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门要略

天台智者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夫人修禅学慧法门。先明方便。后明正观。方便者凡有五种。初具五缘。一者衣食具足。二者持戒清净。三者闲居静处。四者息诸缘务。五者亲近善知识。五缘若阙则妨安心。若无善知识则不知遮障。为此义故须具五缘也。

二呵五欲者。谓色.声.香.味.触也。此五种能生行人欲乐之心。贪爱无足。若不呵却则妨正业。故须呵却。

三弃五盖。此五盖者。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此五若弃舍。心则得安也。此五在心则缠覆不明。

四调五事者。一调食不饥不饱。二调眼令不节不恣。此二就定外调之。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此三就定内调之。调身者。令不宽不急是调身相。次调息者。令息出入绵静细。如有如无。资神安禅。守之心易得定。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调息相。次调心者。若多觉观浮动。须系念在齐中。制诸乱想。若心沈惛。头低睡熟无记者。当系鼻端。令心在缘无分散意。举要言之。不沈不浮是调心相。次复正于坐中。若觉身息心三事不调者。即须用前法调之。三事若调禅定可获。次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次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有散。次微微动身。次动肩脾手头颈等。次动两足膝等。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按两掌令暖掩两眼。然后开眼。待身汗燥方可随意。若不尔者令人作病。

第五行五法者。谓欲.精进.念.巧慧.一心是也。释云。欲者。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禅定智慧诸法门也。精进者。持戒清净。初中后夜专精进修习无上道法[廿/匕]。念者。念世间法治生产业。一色一香无非佛法也。巧慧者。思惟世间阴界入等。一一皆入如实。令魔界即佛界。为佛事如萨陀波伦也。一心者。既知世法即是出世法。应当专修定慧二法。令与法性相应。心如金刚无能坏者。故名一心也。此上并是坐禅。约出入略示此法。夫欲发心学道。先须问路。路有通塞。法有是非。心有邪正。今且约坐禅示其相。余则可解。塞路者。苦集为塞。道灭为通。无明十二因缘为塞。无明灭为通。六蔽为塞。六度为通。若有三塞。破之令通也。次简邪正者。一若为利养破戒等事发心学禅者。此发泥梨心。行地狱道。二若求名闻望他称誉而学禅者。是发謟曲心。行鬼道。三若为眷属徒众多檀越等。是发飞走心。行畜生道。四若为胜他妒忌者。是发丑陋心。行修罗道。五若为此生谢后恐失未来人身。兼持戒而发心学禅者。是发欲界下心。行人道。六若为求今世后世自然果报。兼修十善。是发欲界上心。行天道。七若为捍伏于他复层自举。狼踞唐视令物归仰者。是发魔罗心。行第六天道。八若为求今世后世禅定静乐者。是发梵心。行色天道。九若为求世智辨聪无事不知者。为此学禅者。是发外道心。行无想行天道。十若为思惟世间生死牢狱甚可猒患。出世涅槃清净寂灭甚可欣乐。为此发心欲速出三界者。是发无漏心。行二乘道。非心无量。略示十种非心耳。前九是世间心。是生死心。后一是出世心。是涅槃心。是圣人心。是解脱心行者。汝学修道应善识邪正。莫浪发心。二乘出世间尚简是非。况前诸心妄谓为是。若欲与理相应者。但首作人事。莫强知他事。即是更相憎恨世世相憎。非但此生无道无果。累及后生。能闭口合掌塞耳端坐修心者。是出世圣人。若不尔者。饿鬼畜生之道难得免离也。

次明修止观者。先约坐中修者。行人于坐中为乱想觉观修三止。一名系缘止止者。谓系心鼻端隔齐间等处。系缘守境。令念心不散。二名制心止止者。随心不起。即须制之不驰散也。此二是事止耳。三体真止止者。随心所念。一切诸法即须体之。知悉从缘生。从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既知无性即不取着。以不取故妄念心息。是名为止。止心不动名为无为。无为者即诸法本源。若能安本源则一切妄想生死业行即皆空寂。即泥洹道。真法实也。略明三止竟。次作观者。谓正观中道诸法实相智慧也。行者于坐禅中。随心所缘一切诸法。若善法。若恶法。若无记法等。随所缘念念不住。虽如上体真而不止者。即当反观所起之心从何处生。从过去生耶。现耶。未来耶。若从过去生者。过去已灭云何能生。若从现在生者。现在念念不住云何能生。若从未来生者。未来未至云何能生。三世求生毕竟不可得。当知此心但有名字。名字之法本自无生。无生故。无灭故。无灭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观也。又捡此心为有为无。若心无者。云何有念。心若是有者。应当自有。何须缘发始有心生。当知此心非有非无。即是中道正观也。

