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印光大师  2021/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译文】

佛陀所说的言教、言教中的义理、依义理而起行持、行持后所证的圣果,这四者是佛法的大纲宗旨。忆佛念佛,实在是得道的捷径。在过去,随修一个法门,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体具备。现在,如果舍弃净土法门,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证悟。实在是因为距离圣人的时代遥远了,人的根机陋劣不堪。如果不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决定难以解脱。

所谓净土法门,因为他普遍收摄了上、中、下三种根机,高高超出律、教、禅等宗,实在是诸佛彻底的悲心,来显示众生本具的佛性。汇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定性声闻、缘觉、菩萨性、不定性、无种性这五种根性的众生,共同归于净土。导引上圣下凡,共同证入真常。九法界众生离开此净土法门,向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净土法门,向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往圣前贤,人人都趣向净土。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极乐。自从《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后,尽十方世界海的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的。由本师释尊在祇树给孤独园演说《阿弥陀经》以来,凡是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最后都是结归到极乐莲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女儿念佛后不可思议的起死回生感应

我有个女儿俗名陈云姗,今年二十八岁。在她八岁那年,...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该怎么解决

问: 为什么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越精进越难受,而且近...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

【佛教词典】飞来峰

(地名)在浙江杭县灵隐山东南。舆地志曰:晋时西僧慧...

【佛教词典】瞿伽离

(人名)Kokālika,巴Kokāliya,又作俱迦离,仇伽离...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

好脾气,真财富

泰国的传奇人物─白龙王告诫: 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我们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在...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

怎样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问: 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 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