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2012/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多尔衮独断专行,多智多谋。只有在其病逝后,顺治才开始摆脱傀儡地位,尽管顺治很想有番作为,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政治上的失意,使顺治帝沉湎于与其弟媳董鄂氏的爱情之中。随着与佛教高僧木陈忞等人的交往,他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思想。当他挚爱的皇贵妃董鄂氏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

顺治皇帝是一位痴情皇帝,属于那种“不爱江山爱美人”,追求纯真爱情的人,比其父皇太极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爱情专一,愿为心爱者抛弃一切,甚至为她去死。所以,董鄂氏的早逝,使他看破红尘,万念俱灰。认为“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摆拨不下底,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系”。

顺治十四年(1657),顺治帝因身边太监的鼓动,遂于南海子召见了当时的佛教高僧憨璞聪。听了他的一番关于佛教经义的谈论后,顺治帝很是高兴,从此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又延纳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陈忞等入京师,供奉之于西苑万善殿,对他们崇礼优握。

顺治十六年,顺治帝竟请玉林琇为他起法名,顺治自择“行痴”,号“痴道人”。顺治帝虔心佛事,每以讲经释教为常事,甚至董鄂氏也在他的影响下由不信佛到笃信于佛,直至“口呼佛号而终”。在顺治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也说:“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典义,由是崇敬三宝,专心禅学。”

由于顺治帝沉迷于佛事,当他最心爱的人病逝这一无情现实的打击下,便产生悲观厌世,企望遁入空门,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曾命茆溪森为其削发剃度,决心出家,孝庄皇太后百般劝解,命人急召高僧玉林琇抵京,玉林琇闻知后,一面痛责弟子茆溪森,一面命人取来柴薪,倘若茆溪森敢引顺治帝为僧,就要将其烧死。无奈,顺治帝才勉强答应蓄发留俗。顺治出家不成,后来只好命他的亲信太监吴良辅作替身,入悯忠寺修行。

他想为爱妃而死,自然不成,况且在封建社会里,身为帝王,且上有高堂,觅死便为大不孝。既死不成,又欲遁迹空门,愿清灯古佛,伴其终生,以求精神上的解脱,然而又有皇太后“挂念”,想“随老和尚出家去”,也未成行,皇冠仍然戴在他的头上,死也不行,皈依佛门也不行。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使这位身体素质本来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虚弱。结果,时年24岁,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养心殿,追随著他的爱妃而去了。只留下风流天子爱美人的佳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

出家的真实义

什么叫做直心?直心乃是万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万...

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

出家出的是什么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

老人是宝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

【佛教词典】悉他陛攞尼迦耶

(流派)Sthaviranikaya,译曰上座部。见开宗记一。...

【佛教词典】不自在行

【不自在行】 p0324 如无我行中说。 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

发了菩提心后,要赶紧积集这两种资粮

什么是「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心经》对人的启示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