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大安法师  2022/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二难”,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认可是很难——“是为甚难”,《弥陀要解》对这段经文的这种诠释,蕅益大师真的抓到了核心。不仅仅是一个赞叹而已,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含义,透过这个二难来表达,离开念佛法门,一切众生不能度脱三界的苦海。通过五种浊恶的情态,跟念佛的五种不同的特质,一一相应地去观照,非常精辟。

首先,从劫浊来看。劫浊是对五浊总的概括,是指一切浊恶之法聚会之时。“劫”是时间概念,所有的浊法在此时期会集。这个时代的观念是颠倒的,人心是险恶的,众生烦恼是很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瘟疫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全都会聚集在这么一个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对于我们是有影响的。这个时代都在追求功利,有多少能超越这个功利的?这个时代都为这种欲望所驱赶,谁能够少欲?由于这个时代的种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欲海狂涛,你就被种种的苦难所逼迫。

投生于这个劫浊的时代,亦是吾人业力使然。人寿减到两万岁时(迦叶佛出世时),开始进入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是人寿百岁之时来此世间示现作佛的。现在又过去了两千多年,到现代人寿平均七十来岁,此时的浊恶情状又比释尊住世时深重了许多。可见吾人是受重业牵引才在这个时空点投生于人道。在此劫浊,按通途佛法,若欲出离三界,那就必须要消除惑业。惑业就是见思惑,一定要断了见思惑,才能够离开五浊恶世。如果按这个标准,我等凡夫基本上是绝望的。

幸好净土法门有带业往生的特点,才带来了令吾人横超三界的希望。是故在此劫浊当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正是净土法门带惑业横超的特点决定了对治劫浊的奇特超越性。

其二,见浊,就是知见上的颠倒。见浊包括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和邪见,这“五利使”快速地驱役着我们,令我们在邪见的港湾里难以出离。首先是身见,执著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的真实性,这是现在众生基本上无法摆脱的一个邪见。除此之外,这个时代还有种种学说、种种哲学、种种宗教、种种外道涌现……知见纷杂,邪见增盛。当邪知邪见越来越盛行时,吾人的是非邪正的判断力会越来越弱。是故,处在此见浊的时代,绝对会被邪知邪见所缠绕,尤其在网络时代,信息发达,接触到种种知见,加之吾人从小又没有建立儒道释三家的正确知见,于是面对种种邪说,根本上就没有判断能力,只会凭感觉,觉得这个讲得不错,那个也讲得很有道理。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时代邪师什么都敢说,处处标榜自己,耸人听闻,以邪见来笼罩没有智慧的人。

处在见浊之中,幸亏有净土法门为我们提供了对治的胜妙方法。净土法门单刀直入,但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够对治见浊,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去了解那么多理论,也不需要非得通宗通教,直接从信心下手,直接从名号下手,甘愿做愚夫愚妇,纵然什么教理都不懂,但只要真信阿弥陀佛就可以。见浊对这样的信众就无法产生诱惑力。所以,蕅益大师说“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其三,烦恼浊,就是五钝使——贪、瞋、痴、慢、疑。同样也在这个时代日益增长、炽盛,使我们的内心动荡不已,痛苦不堪。烦恼与生俱来,外部的环境又不断地激发着它,比如各类广告、影视、网络、书刊等无不以种种方法勾起吾人的欲望,所有的不如意引发吾人的瞋恨心。因此,处在此烦恼浊当中,吾人绝对离不开贪欲,而贪欲就像陷阱,就像沼泽地带,使我们越陷越深。被恶业的毒素所螫,就像被蜜蜂螫刺一样。我们冷静反省一下自己,可不是烦恼具足吗?就是什么都不干,坐在那里,都是烦恼往外涌流,无有片刻的宁息,苦哉,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恶的我等众生呀,修行该从何下手呢?

所幸,有净土法门。在“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可度。”念佛法门无取无舍,虽然吾人是以生灭心念佛,但若能具足信愿至诚地去念,那能念的心就是佛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单刀直入,才能度过烦恼浊。念佛念得相应了,烦恼就会平淡很多了。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中有清净光对治我们的贪欲,阿弥陀佛名号有欢喜光对治我们的瞋恨,阿弥陀佛名号有智慧光对治我们的愚痴。即凡心是佛心,不假方便,暗合道妙,就能度脱烦恼浊。

其四,众生浊。众缘和合的身体,由于有见浊、烦恼浊,使我们的举心动念、行为造作,导致种种恶果。这些恶果令吾人所感得的身心都很陋劣,身体是色法,心是精神现象。身体常有很多疾病,气血不通就会疼痛,体质很差,弱不禁风。同时,心理状态封闭、阴暗、抑郁,没有阳光的心态,多疑易怒,过于敏感,甚至神经质,心神不宁,经常焦虑失眠等等。我们的色、心是如此的陋劣,这都是见浊、烦恼浊所感得的苦恼的业报身。

处在此众生浊当中,我们往往被身见所控制,对身体很是贪爱,非但意识不到自己的污秽不净,还天天想尽办法滋补,涂脂抹粉好打扮。安于这个身体的臭秽,不能洞然觉察身体污秽的本质以及生命的苦、空、无常的真相。由于心理上的不自信,又甘心于劣弱的心理状态,无法承担“自性本来是佛”的智慧理念。如果对他说:“你也有佛性,未来终当作佛。”他一听,或会吓得直往后退:“不行不行,我哪能成佛?我业障重。”他不敢直下承担。如劝勉他说:“若汝信愿念佛,今生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定会回答:“我业障太重,你们都能往生,我往生不了,我不行。”他就是这样安于怯弱,不能奋飞。

