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太虚大师  2011/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面读楞严经,一面看语录及高僧传等。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了大体—上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爱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倾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得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到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以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笔墨的辩才,均达到了非常敏锐锋利。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的一般的禅病,但我自心中实是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常来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等书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得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的仁学,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祗园精舍。

自此以后,就没有依了以前的禅定去修,这样从光绪三十四年,一直到民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得如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偈心念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生。最初,只觉得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对于起信,愣严的意义,像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人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紧密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深造成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第,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从前没有对人讲过的,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专向自家人谈一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学佛的人是求解脱的,不是来找烦恼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多的道友指责别人衣服没穿整齐啦、掌没...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一个80后学佛后的蜕变

我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第一批80后,有着80后典型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净土五经精华摘要

佛说阿弥陀经精华 ☆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佛教词典】三宝物守护

亦名:守护三宝物 子题:僧有五种物不可卖不可分 行事...

【佛教词典】金光明经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

一门出了七院士的钱氏家族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问: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慧律法师答: 堕胎...

印光大师的早晚课

原文 礼忏无定规,但致志诚恳切即已。卧室供佛,除贫无...

万一犯了五逆和谤法,就不能往生吗

问: 关于往生的条件,在于深信切愿,弟子对这点也是...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家,其实就是道场;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

正行杂行都是往生之行,但是功能作用还是有差别

善导大师他的行门里边有一个特色,就是正行与杂行。 什...

买物放生,病体痊愈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