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2012/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另一类是盲从的。前者是胸存成见,故意诬蔑的;后者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

前者如外教的传教者,为了自抬身价,不惜颠倒黑白,对佛教加上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帽子,以表示自己宗教的进步与科学。

后者是一部份人云亦云的外教信徒,觉得“月亮是外国的圆”,既然外国的牧师神甫都说佛教落伍迷信,想来佛教大概就是落伍迷信的。但你若问他佛教到底怎样的落伍,如何的迷信,他是一句也说不上来。因为他本来对佛教就一无所知啊!

一位在医学界颇有声望的人士问我:“你怎么会信了烧香念经的佛教?”

不用说,他是耶教人士。他以我一个受过新教育的人不信耶稣而颇引以为憾:我问他:“信佛教到底有什么不好?”

他说:“由人类进化的趋势看,宗教要由多神归于一神。”

我向他解释神是神,佛是佛,根本是两回事。由多神归于一神,终究仍是信仰他力的宗教。佛教是要人信仰自力,众生皆具佛性,任何人皆可修持成佛的。他左听右听,听不入耳。弘法要契机,话不投机,说也无用,也只得罢了。

二、对佛教误解的人

这种人,也许并不反对佛教,但因对佛教的真面目没有认识,错把神道设教,祭祀礼拜等以为就是佛教,以致闹出许多误会来。尤有甚者,有些人把神棍敛钱,甚至于张玉姑显灵这些无聊的事都扯到佛教的头上,这真是解释不清的误会。

数周前,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花边新闻,标题是:“千斤大猪,菩萨有福。”内容叙述某乡某某宫的某大帝生日,乡民宰了一头千斤以上的大猪祭祀,于是记者先生就给加了个“菩萨有福”的标题。我想这位记者先生在常识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他误把神道的大帝当作佛教的菩萨;第二,他不了解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众生平等,戒杀素食,菩萨是不吃肉的。于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了如上的报导。新闻纸上既有这种误解的离了谱的报导,也就难怪许多社会人士把神道和佛教混合在一起了。

三、对佛教陌生的人

社会上还有些人,或为衣食奔波,或为事业忙碌,终日里让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占去了整部的时间。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宗教的印象。我曾和一位商界的朋友谈起信佛的问题——他实在是个忙人,他要处理公司大小事务,应酬官商各界人物,白天有饭局,晚上有牌局,难得他有那份闲情陪我谈佛。我费了半天唇舌,他为了表示对佛教不太陌生,他问我:“佛教里,是不是西天如来佛最大?”亏得他看过《西游记》,否则,恐怕连“如来佛”三个字对他也是陌生的。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佛教在我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佛学自南北朝及隋唐以来,影响了,也充实了我国的文化。而今日社会上,大部份人对佛教陌生得竟一无所知,这不仅令人为佛法悲,更令人为我国文化悲。

四、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的人

这种人,披着一件佛教的外衣,自称为佛门弟子。他们也拈香,也念经,也抽签,也扶乩。他们利用农村间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无知和迷信,藉机敛钱。他们的庭堂里,是真人仙姑与菩萨并列;他们在修持上,是运气导引与念咒并进。这种四海一家式的法门,如果他们不提佛教二字,也就罢了,怎奈他们偏把佛教徒的招牌挂在口上,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佛教叫屈了。

五、非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

这类人相当多,也最值得同情。这些人多是知识分子,在观念上知道佛教的教义博大高深,与我国文化有密切关系。他们很想了知一点佛学大意,但觉苦无机缘——一来难遇到佛门善知识引导;二来也找不到适当的书籍阅读:即是找到了佛经或佛门初机书籍,一时也看不出头绪来,以致因无机会了解佛教,而不能发生信仰。

我有一位自美国归来的朋友,和我谈起宗教问题时就有这种感觉。他说:“在国外,常有西方朋友问起我的宗教信仰,我告诉他们我信仰佛教——我的家庭中历代都是敬奉观世音菩萨,我当然也算是佛教徒。但他们问起我佛教的教义和佛教内部的情形,我一句也答不上来。回国后我想找点佛教书籍看看,但跑了许多家书店也买不到。”接着他又问:“到处都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宣传品和函授资料,(指在海外)为什么佛教没有呢?”

这位朋友因职务关系最近又要出国,我已寄了一部份初机佛学书籍给他看。但愿他这次在国外,如再有人和他谈到宗教问题时,他可以辩才无碍地说出一套来。

我和另一位在教育界服务的朋友谈到佛教问题,他说:“不行,没办法。早先我很想知道一点佛教的情形和佛经的内容,我曾向一位持斋念佛的长辈亲戚请教,那位老太大说不出来,只送了我几本书。记得是一本《禅门日诵》和几册什么经。我看来看去,愈看愈糊涂,这就打消了信教的念头。”

像上述这些例子,多得举不胜举。这使我感到今日社会上,对佛教误解的、陌生的人士实在太多了。用什么方法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呢?这是我时时思维探求的一个问题。

佛法的高深圆融,博大精微,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即使是不信佛教的知识分子,也都承认佛教的理论正确与伟大。但佛法惟其微妙,则难于领悟;惟其高深,则不易了解,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且名相特多,辞意艰深。这对一个国学修养稍浅,且与佛教素无接触的人来说,要想骤然在言舍万象、字包千训的佛经中找出点头绪来,实在是难乎其难。这好比摩尼宝珠,光芒万丈,惟其光彩夺目,逼人视线,使人反而不易辨认出宝珠的真面目。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而正确的认识呢?本来佛学初机入门的书籍,古今大德已写的很多,有的专述净土,有的单论禅宗,有的只谈因果,有的戒杀劝善。但这些书,多是用词意高深的文言文写的。若要找一册用现代的语言文字,向社会上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介绍佛教,介绍出佛教的源起流传,佛法的概略内容的书籍并不多见。佛法衰微,异端兴起,是以弘扬正法,挽救世风,佛门弟子,人人有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护身符不灵

朝山路上,有人和师父要个护身符,圣耀师父讲了下面这...

略谈学佛大要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60岁法师17年献血累计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着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释戒成法师神清气爽...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

贪欲对内心世界的影响

在物质文明的典范现代化大都市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

【佛教词典】沓婆摩罗子营事宿缘

行宗记·释十三僧残法:“善见问云:‘三业之中学问、...

【佛教词典】闻二百亿苾刍生处

【闻二百亿苾刍生处】 p1265 西域记十卷二页云:三佛经...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

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萨,其形像系顶有八髻,前五髻,顶上一髻,...

大安法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摆脱焦躁心态

问: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

代一切众生受苦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

圣严法师《话头是什么?》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头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

夏日排湿祛毒的十六种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闷热潮湿的夏季,今天为各位爱美的朋友...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

宽容孕育出高贵性情

心胸狭小,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也就很难容得下其他;...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