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华传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法华经传记卷第七

转读灭罪第九书字救苦第十之一

    仁孙子一
    苏长妾二
    隋彦武三
    韩睦之四
    释净藏五
    蒙逊王六
    隋慧缘七
    释僧融八
    天竺僧九
    竺沙弥十
    大乘天十一
    隋严敬十二
    安居女十三
    大原女十四
    尼妙空十五
    节家女十六

京师高表仁孙子一

京师高表仁孙子。甞读法华经。龙朔三年正月二十七日。乘马从顺义门出。有两骑追之曰。令捉获矣。其人问曰。卿是何人。答曰。我是阎王使者。故来追卿。其人惶忙走马西出。欲投普光寺。使人曰。疾投寺门勿令入。入即得脱。及至寺门。乃见一骑投门。又西走欲入开善寺。又令骑投门。遂尔相从西奔。欲还本宅。宅在化度寺东。恐道远。乃欲入醴泉坊。一骑在前。其人以拳击之。鬼遂落马后鬼曰。此人大麁。急曳下挽却头发。即被牵发。如刀割状。遥掷于地。亦随发落马人与还。至晚苏云。备见阎王云。君何盗僧果子。何事说三宝过。遂依伏罪无敢厝言。王言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方尽。说过之罪。合耕其舌。因放令出。遂苏少时。还绝口如吞物遍身赫赤。有苦楚相缠。经日方醒云。经一年吞百余丸。其苦难言。明日复尔。恰经四日吞丸亦尽。方欲拔舌耕之拔而不出。勘桉所由乃云。曾读法华。舌不可出。遂放令活。今见在化度寺圆满师处。听法忏悔云云。

苏长安家妾二

唐武德中。以都水使者。苏长为己州刺史。苏将家口赴任。渡嘉陵江。中流风起船没。男女六十余人。一时溺死。唯有一妾。常读法华经。船中水入。妾头戴经函。誓与俱溺。既而船没。妾独不沉。随波泛滥。顷之着岸。遂沉经函而出。开视其经。了无湿污。今尚存。杨州嫁为人妇。而逾笃信焉(岑令说云。见此妾自言。然临困便至江上。船人亦云尔)。

隋魏州彦武三

隋开皇中。魏州史博陵崔彦武。因行郡至一邑。愕然惊喜。谓从者曰。吾昔甞在此邑中为人妇。今知家处。因乘马入循巷。屈曲至一家。命叩门。主人公年老。走出拜谒彦武入家。先昇其堂。视东壁上。去地六七尺。有高隆处。客谓主人曰。吾昔所读法华经。并金钗五隻。藏此壁中。经函是也。其经第七卷尾后纸。火烧失文字。吾今每诵此经。至第七卷尾。恒忘失不能记得。因令左右凿壁。果得经函开。第七卷尾。及金钗。并如其言。主人涕泣曰。亡妻存日。常读此经钗亦是。亡妻因产死。遂失所在。不谓使君乃示其处。彦武指庭前槐树。吾欲产时。自解头发。置此树空中。试令人探。树中果得发于是主人悲喜彦武留衣物。厚给主人而去(法苑第二十六卷云。右一验出冥报记)。

彭城域人韩睦之四

韩睦之彭城域人来秦始初。彭城没虏睦之。流亡儿于乱。为人所略。不知在何处。睦之本事佛精进力。至心读观世音经。欲读万遍愿得儿。又每得千遍。辄请众僧斋。已得六七千遍。都无感动。睦之叹曰。圣人宁当不应众生耶。是我心未至尔。因此日夜。不复数其遍数。唯自誓以感彻为期。其儿定传卖。为益州人奴。见使因作役。一日独[妍-女+禾]草木。忽见一道人来相问。汝是韩睦之儿非。即惊答曰是。又问。愿见父不。答曰。愿此亦何由可得。道人又言。汝父切殊至今将汝归去。儿不知是神人。辞不敢许。道人曰。无苦但捉我袈裟角。儿试捉之。便觉恍然如人掣去。须臾而往。倚一家门外。乃是韩流移新居。儿不识是父舍。道人不进。遣儿入噵。入见主人正坐读经。即其父也。相见不暇申悲喜。唯得叫噵。门外有圣人。父便徒跣走出。比出已不复见矣。村隣道俗。莫不惊怪叹息。

