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菩提心义(海运)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发起之相。具在众经。大事因缘莫过于此。欲正修觉不可不知。随所见闻略辨其相。菩提心义。五门分别。一释名义。二识体性。三辨一异。四明相状。五述行愿。初释名义者。梵云菩提此翻名觉。众生迷覆名为不觉。今遇善友开发无明。省除迷覆求觉之心。名菩提心。发求菩提之心名菩提心。依主释也。若悟名觉迷为不觉。譬如迷人依方故迷。众生尔耳。依觉故迷。若离于觉则无不觉。犹是言之。菩提与心不得为二。菩提与心。相违释也。二释体性者。如义府说。三辨一异者。心与菩提性无有二。由无二故不可分别。此就理体无差别门。故华严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虚空藏经第四亦云。世尊常演说法无尽。有情及虚空。菩提心佛法。若依进修起行愿门。即发起妄心求菩提故名菩提心。故起信云。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以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自信已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取不念。乃至久远熏习力故。无明则灭。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心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等。此则弃妄成真。发起妄心。求起真觉。即真妄为异也。而实离真无妄。妄体即真。以不觉者即本觉故。是非异也。四明相状者。发菩提心之相状有二。一明行位相。二辨功用相。行位相状者。长耳三藏云。初习种性发心有三。一假想发。二轻想发。三信想发。初假想发者。由三种力。一善友力。谓善知识。二行力。谓受律仪。三法力。通别二因。通谓如来藏内熏之性。别谓信等五根。由此三力。假起求菩提想。自利利他渐次修习。譬如轻毛无所倚着。名轻想发。后渐渐修。信心澄净得入十住。名信想发。起信论云。发心有三。一者信成就发心。二者解脱发心。三者证发心。初信成就发心者。谓不定聚众生。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乃至云。经一万劫。信心成就故。诸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以大悲。能自发心。或因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能自发心得入十住。此则同前信想发心也。本业经云。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信心。入初住位。即发心住也。仁王经云。习种性有十信。已超二乘一切善地。起信又云。发何等心。略说有三。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乃至云。菩萨发是心故。则得少分见于法身。以见法身故。随其愿力。能现八种。利益众生等。二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已来。于第一阿僧祇劫。将欲满故。于真如法中。深解现前。所修离相等。三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证何境界。所谓真如。乃至云。又是菩萨发心相者。有三种心微细之相。一者真心。无分别名。二者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众生故。三者业识心。微细起灭故等。二辨功用相者。维摩经云。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华严七十八云。菩提心者。由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由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由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由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由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由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由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由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菩提心者。由如明灯。能放种种净光明故。菩提心者。由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菩提心者。由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由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乃至云。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无畏药离五恐怖。何等为五。所谓。火不能烧。毒不能中。刀不能伤。水不能漂。烟不能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药。贪火不烧。瞋毒不中。惑刀不伤。有流不漂。诸觉观烟。不能熏害。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脱药终无横难。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解脱智药。永离一切生死横难。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诃应伽药。毒蛇闻气即皆远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烦恼诸恶毒蛇。闻其气者。悉皆散灭。第五明行愿者。显扬云。世俗发心者。为对智者前。发弘誓愿。乃至云。我从今日发无上菩提心。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从今已往。凡我所修六波罗蜜。皆为证得无上菩提故。我今与诸菩萨摩诃萨。和合出家。愿尊证知。我是菩萨。毗卢遮那疏云。发菩提心者。谓生决定誓愿。一向志求一切智智。必当普度法界众生。此心由如幢旗。是众行导首。由如种子。是万德根本。若不发此心。亦如未託歌罗罗。则大悲胎藏。何所养育。又云。日喻本净菩提心。即是毗卢遮那自体。月喻菩提行。白月十五日众行圆满。喻成菩提。黑月十五日众行皆息。喻般涅槃。中间与时昇降。喻方便善巧等。发菩提心经云。若菩萨亲近善知识。供养诸佛。修习善根。志求胜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厚。深心平等。信乐大乘。求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方。乃能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复有四缘能发是心。一者思惟诸佛。二者观身过患。三者慈愍众生。四者求最胜果。一思惟诸佛者。三世诸佛。初始发心具烦恼性。亦如我今。发大明慧。于无明[穀-禾+卵]。建立胜心。积集苦行。度生死海。舍身命财。求一切智。今皆成就。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应得故。发菩提心。二观身过患者。自观我身。九孔常流臭秽不净。生厌离故。又观五阴四大。俱能兴造无量恶业。具贪瞋痴无量烦恼。如泡如沫念念无常。求舍离故发菩提心。三慈愍众生者。见诸众生。无明所缚。众苦所缠。集不善业。受大剧苦。舍离正法。信受邪道。没烦恼河。不求解脱。转造众恶。愍念彼故。发菩提心。四求最胜果者。见诸如来。相好庄严。有戒定慧。知见清净。十力无畏。大悲三念。具一切智。怜愍众生。常住法身。清净无染。为修习故。发菩提心。又云。发菩提心者。先当坚固发于正愿。所谓四弘誓等。立志坚强。作大要誓。常修正行。所谓六波罗蜜等。故此佛刹经中。虚空王立誓云。对于大众前。我发菩提心。誓度诸群生。皆离于众苦。愿从今已后。若我有染污瞋恚嫉妬心。并我慢贪爱。是欺诳十方及现在诸佛。乃至云。由斯诚实言。地动六种。我若不实语。四大互迁易等。又发菩提心经云。立决定誓。有五事持故。一者能坚固其心。二者能制伏烦恼。三者能遮放逸。四者能破五盖。五者能勤修行六波罗蜜等。若具如是誓愿。坚固勇勐修施戒忍进定慧慈悲喜舍无有退转。是名真发菩提心也。维摩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也。

菩提心义


上篇: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

下篇:明佛法根本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四十二章经解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明 古吴藕益 释 智旭 着 经题七...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

净土境观要门

净土境观要门 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谿沙门 怀则述...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序 宋余杭郡沙门 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

念佛镜

念佛镜序 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出曜经

出曜经序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

净土全书

净土全书序 盖闻愿生净土者。必先净其心。其心净则其...

须摩提女经

须摩提女经(a)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受菩萨戒仪

受菩萨戒仪 南岳沙门释 惠思 撰 夫受大乘戒法。先教...

观心论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

禅不在文字上

黄檗希运禅师有一个学生,这个人就是在唐宣宗时做过宰...

吃肉让体味难闻易患癌

到底饮食有怎样的力量,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如...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工作要赶,而不要急

积极这两个字,我们通常都会把它和乐观、开朗、进取连...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你不贪了,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

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该怎么办

问: 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

随烦恼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

【推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

念佛人的悟处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