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净界法师  2023/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一、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这个观法蕅祖也是根据《楞严经》观我空观的一个观法。说这个《楞严经》,佛陀在指导阿难尊者说,怎么知道我现在跟境界接触,我这念心是真心是妄心呢?怎么知道呢?那么佛陀说有一个方法可以判断出来,说真心是离尘有体,离开了六尘的境界,它的自体还在,离尘有体就是真心;说这个妄心是离尘无体,你把境界拿掉这个分别心就消失了,是妄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现在去想我过去的恩人、亲人,哎呀,起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是妄心是真心呢?你把这个你所缘的恩人的境界拿掉,你的欢喜心消失了,这是妄心。我想我的冤家,我一想到他我的心就恨,这个恨是真心妄心呢?你也可以判断一下,你把你所攀缘冤家的境界拿掉,嗔心觅之了不可得,这是妄心。这个真心你把境界拿掉了,它的心还在,还是这种境界,这是真心。不随妄转——境界有跟没有不能够去影响它的存在。

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就根据《楞严经》这个善巧,“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就是把你所攀缘的境界拿掉以后,你再看看你这个分别心还在吗?不在表示它是因缘所生法,你不应该说它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我,那么你这样讲是不对的,因为它会随因缘变化的,有这个因缘它存在,没有这个因缘它不在。所以这也是一个方法。这个是从能观的心直接对立。

二、再看所观境:饶你会思量,总归罔相。这个所观境,这个妄想所观的境界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总归罔相”,我们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随顺个人的爱憎取舍安立很多的名言,你跟这个人因缘好,你看他怎么都对,他的缺点你都变成优点,安立他很多的名言:这个人他又谦卑又厚道。那么你对这个人的恶因缘你用恶因缘来安立他,用种种不好的名言。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虚妄分别心我们攀缘不到诸法的真实相,你心中所缘的境界跟真实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分别心这当中有虚妄分别的名言,就得不到诸法的实相了。这个是讲虚妄相,所缘境的虚妄。前面是讲能缘的心,这个是讲所缘的境,都是虚妄的,那么这两个是约空间,空间上来观察。

三、从时间发观察: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就是把我们这一念分别心分成过去、现在、未来,蕅益大师他也说,我们观这一念心“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我们也可以从这样子观,说我现在打一个妄想,起了一个烦恼,那么当然我们一开始一定会把烦恼当做它是真实的体性,然后就随顺它转,怎么办呢?我们等一等,在随顺妄想烦恼之前等一等,看它是不是有体性。

说你刚刚没有起烦恼之前,那个烦恼它躲在哪里,它隐藏在哪里?它有体性它应该有一个处所,它躲在你的身体里面呢、在外面呢、在中间呢?未生无潜处,你找不到它潜伏的处所。好,它生起了,正生无住处,它生起的时候它住在哪里?它刹那刹那地变化,它住在哪里?你也找不到。第三个,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烦恼消失了,生已无去处,它去哪里,到哪里去了呢?这个有自体的烦恼去哪里了呢?结论——觅之了不可得。

所以:切莫把流住心机作主张,我们不应该把像流水一样,刹那生刹那灭的流动的心识,把它当做你的本来面目,当做一个常一主宰的我。你不应该随顺这样一个刹那变化的思想、妄想而随它去流转的,不应该,这不是你依止的处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究竟是谁在烦恼

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

生起观照力,减少遍计执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

感情重的人应该看哪部经

问: 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佛教词典】冥显两界

即冥界与显界。冥界为死后之世界,显界为娑婆之世界。...

【佛教词典】世间常等不应记别

【世间常等不应记别】 p0515 俱舍论三十卷四页云:何缘...

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

关于因果,疑惑的人还真不少,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十六个菩萨沙弥各自所成哪些佛

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大悲咒与小悲咒

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问: 我的亲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并没有求...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南华禅寺韦驮菩萨圣像 众所周知,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

好景不长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