隋鄜州宝室寺沙门净藏五

沙门净藏。鄜州人也。少丧父母。出家住宝室寺。根性戆钝。不能读诵经典。昼夜叹息。恨先世业。更欲读法华经。蔬食苦节。从师始受经。经历岁月。才读一品。昼夜精勤。不食五穀。身力衰微顿闷绝。神至阎魔厅。王见净藏。欢喜令就金座。合掌赞曰。善哉大释子。勇勐读法华。不久得成佛。利益诸有情。赞已谓藏言。阿师寿在三年前业已尽。读法华力。既增至今。业寿既延。放还阿师。须读一部。闻是语已。如眠而觉。流泪悔恨。既读其文。予面见净藏。闻其始末而已。

梁蒙逊王六

梁时沮渠蒙逊国王。依先业而遇于重病。困苦不息。以诸药而涂终不愈。祈天神地祇。犹不治差。昙摩罗忏法师。号伊波勒菩萨。游化葱岭来至河西。大王闻沙门来。请问治病。忏答曰。大王病天竺诸药。所不能瘳。唯有妙药。名称妙法普门。能令为转读。王严应教。令为读者。病载除愈。由此起尊重心。自转抽撩观音一品。为于别卷。从彼时来。迄于今时传来矣。

隋豫州慧缘七

释慧缘豫州人也。少出家。蔬食苦行。心欣生兜率。以所修行业。发愿回向彼业。志求奉见弥勒。十二年中更无休息。梦一人童子来告缘。汝行业欣兜率。虽生彼天。不可奉仕弥勒大士。何以故。未读法华故。若人受持十善。虽生彼天处。不受持妙法华经者。唯在外天不事补处。着欲因缘。还堕三途。说是语已。上昇虚空。梦觉流泪。悔谢前心。更从师友受经。昼夜转读更三年。复梦前童子来谓缘。汝业既熟。寿命未尽。先欲奉见弥勒菩萨。从我脇下。即接上昇入内院。弥勒菩萨。与大菩萨围绕说法。见缘入说偈赞曰。善哉大释子。转读一乘故。现身见我身。舍寿必生此。缘闻斯偈讫。欢喜流泪。见前后左右。百千众会在座。复见空座无人甚多。即问天众。何故有座无人。时有二菩萨。即是侍者。一名法音林。二名大妙相。即从座起谓慧缘曰。当知空座者释迦如来末法中。读诵法华妙教之人。当生之时所坐之座。是故彼座空无人。汝座在彼中。汝行业妙故。我迎接汝。先所见童子。岂异人乎。大妙相我是也。速还人间。令闻知此事。转读大乘。十二年后。舍寿至此处受教。复教从前童子来下。梦觉欢喜。对朋友而说此事。十二年后。无病而卒。紫云耸空。人皆谓瑞矣。

梁九江东林寺僧融八

释僧融梁初人。住九江东林寺。笃志汎博游化已住。转读法华。于庐山独宿时。天雨雪。中夜始眠见有鬼兵。其类甚众。中有鬼将。带甲挟刃。形奇壮伟。有持胡床者。乃对融前踞之。便励色扬声曰。君何谓鬼神乃无灵耶。速拽下地诸鬼将欲加手。融默称观世音声未绝。即见所住床后有一天将。可长丈余。着黄皮袴褶。手捉金刚杵拟之。鬼便惊散。甲冑之属。碎为尘粉。融甞于江陵专心转读。感普贤云。汝读法华罪性渐灭。三生必定得见身。融后不知终处矣(出梁高僧传)。

天竺阿兰若比丘九

昔天竺国阿兰若比丘。大读摩诃衍。其国王常布发。令蹈上而过。有比丘语王言。此人摩呵罗。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如是。王言。我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到其住处。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见一金色光明人骑白象合手供养。我转近便灭。我即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比丘言。此即遍吉菩萨。遍吉菩萨自言。若有读诵法华经者。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读法华经故。遍吉自来。遍吉法华名普贤也(出智度论)。

天竺于阗国瞿摩帝寺沙弥十

于阗国有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居。揵搥而食。时有一驱使沙弥。年十六。亦有尼乾子。善占相。见此沙弥云。汝年十六。余命只一年。虽舍衣钵。不可延寿。沙弥悲愁。上座哀愍之。为后世善。教法华经。沙弥根钝。不识文字。上座一部之中最。方便寿量二品授之。沙弥专心转读。尼乾子后见沙弥。生希有心。问汝修何功德。答吾才读经一两品。尼乾叹曰。大乘之力不可思议。转十七岁寿。成七十年。乃出家投寺。读摩诃衍经(出西国传)。

