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净界法师文章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
你很会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一定你就能够往生。因为...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
内心有正念跟妄念二个念头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
【推荐】
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们身体的内相。就是把...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继续地为子女操心?如...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
阿罗汉修无常观,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空法有!阿罗汉没有本...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个是天台的禅师,他开...
念佛时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妄念是黑暗
问: 请法师开示,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而妄念是黑暗,...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
为什么会有「神鬼精灵」这类众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
断烦恼的时候,不能错损菩提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
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因为你有...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要!诸位你们知道镜子的...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着外在的,今生又...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没办法跟它对...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法师答: 其实这个不...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了伤,这是否只是不小心...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个生命醒过来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
【推荐】
念佛越念越没滋味,那就糟糕了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
原来一切都在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禅师有一天跟苏东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妇走着走着,就往大海里面跳...
平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
畜生道之苦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种,一种是被我们人类所...
饿鬼道之苦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学佛不是很深...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么?我们凡夫没...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智者大师云 【隔真妄,破九界,显佛界,为缘修。】 智者大师把修行分成两块...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它有趋向于法...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第一种情况, 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弃了王位,就做一个出家...
对现在的三宝很失望,保证你来生会更失望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什么?叫减劫,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劫有增劫、减劫,佛陀不在...
为何会有「鱼鸟龟蛇」这类卵生众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生当中接触六尘,他的烦恼是依止想而生起的。...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想的时候,你自己能够回...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天女,她是一个忉利天的天女,她有一天早上跟很多天女要到...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了三年,准备要结婚的时...
永不见佛,永不闻法,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它是非真、非非真。非真...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在颠倒当中往生的,不可能!因为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信门。信门...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报火。一般来说我们起这...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是你...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
很多人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人是这种概念。他就通过...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
「本此无住」而建立了世界和众生
其实它这个地方所要讲的观念,就是这一句话,就是本此无住而建立世界众生的颠...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
卖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什么叫酒呢?只要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的攀缘心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常常说,调伏攀缘心...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个祝圣寺。祝圣寺有一个...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业可以跑到你的心中吗?...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
如何把咒语的功德开显到最大的力量
当然,这个地方就讲到,方法是很重要,观照力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想一个问题:...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达空性的人,他的心情是...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一个从高山上,流下一种...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我们从我们内心的相状,看到过去的因,也看到你现在面对的缘,也可以预测你未...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察你本来没有这个因缘的...
【推荐】
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弟子已经很清楚...
主导我们生命轮回就是行蕴
那么正念真如这一块,什么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我们看后面的一段说明。...
你对「感受」还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离开三界
我们开始不再随顺我们的感觉而走,我们一个修行者,你真的要行菩萨道,你要放...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我们会一...
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不要堕入对立
我们必须用心力来引导业力。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力,所以人跟人之间是非...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什么生呢?那是因缘生,...
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不动。 第二个调伏力...
邪见造的业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
让罪业消失的方法就是「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的意思,是讲它...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
【推荐】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业了,我也可以存好...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净界...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我想这样,你忆念...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个火烧的情况:躁动...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谁...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
五欲的过患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们赶快离开。出离很潇...
【推荐】
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
【推荐】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一只蚂蚁或者一...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界胜义。世界胜义主要...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轮回真相;二、对治...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遍计执,它自己的体相...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 ...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
【推荐】
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
何谓「等觉」、「妙觉」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
共8页
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下一页
减少欲望
慧律法师
弥勒菩萨
财富
福报
广化老和尚
净慧法师
圆瑛大师
药师法门
佛教戒律
药师经
断除执着
宏海法师
道证法师
看破放下
断除烦恼
佛弟子文库 fodizi.net
随机推荐
回首页
回顶部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