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要戒杀

2013/1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要戒杀

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受刑罚,也要全命而归。但人类却经常忘记自己受到杖打刀割的疼痛苦楚,为满足一时贪欲而宰杀畜生,乃至残害同类。黄山谷偈言:“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姓,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将杀生的过恶阐释得极为彻底。《法句经》中的“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更以平实易懂的方式,让大家明了杀生的残忍。

消极的戒杀——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大智度论》中对于戒除杀生有着具体说明:“……若实是众生,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生身业,有作色,是名杀生罪。其余系闭、鞭打等,是助杀法。复次,杀他得杀罪,非自杀身。心知众生而杀是名杀罪,不如夜中见人,谓为杌树而杀者,故杀生得杀罪,非不故也。快心杀生得杀罪,非狂痴。命根断,是杀罪,非作疮。身业是杀罪,非但口教敕。口教是杀罪,非但心生两恶。如是等,名杀罪相,不作是罪,名为戒。若人受戒,心生、口言:我从今日不复杀生!若身不动,口不言而有信,而独心生自誓:我从今日不复杀生!是名不杀生戒。”

积极的戒杀——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

杀生,广而言之,不仅止于刀杖加害。日常生活中,恶言厉色也能伤人于无形。所以,积极的戒杀还要进一步覆护众生,安养有情,例如给人欢喜、给人信心,乃至于为亲友排难解纷,劝以和敬之道等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胸怀,用正确的观念待人处世。

戒杀的功德——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隐

戒杀不但可以培养慈悲心,减少世间暴戾,更能带给我们吉祥幸福的人生。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及戒杀的功德,为使大家有所了解,兹归纳如下,并与杀生罪业相对照:

一、杀生者,心常毒念,思惟恶事;戒杀者,心怀慈愍,喜悦长驻。

二、杀生者,众生憎恶,眼见不喜;戒杀者,一切众生,皆乐依附。

三、杀生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戒杀者,得无所畏,安乐无怖。

四、杀生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戒杀者,命欲终时,不忧不悔。

五、杀生者,身坏命终,堕三涂中,若出为人,短命多病;戒杀者,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成佛,住寿无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

慈心不杀为诸善之本

读《悲惨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不...

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修行以后,不要贪面子,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杀生有十项罪状

一、心里巨毒,世代不绝。 二、众生都会厌憎他,眼不...

砍树取果

在一座宫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树,结出的果实...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只一念间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故儒云:人心惟危...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为什么不讲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弥陀佛

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

【佛教词典】恶念思惟障

为修定三障之一。指修行者于修定时,因昏沉闇睡,恶念...

【佛教词典】佛书

指与佛教有关之典籍。又作佛典、内典、妙典。反之,佛...

参究念佛的利与弊

念佛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像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

付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

特蕾莎修女:活着就是为了爱

她的组织有4亿多资产,10万名义工,崇拜她的国王、总统...

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

如何对待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

问: 请问法师,对目前一些居士和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

圣严法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

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

1、瞋心能坏福德善根。 2、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 3、...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