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慧律法师  201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现在,依据经论的记载,略为描述解脱后的心境。

俗话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展现在脸上都是满面愁容。

解脱者则深知世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了解执取人生的现象为实有,根本是种错觉,所以能够“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在面对生活中的顺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解脱者的心境是坦荡荡、不忧不悔的。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对未来,也不噜忧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当行、受所当受;称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达到心灵超越的人,不再为世间的各种学说、主义感到迷惑。

由于解脱者彻见宇宙人生的实相,拥有真知灼见。从内心中流露出绝对的自信,无疑无惑。不再被别人的见解所动摇,即便是魔王化做佛菩萨现身,告诉他过去所教导的佛理是错误的,他也不会有丝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吹动。凡夫遇到境界时,立刻生起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悟道者早已远离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对于任何顺逆境界毫不动心。甚至到了生死关头,都还能保持宁静而安详自在的心境,不为死苦所烦扰。

最后,一个解脱者所证悟的境界,不会忘却或退失。并且,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直接而明确地呈现自己的悟境。

曾经有个参禅悟道的人,师父为了考验他是否真正彻悟,于是趁他熟睡时,掐住他的喉咙。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这就是对体证的境界不忘失。

解脱者的心境虽然相同,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以致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范。譬如有的达到解脱后,在为人处世上,则表现出谨严拔俗的风格。也有的证悟后,流露出与悟前不同的样貌。大体来说,贪行人解脱后是和光同尘;嗔行人是严谨不群;慢行人则是勇于负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

世人因财产遭殃的真是很多

大庄严经论说:有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追求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

慧律法师《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

各位台湾大学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台湾的一流...

慧律法师《佛教的解脱思想》

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师、比丘、比丘尼各位慈悲的护...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

【佛教词典】落发

(杂语)削发为僧也。北史河南王传曰:初和聘乙氏公主...

【佛教词典】世间诸法差别

【世间诸法差别】 p0512 瑜伽六十五卷十四页云:复次由...

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

到紫云山访梦参老和尚

今年二月,无意间读到一则梦参老和尚到台湾弘法的消息...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

家训,一盏千年不灭的心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观念、态度等都可能会...

恭敬得延寿

佛陀时代,有位长者的儿子年纪大约五、六岁,占相师为...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

10种易患癌症的人群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是,经美国科学家...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