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2012/04/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入龙宫而悟道,故以‘龙树’为名。龙树菩萨年少聪慧,于襁褓时即听闻梵志们诵持《四韦陀》;该典籍广博,共有四万偈,每偈三十二字,龙树菩萨皆能了解其中涵义,其才学远近驰名。二十岁时,对于天文、地理、星象、图谶及各种道术,无不通达熟练。他的三位好友都是天资聪颖者,在一次谈话中讨论到:‘对于天地间种种义理,我们皆已知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娱乐?’又说:‘世间以追求美色、纵情欲乐,为一生最极快乐之事。’其中一人言:‘若不用妙策,此乐无法达成。我们应求隐身之药,此愿方可达成。’其余三人皆表赞同,于是前往一术师家求隐身之法。

术师心想:‘这四位梵志都是聪明有才能者,骄纵高傲,看不起他人,今日只是为学习隐身之术,才屈身求教于我。若倾囊相授,待其学会后,我将不再被他们看重。姑且先给其他药,等到药用完后,他们必然会再向我求教,这样就可延长教导的时间。’因此,术师交给他们每人一颗青药丸,并且告诉他们要将药丸和水磨细,涂在眼睑的地方,即可隐身。这四人即遵照术师所教导的方法去做。

四人当中,龙树菩萨闻其药味即能辨识当中的各类药草,他不仅知道药丸内含有七十种药,连药名及所占的铢两都分毫不差。术师听了非常惊讶,问他如何得知?龙树菩萨回答:‘每一种药都有其特殊的气味,因此知道这件事有何奇怪?’术师闻言,深为赞叹,心想:‘要听闻有此种人尚且不易,何况我今日亲自见到,怎可吝啬而不教他隐身之术?’便将法术传授予四人。

四人依术师所教导的方法隐身,并且自在游走于后宫,侵犯宫女。百日之后,不少宫女因而怀孕,于是向国王禀告此事,请求恕罪。国王听了甚为不悦,不知为何有此不祥之事,便召集群臣商议。有一大臣告诉国王:‘发生这样的事,有二种可能:不是鬼魅所作,就是采用道术,国王可命人在各出入口铺上细沙,并派人守卫,不让人随意出入。如果是道术,必然会显露踪迹;如果是鬼魅所为,则不会留下痕迹。如果是人为因素,可以用兵刃除之;如果是鬼魅,可以用咒术除之。’国王听信臣子的建议,果然发现有人从门而入,即命数百位士兵向空中挥刀,结果斩落了其中三人的人头。龙树菩萨因知刀兵不得靠近国王周围七尺,所以紧临王身站立,才躲过此祸;也因此了悟色欲为诸苦之本,败坏德行,危害自身,且污梵行,于是立誓:‘若能脱离此难,即前往沙门处求出家。’后来龙树菩萨真的免除此难,于是舍离欲爱,出家修行。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缘传·卷五》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财、色、名、食、睡五欲境界的快乐,看似真实,却不能恒久。然,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迷惑而无法自拔,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后悔莫及。是故,诸佛菩萨示诸世人安身立命之方,唯有少欲;避世险道,只此佛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

宣化上人:脾气是障道的因缘

对任何人不可以发脾气,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就是在内...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

千僧斋时发生的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印光大师在作《净土决疑论》时,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所...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

时间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斯利姆是谁?恐怕许多人对这个人的还很陌生。如果我这...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

【佛教词典】与尼同行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比丘与六群尼...

【佛教词典】卡太格根

西藏佛教格鲁派寺院中康村之职称。为杂务主管,任期二...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

修行中的七种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为用...

感化那些没有佛缘的人

慧明对佛很虔诚,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却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