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隆莲法师  2019/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远离颠倒梦想」中的四种颠倒

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心经》说“无智亦无得”——“得”有具体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得”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总之应了知“得”是缘起性空,这就是无执著的“得”、“智”。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于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佛法无多旨,真正用于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于求成,应发长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地学,犹如学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地走,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所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挂碍。执无为法,或三宝、般若都不应该,执任何一法都是挂碍,众生的挂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个“我”,“我”就是挂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挂碍了,无挂碍就无恐怖,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因为菩萨在不断放下对“我”的执著,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令一切有情获得觉悟。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没有“我”了,就不会有挂碍,无挂碍就不会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无常常倒,无我我倒,苦为乐倒,不净净倒。

(一)无常常倒: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如“无常颂”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二)无我我倒: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这就是无我我倒。

(三)苦为乐倒: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四)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梦想”: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梦见欢喜的就高兴,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都说佛法未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都是由于十六尊者住持,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云南省)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后都要成佛,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以定力住世,现住声闻相。《罗汉仪轨》中有颂文“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究竟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心经浅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

何谓「四重二谛」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

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不酤酒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这个悭就是耽,是爱的意思。不过耽比爱的势力更强大,...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

庵摩果与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带着蜜浆和水果出远门,她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法供养虽胜,仍不废财施,诸物若能观空不著,便属法供养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因诸佛皆尊重法的缘故。所谓诸佛从...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念佛三昧功德广大无边,具说如净土诸经中所示,实在都...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

【佛教词典】灭尽定

【灭尽定】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此又名灭受想定,...

【佛教词典】善生

梵名 Sīvgālaka。音译尸迦罗越。为佛陀时代印度王舍...

得到弥陀的功德摄受以后有两个好处

明光义 ─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

每一个佛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样的...

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儿,不能让事儿做我们,所以佛教徒天天欢喜地面...

职业的正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幸福安康

生活在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人们...

大安法师:佛弟子是否不应该做占卜预测等事

问: 我认为佛教四众弟子,无论出家在家者,都不应做...

天台八教丨不定、秘密教

顿、渐、不定三种教法,是智者大师根据众生根机而提出...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从前...

《华严经》讲了什么内容

整个华严经(八十华严)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华严...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

星云大师《人生三间》

在人间的生活当中,三间最重要!三间如果处理得好,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