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2017/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寿康宁、消灾延寿、吉祥平安。

超荐普佛,是为亡者祈求冥福,帮助他们消除业障,超生净土,早日解脱生死。

寺院打普佛,有单独打的普佛,也有随课普佛(早晚功课)。基本都是早功课或晚功课的仪轨做完后,至长生禄位或往生莲位前回向,另外再加上拜愿、念文疏。

《药师经》对“消灾延寿”的内涵,阐释得很清晰:“消灾”必需认识到灾难乃自己业力所成。所以,想要消灾,必定要先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延寿”并非仅指延长色身的寿命,还要祈求事业、道德、子孙,乃至法身慧命的长寿;“消灾延寿”不但是为自身,更是为了天下所有的父母兄弟姊妹。

《药师经》还提示我们,要时常“忆念受持”,便会得到随心所求,满足其愿。如经文内中记载:“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忆念,就是我们要时时记得诸佛菩萨的大愿,并时时学着实行:要求自己长寿,必要先做放生护生、医病施药的事业;求富饶,必先布施财物,救济贫困;求官位,必先取人信服;要求子女,也必先广结善缘。

《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为光目女,其母好食鱼鳖,造杀生与毁骂三宝两大恶业,堕入地狱,受极大苦。光目女后经高僧相助令其至诚称佛名号,看到母亲在地狱的情况痛苦不已,如是塑画供养佛像。光目女依教奉行后,遂度得母亲出离地狱,转投人道。另一故事是讲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劫前,为一婆罗门女,因其母信邪,常轻三宝,命终之后堕地狱。婆罗门女为度亡母,变卖家宅,香花供佛,一日一夜至诚称佛名号,最终其母依靠孝女设供念佛之力,出离地狱之苦,转生天上。

无论是吉祥普佛,还是超荐普佛,其核心内涵是一个:就是通过发心、发愿、皈依、祈求、忏悔,凭借佛菩萨的本愿力,达到冥阳两利。令现生者吉祥如意,亡灵得到超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不得不从事杀生行业,该如何化解罪业

问: 请师父开示,如果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从事杀生...

【佛学漫画】根本业

不二问禅师父,师父,以我们修行人念经等的功德力量,...

高僧「马喝奈」的故事

太白顶西边有个虎山,那是白马寺海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临命终时最好别在医院

命终的过程人人都要经过的,谁也免不了。我们经常说出...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现在打普佛,有点像买保险一样

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略说四种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进行以一些介绍,然后再谈用...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

发愿

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

【佛教词典】婆栖鸟

即兀鹰。似鸱而略小,黄土色,嘴亦呈黄色,为鹯类之一...

【佛教词典】甘露味论

凡二卷。印度瞿沙造。译于三国时代魏(220~265),译...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大般涅槃经: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

梦参法师:不要评论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

先承认自己是坏人

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身体上的举止...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

佛教度化众生的四种悉檀

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佛教度化众生时,也会因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