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大安法师  2023/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此段经文正面阐明简别上品上生者的根机,指出堪能奉持相应道法,依佛教言修行者,方可成就上品上生。

从“何等为三”下至“六念”以来,正面阐明受持教法的不同,即有三重法义。一者述明慈心不杀,即谓上品上生者,当宅心仁慈,不造杀害众生的恶业。然杀业有多种形式,或有口业指使他人杀,或有自己亲手杀,或有心谋杀。言口杀者,即是以口业处分决断,许可教敕他人去杀生,名为口杀。言身杀者,即是自己运动身体或手等四肢,名为身杀。言心杀者,谓思念,筹划,计较杀的方法等,名为心杀。若论杀业,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即杀害胎卵湿化四生的各类生命,皆招致杀生的罪业,障碍往生净土。

是故,但于一切生命(含蜎飞蠕动类众生)起于慈心护生者,即是布施一切众生的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此句经文即符合前文所述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中第三句“慈心不杀”。此不杀生中,含摄止、行二种善业。自己不杀生,即名为止善。教导他人不杀生,即名为行善。自己与他人初断杀业名止善,毕竟永除杀业,名行善。虽有止善与行善二种善义,总结成就慈心护念一切众生。

言“具诸戒行”者,若约人、天二乘的根器而论,三皈五戒为人道众生所行之戒,十善业(十戒)是天人所行之戒,出家僧众之具足戒乃二乘行人所持之戒。以上三种,总名小戒。若约发菩提心,修持菩萨大行而论,即名菩萨戒,乃有三聚净戒(断恶、行善与饶益众生三种)与十无尽戒(《梵网经》具述十重四十八轻)。此菩萨戒若以往生位次而论,正与此上辈三品往生位次相应。或曰,若欲求上辈三品往生者,须受持菩萨戒。此正由行人先奉行三皈五戒,由小乘戒法自然转入大乘戒法,即与净业三福中第二福——戒分善根相类。

述明“读诵大乘”者,表明净业行人因过去世的性习不同,致使现在世对修法的好乐各有不同。上文所述的净业行人,但以修习慈心、奉持戒律为要务。此第二类净业行人,唯将读诵大乘经典为好乐。然戒律即能护持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三佛(法、报、化三身佛)之根机,而大乘法即可熏陶成就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六度万行之智慧。这二者若以德用来比较,一重戒行,一重慧解,各有一能,悉皆胜妙,皆可以此导入大涅槃城。此句经文即符合净业三福之第三——大乘福中第三句所云“读诵大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若还不修行净土法门,可痛惜哉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

如何确定亡者的往生去处

问: 现在社会上流传用摸温度来判断亡者的往生去处,...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

四十八大愿——(第9愿)皆得神足飞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

失眠该怎么办

问: 我多年来,每晚亦睡亦醒,最多睡三、四个小时,...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问: 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寒林

(杂名)林葬之处,定一林为墓所,运死尸而弃于此,饲...

【佛教词典】烦恼杂染

【烦恼杂染】 p1191 瑜伽八卷一页云:当知烦恼杂染、由...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没有永远的亲人,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梁皇宝忏》中说:仇人皆从亲人而来。这确实是很有智...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知道生命从哪里来,才有办法改变它

在禅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师有一天去参加...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宏海法师:佛说吉祥经

好,各位大觉佛子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2018年...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