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界法师  2017/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门的修学,当他的心跟法接触时,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心力跟法力。而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除了心力、法力以外,多了一个力量,就是佛陀的摄受力。当我们在念佛的开始,我们的生命就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蕅益大师说我们必须要“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已经成就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把他的功德成功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才可以。转他成自的关键就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了。

有些人提起佛号,可以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有些人提起佛号,不一定能够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我们必须在念佛的当下,那个明了的心跟佛号接触时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是一个关键。感应道交,从净土宗来说有两种差别:一种叫作平时的感应道交,一种叫作临终的感应道交,这两个内涵是不一样的。

我们平时的感应道交,主角是第六意识。所以我们第六意识提起佛号时,完全是一种信仰的心。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无所不在,我们更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所以,当我们遇到灾难时,无助时,我们用一种信仰的心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把弥陀的功德给启动了,这个时候消灾免难,趋吉避凶。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是发生在第六意识,你那一种很坚定的信仰跟弥陀的本愿功德感应了。

但是,平时的感应道交它只能够解决我们生命的一小部分的问题,它不能够解决我们生命整体的问题,就是你的生命当中突然间有什么灾难,有什么障碍,它帮你给突破了。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容易做到,但是对你生命的影响层次有限,因为你生命的本质、轮回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净土宗所有修行者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因为它牵涉到生死问题了。

临终感应道交的问题就复杂啦,因为除了第六意识以外,它多了一个第八识——我们过去无量无边的生命所留下的力量。临终的时候——当我们要处理生死问题时,第八识就出现了。所以,临终时你不是第六意识一时的宗教情操、一时的信仰而已,你必须成功地让第八识所有的力量都能够达到顺从本愿。我想,我们今天会来到三界流转,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肯定是不顺从本愿的,我们一定是顺从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死亡到来之前调整自己阿赖耶识的力量,做好临终的准备。

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临终把佛号提起来时,尽管你的阿赖耶识现前,但它不能障碍你。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所有的种子,都必须是跟弥陀的功德是随顺的。虽然你没有断,但是你有办法把它调伏、引导,跟你所规划的、所发愿的净土功德是一致的,你就成功了,就带业往生了。你要把业带走之前,你必须调整它的方向。如果它的方向是跟你背道而驰的,你带不走它的,它把你带走。

所以,净土宗,你一旦要离开生死,就必须面对阿赖耶识了。你迟早要面对的,因为临终时阿赖耶识一定要现前。这个时候,从唯识的角度,我们面对阿赖耶识要处理两个问题了:一个是业力的问题,一个是思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个,让你所有的业力顺从本愿;第二个,让你所有的思想顺从本愿。

当然,我们先处理第一件事情容易做,就是处理业力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临终提起佛号时,是“愿我临终无障碍”,但不要忽略了业力的力量。虽然我们临终是靠正念,是靠念力往生,但是如果你把罪业弄得很强大,临终时障碍重重,你很难提起正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先通过忏悔、皈依、发愿。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一个净土宗的人,如果你要处理你的业力,你要勤修忏悔。对于我们过去生所造的杀盗淫妄,对于今生所造的杀盗淫妄,我们要在佛前至诚修忏,发露自己的过失。你也可以拜八十八佛,你也可以专拜阿弥陀佛,关键是要以惭愧心来面对业力。这是第一个,忏悔法门。

第二个,皈依。我们要有一定的功课,来跟阿弥陀佛好好地修皈依,让佛号能够在我们心中产生专一、相续的力量。因为临终时,你不知道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你必须在临终时,让佛号在你的身口意当中有一定的相续,要“净念相继”,在阿弥陀佛现前之前,你这个佛号在心中要能够有一段时间的运转,所以,你必须跟阿弥陀佛很熟悉。我们不一定要追求念佛三昧,但是至少这个佛号跟你是相对熟悉的,在你的身口意的运转当中,你这个佛号带起来是相对比较顺畅的,是习惯性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所以,你平常要训练这种对佛号的皈依力量。

第三个,发愿,就是要严持净戒。忏悔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好好地遵守佛陀的戒法,避免身口意的过失。

忏悔、皈依、发愿,就是让我们过去的罪业沉淀下去,让它不能构成往生的障碍。所以,顺从的意思就是让善业得到启发,让罪业得到沉淀。你必须在临终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通过忏悔、皈依、发愿的事修,每天做功课,想办法让你阿赖耶识这个大海水当中的业力沉淀下来。第二个,让你所有的布施持戒的善法、善业的力量增长广大。因为善业会帮助你往生,它跟弥陀本愿的功德是相随顺的。所以,要达到往生的正念,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处理你的业力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是思想问题。你要能够做到“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个思想的改造就是最关键的了。我们一个正常人,没有经过佛教的训练教育之前,临终一定起颠倒。你平常是起颠倒的,临终只好起颠倒,因为它是等流性。“不起颠倒”不是自然,你要加以教育、沟通来引导它。所以,我们在通过忏悔、皈依、发愿慢慢把罪业调伏了以后,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去引导我们的思想,让它顺从本愿,不要再顺从娑婆世界了。

我们在讲到思想的教育、思想的改正时,提出了三个重点:第一个是空性的教育,第二个是菩提的教育,第三个是净土的教育。这就是三种观照。我们必须通过观照空性、观照菩提、观照净土,让思想跟净土的功德相随顺。如果一棵树平常的生长方向是往西方去增长,你把它砍掉以后,它很自然地往西方倾倒。如果这棵树平常是往东方生长的,它突然间死掉以后,这棵树一定往东方倾倒。所以,我们不能够忽略我们平常的心念,因为它对临终有一定的影响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是否需要抽出时间单念佛呢

问: 我现在的功课是早上拜佛两小时,边拜边默念,是...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四字佛号和六字佛号功德是否一样

问: 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否一...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

【佛教词典】辟鬼珠

(物名)避恶鬼之宝珠也。称仁王经之功德。见仁王经受...

【佛教词典】五相心得解脱

【五相心得解脱】 p0280 瑜伽九十六卷十一页云:复次若...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

如何培养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

问: 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

星云大师《人生是过客》

有人说,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认为,人是宇宙的过...

观音菩萨会附体显灵吗

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古人是如何精进勤学苦读的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阿弥陀佛给我们作了决定的承诺

师父慈悲,请问念佛行人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遇到...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益友和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