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慧律法师  201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什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问题在哪里?

没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是自己观照得不够透彻,那就是需要因缘的启发。譬如有人,你跟他说生死无常,他体会不出来。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别人告诉他:“你姐姐被车子撞死了。”他赶去医院太平间一看,哇!七孔流血。 这姐姐长得这么漂亮,一下子突然死了,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痛哭流涕。如此一来,慢慢地就能接受无常的观念,这种是属于间接的方式,要靠因缘事相上的提醒才能觉悟的人。

另一类人,上根利智,感受性很强,和他讲佛法,他会马上顿悟,就如六祖慧能大师,听《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就知道了。这种人是属于能接受直接教育、有宿世善根及大智慧根器的人,一闻千悟,但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今天我们学佛提不起力量,那是因为将生命与佛法分开。因此,有时会知道世间无常,一切都在变化迁流。可是,因对世间法的观照力量不够,一下子又觉得生活满愉快的,又忘记了精进。这都是因为平常没有培养观照的能力,所以提不起精神来。

所以,我们要多听经闻法,多薰习佛法,薰习久了就会有力量。如果单凭着一股宗教热情,对“法”本身却不能安住,那么心性就无法定下来,学佛就不能增上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许多人说:我必定很会化缘,所以才能创建这么多的佛教...

无着得道

过去,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一天,有一位比丘来到精...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妙莲老和尚《凡情与佛心》

凡夫的情识 (讲座第一天) 林部长、陈国策顾问,以及...

星云大师《尊重异己》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只要有两个以上,就不会有绝对相同...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放下修行中的虚容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放下...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

如何度化家人

问: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师答: 从你的行为做起:...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慧律法师《那是你没有福报》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

【佛教词典】像法转时

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

【佛教词典】悬镜

悬挂于佛堂之镜。又作挂镜、坛镜。明镜表示清净法身,...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低下头来看

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个洞右三个洞,为的是让出家人低...

心灵的四个品级

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

坚定的信念值得终身携带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要到另外一个村庄办事,可是当时交...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

研究生与研究死

有一次给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讲课,我问同学们:研究生...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不要顾虑衣服饮食,护法神给你送来

你行正道,修行的和尚,不管你住山里,住多高,住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