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空,信众尊称他为忏公。法师于1915年10月18日生于东北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鸭绿江畔小镇曹氏世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美术。24岁皈依佛门,开始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京广济寺出家受具足戒。此后进入北平(今北京)中国佛教学院求学四年。1948年忏云法师行脚至福州亲近慈月法师,跟从慈舟法师学习戒律。1949年,离开大陆到宝岛台湾弘法。1956年,与弟子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观音山搭建印弘茅蓬,因八七水灾,土石崩落而毁。1963年,与弟子性因法师于南投县水平乡顶莰村创建莲因寺,从此开始了在台湾弘法的历程。

1966年,开办大专青年斋戒学会。每年寒暑假各开办八关斋戒一次,暑期每次两届,寒假一届。在莲因寺办完两次以后,再移他寺续办,嘉义义德寺,新竹翠碧岩寺,中坜元光寺都曾办过八关斋戒。忏云法师持律甚严,每天四时以后,莲因寺不留女众、亦不能过夜。因此斋戒学会女众部委托南投县竹山镇德山寺、嘉义县竹崎乡香光寺、南投县埔里镇南林寺等寺协办八关斋戒活动。在桃园龟山寺亦有一斋戏会道场——“莲因北部斋戒学会静修道场”。忏云法师还与各大专学院的佛学社密切交流,定期举办佛七,方便大学生学佛。

忏云法师是一位以持戒谨严而著称的法师,他年轻时曾亲近慈舟、弘一等近代著名的弘扬律宗祖师。由此特别重视对戒律的受持,他在平日生活里以戒为师,出家之后奉行“过午不食”的戒条,一生未尝间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对弟子的要求也从不放松,对于生活随意,不守戒规的弟子,他常会给予严厉的呵责,使他们不敢生活放荡随意。

忏云法师在戒律的行持和研究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对戒律的研究,他花费大量的心血,对藏经中律藏部分内容有深入研究,并根据佛陀的制戒精神和制戒因缘,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戒律学思想。他有很多戒律方面的思想理论都被佛教信徒所推崇,成为信徒学戒的入门之指南。他在戒律学研究上最为信徒推崇是他编写的《五戒表解》一文。该表解是忏云法师根据五戒内容,花费多年心血编写而成。法师分别对五戒的每一条戒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杀戒,忏云法师分别从释名、制意、次第、具缘、轻重、开遮、犯戒果报与持成果报等几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这样详细列表的方式解释五戒的制戒因缘、制定戒律的意义,犯戒的因缘,以及犯戒的果报,大大方便了信徒对五戒的全面认识。忏云法师的《五戒表解》编写出后,受到信徒普遍欢迎,很多佛学院都把他的《五戒表解》作为学习戒律的指定教材。

忏云法师行持除了持戒的谨严和注重戒律的弘传之外,还特别推崇净土法门,提倡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法师对净土的信仰不只是推崇念佛名号,他还研读了大量的净土经典和历代净土祖师有关净土思想的论述。并将有关的净土思想理论加以总结,形成了自己一系列净土思想理论。在这些净土思想的指导下,忏云法师一方面自己潜心修持净土法门,另一方面还向信徒广泛宣传祖师及经典的净土思想名言,让弟子通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1.生平 截流大师(公元1628一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

梦参老和尚自述

我从小就不服管,有叛逆性格,十三岁时小学没毕业,由...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佛学漫画】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百余年后,宝觉禅师在看了《宗镜录》...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

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

有效沟通的15条原则

一、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佛教词典】三佛子

如来视一切众生皆如己子。华严经疏卷七将之类分为三,...

【佛教词典】二谛(twi-satyas)

Erdi   即真谛和俗谛。又称第一义谛、世俗谛,或名胜...

蜜蜂王的巧智

旭日缓缓升起,照亮了大地。祇树给孤独园里的比丘们,...

改命永远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佛非万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为念部大乘经典就圆满了,想出亿万个理由,能否...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

净慧法师: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胆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胆欲大而心欲小。胆大者,谓其有担...

《地藏经》二种回向文

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