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2012/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梦参老和尚说:我说这话或许有人会怀疑说:“我念观世音菩萨念得不少,大悲咒我也持得很多,我的痛苦,好像是没有得救!”这个问题跟念地藏王菩萨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得从心理上解决,一者是每部经都告诉你求菩萨要至心。我们问问自己有没有达到至心,至心是什么心呢?就是一心,什么叫一心呢?你必须跟他相应,虽然你没有证得,你得明白,也就是你能理解这个意思,这才容易相应。

幽谷大师说:‘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度众生,而众生念念和他们的心愿相违背!’这怎能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众生念佛的诚恳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心力强弱有别,感应也因此而有辨别。惠空法师说:透过知见、胜解,建立对于佛菩萨的功德、本愿、种种化现的信心,再透过念佛,不断修行三昧禅定,就能达成佛菩萨的感应。而在这感应当中,会随著我们的好乐、根性、心量大小、法门而感应到不同层次的佛菩萨功德,而这就完全是众生个人机感所致了。

2、行善要长期坚持。

按照了凡四训努力去做,用10年,20年,30年的时间,恳恳切切、认认真真地去做,一定会有大效果。所谓:“作恶必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3、身处逆境,也许是重罪轻报的现象。

印光大师云: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文钞续编卷下复周颂尧居士书)转业改命肯定是可以的。《涅盘经·师子吼品》说:“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但重大定业肯定还要受一些的。佛典中说,以佛力之大,亦难卒灭定业,但也非绝对不可灭,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智恺《法华文句》卷十说:“若其机感厚,定业亦能转。”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可转、消定业。

4、佛菩萨有一种加持叫做:显感冥应。

显感冥应:如现生竭诚礼念,不见护祐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是也。虽然很精进地修行,但似乎没有明显的感应。事实上,冥冥之中,佛菩萨的加持力已经为你化解了很多灾难。我们没有他心道眼,看不到三世因果。众生的因缘根机的差别很大。毛凌云居士说:其应之大小优劣不同,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但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

5、恳求佛菩萨可许则许。

陈海量居士说:善业恶业的报应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身前身后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慧眼怎能知道呢?从前恶业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报,就是来生也不容易了结。现在因为我们归依三宝,忏悔过去罪业,修行种种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严重的果报变得轻微一些。像净土圣贤录,吴毛遭难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假使我们的业报中,应该先受到水灾,火灾,盗贼,病苦,以及谋事无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难;我们只希望苦难受得轻一些—所谓重报轻受,使得我们消除从前的业障;然后因著这不如意的因缘,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获,以达到现在所求的愿望。这是我们所不能预知的,只有求佛菩萨保护我们,许可我们!这一层意义,比较第一种‘许’义,更进一层。 (按:许可小灾)

可不必许的意义:若是我们的前因,本来可以达到我们所愿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后患;这样虽然我们祈求您,也请您可怜我们的愚痴,非但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并且要求您,就是在我们夙业分上,本来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们所谋求的不能成就。这较第二‘不必许’义,也深一层。(按:不许可世间利益)

6、达摩禅法的“四行”。

“四行”指“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其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觉悟之境。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忤。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

7、逆缘能够助成道业。

佛说:以苦为师。一味的顺境对修行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古人说:从来富贵迷人眼,几人到此误平生!面对 逆境,如果我们能够看破放下不是更好吗?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信愿念佛,一定得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推荐】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

烦恼和生气有意义吗

大士阁有一副含义非常深远的楹联:上联是 若能转念无须...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是指开悟的智慧。梵语bodhi,系从有知或觉之义的...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问: 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

奢华的生活把全人类一网打尽

拼命积累财物的趋势把人搞得晕头转向,失去了冷静思考...

【佛教词典】永断论

【永断论】 p0495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永断论者:...

【佛教词典】西牛货洲

(杂名)西瞿陀尼之译名。在须弥山西方之大洲也。其俗...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生气有用吗

某法师有一天由某一处所,正要开门出来,不料,迎面撞...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星云大师《心念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长命。无...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