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印光大师  2015/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

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

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今则偶有所见,便生畏惧,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现。倘是魔现,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窍,令彼著魔发狂,丧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于此。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则是授彼全权,自己对治之法,全体不用,则任魔相扰矣。哀哉哀哉。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处。然不可专欲兴此感想。若心常欲兴此感想,则必至著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无一物在心中。以此清净心念佛,自无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惊惧念佛,魔必自消。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何愚痴一至于此。(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为什么很多念佛人害怕临终没有正念

问: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里讲到...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我们大家谈一谈净土宗的一些基本观念。 我想净土宗在我...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

净土祖师们一生的总结

这句六字大经王具足圆融、圆满、顿捷。所以大家遇到这...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问: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 《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

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问: 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

【佛教词典】观待不净

【观待不净】 p1469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观...

【佛教词典】六种理门

【六种理门】 p0301 瑜伽六十四卷四页云:复次诸佛圣教...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

妄念是病,佛号是药

我们是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杂念堆里面...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

懂得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的鸽子看到...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