天竺[牛*句]萨罗国摩诃衍提婆十一

[牛*句]萨罗国大爱道故精舍侧。有沙门称摩诃衍提婆。秦云大乘天。披读法华等大乘典。时有大阿罗汉。三明六通清彻。是大乘天昔亲友也。阿罗汉曰。我见舍卫城门外上。虚空中有一饿鬼。身极长大。其状丑恶。忽有十二枚热铁丸。从口中入直下过去。既下过已还入口中。举体火燃。苦痛宛转。绝倒复起。起后还倒。即问。汝有何罪苦痛如斯。答吾前世曾为沙弥。给仕大乘天。时世极俭。麦饼为食。尔时为众僧行食。偏重大乘天。留十二分拟后食。以是罪故。受饿鬼身。苦毒如斯。汝忆知不。答其事实。受苦何疑。大乘天问。以何方便救之。答依汝起业。汝转读摩诃衍经。即依罗汉教。读般若法华般舟等各十遍。回向救苦。后时问阿罗汉。前沙弥苦何。答入定观知。依汝读经力。命终生第二天(同传)。

隋扬州严敬十二

严敬扬州人。家富无子息。偏归正法。读法华经为业。后生男子。三岁热病眼闇。严教寿量品。少不能持。才诵题目。无奈何事。遇乱屋内掘穴。与衣食而舍走。乱静贼去三年方还。屋舍破坏。梁柱散在。下有微音。即忆知肓儿。披穴肥肤圆满。两眼复明。悲喜问因缘。儿曰。吾持法华寿量品题。有一人乘白象来放光。教句逗初读一品得明。助毕一部。后更不见所去。严生希有念。令诵经甚通利。如多年受持。予亲所闻也。

安居县样女十三

安居县样少女。发心读法华提婆达多品。手涂香触经。口含香方始读。其母遇疾病。为读即消灭。静夜向灯读经。异香忽至。精诚十二年。女根灭男根生。秘不语之。临终之时。一茎莲华首边生。众皆谓生净土表示。

大原小女十四

大原有小女。父母遭苦而亡。渐发人情。恋慕父母。从尼真妙。受药王品。昼夜转读。祈念父母。梦有一沙门云。汝读法华一品。乘此善因。父母生净土。乃出家勤行精进。受持一部见在矣。

浔阳尼妙空十五

尼妙空蔬食纸衣。专读法华经。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常愿生极乐。兼解念佛三昧。临终之时。紫云覆室。异香遍一县。后弟子尼梦。吾一生持法华。生极乐上品中生。若兼解义。必上品上生耳。

隋并州高守节家女十六

高守节家代信奉。其家女係瘿疾。教读法华经。瘿病自除后其女出家为尼。见一癞病者。教读法华。不久病消。又见一痖者。读经令闻。欢喜而去。后得可闻。又见疟病者。闻诵经声。即得除去。精诚感通如此。不知已后事耳。

书写救苦第十之一

    秦姚兴一 天竺僧二
    外国女三
    遂同学四
    释道俊五
    济沙弥六
    越州经七
    释法丰八
    释僧安九
    释智琰十
    释义彻十一
    唐寡妾十二
    箕司马十三
    并司马十四
    唐陈氏十五
    唐健安十六

秦姚兴文皇帝一

姚兴諡昭文都常安。晋安帝世。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弘始三年冬到常安。姚兴厚加礼。请入逍遥园。别馆安置。勅令僧[(丰*力)/石]集诸沙门八百余人谘受什旨。八年于大寺草堂之中。出法华经竟。命僧睿道融。讲新法华。崇御佛法。秦主发愿云。什公书经。笔端放光。光中见化佛及文殊。廼知此土感应。自笔造经。兼救亡亲。即于翻经院傍。别造净室。以七宝庄严室内。香水散洒。自香汤沐浴。八年三月八日。就书写始立题。放五色光。才得两卷。秦主梦。净室顿如广博严净土。金色光明。充满其中。光中见亡亲。欢喜说偈曰。

 善哉圣王  自本造经  乘此功德
 生忉利天  供养之日  当生第四
 奉事弥勒  闻法悟解

即觉在净室一部造讫。九年正月十五日。于大寺中。供三千僧。什在高座云。囊秽莫舍里真金。敷扬大义。雨华动地四方云集。九万余人。一时种佛乘因。万乘之心。尊三密教。兴既灵襟崇御佛法。照前润后矣。

