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

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

次,前虽凝心,所习惯驰散,令制之,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

复次,前虽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观,皆属事修,今体本空,谁制?无佛、无念,名体真禅。

复次,前虽谓体真,犹滞空寂,无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从空入假,万相洞明,不为空尘之所惑乱,名方便禅。

复次,体真及以方便各据空有,不离二边,令谛观静乱本无相貌,名言路断,思想亦绝,名息二边禅。

从浅至深,如是分别,原夫圆观亦无浅深,而浅深宛然。

叙开念佛五门: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

诸佛大慈悲常教勅说法。诸菩萨等以种种方便,令众生易解;又自以种种方便,开示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说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欲令诸菩萨等增长念佛三昧故。」以何因缘令念诸佛?佛言:「若念佛者,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以何故?此三昧者,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是知将入诸佛法,方便诚多。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从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从念佛而有。假如十信菩萨及三贤菩萨,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初地菩萨乃至八、九、十地菩萨亦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但以念知差别,随义立名,众生迷名,妄生异解,漂坠魔界,遂轻念佛之名,仍谓已修别为胜业。为愍此故,今略言之。

若论修因之人,不离三贤十圣;若论证果之者,即是诸佛如来。修因之人,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证果之者又特启此,以为微妙清净第一禅。是知易入而证深,无过念佛。嗟呼!末学之流,轻其易入,失其证深,为见所缚,良可悲矣!

又诸佛以众生乐称诸佛名,生彼国者,则示以称名往生门;众生有乐覩诸佛身,惧障不见者,则示以观相灭罪门;众生有迷心执境者,则示以诸境唯心门;众生有计实有者,则示以心境俱离门;众生乐深寂定,趣无生灭者,则示以性起圆通门。

大哉!世尊,善拔我等,开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门——所谓念佛。唯有大智度者,生而知之者,深修定慧者,善经论者,请捡此门,与了义大乘等经,有收义不尽处,请试言之。是知称一佛名,智深则深,一言而具众门,信有徵矣。

既叙五门来意竟,更叙入方便次第。假如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时,心必愿生彼国土,即是称名往生门;行者想像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光明赫奕,照触行者,尔时所有罪障,皆悉消灭,即是观相灭罪门;又观此佛,从自心起,无别境界,即是诸境唯心门;又观此心,亦无自相可得,即是心境俱离门;行者尔时趣深寂定,放舍一切心意意识,将入涅槃,缘十方佛加被护念,兴起智门,行者尔时于一念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如何前四门所有功德,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何以故?无功用位,能以一身为无量身,任运修习故,佛观护故,诸佛法源尽穷底故,普贤愿因悉圆满故,本愿力故,法如是故,即是性起圆通门。已上五门竟。

问:「云何为一行三昧?」

答:「《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云:『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修行能速得阿耨菩提?」佛言:「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佛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三世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此文良证。」

问曰:「人多画像而以观礼,有何圣教?」

答:「《大宝积经》第八十九云:『尔时大精进菩萨持画佛[叠*毛]像,入于深山,寂静无人、禽兽之间。开现画像,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正身正念,观于如来。谛观察已,作如是念:「如来是希有微妙,画像尚尔,端坐微妙,况复如来正遍知身?」复作是念:「云何观佛?」尔时,林神知彼菩萨心之所念,白菩萨言:「善男子!汝念:『云何观佛?』」答言:「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佛?如是观佛,如是观者,是为善观。」时大精进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观此画像与如来等?」复作是念:「如是画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本无所有,如来之身其相如是。画像非证、非果,非证者、非得者,非住者、非去来,非生、非灭,非净、非色,非贪、瞋、痴,画像非阴、界、入,非初、中、后,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来身相亦复如是。如此画像,非觉、非知、非作,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观如来身相亦复如是,乃至六根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如来身,结跏趺坐,于三七日中,成就五通,供养诸佛。诸天散华以为供养,为佛所赞,会中二万人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阿僧祇人住二乘功德,大精进者,释迦牟尼佛是也。』此文明矣。」

约四教者,夫心不独生,必诧缘起。行者念佛之时,意想为因,如来毫光为缘,亦名法尘,以对意根故。所起之念,即是所生法,观此根尘能所,三相迁动,新新生灭,念念不住,分折方空,无佛无念,藏教小乘也;即观念佛心,起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谓心起,心实不起,起无自性,体之即空,所观佛相如镜中像、虚空华,无佛无念,通教大乘也;即观念佛心,起即假名之法,浅深洞鉴,无量名相,如观掌中,了知此心,有如来藏,历劫断惑,方证真常,离边显中,无佛无念,别教大乘也;即观念佛心,起即空假即中,若根若尘,并是法界起,一念亦尔,尘刹诸佛,一念照明,六道众生,刹那普应,初即是后,今始觉知,如大福人执石成宝,必无舍念,别求离念,即边而中,无佛无念,圆教大乘也,《璎珞经》明顿悟如来,此之谓也。

五方便念佛观门一卷


上篇:净土十疑论

下篇:净土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观心诵经法记

观心诵经法记 天台大师 说 荆溪尊者 述 大师以无碍...

净业痛策

净业痛策附刻序 净业痛策者。乃涔阳空灵大师。讳照莹...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华严法界观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灵山普光寺净愿社主释幻空堂 治兆 辑 自己...

六妙法门

六妙法门 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 六妙门者。...

金光明忏斋天仪规

一、净坛: 1、唱诵 瑶天玉露。觉海金波。大千沙界洒...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

【注音版】华严经梵行品

华严经梵行品...

【注音版】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传心法要...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闢。理绝...

宝云经

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如何得清净心

问: 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个问我清净心...

为什么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虚老和尚讲过一个偈颂,值得大家深思。倓虚老和尚有...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吃肉,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

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