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2017/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随即跟阿难尊者说:“你和我一同前往问候阿那邠祁长者。”便和舍利弗尊者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走到了长者家,入内就座。舍利弗问长者:“你的病情有没有好些?”长者回答:“如今患病身心慵懒,我感到病苦有增无减。”

舍利弗尊者说:长者!当忆念佛,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也当忆念法,如来之法,甚深微妙,可尊可贵,无与等者,为贤圣者之所修行;也当忆念僧,如来弟子众,上下和顺无诤,故能成就一切善法。诸贤圣众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皆得成就。所谓僧者,证得四向四果、四双八辈,为如来的圣众弟子,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长者!若能念佛、念法、念僧,功德不可称计,能获解脱、寂静涅槃之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虔念佛、法、僧三尊,终不会堕于三涂恶道;修行念佛、法、僧三尊,命终必生天上、人中善处。长者!心应当不住于色尘,亦不依色尘而起意识分别;心不住于声尘,不依声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香尘,不依香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味尘,不依味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细滑触尘,不依细滑触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法尘,不依法尘而生分别;念头不住于现在或未来,不念念相续分别;心不起贪爱,不依贪爱而起分别。为什么呢?因为有爱就有受,因受而生有,因于有,就有生、死、愁、忧、苦、恼等烦恼,不可称计,所以有此五阴炽盛苦,无论是我、人、寿、命、士夫、百姓、有形之类等皆是如此。

若眼识生起时,亦不知来处;眼识不生分别时则灭,亦不知去处。不能说没有一个因缘产生而有眼识分别,也不能说有一因缘产生而使眼识不生分别,皆由诸多因缘和合而有生灭。所谓因缘法者,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无法称计。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无有而生,已有而灭,皆由诸法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所谓的来处,也没有所谓的去处。长者!这是修行空观第一之法。

当时,长者听闻后悲泣涕零不能自已,舍利弗问长者:“以何因缘有此悲感?”长者回答:“尊者,我不是悲戚,是因为我从往昔多次承事佛陀以来,亦尊敬诸长老比丘,却从未听闻过像这样尊贵难得之法,如舍利弗尊者您现在所演说。”

阿难尊者说:“如来说世间有二种人,一者知乐,二者知苦。习乐之人,正是耶输提尊者;习苦之人,则是婆伽梨比丘。耶输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脱者,则是婆伽梨比丘。知苦之人、知乐之人,二者心皆解脱,二者皆是如来弟子,无与等者,善观诸法不生不灭,精勤修习佛法,无有懈怠,只是心有增减之差别。人有知者,有不知者;正如长者刚才所说:‘我从往昔承事佛陀以来,恭敬长老比丘,却从未听闻过如此尊重之法,如舍利弗现在所演说。’耶输提比丘观于地,而心得解脱;婆伽梨比丘观视于刀,即时心得解脱。所以,长者!应当效法婆伽梨比丘之修习,必能得解脱。”

接着,舍利弗尊者又为长者广说佛法,令长者心生欢喜,发起无上菩提心,然后从座而起与阿难尊者一同离去。

就在二位尊者离去不久,长者便命终投生三十三天,并有五事功德胜于诸天子,是哪五种功德呢?所谓天寿、天色、天乐、天威神、天光明。当时,阿那邠祁天子作如是想:“我今得为天子身,皆因如来之恩德。我不应耽溺于五欲而自娱乐,应先前往世尊之处,问讯顶礼。”

于是阿那邠祁天子带领诸天人,来到佛陀所在之处——祇树给孤独园,手持天花散在如来身上。阿那邠祁天子便在虚空中,合掌向世尊说偈:“此是祇洹界,仙人众娱戏,法王所治处,当发欢悦心。”世尊默然许可。阿那邠祁天子心想:“如来已然许可于我。”便舍神足通,来到世尊旁站立,向佛禀白:“我是须达,又名阿那邠祁,为人所知晓,也曾受如来弟子之所尊教,现今已命终投生三十三天。”

世尊问:“你由何种恩德而得生为天子身?”天子答:“承蒙世尊之力,得受天子身。”说完,阿那邠祁天子再度以天花散于如来身上,也散于阿难尊者及舍利弗尊者身上,然后,环绕祇洹精舍七匝后,隐没不见。

隔日,世尊告诉阿难:“昨夜有天子来,并说此偈:‘此是祇洹界,仙人众娱戏,法王所治处,当发欢悦心。’说偈后,那位天子绕精舍七匝后离去。阿难!你可知道那位天子是谁?”阿难禀白:“必当是阿那邠祁长者。”“如你所说,他正是长者投生。”阿难又言:“请问世尊,阿那邠祁长者生到天上叫做什么名字?”

世尊答:“他在天上还是叫阿那邠祁,因为他出生在天上时,诸天子都说:‘这位天子在人间,是如来的弟子,常以平等心广行布施,救济一切穷苦困乏之人,以此功德,生于三十三天,所以续名为阿那邠祁。’”

世尊接着对诸比丘说:“阿难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虽然他尚未证得阿罗汉,但是他的智慧无人能与他相比,因为阿罗汉所应知的,阿难都知道;过去诸佛世尊所应学的,阿难也都明了;过去也有这样的人,一听就能了知道理,如我弟子阿难比丘,观察、观看就知道如来须是、不须是。过去诸佛弟子入三昧正定,才能知道自己还不能了解之事,而今阿难比丘只要观察、观看便能知晓。”

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弟子中博学有智慧,又能勇猛精进修行,心念清明,多闻第一,堪任执事者,正是阿难比丘。”当时,诸比丘听闻佛的开示后,个个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非常品第五十一(八)》

省思:

修行学佛,若能亲近三宝,听闻正法,依之而行,断恶修善,必能生人天善处;进而修善不执着善,以般若智慧,观诸法缘起性空,如《金刚经》所云:“菩萨应生如是无住着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精进修行,净化三业,日久功深,终能契悟本具的清净心,成就无上菩提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大安法师: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吗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大安...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世尊降兜率入胎因缘

兜率天宫中,一生补处菩萨──护明菩萨,即将降生娑婆...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至诚供养得生天道

佛陀时代,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好乐佛法,并因听闻佛陀...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近贤远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

毒草之譬喻

过去一个国家,有树木参天的大丛林,住了一位特别的树...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

【佛教词典】信度国

(地名)Sindhu,原为印度之称。又特以名一国。此国信...

【佛教词典】十二合掌

(仪式)大日经疏十三说十二合掌。...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星云大师《人生五味》

过去有一个传说:阎罗王要一个人到世间来投胎,只给他...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