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供养,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过堂之前,都要诵供养偈,以三德六味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供养诸尊菩萨摩诃萨,并令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而在初一、十五,寺院还要特别隆重地上供,以种种美妙饮食供养诸佛菩萨。那么,是佛菩萨需要这些东西吗?如果我们不供养,他们就会忍饥挨饿吗?显然不是。

通过供养这一方式,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也是体现我们对佛菩萨的报恩之心。佛陀教导我们,每一位佛弟子,不仅要“知恩”,更要懂得“报恩”。恩有四重,分别是三宝的恩德、父母的恩德、国土的恩德、众生的恩德。因为有佛陀出世,我们才能了知人生蕴涵的巨大意义,才能认识真理、摆脱痛苦。这种大恩大德,我们倾尽所有也报答不尽。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报答不尽,且佛菩萨并不需要,那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须知,供养是积集福德资粮的捷径。倘能以至诚恳切之心供养诸佛,在报答佛恩的同时,更在成就自身修行。

广修供养,即广泛修习供养,没有尊卑之分,没有亲疏之别。我们不仅要供养诸佛菩萨,还要供养世间一切众生。佛教认为,世间有三种福田:一是恩田,即有恩于我们的人,如父母、亲友等,应怀着感恩心报答。《杂宝藏经》云:“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但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佛陀还告诉我们:无佛出世时,孝敬供养父母,就是世间最大的功德。如果连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就不是合格的佛子。二是敬田,即我们恭敬的对象,如诸佛菩萨、善知识及师长等,父母给了我们色身,养育我们成长,而善知识与师长则为我们指明了人生道路,使我们找到了心灵归宿。三是悲田,即需要我们帮助的对象,如穷苦的乞丐、病人等,他们缺吃少穿,贫困无依,甚至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学佛者,我们应本着慈悲心积极帮助他们。

在佛教中,将孝敬父母、供养师长、布施贫者称为培植福田。就像农民种田那样,必须在春天播种、耕耘,秋天才能获得丰收。否则的话,必定一无所获。同样,福报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有些人一生坎坷,什么好事都擦肩而过,于是怨天尤人,责怪老天不公。其实,这不能抱怨他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就的,是取决于我们的福报。而福报并不是上天给予,也不是与生俱来,正是源于往昔的积累和培植。若能常行布施,广修供养,努力耕耘恩田、敬田、悲田,福报自然源源不断。事实上,这是最好的投资和储蓄方式,是任何人无法占有、无法夺去的财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

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世间上...

供斋荐亡的注意事宜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

佛堂的供品有禁忌吗

在这里展开一点,有人问:师父,枣我不敢供。错了,要...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推荐】供养地藏菩萨能获得十种利益

未来和现在的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

悲田供养获极大功德福报

父母,祖父母乃至亲人长辈老病时,我们能以饮食,医药...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梁武帝对素食倡导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

进取和执着有什么区别

问: 平常生活中,我们常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

济群法师:陷入情感中是业力还是无明

问: 对某人理智分析后绝不会动情,却不由自主地陷入...

没有风险的投资

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

【佛教词典】二氏

乃指释氏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 p191...

【佛教词典】魔罗

(术语)Māra,又作么罗。略云魔。...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经咒才好

一、新春祈福:佛号咒语 1、十法界万咒之王:南无阿弥...

为什么楞严咒一定要用心去持

佛陀在讲楞严咒之前,他把楞严咒的一个持诵的方法,跟...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判断晚年能不能往生的两个指标

这个无我的智慧,跟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你必须在临终...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大安法师:念佛为何能对身心起作用

问: 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体上解释呢...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

巨人与蚂蚁

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妙莲老和尚《因缘果报》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