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雍瑞法师  2016/10/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要发“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时,还要有“般若慧”。

1、增上生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脱的角度上,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高度,要进一步发“出离心”求出三界。

2、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佛说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修行人要时时提醒自己,三界无安,片刻不可留,希求出离三界,永出轮回。

3、大悲心:《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悲心即是悲悯一切众生之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正如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说:“菩提心是从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对于人世间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济,使世间得到部分的与究竟圆满的解脱自在。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如他人不能脱离苦痛,即等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净化。”

4、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希求证得无上菩提之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云:“菩提心即以长期修集福德智能,乃至成最后圆满的遍正觉,为修学佛法的崇高目标,坚定信愿以求其实现。”

5、般若慧:即是了达诸法实相之智慧。《大智度论》说:“般若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佛法即是般若。”正所谓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能生一切菩萨。《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心经》亦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千经万论,处处赞叹般若,可见般若是成佛之必需,没有般若慧便不能成佛道。

我们所说的“发心”,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实的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儒家尚且有此学修并重的说法。我等佛子岂可落于其后?禅宗亦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我们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紧密结合生活,把学到的佛法认真落实在生活中,时时提起正念,如理作意。真为生死之大事,真为佛法之弘传,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否则便是憨山大师所说“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佛法的大意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

【推荐】放生与放死的尴尬

放生本身是件好事,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友情生命的尊重...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

这世界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问: 弟子有个问题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就是六...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

素菜的6个优点

1、鲜嫩淡雅,赋味随意 素菜制作原料,主要有植物油、...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让你了解素食的营养成份

吸收足够营养,提升生命力,最好多吃:瓜菜(例如红萝...

【佛教词典】摩呬陀

(人名)Mahendra,阿育王之子也,出家证圣果,传法于...

【佛教词典】如

即一切万物真实不变之本性。此本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李炳南老居士: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关于疾病、长寿和善终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

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法神护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

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慈云忏主说: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1)无不常值佛苦,...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