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宣化上人  2017/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经典原文】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佛遗教经》

【白话浅释】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你们各位众生,不要单说比丘,所有的众生啊!应该知道多欲之人,没有餍足,贪而无餍,贪求不已。有了一佰块钱,说我若有两佰元可不错;有了两佰,又想我若有两仟元也很好;到有了两仟元,又想有两万元;有两万元的时候,又想要有两佰万元,这无穷无尽的贪心,无底的深坑,总也不停止。"多求利故":为什么他贪求呢?就因为他想得到利益,得到很多的好处,对自己有好处,利益自己。"苦恼亦多":因为他贪得多,苦恼就跟着来了,求不得就有了苦恼,所以苦恼亦多。

"少欲之人":若是没有贪欲的人,"无求无欲":也没有所贪求,也没有所想要的,贪欲一点也没有了,"则无此患":那么就没有这些苦恼了。各位来研究研究,一贪就有苦恼了。我说这个,你们不相信,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你所求的东西,求不着了,又哭、又喊,又睡不着觉,又吃不下饭,又要自杀,又要自活的,又要自生自死的,搞颠颠倒倒一大堆,都跑出来了,这就因为你有所贪求,无求无欲,什么问题也没有了,一切的问题都解决。

"直尔少欲":若只有少少的、一点点的欲,"尚宜修习":若都没有欲,这个人他就想要修行,因他无所贪求,只想修道了。"何况少欲":何况这个欲,你时时都要将它减少,不是就是那么一时,而是时时都要减少。"能生诸功德":若要减少这个欲,能生诸功德。时时你都能少欲,一切的功德就都能生出来了。"少欲之人":减少欲念的这个人,"则无谄曲":就没有谄曲。要向人谄媚,向人说好话,又委曲婉转,怕得罪人,怕人不高兴,为什么要这样谄曲呢?"以求人意":以讨人欢喜,令人心里听了很高兴。因为别人欢喜,那么自己就可以得到利益了。"亦复不为诸根所牵":你若没有欲念了,眼就不被色尘所转,耳不被声尘所转,鼻不被香尘所转,舌不为味尘所转,身不为触尘所转,意不为法尘所转,不被牵动了。

"行少欲者";你要是能修行少欲的行门,这样的人,"心则坦然":心里总是坦荡荡的,很坦然的那么快乐。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心里,什么时候都是很开朗的,面上也很有光辉的──所谓:仁、义、礼、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充实之谓美",充实就是很圆满了,这个"美"就是很好。"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个美人能再充实而有光辉,这就是个大人。"大而化之之谓圣",大了又能变化,这就是圣人。"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圣人也不知道这个人是如何,就是到那个妙不可言、不可思议的境界了。这个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境界,就是神了。"无所忧畏":因为他是个没有所贪求的人,就什么也不怕。怕什么?你把我这个头给割下来,我都不忧愁。为什么呢?无所求、无所贪了,活着和死没有什么关系,真是能看得破、放得下,就得到自在了。无所忧畏,这就自在。

"触事有余":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很达观的。"常无不足":那么很达观了,就觉得什么都圆满,无欠无余,也常无不足,什么也不觉得不足了。因为这个,我想起我对你们说的那几句话,你们应该记得。说的是什么呢?我说,

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穷人。

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

贤人不生气,生气的人是愚人。

富人就不占便宜,占便宜的人呢?就是穷人。他再有钱,想占便宜,这都是穷人。因为他觉得不满足,不满足还有所贪心。你若真是富贵。就无所求了,所以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穷人。"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善人就不怨人,真是做善的人,谁也不怨。甚至于自己吃多大的亏,也不怨人。你尽怨人呢?那就是恶人之类。这个也说人家不对,那个也说人家不对,自己什么都对,但是回头看看,自己什么都不对。所以啊,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

贤人呢?就不生气,有智慧的贤人就不生气,生气的人就是愚人。好生气,那是没有真正智慧。贵人,出贵的人呢?不骂人,什么时候也不骂人,贵人化以慈,他不骂人。骂人就是贱人,尽好骂人的人就是贱人。所以你们各位对这一点要注意,也不要贪求什么物质,也不要贪求财产。所以"有少欲者":若是有修行少欲法门这样的人,他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具足这三德了,"则有涅盘":这就是涅盘,也就是得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种常乐我净的涅盘境界。"是名少欲":什么也无所求,什么也无所贪,到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少欲了。

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世界由成、住、坏、空──这四个大劫所成就的。成有二十个小劫,住有二十个小劫,坏有二十个小劫,空有二十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可是我们人要研究研究,怎么会有成?怎么会有住?怎么会有坏?怎么会有空?为什么有成、住、坏、空?这个成住坏空,也就是生老病死,也就是生住异灭。那么这个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是怎么样有的?

