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策林

右唐贤首国师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华严策林

右唐贤首国师述

夫华严宗旨。其义不一。究其了说。总明因果二门。因即普贤行愿。果即舍那业用。此诸界为体。缘起为用。体用全收。圆通一际。语其所以。不出缘起。以义回转。鎔达有空。随智鉴用。即说多门。随体湛宗。即说一义。若论玄旨。一多不可。然以不为了一不多为了多。恒存常空常有。大况如此。粗陈梗概。今就要义。略申问答。但述大意。余属经文。庶得道君子。探其趣焉。

 一徵普眼 二明理事 三辨正因 四融大小 五结成坏 六通二界 七明隐显 八明因果 九达色空

一徵普眼

问眼色相依。应有其事。根尘和合。其旨非无。缘会现时。云何得不[土*象]境。云何方名普眼 私答曰五缘为因。称眼为果。若缘发现。即以缘名为眼。若以因没果中。缘皆号眼。然则全色为眼。恒见而无缘。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非我离于情想。无缘绝于贪求。收万象于目前。全十方于眼际。是以缘义无尽。随见见而不究。物性难见思。应法法而难准。十法则眼普义通。乃见通体久自隐。隐照之遂重重。然究十方于眼际。镜空有而皎明。收万象以成身。现理事而通彻。谨对。

二明理事

问缘起事相。分齐历然。法界理性。无有所。若以存坏一。体用不巧。亦通事理。收为不二。为祛兹弊。庶皎玄宗 私对。缘起事相。必收性而方成。法界玄宗。亦依缘而现空。有有交彻。体用玄通。言事即有彻空源。谈有乃空透有表。或时双夺。纤毫之论不具。或时相成。广大之谈并见。现全收事全夺事而为理。事非别事。物具理而为事。何方空随有现理遂事彰。一际通观。万物可定者矣。谨对。

三辨正因

问今时修道入行。必应见佛求法。从因至果。函盖相依。若见三十二相为因。遂即无相可覩。若诠一空为因。后恐理事悬别。请辨其佛之因。希闻成佛之果 私对。佛以无生空寂为身。亦以法界无起为体。但证此理。佛随理以现身。但入无生。法随智以显相。相即无相。色身未足失理。无则不无。空门何得为寔。久离寂默。三世之所未审。当已去色声。六根之所罕接。然后证心内。照理成佛。亦同成静息外缘。智就法亦同就。因满即果。克发心已成正觉之基。果满即因成。得道盖自初心之本。何必全因至果。恐招所得之基全理事。将涉有性之论。谨对。

四融大小

问有大有小。相状历然。一广一陕。事物差别。若以小收大。或恐大失本形。若以大收小。亦恐小伤无质。宽隘即其不等。出入何得相容。遮却蒙云。皎斯智日 私对。大必收小方得名大。小必容大乃得小称。各无自性。大小所以相容。并不竟成。广陕以之齐纳。是知大是小大。小是大小。小无定性。终自遍于十方。大非定形。历劫皎于一世。则知小时正大芥子纳于须弥。大时正小。海水纳于毛孔。若不各坏性。出入何得不备。又以皆存本形。舒卷自然无碍。谨对。

五结成坏

问成坏之义。其势虽明。差别异陈。复乖其致。今者成时坏居何所。坏时成在何方。若异圣乃不容。若同凡又不信。请以珠玉来酬。祛兹瓦砾 私对。坏即成处坏。亦坏即成法界。空而恒有。存坏即有彻于空坏。实存即空彰于有表。然后异亦不异同。体之自皎明。迷之自蒙昧。若以性端结空有二边。若以智照来通成坏一际。谨对。

