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智谕法师  2014/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不嫌辛苦,精进努力,希望大家都有得力之处。

打佛七是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和平时念佛不同。平时念佛悠悠荡荡,佛七期间不可以。

我们准备佛七,可以使大家在解和行方面,都有帮助。修学佛道,解行要并重。有行而无解,容易偏差;有解而无行,容易空洞。解顾行,行顾解,解行并重。这样才能得力。得力者,就是于念佛能用上力。

因为大家平时念佛,不过是悠悠荡荡就是了。毫不着力。如果问你念佛了没有?是在念了。问你得力不得力,一点用不上力。就是因为大家在解行方面不得力。

佛七期间把你所解的拿来行,你行的必要和你所解的相符合。解是始,行是终。在佛法方面,始是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终是普贤菩萨代表。佛七期间,如果你有得力之处,不要打完佛七就算了。

在那个方便上你得力,回去以后,放假天不要光顾游乐,借着假期,你精进修习一番。慢慢地,如果得一点力,你心就踏实了。

以后不但在假期方面,这样精进。在你办公稍一停止,闭上眼坐在椅子上,你不妨也这么用功。久久修习,渐渐成就。得到一点成就的时候,你就感觉自己不同了。

千万不要佛七打过以后,我交待一样差事了,回去放逸。佛七得到一点好处,继续精进,使它慢慢成长,等有机会或机缘够了,再来打佛七,再打佛七又是勇猛精进,这样不断地精进,自然得成果。

回去以后,千万不可放逸。尤其现在回去,就要过年了,处处世间法引诱你,使你放逸懈怠,打佛七的功德一扫而光。你如果听我的话,佛七得到一点得力之处,回去继续培养它,于你有很多好处,不但使你转凡成圣,还可使你结西方之缘。回去以后,天天省察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要使它今天的过,不可留到明天。你的眼睛只看自己,看自己的过错,古德讲:「常省己过,莫讼彼短。」久而久之,你虽在娑婆,已经就是西方莲华池中之人。为什么呢?因为彼佛国土的众生,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如果没有善种子,怎么能往生呢?怎么能入善人之流呢?所以,今日之过,莫留到明天。

所以大家不要悠悠荡荡打佛七,求你七天之中得到一点得力之处。如果没有得力之处,真是要痛哭流涕。不要怕辛苦。记住:「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再讲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知道是二力法门,就要知道如何去修。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世界是报土。凡夫不能生报土,我们所以可以生到报土,生到极乐世界的原因,是靠佛力加被,要深感佛恩。

二力法门有他的特点。首先,大家要信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

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就告诉我们,须要二力,不但是自力,还有佛力加被,自力佛力相应时,即得往生。

阿弥陀佛发愿,四十八愿,皆求接引度化众生。所以,我们也要发愿,愿求往生。这样如母忆子,子也忆母,才能成就往生之缘。

所以,知道二力以后,第一个要起信,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信念佛之因,即得往生之果。

所以第一特点,二力法门就要起信。大家一定可以体会得到,信就是有我、有佛,我佛如一,才成就一切。如果三心二意,不称之为信。

第二个特点,要发愿求往生。经上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往生彼国。一切事有愿得成,无愿不成。譬如说,你们在学校读书,我发愿这次要考得好,你才能用功读书。如果没有这个愿心,不可能用功读书。所以一切事,随愿所成!随愿所成!

经上处处劝众生发愿。如果不发愿,念佛是空了。有其愿心,才成其事业。所以,无量寿经也说,十方众生,志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欲生我国,就是愿。

第三个特点,二力法门要行,行就是念佛,持佛名号。持佛名号之心,要像呼唤父母一样。这也是二力。

所以,信愿行表示是二力法门。二力法门,使你往生。要知道,怎么能够往生西方呢?往生西方,靠自力佛力。怎么能成就二力呢?信、愿、行。如果无信、无愿、无行,二力不得成就。二力不得成就,就不得往生。

你如果真信切愿力行,慢慢地,你会得力,念佛真用上力了!如果是你七天当中,真要是有一点得力之处,回去以后,千万不要放舍,有机会就用功。

今天讲的话,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过年,冲昏了你的头,不要认为过年快乐,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现在开始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感应有四种

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

独孤皇后的成就秘诀

独孤皇后的成就秘诀...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 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

惟贤长老《论「香光庄严」》

我这次经过广德寺,很欢喜,也深切地受到感动。因为本...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

聪明人为何反被聪明误

我们人在世间基本上都是追求说这个人很聪明,往往还会...

居士到寺院需要注意什么

问: 居士到寺院里修行需要注意什么? 雍瑞法师答:...

【佛教词典】十地

(名数)或曰十住。种种不一。...

【佛教词典】白瞿

(杂语)瞿,梵语,转为九义,中有兽之一义,白瞿即白...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念佛贵在专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两个国王

地藏菩萨的故事——两个国王...

天台八教丨不定、秘密教

顿、渐、不定三种教法,是智者大师根据众生根机而提出...

能够远离财色,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

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

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你的心,听话吗

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你的心,听你的话,然后...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从前,有一个穷人,只有少量的财物。看见非常富有的人...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