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论净土欣厌行

2013/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略论净土欣厌行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土。撰著《净土十疑论》,驳斥当时诸家对净土之问难,层层递进,功德甚伟。大师指出,若人欲修净土法门,决定生西方者,须具两种行。一者厌离行,详述此身之不净,迫切厌离;二者欣愿行,劝勉往生。此中又分二,一先了解为何往生,二观察净土庄严欢喜愿往。

凡夫自无始来,缠缚于五欲,长劫轮回,备受众苦。若不起心厌离,未有出期。所以大师特就四念处中观身不净法,引诸经典,详加论证。广举七种不净观,令人于欲乐享受,渐渐生厌,直至断除。在此基础上发愿求离三界,求生西方,此为厌离行。众生幻躯乃四大、五蕴假合而有,无常无我,注定了苦是本质,其通常的表现即为生老病死,心念的生住异灭等。所以佛成道后,于鹿野苑,度憍陈如五比丘,初转法-轮时所说即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世间的真相是“苦”性,导致痛苦产生的根源便是“集”,而通过修行佛道即“道”,最终才能获得痛苦的解脱即“灭”。

世间多忧苦,流转起还没,无物可依怙。人生在世,追求种种圆满,诸如生命的永恒,自心的适逸,家庭的幸福,事业的成功等等。然而总是事与愿违,纵然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收获却难如人愿。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故而佛陀名此世间“娑婆”,即堪忍之意。又名五浊恶世,并详缕五恶、五痛、五烧的恐怖,直指诸苦根源在于人类的错误思想。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类妄求生命的永恒。早在秦始皇时代,便有了徐福率童男童女远赴蓬莱访仙之记载,所为即是求长生不死。然而有生必有死,有情诞生的那一时,便已注定了终归于死亡的必然。死期的不确定性,自然引发出人类的恐惧和无奈,并发出了“死生亦大矣”的感叹。

二、人类妄求感情的美满。人有七情六欲,感情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婚姻、爱情、亲情、友情,都是被美化的毒药。人生在世,如缺少了感情,生命的质量似乎就大打折扣。所以,海枯石烂、地老天荒式的海誓山盟被人们津津乐道,相爱的人希望感情牢固,永不变更。可是变幻不停的世间又注定了这种想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毫不留情地把人类的梦想击破,加上现代人的浅薄、无知、不负责任,面对无情的现实,除了唉声叹气,别无他法。

三、人类妄求财富的永久。人每日的生活需要货币来维持,所以合理合法地获取与使用金钱本属正当。可是一旦错误地认为金钱即是一切的时候,心态就必然会扭曲----不择手段地掠夺与守护财富,之后便是壁垒森严的保险库、荷枪恃弹的警卫、国外的银行帐户……有钱原是福报,花钱要靠智慧。佛法认为,财富乃是五家共有:即水、火、盗贼、恶王和不肖子孙。一场洪水能漂去几十年的积蓄,一场大火可将万贯家产烧个净光,盗贼能在一夜间将你的钱财尽数席卷,一个荒唐的政府,无丝毫理由便可将你的家财没收充公。即便侥辛逃得上述种种难缘,孰料家贼难防,败家子能在转瞬间令人倾家荡产……将财富视做生命的唯一趋向,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

四、人类追求世界的永恒美好。从儒家的大同思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从空想的乌托邦到巴黎公社,无一不体现出人类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我们都希望远离战争、动乱,远离疾病、瘟疫,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渴望亲情,渴望和谐相处。然而,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更多的是摧人泪下的场景。我们不否认历史上曾有过短期局部的太平盛世,可永恒美好的世界始终只能存在于理想当中。

五、人类追求大自然的和谐平衡。从戒杀放生到生态保护,从素食文化到创建森林公园。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创造和建设好共同的家园。然而光用嘴说徒为表面文章,浪费资源因贪心而起,台上天花乱坠,台下即是生猛海鲜,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悲哀吗?环保、净化人心、道德水准的提高、人类素质的提升是要靠脚踏实地做出来的。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并非人们生活得已经很美满很幸福了,也并非人类真的没有危机,而是大多数人被贪瞋痴所蒙蔽。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上我们仅从人类自身和居住环境等角度,来认证世间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不仅色法无常,我们的心念----受想行识也是无常,最终导致五蕴假合的人类必定是无常的。无常是世间的真相,佛陀说,无常故苦,无常因、无常缘和合的一切也终归无常。众生长久以来,以我为中心,执我为实有,错误认为世间一切真实常住,所以牢固地贪著于自我以及我所依存的生活空间,产生了坚实的身体受、境界受以及后有受。生命在十二因缘的钩锁连环之中,无始无终永无尽头。如能深刻了解世间的本源----苦、无常、无我、空,并以其作为观察世间的工具,可使我们如实把握世间真相,远离对五蕴色身及世间的贪受,脱离贪欲、烦恼的系缚,斩断生死根本,导向清净解脱。

