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诵经法记

天台智者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观心诵经法记

天台大师 说

荆溪尊者 述

大师以无碍辩力。无缘慈力。随机益物使不空过。故于诵习。别施方便纲格。虽即不逾大旨。而于别行网目还殊。故更寄之以具诸行。余忝承宗匠。颇揽异同。以理冠之事无不可。但根缘不等。修习者希。故略指方隅以拟行事。然一家行旨必藉十乘。此中义求于理以足。的辨相状或未分明。故今先于当文节目指示谛境。义立十乘。次揽广文以点宗要。先分节文者。文中自三。初示身口仪则。即序分也。义兼自他。次第二下。正示观。当自行。三第三下。即流通也。义当化他。于正观中分之为二。先法次义。法谓观法。义具众行。初文境也。二次须下即观智也。此中亦二。先释次结。释中为三。初文假观。二次观下空观。三虽无下中观。次能作下总结。次虽无下明具诸行。于中又二。初正明具法。次从三世下称叹抑扬。初具法中四。初具六度。次自行下判权实。三若能下具三因。四若观下具三德。于三德中有修有性。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

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

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

次观能说之人所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纸墨是。为标轴是。诵音为口出。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诵者。为心是诵。为口是诵。为和合出。观此四众。为是实有。为从想生。四众非有。无我能诵。是名空观。

虽无所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诵之人而有我身为四众宣说。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身口不离身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名不可思议。能作此解能作此观。名为三观于一心中得。不前不后三观宛然。

虽无施者而有法施。虽无受者四众炳然。虽无法座登座宣说。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为法施檀波罗蜜。专心诵持无诸遮碍。名为持戒。忍耐恶觉。名闻财利皆不能恼。名之为忍。一心不息。从始至终无有懈怠。名为精进。专念此经无有爱味。名之为禅。分别无谬。序正流通无不谛了。句文分明。名为般若。是名六波罗蜜具足。

自行此经名之为实。传授外人名之为权。若能一生。以此成辨功德。

于无始心名为正因。仍有观心名为了因。高座为四众说授名为缘因。

三因具足。若观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观心相应名托圣胎。以胎业成就名为修德。中间四十一位亦修亦性。至于极果名为种智。伊字三点不纵不横。名大涅槃。名到彼岸。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是名诵经。正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信者可施。无信莫施。第三流通者。若自调度不名为慈。见苦不救不名为悲。既修正观现前。复应庄岩法界。所诵经竟出观之后。以此运观功德。已登正觉者愿广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共成正觉。

次义立十法者。如向观境即妙境也。修观义当心。次修空观。义当止观。次修中观。义当破遍。次总结束。义当通塞。次具六度。义当道品。权实三因。义当正助。次辨修性。义当次位。第一义空。义当安忍及以无著。但依之修行。于理略足。于心中法而未甚分明。故更授广文以助行者。使十乘观法不出于诵持。所观十境遍通乎声色。故复重明以先先辙。一者。了向观境。心性界如。具三谛。即妙也。二者。依斯妙境。发誓而诵。求三德果。利十界生。三者。一一文句。念念无遗。心性皎然。寂照双运。四者。寂照而诵。圆融遍破。总摄横竖无生教门。五者。观诵心性。念念虽着。尚无无著岂有于着。六者。晓诵心色。念处宛然。寂均调试。诸品具足。七者。于诵习。弊念起。事理合然而兼治。八者。应知诵心虽具。寂照自达已。位六即途。九者。于诵习时违顺境起。专以寂照安之。十。依观诵功。已得相似。六根爱此似位。名为顶堕。若修离爱进入铜轮○于业魔王禅见慢二乘诸动者。即当移观勤而观之。随境观成。依前习观。若不亏所诵而兼治之。弥为胜术。最为高尚。诵经既尔。诸行亦复。然但得名随行十乘。委悉终须具依大部。问。大部令观阴.界.入境。与此诵经同异何别。答。义同事异。言事异者。诵持之即善阴故。故诵身口即色阴也。领纳文句即受阴也。想缘义味即想阴也。作是诵持即行阴也。了别分明即识阴也。阴与界.入合不同。若能于兹体达色心。使具十观十境无遗息。何减大部之行。但有融今古会释教理以为异耳。


上篇:禅门要略

下篇:观心食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禅波罗蜜序 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

妙法莲华经文句

天台法华疏序 镜中沙门神逈述 叙曰:至理无名,名流四...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

【注音版】略论安乐净土义

略论安乐净土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疏钞》既出,有不惬者,致辞诘难。其可从者,忻然从...

慈悲药师宝忏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卷上 熏修药师忏仪 严净坛场 杨枝净...

第一义法胜经

第一义法胜经翻译之记 夫爱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发心供养品第...

佛说自誓三昧经

佛说自誓三昧经(独证品第四出比丘净行中) 后汉安息三...

【注音版】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略论安乐净土义

略论安乐净土义...

中阴经

中阴经卷上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如来五弘誓入中阴教...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

绮语之毒,招灾引难

下面讲到绮语,绮语译为杂秽语,杂就是闲杂,秽是污秽...

得到智慧的原因

谓应亲近智者,随自力能而求多闻。若不尔者,闻所成慧...

把文字转成心中的光明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