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2014/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以及梵网菩萨戒,即究竟菩萨戒(俗称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经》中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十重戒),其受者,过度四魔(即不受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碍)。从生至生不失(菩萨戒体),因此,常随行人乃至成佛。

《菩萨璎珞经》中云:受持菩萨戒者“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是说有人受了菩萨戒之后,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即使犯戒也原声本人未受菩萨戒的情况,更胜外道。

(1)菩萨戒是三皈、五戒、十善之展开和提升。同时三皈、五戒、十善是一切大乘戒律的基础。使我们必须应该受持的。受菩萨戒是现在始,至尽未来劫,生生世世皈依三宝。与尽形寿(今生今世)的三皈五戒、皈依三宝不同。且菩萨戒以三聚净戒为中心,即:摄律仪戒(持一切净戒)。摄善法戒(修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往生佛国净土圆成佛果。

(2)受戒持戒是为法界一切众生而持,在一切众生上得分,而犯戒是针对少数众生而犯,犯戒是行菩萨道过程中而犯,股经云:“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因受戒者自然契入同体大悲。例如: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愿法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果。念一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受戒者念佛的力量极大,引诱菩萨戒体故。受戒后或念佛、持咒、为众生回向,或印经书、放生、财法布施,或请法师讲经。或精进修行,修六度万行等等,种种方便度化。

(3)受戒者诸佛护念,如药师佛十二大愿,受戒破戒者药师佛加持护念,使戒体清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亦加持护念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亦加持提携受菩萨戒者。《佛说延命地张菩萨经》亦云:地藏王菩萨亦护持菩萨戒者,不仅让其世间吉祥如意,且加持速证涅槃。

(4) 受戒持戒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易上品往生,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上三品为大乘菩萨根性者往生。

(5)受持梵网戒者《梵网经》云: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6)受持菩萨戒是重在积极的行善,而不仅仅是消极的止恶。进而愿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自利利他,的究竟解脱,圆成佛果。

(7)菩萨戒是有犯不失的,受戒者命终不失戒。犯重戒、重罪,戒体自性光明暂时被遮盖,但由于忏悔、诵经、念佛等修持力,不舍菩提心。而且有缘仍可于今世或后世重新增受戒,有种种因缘仍可恢复戒体(菩萨戒亦可多次受,使戒体坚固)。况且每半月半月诵戒,以利自观受持。

(8)《梵网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菩提心是我们本性具足的,通过受戒只是恢复自性本有的功德。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敢于承担荷担。受持菩萨戒,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德,愿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9)《菩萨璎珞经》中云:“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

(10)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菩萨戒的得戒师是释迦牟佛,羯磨师为文殊菩萨,教授师为弥勒菩萨,一切如来为尊证,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经佛菩萨次第相传,由罗什大师传到我们的出家法师。

(11)受菩萨戒条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须真心发菩提心,切实行菩萨道。发菩萨愿。其二.无障戒之恶,无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极逆等罪。

(12)优婆塞戒也称在家菩萨戒或初发心菩萨戒,是渐戒(包括瑜伽菩萨戒),必须先三皈五戒后方能受戒。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不受五戒限制。但是要发大菩提心,发菩萨愿,行菩萨道。无种种极恶逆之罪,即可受之。而且也可面向非人、神、鬼、畜生等受之。条件是但解法师语。梵网菩萨戒对出家及在家均可受之。只是具体戒条解释不同。(如:出家完全断淫。在家斋月斋日不淫等)。优婆塞戒可进一步受梵网菩萨戒。

《梵网经菩萨戒》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去道场殊胜,譬如大鹏一飞过十万里,菩萨戒心亦复如是,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如昔有一沙弥侍一罗汉而行,发菩提心求受菩萨戒,此阿罗汉返身恭敬,为担衣钵,让路而行,可见小圣不及大凡也。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阎浮提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以彼运心广大敌。四者,功德殊胜,受小乘戒,譬如之萤火光,但能自照,受菩萨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圣外道,以戒的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故。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在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携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江为酥*变大地作黄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内广度群品故。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故,诸佛子等,如今既受菩萨戒已,既获如是殊胜功德,各个善守护持,于行住坐卧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常持浮囊欲度大海,如如草系比丘,长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以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心起一念二乘者非菩萨,即是故应当珍敬,慎勿懈退。

走出误区,求戒受戒,稳步迈向极乐世界!大众对受持菩萨戒有两个误区:第一个是:误认为菩萨戒高不可攀,与凡夫无缘。由上可知,一切众生乃至包括畜生等三恶道众生皆可受持。《菩萨璎珞经》云:“众生不受持菩萨戒,木头无益,畜生无益”。畜生虽不了解法师语,但一经入耳,永为道根。为将来种下菩提成佛之因。

第二个误区是:误认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间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经中说:“一切无非因果”。但冲没有说过罪加一等!佛、菩萨慈悲处处呵护众生,从不加罪于众生。而还在许多经典中告诉我们犯戒忏悔的方法,我们依教奉行,不要听从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间法随便套用于佛法之上。

《梵网菩萨戒经》是大乘经律。是特别法门。踏同于般若、华严、净土、唯识等大乘了义法门。它即不是单一的佛力,也不是单一的自力,它是将自力与佛力融为一体的合力法门。

受大乘菩萨戒,既得如是广大功德,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既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节选《梵网经》《优婆塞戒经》《菩萨璎珞经》等经典,以及藕益大师,圣一法师,圣严法师,亲证法师等高僧大德圣言录。欢迎翻印流通,功德无量。如有纰漏,敬请指正,不足之误,敬请谅解。

菩萨戒弟子每半月半月诵戒仪轨:

一、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佛(三乘 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三乘 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僧(三乘 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乘 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乘 礼佛)

南无弥勒菩萨(三乘 礼佛)

二、誓愿: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皈依佛、法、僧三宝。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受持菩萨三聚净戒。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受持梵网(或优婆塞或瑜伽)菩萨戒。

三、诵持菩萨戒本

四、拜忏(对首忏悔或八十八佛忏等等)

五、回向:

诵戒之功德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

在十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会加倍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

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一...

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般我...

星云大师《律学修持法门》

我今天讲的律学修持法门,第一点,要跟各位讲的是持戒...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须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没有了,我们的生活的确会起很大的...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没有贪婪的心,就没有忧患

佛说:妄想是错误,执着是坚持错误。由于妄想执着,所...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

【佛教词典】阿输柯七日为王

(传说)是阿输伽王之弟。...

【佛教词典】支谦

为三国吴之译经家。三世纪末大月氏人。字恭明。初随族...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慧律法师:给每个佛弟子的「三千万」遗产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楞严》救正法。诸...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

佛号只是工具,你的心决定你的去向

古人讲,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嘴巴念的佛号,是心在推...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

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学习佛法,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就要从不抱怨...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