天竺波罗奈国僧二

昔波罗奈国南有连山。旷绝无人。幽谷瞑闇。毒蛇恶龙充满其中。迷失道路。入其深谷。十之一二无存者。时有俱睒弥国一游学僧。志慕大乘。寻其梵夹。闻云俗曰波罗奈城中王宫在法华夹。即办衣粮。涉嶮而独征。及日西宿连山中。夜半忽有青光。渐见大龙也。动山照地。来张口向僧。僧生恐怖作是念。一生空过不遂本怀。大乘功用救毒龙苦。即问汝食我不。龙曰。我报吐毒气。见者惊亡。更无害心。我是前身作沙门。恒怀忿毒。不行正道。此罪受丑身。八万四千小虫。噉食身肉。苦痛不可堪忍。汝施慈悲救此苦。僧曰。如何救。答造法华经。即奉上明月神珠。僧受珠。即出波罗奈奉献王。王集巧书。造法华经二夹。皆以白[叠*毛]而写。已与僧。僧还到山。山臭秽不可近。尔时无数天人。来至山中。天香满中。臭气止息。僧问天。天答吾是此山毒龙。我施明珠。师始造经。脱苦生天。今来供养本身。并欲报阿师恩。即与珠三枚还去。僧归国起塔收经。天人恒来供养经塔(出西国传)。

外国清信女三

昔外国有一清信女。发愿即以白[叠*毛]写法华经。一夏方讫。顶戴受持。至一国宿僧伽蓝。诵药王一品。而悲啼睡眠。至夜晓更见我身。即丈夫。寺众怪曰。昨日女人来投。今朝在丈夫何。答前女今男。一身发愿。受持经故尔。众举不信。又问。何处人谁儿女。答吾是外国善生婆罗门长女。本国造此经。以墨翰收室东角柱内。又苔内入金笧及珠一裹。若不信者。往诣其室。知虚实。即遣使奉问。实如所言。父母相见生希有念。舍室为寺。丈夫寺是也。

竺昙遂同学僧四

竺昙遂不知何许人。少游放荡。不修戒行。而矜傲自恃。长于姦冗。或一言致犯。便积年怀恚。同寺少长。莫不致其嗔憾也。当一夕梦。妇人来语。君应作青溪庙神。后遇疾。将终谓同学曰。我平生多忤。少于质直。更以福德浅薄。当受鬼神之身为青溪庙主。诸君有缘可垂访也。及死果闻庙所有新神。诸道人往至庙中。与相酬对。音响言笑犹若平生。乃请僧转法华经。有慧觐沙门。旧恒读诵。因为作数契。每讫吟沉。亦辄唱菩萨。而悲不自胜。皆为之流涕。因言今受恶身。非当丑秽。艰辛剧苦。何可复言。弟子旧房户限下。有钱五千。可为追福。庶离斯苦。于是而别。僧众同学。为造法华经三部。设斋忏悔。庙遂寂无神迹。知依书经力。离苦生净处矣。

齐青州道俊五

释道俊。俗姓王。不修戒行。广营田业。积布绢绫绮。动盈万计。而贪惜鄙悋。不拔一毛。后忽得重病。隐处合便利不通。命将欲绝。此寺有一法师。来为说法。心少开悟。遂舍所有三分之一。一遍施诸寺。施才讫其病立即轻愈。病寻差已。数日间捡挍阁上。见空无物。追忆财帛。遂尔发狂。专唱贼云。诸寺众僧。来劫我物。同侣开谏。初无醒寤。法师乃遍告诸寺。令还财物。俊见已叫声方止。一两日间。旧病还发。困苦更剧。复请法师。重求改悔。法师呵责劝喻。令舍悭贪。还施前物。病又再愈。既差之后。追悋钱财布绢绫绮。常怀恚恨。数日空卒。卒时目大如盏。遍身红赤似鬼。法师哀愍之曰。愚哉固悭惜财。堕饿鬼中。虽经百千劫。不可免脱。财物还害三世。此言在实。即取所有。为写法华经数十部。亦施诸寺咒愿讫。法师梦。俊纳衣而无秽气。告曰。吾愚悋财。堕鬼道中受苦。从今增胜阿师舍我财物。造法华经。离苦得乐也。

