动四竖五交六空三衣覆足七□□八累脚九累髀。

病人九法横死(僧祇)

一知非饶益食贪食二不知筹量三内食未消而食四食未消而摘吐五已消应出而强持六食不随病七随病食而不筹量八懈怠九无慧。

九品拜(周礼)

一稽首(拜头至地)二顿首(头叩地)三空首(头至手谓拜首)四振动(战栗而拜)五吉拜(拜后稽颡吉事而致)六凶拜(稽颡后拜三年服者)七奇拜(一拜答臣下拜)八褒拜(再拜)九肃拜(俯下手拜)。

九品大衣

上三品(上上品二十五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下品二十一条)中三品(中上品十九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下品十五条)下三品(下上品十三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下品九条)。

九品受戒

五戒十戒具戒(各有上中下三品)。

九品羯磨法(业疏)

心念三法(众法心念法对首心念法但心念法) 对首三法(小众对首法众法对首法但对首法) 众生三法(白四法白二法单白法)。

持通九品之流(业疏)

上根三品(上上根上中根上下根)中根三品(中上根中中根中下根)下根三品(下上根下中根下下根)。

俗中九流

一道流(修身治国)三儒流(宗周孔教)三阴阳流(历象日月)四法流(赏善罚恶)五名流(正万物名)六墨流(轨度祭祀)七纵横流(受命转福)八农流(播种百谷)九杂流(学通上八)。

九精舍

一祇桓二开眼林三东方四东林五西林六王园七受筹八塔婆九还林。

律宗新学名句卷中


上篇:俱舍论记

下篇:俱舍论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疏部目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 观夫内契...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作者非无标名显别) 京兆崇义...

【注音版】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 观夫内契...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作者非无标名显别) 京兆崇义...

尼羯磨

尼羯磨卷上(并序 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翻刻教诫律仪叙 诸善律仪,佛家之柱石也;道品之楼观...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肇论疏

肇论疏卷上 序 释元康撰 肇论序小招提达法师作者 就...

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

【注音版】华严字母

一、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共有四十二个,出自《大方广佛...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弥勒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推荐】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

摄诸根得离苦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

美国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养的牛肉

【导语】霍华李曼,一位曾经拥有上万亩农场以及数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