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2015/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那么是哪三十二相呢?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中对三十二相是如何产生的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用和善的眼看众生,所以得到牛王眼相。(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用和善诚实智慧的语言教化众生,所以能够得到八梵音相。(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恭敬礼拜,破除自己的骄慢。所以得到无见顶相。(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不欺骗一切众生,所以得到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能布施持戒,修道时心不动摇。所以得到足下平满相。(足里无凹处。)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能够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所以得到手足轮相。(千辐轮相,手足有轮形纹。)

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能够至心受持优婆塞戒,所以得到纤长指相,足跟长相。(手指细长。足踵圆满无凹短处)

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佣满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善于接受师长父母善友的劝告教诲,所以得到身佣满相。(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

为菩萨时,以四摄法摄众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网缦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所以得到手足网缦相。(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之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是故次得手足软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为父母师长洗浴,除去污垢,涂抹香氛。所以得到手足柔软相。(手足柔软,不僵硬)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化众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是故次得毛上靡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教化众生,令其修行布施持戒等一切善法,所以得到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旋,平顺)

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腨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为脱离生死种种害处的缘故,能够至诚听闻,解说佛法。所以得到鹿王腨相。(腨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布施一切众生所需医药,所以得到身方圆相。(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

为菩萨时,终不欺诳一切贤圣父母师长善友知识,是故次得手过膝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决不期诳圣贤父母善知识。所以得到手过膝相。(垂手长过膝。)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见怖畏者能为救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是故次得象马藏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见到众生恐惧畏怖的时候能够救助保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于遮护人的罪过,所以得到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亲近智慧的人,乐于听闻议论,听后乐于修习,乐于祛除道路上的障碍荆棘。所以得到皮肤柔软,一一毛孔生一毛相。(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常布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光照明。所以得到金色身相。(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嗔之处不生嗔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本可生气发怒的时候能够不起嗔心,乐于随众生的意愿布施,所以得到七处满相。(七处平满相,七处为两足下两掌两肩并顶中,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善能分别善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无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是故次得缺骨满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善于分别善不善相,言说没有错误,不说没有意义的话。能够接受的佛法经常宣说,对于不能接受的人不随便传授宣扬。所以得到缺骨满相。

一者上身,二者颊车,皆如师子。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中自无两舌教他不为,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上身和面颊如同狮子一样,是因为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中没有两舌,也不教他人两舌,所以得到上面两种相貌。(身如师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颊车如狮子相,即两颊隆满如狮子颊。)

一四十齿,二白净相,三齐密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常乐称扬他人功德。是故次得如是三相。

四十牙齿,齿白如雪,诸齿齐密三相,是由于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中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接受后心生欢喜,常常乐于称赞他人的功德。(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修欲界慈,乐思善法,是故次得四牙白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修行欲界慈悲,乐于思维善法,所以得到四牙白相。(即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待求己然后方施,是故次得味中上味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修不待他人有求于自己就能主动布施,所以得到味中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生,是故次得如是二相:一者肉髻,二广长舌。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至心受持十善法,并教化众生。所以得到顶上肉髻,广长舌相。(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宣说正法,真实不虚。所以得到白毫光相。(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如是业,是不为难。在家之人,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佛还重申了一下,出家菩萨修行三十二相比在家菩萨修行三十二相较为容易,因为恶因缘的阻挠较少的缘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

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

【佛教词典】粗相现行障

【粗相现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重障的第六种。这也是俱...

【佛教词典】慧命

(一)梵语 āyusmat,巴利语 āyasmant。意谓具寿命。又...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

【佛学漫画】我是谁

【佛学漫画】我是谁...

每天拜佛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修行,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礼佛。礼佛一方面降...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圣严法师《勿把可敬的对手当做敌人》

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