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2012/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非在愁中即在病中。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认为谈论苦是悲观消极或不吉祥的。痛苦是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就不会有动力寻求解脱。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宣讲了苦、集、灭、道四谛, 首先宣说的就是苦谛。苦,生命的一切经历都不离痛苦的本质;集,痛苦的成因;灭,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苦的方法。四圣谛解释了什么是轮回、轮回的产生、是否能够结束轮回(即解脱),以及如何解脱。

为什么大多数所谓学佛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脱?因为大家在心底不认为轮回真的那么苦。解脱之道始于对苦的正确认识,不从正确认识痛苦着手,脱离轮回几乎不可能。

六道轮回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状态都具有苦的特质,这个“苦”不仅包括粗大剧烈的痛苦、伤害,也包括细微的不适、不如意等等。当你对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正确认识,远离痛苦就成为一股强烈的意愿,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生命中无所不在的缺憾——苦。而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后,才会知道苦是有可能终结的。于是,你通过各种途径远离痛苦、趣向安乐。

在四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灭是果,但佛陀在宣讲这两对因果时,先讲果再讲因。因为在实际修行中,是按苦、集、灭、道的顺序,而不是按因果的顺序来修的。

身处痛苦中,应该了知自己在痛苦中;痛苦就是痛苦,不要把它误解成别的。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苦苦,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对苦苦,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认为它们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

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是变苦,因其本质为苦,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相聚是快乐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恋爱是快乐的,而相爱容易相处难,恋爱的快乐里隐含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苦;年轻貌美是快乐的,只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的快乐里隐含着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是快乐的,可把娇小脆弱的生命抚养成人,要付出多少精力,提心吊胆、不寝不食,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升职加薪是快乐的,不过压力和焦虑也随之升级。仔细思量,生活里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现在拥有的只是幻觉而已

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告诉我,自己拥有什么什么样...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

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女儿也不和我亲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我和前夫是大学同学...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攀缘心的相貌——前尘虚妄相想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

【佛教词典】出山释迦

为佛传画题之一。又作出山如来、出山相、出山像。相传...

【佛教词典】顺后句

顺后句者,谓即二法展转相问,依止后法以答所问。如有...

怀孕时,诵这部经对孩子非常好

我们全家刚刚从马里兰州搬到万佛圣城附近,由于我学佛...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

勇悍精进无懈怠的常精进菩萨

常精进菩萨,又名常应时菩萨,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

猎人与小鸟

有一群小鸟每天很快乐的飞翔,有个猎人很想捕捉它们,...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世间委屈六事

人在世间生存,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经验。虽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