复次。于禅中沈惛睡熟头低无记者。即须修观。分别法相。对治沉病。若于坐禅中心散动越逸攀缘万境。即须用止除乱想。一心念之。若修止时心安快乐。即应修止。又修止时能破睡散。即应修止。又修止时豁豁欲想清净。即应修止。又修观时心地静乐。即宜修观。又修观时道心郁起。即宜修观。又修观时能破烦恼恶见。即宜修观。观若有益即常修观。止若有益即常修止。行者善须斟酌。巧用止观调心。令妄念不起。即是善能用心。有少道理也。

次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历缘有六。谓行.住.坐.卧.言语.作务也。对境亦有六。谓六根对六尘也。缘与境合有十二事。初就行中修止观者。行者欲行之时。即应思惟。我今为何事故行。若为恶事无益等事。即不应行。若为善事利益等事。即应行。行中修止观者。即应知因于行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今推此行及诸法悉是虚妄。求实叵得。妄念不起。是名为止。复作是念。由心运身。故有去来及行中一切法。令及观此行中之心。不见相貌来处去处。无生无灭。当知行者及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为观。于行缘中修止观既然。余五缘例尔。次对境修止观者。见色之时。即知如幻如化。不起贪染。心安寂然。是名为止。当及观见色之心从何而生。为从眼根生。为从色尘生。为根尘合生。为离根尘生。若见色从眼生者。未见色时心应已生。若从色尘生者。何关我耶。若从合生者。捡此根尘为各有心。为各无心。若有心能生心者。合时应有两心。若各无心能生心者。无有是处。若离根尘有心生。亦无有是处。当知见色之心本自无生。但有名字。名字性空。毕竟无实。是名为观。于眼见色时修止观既然。余五根对五尘例尔。

次于礼佛中修一心三观者。观一念礼佛之心。即空即假即中。观心即空是礼报佛。观心即假是礼应佛。观心即中是礼法佛。一礼即三礼。一佛即三佛。虽三而一。即一而三。是名圆礼。亦名不思议礼佛。又诵经旋绕历缘对境与心动念皆例如此。用三观也。问。一心三观有何功用。答。即空观破四住惑。即假观破尘沙惑。即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观。三谛圆破五住。五住烦恼破即三身显。四住破即报身显。尘沙破即应身显。无明破即法身显。又三观成故即三德满。中观成即法身满。假观成般若满。空观成即解脱满。三德满故名秘密藏。佛及众生悉入其中。毕竟无所有。永寂如虚空。若然者。云何复言有一切法佛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复次泥洹真法实众生从种种门入。令粗依一理。略出此法。示初心行人。不可执此为是余者为非。若得此意者。则千车同辙万流咸会也。一切诸法体性平等。众生身内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行人常敛念。观四大五阴空无所有。名为道。


上篇: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下篇:观心诵经法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高峰和尚禅要 侍 者 持 正 录 参学直翁居士 洪乔...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华严经义海百门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夫缘起难...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唐 柳 子厚 着 清 释 实贤 解 东海若...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禅波罗蜜序 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祇多蜜译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华严经义海百门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夫缘起难...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一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唐 柳 子厚 着 清 释 实贤 解 东海若...

佛说大集法门经

佛说大集法门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注音版】咒五首经

咒五首经...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

持名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远离淫欲,千万莫近

淫为万恶首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生死的根本,一切众生皆...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

【推荐】危难之中持诵圣号 枪不能伤火不能烧

倓虚法师在长春筹建般若寺时,有致中、界虚两法师去林...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

一位疯婆婆念佛痊愈的故事

佛号光明不可思议,功德亦不可思议。通过念佛真的能治...

学佛的三个首要问题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佛体会。第一,佛是什么...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

佛学常见辞汇(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

别跟情绪互动,否则人生没完没了

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