身为苦本。所以智者大师在劝人对业报色身厌离的同时,也劝免行人发愿获得净土法性生身,由此引出欣慕极乐之行持。

首先,指示求愿往生的意义。大师认为,求生净土是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因此世恶浊,烦恼增强,自顾尚且不暇,何时能救苦难众生。故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证无生忍,乘愿度生。又引《往生论》,“生佛国心”,即是发菩提心。强调愿生须具二行,一者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即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和远离孝敬供养自身等;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即在远离前边三种障菩提门法的同时获得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与乐清净心。

其次,点明了欣心愿求的方法。包括观想阿弥陀佛法身、报身,或者观净土七宝庄严妙乐、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一切善行等,并将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同生极乐,那么此人决定往生。理亦有二:

一者只为度生始往生。阿弥陀佛因地经过累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持,以无上大悲成就极乐世界,目的是为了平等救度十方有缘众生圆满菩提,显发众生本来与佛不二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一切有情无量劫来,漂泊生死苦海,互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爱恨了无尽期,分离之泪盈满四大海水;累生枯骨,积遍须弥。一切众生于我有大恩德,纵粉身碎骨,亦无法报答。父母养我肉身,师长成就慧命,国家施我无忧,众生无不是我修道良伴。

我与众生今同处生死烦恼大海,报恩无门,回馈无路。今日庆幸得闻佛说净土妙法,故发愿往生,求教于佛,诸菩萨等以为同参伴侣,唯期烦恼链断,无明即除,乘本愿船,驾弥陀舟,还来此界他方,以智慧福德方便度脱有缘众生。而我此身暂住娑婆,尚未端坐七宝莲台,业果等流,杂染频仍,我执我慢,烦恼众生;二六时中心口不一,障碍净行,与往生本愿南辕北辙,无法交感,自设菩提觉静之障。故劝我等同伦当随顺大师言,转变心行,以不求自乐无染心替代贪求自乐之心,即智慧心;以安清净心转换无安众生心,拔一切众生苦,具足慈悲心;以乐清净心除灭恭敬供养自身心,怜悯一切众生,获方便心。常当作愿与众生同生佛国,俱闻法音,如是方为往生之正确动机。

二者心心相印莲花开。诸佛菩萨随愿度生,游戏六趣。诸凡夫循业流转,沉沦正道。纵使对此世间生出离之念, 若无圣者指一归趣,依旧求出无路。若心无一所缘净境,二六时中,欲令变心一意,亦如隔靴搔痒。是故释迦世尊于净土诸经中,处处劝勉,时时提斯,示彼安养莲邦种种依正庄严,娑婆秽土诸般剧苦浊恶,欲令行人于较量分别之际,对彼国土深生向往、追慕之心,起就路还乡之念。

行路之人须识方向,归乡之路也须谙熟于胸。所以于净土诸经,诸大德之著作,须详加阅读,仔细思考,于彼国无量清净庄严功德长时忆念,恒不间断:

常思彼土黄金为地,一平如掌,此土泥泞满道,凹凸不平,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无诸身心苦恼,安乐调柔,此土四大常违,心火炎炎,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莲花化生,此土一入胎胞,十月牢狱,故心往之;

常思彼土童颜永驻,相貌常青,此土鸡皮鹤发,老态龙钟,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无诸病痛,四大和适,此土百八种病,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寿命无量,此土纵活百岁,难免黄泉,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此土怨亲债主,不得躲避,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故友亲朋,随忆即见,此土爱人常分,亲人常离,故心向往之;

常思彼土,欲有所需,动念即至,此土若求一物,难上加难,故向往之;

常思彼土,五蕴皆空,随缘显识,此土五蕴炽盛,引众烦恼,故向往之;

常思我身虽困娑婆,而心已居净土,七宝池水芬陀利上已标吾名,临终势至金台,必安我足;

常思弥陀慈父常忆儿归,观音悲母恒想子还,我苦欣愿具足,今生定还家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矿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师

李圆净居士编写《印光大师嘉言录》。他就在一篇文稿里...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十方众生都到极乐世界去,能容纳得了吗

问: 十方那么多众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容纳得了吗...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自立法师:观音菩萨聪明偈

我介绍一首「求聪明」的偈子,这是我做小和尚的时候自...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佛教词典】善解一字

(术语)一字者,指律字而言。戒相种种皆解得律之一字...

【佛教词典】摩那屎罗

(物名)又作摩那叱罗。译曰雄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

果中皇后:草莓的超强功效

草莓又叫红莓、杨莓、地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佛教的生死轮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轮回现象在到处诠释。例如风起云...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推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

梦参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坛大戒开示

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

欢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为公主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有的人现在虽然持戒念经,也已...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