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是什么

济群法师  2012/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是否可以从超越于门派的高度,也可以说是基于各门派的共性,概括地说明一下佛教到底是什么?

济群法师答:如何来定义佛教?我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真理的指南,是完善的道德,是解脱的途径。

说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因为佛法能使我们如实认识世界,解决人生的各种困惑,而唯有智慧能使我们摆脱无明和蒙昧的状态,使人生趋向光明。

说佛法是真理的指南,是因为通过经教的学习,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修学佛法,非常重视正见和如实见,无明使人类无始以来沉溺在生死流转中,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改变对生命的错误认识,而闻思经教、树立正见就是使我们通达真理的基础。修行中的见道位,便是体证宇宙人生真相的过程。

说佛法是完善的道德,是因为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趋向解脱,而这个目标的到达是要以善行为基础。佛教所说的善行不同于神教的以神为本,也不像唯物主义者那样,仅仅是基于社会安定的需要。佛教的道德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依因缘因果的规律建立德行。

说佛法是解脱的途径,是因为佛法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人生有种种困惑、烦恼和痛苦,所以才需要修学佛法,才需要通过对佛法的实践来获得究竟解脱。

试图解决人生的痛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寻求更幸福的生活。但这些努力只能使外在的世界得到改变,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而其他宗教,则是通过对神的祈祷获得救度,通过对神的信仰最终获得幸福。和一般宗教不同,佛教认为人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对人生的困惑,在于我们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在于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癡烦恼。因而,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解决方式上,佛教的着重点是自力,虽然也有他力的成分,但他力也是建立在自力的基础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除念佛外还需要受持哪部经典吗

问: 我们除了念阿弥陀佛之外,是否要选一部经典来读...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没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吗

问: 有一位居士,还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佛像缺损还能继续供养​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二十多年前请的一尊白衣滴水观音,...

没有修持的人能烧出舍利子吗

问: 一个完全没有修持的人死后,能烧出舍利子吗? 大...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济群法师《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一、绪论 (一)、学习本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

济群法师:消灭「四害」是杀生吗

问: 消灭四害也算杀生吗? 济群法师答: 据说,动物...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 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 济群法师...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

【佛教词典】钵

梵语 pātra,巴利语 patta。系钵多罗、钵和罗之略称...

【佛教词典】伐致呵利

梵名 Bhartrhari。印度梵语诗人、文法学者、语言学者、...

【推荐】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

楞严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应力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星云大师:贫僧一生的岁月里一直与病为友

贫僧从小说来应该是一个健康宝宝,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

《十种逆境为道场》译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