唐济州灵光寺沙弥六

济州灵光寺。有一老僧失名。净修戒行。常持瓦钵。数十余年。未甞遣人执捉。后因遽务。令沙弥洗之。沙弥手误坠破此钵。老僧闻之。惊呼失声。恨惜之甚。遂偃卧而死。弟子送葬于野。经数日。沙弥共诸僧。复往坟所。视有大蛇。复坟内出来。缠绕沙弥。从足至顶。屈头向下。将欲吞之。僧徒惊叹。咒愿曰。缘一钵之故。悭毒嗔恚。死作蛇身。不悔往愆。又欲吞杀弟子。其大罪业何故如斯。广说善恶。为之忏悔。发愿良久蛇乃解身而去。沙弥迷闷痴骇旬日渐醒。为造法华经一部。就坟而供养。后见坟蛇既死。知改报而已(已上三缘又出自镜录)。

越州结缘经七

梁天监十七年。依武帝纶言。每州县各造法华经。时越州同营写经。将就观音道场。欲供养之。彼州有一老母。名曰神母。邪见隆盛。不信佛法。闻普告结缘纶旨。内心忧恼。将欲隐神庙下。使者告门户。神母闭户庙隐。卧木笼中。州县各书写供养。即一月余也。神母自谓。供养已过。出庙还家。路中遇使者道场来下。惊怖驰走。不觉躄地闷绝。经半日还活还家。流泪谓隣人曰。吾路中闷绝。见四人官属。赤服乘白马。驱妾呵曰。汝邪见不信因果。谤佛经无验。不见不闻。大王遣我等召汝。即命步使及传驱。向东北方五十余里。至大城。城中有厅王。手执白拂。而坐见吾。瞋恚曰。愚女甚恶。时验知在生事。迫悔法华不写。王忽含笑。汝改邪起正信。命犹未尽。须还人间修善止恶。诫已出城归本路。即活起也。闻者悲喜。神母舍所有。书写二部。就观音堵室而讲说。出家为尼。名曰妙功矣。

宋释法丰八

释法丰。姓竺氏。炖煌人。往适龟兹。修理一寺。触事周办。时因号为法丰寺。既久专寺任。稍恃其功力。出内取与。颇乖斟酌。辄减省僧食。令不周足。久之遂亡生饿鬼中。常在寺院。至初夜后。作饿驰鸣巡房声叫。弟子宝慧闻而叹曰。是我师声。因问那尔。丰曰。由减僧食料。受饿鬼苦。苦剧难堪。愿见济度。弟子书写法华经。广为斋忏。得生清胜(云云自镜录云。出徵验传)。

唐法海寺释僧安九

释僧安。不知何处。住法海寺。自手写法华般若等诸部大乘。梦普贤乘白象王。现其人前云。汝经说佛智慧故等二句脱落。觉见新经。如梦告矣。

唐定水寺释智琰十

释智琰。师事智凯。颇有洁操。巧书无比。自欲写法华。贫道不得纸。梦凤凰含纸来。觉见桉有纸。即书一部收置塔中。发愿云。此经不朽必生后佛世。愿力有感。雨霜不湿塔上耳。

唐蒲州陷泉寺释义彻十一

释义彻。住蒲州孤介山陷泉寺。发愿以身血写经。埋孤介山阳。期后佛出世。鸟兽不踏其地。又思惟事经卷风雨湿朽之。即向虚空。发愿书经。当于此空。霜雨不降。鸟兽不飞。若人净信祈念。彼空十余丈中。见法华文。宛然如钩锁。其地亲所见闻也。

唐绵州寡妾十二

绵州有寡妾。为亡夫欲书法华经。即以钱百文。雇书生。于净室写之。一头牛来。于经室前而死。妾惊怖异。梦有一沙门。谓女言。牛是汝夫。以取他田粟故。受牛身。役属田主。为写妙法。舍身生天而已。

唐箕州司马十三

箕州司马李通。发愿为亡室。写法华经七部。就箕山寺而供养。梦有天女。在空谓通曰。依汝功德。改鬼道报。今生忉利。通曰欲近。天曰。人身甚臭秽不可近之。汝业此善当生同天。将为配偶。忽然不见。觉后思慕悲喜不息。八十有六而卒。异香满室。得天迎焉。

