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圣严法师  2014/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智慧来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对人多一份关怀,便是多一份情义。有些人蛮横不讲理,和他讲理讲不通。但是,用情──亲情、爱情,或是用朋友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中国人比较多用情,使人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可是,如果只用「情」,而忽略「理」,我们可能会颠倒是非、黑白不分。因此,对于自己的家庭或亲戚朋友的伦理关系,我们可以用情;但对社会的关系,则应当以理来处理。也就是说,处理私人的事,可以用「情」;处理公共的事,必须用「理」。用「情」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和谐;用「理」可以使环境公平,二者执一不可,也缺一不可。

我有一个弟子很理性,任何事都讲究合理,所以他很困扰。他说:「怎么搞地!这世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那么多!」我告诉他:「你不慈悲!面对人时,是不能全部用理性的。人不能当成物质来处理,你应该加上慈悲,这样你才会感觉心安理得,同时和你有关系的人也会觉得愉快。」

慈悲的意思和同情类似,但那是更净化和清净的。「用情」,会带有个人的感情;但是「用慈悲」就不会。当我们周围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或有人做出不合理的行为,依「理」来说,这些人可能都必须去坐牢;如果从慈悲的立场来看,他们的行为也许是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或身心因素所引起。能从不同角度体谅他们,并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这叫作慈悲。

对于别人的问题,要慈悲,但并不是一味的说「好、好、好」;对于自己的问题,应该用智慧来化解、指导和改革,这叫作修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自己制造的,也可能是环境给我们的。在这种情形下,你怨恨自己或指责他人都没有用,以佛法的因果观点来化解,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我们可能会忿恨不平。

根据佛法的因果观念,一切的困扰与烦恼,都是缘于过去的因,所以才结现在的果。有了这种观念以后,烦恼应该是减少了,或根本不用去烦恼。但是,因果的意思,并非叫我们不要改变环境、不须解决问题;而是要加上因缘来促成环境的改变和问题的解决,这才是智慧的态度。

佛法着重慈悲与智慧,推行佛法的修行,就是在推广慈悲和智慧的运动。人人都有慈悲与智慧的心,社会一定能够净化,我们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人弘扬佛法,劝导人们接受佛法、修行佛法。

但愿诸位都是有慈悲、有智慧的修行者和弘法者。祝福诸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人际关系的图解

...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圣严法师《有条件的虚荣心》

虚荣心的泛滥,在现代社会中可说是越来越明显了。原因...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

圣严法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这句话是不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但也不要因无所执着...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佛教词典】非律仪非不律仪

三种无表色之一。又作处中。律仪,梵语 sajvara 之意译...

【佛教词典】昙摩伽陀耶舍

梵名 Dharmagataya?as。意译法生称。南齐译经僧。中印...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

每天念佛就好吗,还要不要念咒念经

问: 每天的修行,除了念一句佛号以外,是否还需要念...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提法本身...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