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四依法

本源法师  2013/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不是说这个人名气有多大,“因为他是大和尚,我才信他”,不是的,要看他讲的话是不是佛经祖师的传承,这样叫“依法”。如果他讲的不符合经典,那就不能依从;如果有人虽然是个恶人,他说“念佛往生”,你就要依他,因为他讲的是佛法。

当初释迦牟尼佛求法就是这样子的,向罗刹鬼求法,求半句偈子,佛都献身让他吃掉。这叫“依法不依人”,不依这个人的名望、学问、资格、地位。但是,我看现在“依法不依人”的人,一万个里面难得几个,讲实在的,都是“依人不依法”,“因为他是我的师父,因为他名望高……”如何如何,“哎,你讲的怎么跟大法师讲的不一样?”这就不是“依法不依人”了,你讲这句话,是在挑拨人际关系,是不是?我在这里,隆道法师在那里,“哎,你怎么讲的跟他不一样?”如果我们两个搞得有矛盾,那怪谁?怪你。

他讲的是禅宗,我讲净土宗,当然不一样!佛法八万四千门,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经和那部经就不一样,那怎么办?“师父,你讲的净土宗,经典依据在哪里?你这么讲有什么根据?”好,师父就交底出来,哪部经、哪部疏论,释迦牟尼佛怎么讲,祖师怎么讲……如果听过之后,“依法不依人”,虽然他没有名气、没有修行、没有道德,但是讲的是佛法,就要依从。

什么叫“依义不依语”呢?佛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意思,如果死在语言文字上了,不能懂得佛法的意趣、指向的话,那是不行的。比如说,经中讲“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往生,如果你误解说“我只念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再不用念了”,那就是没有懂得《无量寿经》的意思;如果“依义”,如祖师讲的,祖师讲“乃至一念”、“乃至十念”是多到一辈子念佛,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临终才遇到佛法,一声、十声也往生,这个叫“依义不依语”。你光依表面语言,就可能出问题。

什么叫“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透彻的、真实的:“不了义”就是方便的、权假的。比如说,《观经》讲到三福九品回向也可以往生,这是“不了义”,是方便;《阿弥陀经》就讲了: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念弥陀名号能往生,这个是“了义”。《阿弥陀经》是《观经》的延续,《观经》把定散二善讲完后,归到《阿弥陀经》,归到最后一句话,说:“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我讲那么多,你就念这句佛号。”这是比较法,意思是说三福九品也可以回向往生,要念佛就更好。

什么叫“依智不依识”呢?“智”就是心智、智慧:“识”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见解。当然,我们没有智,那我们依祖师。比如讲“一心不乱”,你看到“一心不乱”四个字,如果用意识分别,“要这样子、那样子……”,那就违背了佛理。《阿弥陀经》也好,不管讲怎样念佛,不能违背弥陀本愿,如果和阿弥陀佛所发誓愿不相吻合,那一定是教化的方便,一定要归到佛的本愿,所以,善导大师把“一心不乱”解释为“专复专”。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他有智,那就依他的。从圣道门来讲,如果悟得自性了,能悟得一切佛法真理了,当然“智”就开发出来了。禅宗尤其有这个特点,禅宗的公案讲出来,我们都云里边、雾里边,为什么?凡夫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这些公案是破除执著的,没有智慧就不能了解,那只有听祖师的。如果你不懂,看了很多公案,就会骂祖师了,“讲什么话?糊里糊涂、颠三倒四的!”那你不懂得佛法。

按照“四依法”学佛,确实能得利益。在净土宗里边,我们曾介绍过,要门、弘愿门,要门就是“不了义”,弘愿门就是“了义”,弘愿是阿弥陀佛真实本愿;要门是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的,随顺众生的根机,是调化的方便。所以,《观经疏》讲:“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净土要门;阿弥陀佛显彰祂的本心,即“别意弘愿”,特别的意思,韦提希夫人想不到的。这才是真实、了义。

那么,了义和不了义之间的关系怎样呢?从不了义,进入了义,这叫“由方便进入真实”。

我们去劝化人家,有时讲了义,有时讲不了义。“念佛往生”是了义,“念佛保平安”是不了义,但是你不能说不对,确实有这个效果,但是,如果你先跟他讲了义,他不能接受,所以,一开始先说“念佛病就能好,就能消灾免难”,先要讲不了义,随他的根机;他进来之后,慢慢根机成熟了,就要讲了义了,“念佛不能老求这个,求往生!”各位也在作这些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对待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

问: 请问法师,对目前一些居士和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

莲池大师:在家学佛

在家学佛不必有庄严的形相,拘谨的仪表,重要的是,在...

星云大师《处理是非的方法》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虽然到处可见,不过...

佛法对知识分子有什么帮助

问∶ 知识份子走近善知识、走进佛法有什么帮助吗? 慧...

我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问: 师父,我皈依佛门多年,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问: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仁清法师答:...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有修行问题应该怎么办

怎样增强信愿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课? 关于念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

我们造的业,都跑哪里去了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佛教词典】启请

梵语 adhyesanā, adhyesita。即讽经之前,奉请诸佛。...

【佛教词典】缘生法

【缘生法】 p1300 瑜伽五十六卷十五页云:复次云何名缘...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

六字大明咒持诵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