六通二界

问众生为迷。诸佛为悟。体虽是一。约用有差。若以众生通佛。诸佛合迷。若以佛通众生。众生合悟。冀拂尘镜以显大明。庶闢玄关。开为暗室 私对曰。恒以非众生为众生。亦非诸佛为诸佛。不碍约存而恒夺。不妨坏而常成。随缘具立众生之名。岂有众生可得。约体权施法身之号。宁有诸佛可求。莫不妄彻真源。居一相而恒有。真该妄末。入五道而常空。情该则二界难通智说乃一如易说。然后双非双立互成。见诸佛于众生身。观众生于佛体。

七明隐显

问隐显之义。旨趣难原。依空色以通玄。约一多而显密。若显时有隐。观色即合见空。若隐时有显。见寂应常覩动。请开法藏。此智珠 私对。此能摄即此云彼。若收此。亦此显彼隐。隐在即是显在。显时正是隐时。一坏全摄。多成此显。全收彼隐。法体而恒明。明亦非显。佛动而常寂。寂亦非隐。隐由显立。法界开乎缘起中。显由隐成。万物镜于一空之上。然见空即是见色。了妄即是了真。讵历八万。体心之首。谨对。

八明因果

问因果相依。其犹函盖。若从因获果。即果成异于因时。若即因是果。众生同于佛地。不得称为断德。兹又落常。幸旨迷方开斯正路 私对曰。因果二位。同一缘起。相因成立。义不孤兴。因彻果源。果究因末。普贤行愿。方号圆因。舍那十身。遂称满果。然则法无前后。随了处而因圆。佛虽断常。遂悟时而理现。果果非是得。因亦不亡。犹是发心方验。果究因际。菩萨已成正觉。即知因源果位相望。自招断常之失。同体一解。复招体用之识。自可缘起门中。许因相即。法界证处果异预谈。

九达色空

问缘起事。分齐差别。法界空理。离于限量。一通一碍自在之义有乖。或隐或显。融会之端莫准。欲使力齐一味义显同源。希听德音。愿开高唱 私对。色揽空成。如动波之收水。事含理就。似金器此随形。色依空立。空约色明。互夺则二义必亡。互成则两门俱现。现时即隐。故观色而常空。空时即显。故观空而恒色。色既非色。空亦非空。互有力而互无。互相成而互夺。故无生之义遂彰。由相成。故缘起之门乃现。色无自性。举体全空。空无自体。举空全色。色空无二。圆通一际。更使一通一碍。溥在相而未融。有隐解在性而方中。谨对。

华严策林(终)

维时明治二十四年卯五月。南山留学之际。捡出此书于释迦文院宝库。偶接悲母四大不顺之急报。欲直下山看病。乃祈平癒于三宝奉速写毕。

       南都唐招提寺末资

 五月十七日   求律沙门智海(五夏)


上篇:华严经旨归

下篇:华严经问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徐吕取韵切忌道着 归德法云洒...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自序 佛法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凡诗歌偈...

四念处

四念处卷第一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

大乘金刚般若宝忏

金刚宝忏 旃陀罗引 昔有旃陀罗,日杀千羊,贩肉自活。...

称赞大乘功德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放钵经

佛说放钵经 安公云元阙译人今附西晋录 佛在舍卫祇洹精...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佛说治意经

佛说治意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一名比丘师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卷第一(有九缘)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序...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蔡哀侯一念邪淫,为自己召来大祸

蔡哀侯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名叫献舞,为人好色轻浮,娶...

何谓学佛

学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学来的佛法、佛教、和研究...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喝酒伤身更伤脑

喝酒伤身的道理众所周知,但酒精对大脑的损害却很少引...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

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

四种陀罗尼有何含义

陀罗尼这句话,是翻个能遮、能持的意思。遮,就是灭除...

大安法师:破除对身体的执着

这个身体的这种污秽、不净。我们每天都跟四条毒蛇相处...

高声呼喊观音菩萨,两度逃过轰炸

我家三代人都信奉观音大士,称念名号而免灾难的事情不...

【推荐】全家人往生西方,成为真正的净土眷属

陈性良,字锡周,是印光法师的在家弟子,与印光法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