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净界法师  2024/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楞严经》的观点,我们前面讲过,我们刚开始在修学不变跟随缘的时候,先从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除颠倒想,成就了一个不变的体,先悟入这个体;接下来,从这个体依体起用,产生一个随缘的作用,这个就是菩萨的誓愿。所以他这个时候发起了一个菩萨的誓愿,而且请求佛陀再一次的加持。这一段的经文,蕅益大师分成三小段:

第一个,发大誓愿。

当阿难尊者消除了颠倒想以后,他说对于未来我有两个期望:第一个,“愿今得果成宝王”——我希望我赶快能够成就无量的波罗蜜,成就佛陀,成就宝王。第二个,我希望以我的波罗蜜来救度一切恒沙的众生——下化众生。这样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的心态是怎么样呢?“将此深心奉尘刹”。

这段话最主要就是“深心”。古德解释这个“深心”,就是真实而不虚妄的心,不为名利、不为人天果报、不求二乘涅槃,一心一意地为了众生、为了菩提,这种深心。当然阿难尊者能够生起这样的深心,是因为他经过“首楞严王三昧”的洗涤,消除了颠倒想,才做得到的。没有夹杂任何的颠倒想,依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报答佛陀的说法之恩。这一段,蕅益大师说,它是一个总相的菩提心,一般性的菩提心。下一段叫作别相的、增上的菩提心。

我们看下一段: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这个菩提心,前面的是一个总相的、一般性的,这个地方是别相的。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跪在佛前,请佛陀来证明他的内心。他说我今天要度众生,是怎么度众生呢?是“五浊恶世誓先入”。这个地方就很特别了。蕅益大师说,这个五浊恶世的特色,从外在的环境来说,去佛久远、魔强法弱。五浊恶世就是染污的力量很大,清净的力量很小,诱惑很多。从内心的世界来说,众生烦恼粗重,刚强难化。众生的烦恼很重,到五浊恶世大家都很重。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外缘跟内因都非常污浊的环境之下,一般的菩萨不敢来到这个世界度众生。阿难尊者今天发下坚固的誓愿——“五浊恶世誓先入”,而且他说假设一个众生没有成佛,他绝对不成就大般涅槃。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在讲别相的菩提心时说,菩萨的誓愿是以心中的智慧作基础的。阿难尊者今天敢发一个这么重的誓愿,说是“五浊恶世誓先入”,这表示阿难尊者是透过“首楞严王三昧”,而成就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能够从众生的妄想当中找到一个清净的本体,说是“把心带回家”,进而从这个“家”当中,他产生一种同体的大悲,方能至此——才能够发起这样的誓愿!否则一般人不敢发这种誓愿——“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他发不出来的。这表示他已经经过首楞严王三昧真实地洗涤他的颠倒想,真实地找到他自己的家,所以他能够发这么一个深固的誓愿。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这一段是请佛加被。

阿难尊者只是悟得了一个清净的法身,他还没有证得,所以他这一次再请佛陀加被。“大雄”是赞叹佛陀的法身,“大力”是依止法身所产生的智慧。他能够破烦恼障,所以叫大力。“大慈悲”是依法身所生的慈悲心。这个时候他希望能够干什么呢?能够更进一步地消灭他的微细烦恼。

在蕅益大师的判教中,阿难尊者这个时候觉悟了清净法身,他的阶位是圆教的初信位,断了见惑,他的知见的烦恼破坏了,但是他还有爱取的思惑。就是在《楞严经》上,佛陀说:“阿难尊者你已经觉悟了清净的法身,你也知道妄想是不真实的,是外境的刺激产生的,你现在慢慢地能够不为烦恼所扰动,能够成就不动尊,但是你无量劫来在六根门头当中累积很多的习气,这个都要消除的。”

所以这个“微细惑”就是要经过二十五圆通,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从这个六根门头当中,去洗刷我们过去残余的烦恼习气。所以这一段经文等于是承先启后,把前面三卷的观念作一个总结,又带动了下一段二十五圆通的修行。所以他说“希更审除微细惑”,等于是再一次的请法,使令我能够早一点把六根的烦恼洗干净,而成就无上菩提,到十方界去广度众生。这个是请佛陀进一步的加被。

第三段说明“道心不退”。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他的特点就是道心不退。这个“舜若多”就是虚空的意思。虚空是无形无相的。我们看到这个树木被台风一吹,倒了;房子也被台风吹倒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虚空被破坏。这个意思就是说,即便虚空可以破坏,我的“烁迦罗心”(“烁迦罗”就是金刚,金刚是很坚固的)还是不动转。

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出“首楞严王三昧”的特点:

第一个,首楞严王三昧它的理体、它根本的思想,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它是不变跟随缘两种观念。我们这一念心跟这个观念接触了以后,产生一个修德。这个修德(即修学)有什么好处呢?从自利的角度能够“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破除我们的颠倒想。从利他的角度,我们能够产生坚固的誓愿——“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所以这个首楞严王三昧的殊胜在于它能够从这个地方来加深我们自利利他的功德。这里我们对《楞严经》的法门先作一个纲要的了解,作一个总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

「一日夫妻百日恩」有何含义

一日夫妻百日恩,其中的时间从一日到百日,这里的一日...

佛教徒如何过父亲节,报答父亲的深恩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样才能过好父亲节...

八载寒窗读楞严,超度冤亲径升天

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未悟的人,犹如瞎子一般

没有悟的人,与大悟以后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

莲池大师:人生的爱好

【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

学会忘记,留一份淡泊给自己

人生如戏,为了生存,为了理想,为了情缘,每个人都在...

【佛教词典】半者蒲膳尼

(饮食)Pacabhojanīya,旧曰半者蒲阇尼。译言五啖食...

【佛教词典】果满

(术语)果上之功德圆满也。心地观经一曰:因圆果满成...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么吗

如果有人从坟墓中拖出一具肿胀、溃烂、脓血淋漓、血肉...

星云大师《谈迷说悟》

各位法师、各位贵宾、各位护法居士: 我今天要和各位...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

曾国藩的七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

国王杀生为佛所阻

佛陀时代,有位国王名叫和默处,由于他的国家地处偏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