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净界法师  2021/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佛陀说了无量无边的法,他什么法都没兴趣,只对苦谛的法特别好乐,特别欢喜修习无常苦谛,所以他经常思惟无常苦谛,他的内心有很强烈的出离心,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这种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要先成就小果,再回小向大成就佛道的,他没办法改变,即便遇到佛陀都没办法,叫定性声闻,这个他本性住种太强。

第二种人是定性的缘觉。那么缘觉乘,他就比声闻乘好一点,他也有出离心,但是他不从苦谛生起,他是观因缘的生灭,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以他从生灭的因缘当中,观到无我的真理,而证入了偏空涅槃。这种人个性比较没那么偏激,他虽有出离心,但是他的对立心没那么强。这种人是利根的小乘人,缘觉乘。

第三种是定性菩萨。我们看历代的祖师,很多这种例子,那个菩萨种性太强。我们的祖师里面,有些是年轻的时候都造过恶业,但是那种菩萨种性力量强的人,他的特点虽作恶业,速疾能悔。

那么很多祖师,他年轻的时候,甚至于做过杀盗淫妄,甚至于毁谤佛法,但是因为他学儒家思想,但是他一旦接触佛法以后,他把他的菩萨种性的善根一启动的时候,他立马忏悔,就他那种反转的力量特别强。定性的菩萨,这种人他一定会成佛的,直趋佛道的,他虽有一些一时的逆境,但是不能障碍他的,因为他种性已经成就了,定性的菩萨。

第四种是最多的,就不定种性,他可能会变成声闻种性,他可能会变成缘觉种性,他也可能变成菩萨种性。我们一般人就是不决定,譬如空中的羽毛,你运气好一点,遇到大乘佛法的老师,你就变成菩萨种性,你运气差一点,遇到了邪师外道,你就变成外道种性。因为你过去生没有产生一个坚固的善根,所以你就看你今生的造作,来决定你的种性,第四种是不定种性。

第五种是最糟糕的,无性种性。他完全没有出世的善根,只喜欢修习人天福报。那么当然在净土宗它是很强调菩萨种性的,就是说你这个往生净土,你必须要有大乘的善根,再加上净土的善根,这一点在《法华经》佛陀是讲很清楚。就是说我们一念不觉,从真如开始堕落到六道轮回,就是离家出走了,那么离家出走以后,后续就是怎么回家的问题了。

在《法华经》上说,我们回家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走同一个道路,不是。有些人是走直接快速的道路,直接回家,有些人是要绕个山路,走迂回的路回家。的确有这些差别,那么就是看你自己,你回家的道路是走在哪一个道法上,你走到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那么就影响到你成佛速度的快慢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大乘经典,就是这样子了。诸位,你刚学佛的时候是很重要了,因为我们一般都是不定种性了,你走在哪一个跑道是很重要,非常重要。你现在不知道怕,但是你看《法华经》的时候,因为佛陀讲《法华经》的时候,开权显实的时候,那些阿罗汉,痛哭流涕,非常懊悔,说为什么我们同样依止佛陀来修行,我们只得到一个偏空的涅槃,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成就这么多的功德庄严,我们什么庄严都没有,向佛陀提出这样的质疑。佛陀说这个跟我是没有关系的!

佛陀的心是平等大悲,像雨水一样普润大地。佛陀说你的根机小,你一开始就把种性弄小,所以你这个小草,我给你太多雨水对你没好处,我只能够对你说苦空无常的法,因为给你太多的水会把你淹死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棵大树,你给他的雨水越多,他多多益善,他可以广修六度。

所以身为佛陀他也不能改造你的种性,佛陀只能够怎么样呢?应机说法!佛陀不能改造你的种性。所以你一开始学佛的时候,你不是说一天过一天,不是这个意思,你要看看你这一条路,这个跑道它到最后是跑哪里去了。

就是你内心的活动,你是经常怎么思考的,这是一个道路了,当你走上弯路的时候你就惨了。诸位,你走到中间再换跑道,就很困难了,非常困难,因为你已经产生习惯了,这个定性声闻遇到佛陀,佛陀跟他讲这个法空的思想,他就很习惯就开始执著法执。这成佛之道,你最好一次就把它做好,你不要做得不圆满,然后再来调整,你就很被动了。

所以它这个种性意思就是说,你形成一个什么种性,就决定你未来的命运了,你这个成佛之道的快慢就决定了,佛陀都改不了,佛陀没办法改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楞严经》,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就是把你的种性弄得正确,菩萨种性先建立起来,不要急着去积集资粮,你要把你的跑道走对了,这个车子走上一个正确的跑道了,然后你再来加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学佛的次第》

第一篇 信解行证 壹:前言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深...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

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

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

深入佛法舍假修真

末学生于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改变命运的3个要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佛教词典】菩萨别解脱七相

【菩萨别解脱七相】 p1131 瑜伽七十八卷十九页云:世尊...

【佛教词典】么

(一)悉昙字 (b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

舍秘诀而耕空言,弃神丹而服狂药,岂不大可哀哉

疏文:有生而悟无生,故云入有得空。生属凡夫,而因生...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推荐】把握当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罗门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拜见佛陀...

父母是心中最大的佛

问过许多人,佛祖在哪里?都不知说什么才好。 佛说:如...

一个人太顺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个菩萨的心,跟大家劝勉一句话: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