为此,净土法门有一胜妙方便,能让怯弱众生从众生浊中超脱出来,这个方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以八苦为师,当身体生了病,甚至患了癌症,这时候就要厌离这个苦难的业报身,要认识到它是我们多生多劫的见思惑烦恼的结晶。厌离这个业报身的痛苦当下,欣慕如来金刚那罗延的身体,要完成这种转换。

净土法门昭示:只要往生极乐国,就能获得如来身。厌舍这个世间的毒身,欣取极乐世界的清虚之体,便善巧地超越了众生浊。否则,没有这种转换、这种超越性,在众生浊当中身体生病,心理不健康,甚至要到精神病院。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办?生不如死。这个身体的疼痛、心理的障碍不能超越,有些人甚至跳楼。尽管自杀,然业力债务并未了清,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可见,净土法门对于处在众生浊中的吾人而言,可谓救命神丹!

其五,命浊。这是指我们的寿命短暂。因果并劣,由于我们有见浊、烦恼浊这个因,感得的众生浊这个身心的果,因和果都很陋劣,作用在我们的寿命当中,就很短暂。实际上,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吾人都有死亡的危险。或者胎死腹中,或者夭折于婴儿时,或血气方刚的青年死于战争,或事业有成的中年死于车祸,或龙钟衰老时死于疾病。可见,各个年龄段都伴随着死亡的阴影。

人的寿命最长也不过一百来岁,人口当中极少的一部分人能活百岁,一百来岁。但大家有个颠倒,就以为人的平均寿命就已经到了百岁。不知道前面有多少死亡的人垫底,才有那么一小部分活到一百来岁的,能把一百多岁的高限的寿命来作为人的平均寿命吗?在这个五浊恶世,减劫的时候,大家不要被那些医学家所忽悠,他们总是给我们传达消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报刊杂志都在给我们灌输这个观念,灌输久了,我们还觉得人的生命会越来越长。要打平均数。

处在减劫当中,由于我们的见浊、烦恼浊所感的众生浊,一定是寿命短暂的,不可能是寿命长的,从道理上来说是说不通的。那古人发育晚,三十岁才结婚,他们的寿命都很长。现在的人十几岁就发育,就被种种欲望所控制,他能长寿吗?

处在命浊当中无常随时到来,生命就是石火电光。多少人睡在床上,第二天早上起不来的,医学上叫猝死啊;或者一个地震、海啸过来,措手不及;或者一个瘟疫来,你也没有办法。所以在命浊当中,死亡随时到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措手不及的时代,一定要有一种法门,能够让我们不要多费很长的时间或者多少劫来修行,也不需要悍劳忍苦勤劳之行多少多少年、多少劫的修行,才能度过命浊。因为我们生命太短暂了,我们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积功累德。

净土法门所需要的修行时间,《阿弥陀经》只是讲,若一日到若七日,《无量寿经》更是直接表述为“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观经》的“下品下生章”还告诉我们,在地狱相现前之时,念佛十声乃至一声,感通佛力,就能带业横超,往生极乐。十声乃至一声念佛感通往生,就可以直接解决命浊的困境。

蕅益大师甚为深情地开示:信愿庄严这一声“阿弥陀佛”,就能转五浊为五清。

第一,转劫浊为清净海会。娑婆世界劫浊是各种浊法聚会之处,念佛往生净土,极乐净土恰是种种清净之法聚会一处。

第二,转见浊为无量光。这个世间的众生有百千万亿种颠倒的知见,有见浊就没有智慧,然而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就能获得无量大智慧光。

第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烦恼浊的自性本体就有着涅槃的三德,“常”为法身德,“寂”为解脱德,“光”为般若德。往生西方净土,吾人性具的涅槃三德即可现前。

第四,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我等众生因爱欲投胎,身心都很陋劣,而极乐世界是莲华化生,身体是金刚那罗延之如来身,心理则是离开人法二执的大慈悲心、大智慧心。

第五,转命浊为无量寿。在这个世间,生命很短暂,而极乐净土往生者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此转五浊为五清之胜妙功德,乃阿弥陀佛果德慈悲恩赐所致。如果我们不能深知五浊恶世很难出离,就会在心里打妄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奇妙之法可以离开五浊恶世?如此一念疑心,就会对念佛一法的深信形成障碍,也就不会把念佛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于是便在这个三界火宅中贪染五欲,被邪知邪见所笼罩,还时常去争论法门的高低,戏论纷然。

因此,唯有深知五浊恶世靠其他法门甚难出离,唯有念佛方能度脱,才能够死尽偷心。死尽偷心,就是死尽“或有比净土法门更好的法门”这个偷心,才能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视作至宝,宝此一行。释尊之所以要说在这里成佛难,为众生说净土法门难——是为甚难,说这两种难,是深刻地嘱托我们要深知五浊难以出离,非念佛必不能度,婆心悲切,吾人当如是信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

【推荐】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

问: 今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识,发大菩提心,...

莲池大师对「归命」的详明诠释

归命,如波罗蜜例,倒语法也。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

【佛教词典】法所化

【法所化】 p0758   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法所化者:...

【佛教词典】六十二见 其三

边邪所摄者之六十二见。   一、于五蕴各有常或边或如...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

星云大师《六根互用》

我们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业恶,来达到...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不要只讲「空」,还要把「有」建立好

在与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

圣严法师《工作不只是保住饭碗》

什么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正确、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呢?时...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

红豆的营养

吃了半辈子红豆,你知道红豆都有啥营养吗?有人用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