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大安法师  202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痛苦。那这句大白话我们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这么认知呢?可不一定哦!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的特点就是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众生是很苦,很苦是由于贪瞋痴三毒烦恼所导致的结果,但是他堪忍,他能忍受这种烦恼,他能忍得住这个苦,他不以苦为苦,甚至还以苦为乐,这是这个世间众生的特点。

他对于苦的那种感知很迟钝,他常常会颠倒地认为这个世间很快乐,这个世间很幸福,所以才会有流行歌曲——幸福的生活比蜜甜。如果他把这个世间都看成是幸福,像蜜一样甜的话,他根本生起不了修道的心,我们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呀?你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深刻地体会这个世间苦。

苦的特点就是无常,就是逼迫,就是没有主宰义,这个世间一切都是败坏的,短暂的幸福快乐它会变化的,而更多的是连短暂的一点幸福都没有,长期处在一种苦境当中,逼恼当中。

一般讲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你试想,谁能摆脱八苦?我们每天都是八苦交煎,但每天都意识不到这个苦。

进一步要把这个三界都看成是火宅,是牢狱,你对这个三界里面的生存境况的苦要达到刻骨铭心的程度,要感受到不容一刻的停留,这时候你的这种出离的心、厌离的心才能出来。修行佛法你没有出离心,那一切都变成世间法了。

为什么佛首先讲要依四念处来住,四念处就讲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一个学佛人没有建立苦、空、无常、无我的心态,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佛法。

再来感知一下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贪欲最大限度地这样的一个激活:功利,物质的享乐,追求高消费、高奢侈。但是生存资源又越来越匮乏,所以竞争越来越强,于是不择手段,道德底线不能够坚守,才有这些地沟油、毒胶囊、毒奶粉这些事情出现。

于是每个行业由于没有道德底线相互地损害,你不觉得很苦吗?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这些真的是五浊恶世是一个大苦海,你一定要信这个世间是苦,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面对问题才能走出忧郁》

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纾解,而忧郁症...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思无常,观不净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诵经的重要意义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佛教词典】闇陀伽频陀村

梵名 Andhakavinda,巴利名同。又作阿那伽宾陀村。据南...

【佛教词典】慧文(约六世纪)

慧文,一称慧闻;他的籍贯和生卒年月,传记不详。据《...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 无常想, 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

舍利弗的坚心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

【推荐】十全十美的投资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手头有一笔小钱儿,却不知道该...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安住佛号之人,命运由自己掌握

安住佛号之人,命运由自己掌握...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是圆顿止观。 止观,佛法在各种修行...

圣严法师《否极泰来》

一般人只知道无常是损坏、消失、死亡等消极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