唐并州司马楚宣宗十四

楚宣宗家大富。有三男二女。小男遭病顿卒。宣发痴狂。裸身叫走一月余。时大兴国寺有沙门慧超。安慰宣宗云。生涯无常。父子永不存。谁人常住不变。亲子相见。若欲再相见。当为造法华经。宣公欢喜。为书法华。昼夜恋慕其儿。梦有一比丘。谓宣曰。若欲见儿。将从我去。即随沙门去。到于华园。园中有百千童子。游戏快乐。沙门指一童子年五六云。公少男也。欢喜欲抱早走不从。宣云。我恋慕汝寤寐未息。汝何不近。童子曰。我且生公家。无常父子。有何恩爱。若为我写经。我暂相见。若欲当生得见者。深心造经。以为业。同生佛刹。永俱相会。复此言已舍去。宣公白沙门。我既觉悟。既不相追。沙门亦还去。宣随去。梦觉对慧超说此事。发深心信写经为业。后出家得净土迎。更示他矣。

唐陈氏十五

唐龙朔三年。长安城内通轨坊三卫刘公信妻陈氏母先亡。陈因患暴死。见人将入地狱。备见诸苦。不可具述。末后见一地狱。石门牢固。有两大鬼。形容伟壮。守门左右怒目瞑陈。汝何人到此。见石门忽开。亡母在中。受苦不可具述。受苦稍歇。近门母子相见。遥得共语。母语女言。汝还努力为吾写经。女谘孃。欲写何经。为吾写法华。言讫石门便闭。陈还得苏。具向夫说。夫即凭妹夫赵师子。欲写法华。其师子旧解写经有一经生。将一部新写法华未装潢。其人先与他受雇写。经主姓范。此经生将他法华。转向赵师子处。贸二百钱。施主不知贸钱。师子复语妇兄云。今既待经。在家有一部法华。兄赎取此经。向直一千钱。陈夫将四百钱。赎得装潢。周讫在家。为母供养。其女陈后梦。见母从女索经。吾先遣汝。为吾写一部法华。何因迄今不得。女报母言。已为孃赎得一部法华。现装潢了。在家供养。母语女言。止为此经吾转受苦。冥道中。狱卒打吾嵴破。汝看吾身疮。狱官语云。汝何因取他范家经。将为己经。汝何有福。汝大罪过。女见母说如此。更为母别写法华。其经未了。女梦中复见母来催经。即见一僧。手捉一卷法华语母云。汝女已为汝写经第一卷了。功德已成。何因复来敦逼。待写了何须忩急。后写经成母来报女。因汝为吾写经。今得出冥道。好处受生。得汝恩力故。来报汝。汝当好住善为妇礼。信心为本。言讫悲泪共别。后时勘问。前赎法华。主果是姓范。范家虽不得经。其经已成。施福已满。后人转贸。自得罪咎。刘妻赎所微得少福。然亡母不得力。

唐熘州李健安十六

唐熘州李健安。生年十八。身痛风疾。二亲忧恼饮食不通。健安见而增悲。作此思惟。吾将为二亲及脱患。自写法华。即求装潢纸。欲写经手振不能书之。才造第一卷。显然其字形如鸟迹。见者不了其文。更雇他经生。于别室中。而书写之。未毕第一卷间。健安既死。唯心胸暖。经生舍而遁去一日一夜。后方苏息。风疾忽愈。身体轻安。自说冥事曰。吾初死之时。见官牒使。被缚到大城边而立。时有一童子。手执白拂。来摩触吾身。身凉快乐安怀。尔时从城中一官出来。百千官属随从。对吾礼敬曰。君名字在官牒中。君故杀一鼠。缚颈不通气息。以是因缘故。王召君。然君为二亲造法华题。依此善根。文殊来救旧疾方除。君经尚不毕第一卷。经生恐怖而遁去。君既有大善。余命方八十二。亲亦延报命。各各九十岁。作是语已入城。童子更示归途得再活。闻者叹希有。健安及二亲。舍家业造十部法华。请僧供养。其经本今收大寺矣。

法华经传记卷第七


上篇:弘赞法华传

下篇:天台九祖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道宣律师感通录

道宣律师感通录 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 宣律师感天侍...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门人灌顶撰 大师讳智顗。字德安。...

诸上善人咏

诸上善人咏 吴郡沙门 道衍 文殊师利菩萨(第一)  智...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徧照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注音版】佛说伏淫经

佛说伏淫经...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萨昙分陀利经

萨昙分陀利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佛在...

【注音版】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 法孙继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出门怕有危险,就先念地藏菩萨圣号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

皈依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问: 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大安法师答: 皈...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印经说法有五种福报

(一)长寿: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

养猪场参观记

有一种回忆,住在都市已渐淡忘;有一种体验,住在都市...

弥陀的名号能治病靠的是什么

阿弥陀佛名号确实是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万病总治:...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地藏经》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经》...

股市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微信,真可谓被这个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