我们要知道,都是由我们的妄想所造出来的。所以说"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这念一动就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你若一念不生,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乃至于人的生、老、病、死,生、住、异、灭,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大的来说,往那个世界;小的来说,往那一个国,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再往小的来说,这个家也是妄想造成的;再往更小的来说,我们这一个身心也都是由妄想造成的。

我们的妄想纷飞,有无穷无尽那么多的妄想,好像尘沙一样。在虚空里头,你看,那个微尘和那个沙,不知有多少,我们这个妄想也是那样的,不知有多少。所以我们有一个善的妄想,就是补助天地间正气的不足;有恶的妄想,就帮助这个世界的恶业一天比一天的增加。你有善的妄想,善业就增加。你的妄想若是普普通通的,不善不恶,那么就造出平平常常的世界。乃至于你们看,今天我们大家聚会在这一个佛堂里头,有的讲讲这个,有的说说那个,你讲你的道理,我讲我的道理,这都是妄想所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聚会,是由我们往昔所打的妄想而造成的。好像这些人,每一个人又有每一个人的妄想。我告诉你们,你们这些人来,是因为我在往昔打这么个妄想,将来我出家修行,成立一个佛堂,这佛堂里又有张三、又有李四。张三呢,是五尺三寸半,李四或者是五尺四寸高;又有多少个女孩子在那个地方学佛法,多少个男孩子在那个地方研究佛法,又有多少个出家人,多少个在家人,多少个居士,老年人有多少,年轻的有多少……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你在往昔打这么个妄想,现在就现出这么一个境界来,在这儿共同研究佛法。

谈到研究佛法,人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很奇怪的一种怪物,你教他往好的学,他总是不相信,将信将疑的;你若教他往不好的学啊,那他很快就会了。你看,不要说旁的,就在这一个地方,每天的巴士到拉斯维加斯去,没有人教他怎么样去赌钱,但是到那个地方,他无师自通,扳了一扳,下了一大堆的钱,又一扳,结果一个也没有,就输了,这不需要人教他,他都会了。所以这就是妄想所造成的世界。

不论那一个人,都是在往昔打妄想,因此今生现出一个什么面貌来,现出一个什么样子来,这都是打妄想打成的。你生得很丑陋,也是在往昔尽打丑陋的妄想,你生得很美丽,就像那个女孩非常美丽,好像天仙似的,那也是在往昔尽打这个美丽的主意,譬如我去做人,现出一个最美丽的样子,我就可以竞选世界小姐,环球小姐。一选上环球小姐,周身都不舒服了,行也不自由,坐也不自由,卧也不自由,总是有一些个拘束,不自由。

在这个世界中,人互相来欺骗,环球小姐想要找一个漂亮的男孩子,找也找不着,就觉得苦恼的不得了。那么英俊的男孩子,又想要找个漂亮的女孩子,或者费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功夫、时间,也找不着,也是非常的苦恼。所以这个世界上都是妄想所造成的,才有这么多的苦。而且每一个人有他的苦闷,女孩子等一过十八、九岁,二十多岁以后,苦恼就来了,一天到晚不是哭,就是喊,麻烦就多了。这个问题来,那个问题也现出来了,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

最要紧的,各位都知道有一个伊朗王,这个伊朗王是世界最有钱的人。在每一个大的国家、小的国家,他都买一栋最漂亮的房子、别墅。那么钱也是最多,也做皇帝,可是现在人家把他的政权给推翻了。推翻了不要紧,虽然有这样多钱,但是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也不欢迎他。有房子在那儿,也不能住;有钱在银行里存着,也拿不出来,你看这个苦不苦?到处流离失所,过着流亡的生活,那么多钱,一点用也没有了,派不上用场。不管到什么地方,人们都要刺杀他,伊朗又出了几十万钱要买回他的头。你们各位想一想,钱多了又有什么用呢?有财有势,有太多权力,一倒了,就什么权力也没有了,有钱也没有用了,不管存在那一个银行,人家也不给他,你说这可怜不可怜?既然这样子,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打这个不明白的妄想,就做一个糊涂人,醉生梦死,这是很可怜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不做物质奴隶的小人

我们处于这二十世纪六十年的今日,大多数的人,物欲薰...

【推荐】这是佛祖给我们的考验

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

贪污慈善捐款会有什么果报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绪二年,吾乡凡出头散赈之人家,无...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

【推荐】肺癌晚期的父亲念佛往生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宣化上人:守戒律

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佛教徒应该打起精神,立金刚不坏...

宣化上人:小心守戒

学佛的人一切一切都要很谨慎、很小心,所谓差之丝毫,...

宣化上人:漏尽通

从前有位罗汉,带着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

宣化上人:烦恼即菩提

佛见一切众生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所以才发心出家修行,...

【佛教词典】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宝授童子年始三岁,以金莲...

【佛教词典】十回向

三藏法数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

圣严法师《找回自己》

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

现在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讲法出光盘,这...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

曾国藩的观人四法:信、气、理、言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大的果报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

在《厚道》中,星云大师讲做人做事成功的一些基本准则...

四十八大愿——(第19愿)勤修我皆接引

意谓: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修...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如本法师: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没人绑住你

三祖僧粲继承慧可的事业,广施法雨,普度众生。 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