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百罗汉介绍

2023/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五百罗汉介绍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无智;憍陈如,为其姓,意为族者。《佛所行赞转法轮品》:“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怜”。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命名时,他断言太子将会成佛。据《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载,悉达多太子出家求道之初,他与其他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苦行之太子在林中修道。后见太子废苦行,遂与其他四人离去。佛陀成道后,于鹿苑初转法轮,向他们讲四谛法。成为佛陀所度五比丘之一。乃佛陀最初之弟子。

据《增一阿含经·弟子品》载,他为佛陀声闻弟子之一,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义,为最早受法味而思惟四谛者,他成为比丘后的事迹不详,仅知在教团中为最长老,常居上座之位。于佛弟子中最先第一悟。

阿若憍陈如,又作阿若多憍陈如、阿惹憍陈如、阿惹憍邻、阿若拘邻、阿若俱邻。或作憍陈如、憍陈那、拘邻若、枸邻、俱邻、居邻、居伦等。

002、阿泥楼尊者

阿泥楼尊者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城之释氏,佛陀之从弟,关于其身世,《起世经》卷十、《五分律卷》十五、《众许摩诃帝经》卷二等载为斛饭王之子,《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则载为甘露饭王之子。据《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八、《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阿那律品》、《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载,尊者与阿难、难陀、优婆离等于佛陀成道后回乡之时出家为弟子。出家后的阿泥楼,修道精进,堪为楷模。他曾于佛陀说法中酣睡,被佛呵责,乃立誓不眠,以致患眼疾而失明。然以修行益进,心眼渐开,终于成为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十方域之六道众生。

佛陀入灭之际,他侍立于涅槃床前守护。佛陀涅槃后,他曾参加第-次结集,贡献卓著。

阿泥楼,又作阿那律、阿尼庐陀、阿□楼驮、阿难律、阿楼陀。意译作无灭如、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

003、有贤无垢尊者

有贤无垢尊者,即无垢威德菩萨。垢,指妄惑污秽净心,即烦恼。佛教有六垢、七垢之说。

据《大方广三戒经》卷上载,尊者位居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之下,但具有普贤、文殊二菩萨的慈悲与功德。他已远离了一切烦恼,眼界清净无所不见,能呈现佛祖所具有的一切非凡神通。智慧之光无所不照,并且能照及已往与未来。能在所有佛刹寺院显现自己无量的功德身相。能不知疲倦地到达一切皈依了佛教的地方。他施慧于万物,却不居德自傲,依然心地寂静、思绪不乱。在世间弘扬佛法,引导众生脱离苦海,到达极乐的彼岸。

004、须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为佛陀入灭前最后接受教诫而得道的一位弟子。

据《大唐西域记》卷六等载,须跋陀罗尊者原为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名外道婆罗门,但聪慧多智,根机敏利,修习已得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年一百二十岁,始改信佛法。他闻佛将在娑罗林中涅槃,乃急奔佛所前往拜谒,于其夜出家受戒,净修梵行。据称,佛陀料其将至,预先告知大弟子阿难在夜里将他引至床前,佛陀为他讲授八圣道等佛教奥义,入夜未久,即成阿罗汉,并于佛陀之前行取灭度。

须跋陀罗,又作苏跋陀罗、须跋陀、须跋。薮婆头楼,意译为“善贤”、“好贤”、“善好贤”。

005、迦留陀夷尊者

迦留陀夷尊者学问高深,为佛陀出家前的宫廷老师。为佛弟子中恶行多端之比丘,六群比丘之一。后与其妻子善岁皆皈依佛教,出家为僧。

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四分律》卷十四等载,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尝夜行乞食,时天黑暗,乞至他家,他家妇人正怀身孕,于闪电中乍见之,谓鬼神来,乃惊怖堕胎,后闻迦留陀夷为佛弟子,妇人乃发声恶骂。如来知之,即制定过午不得乞食之戒。又,《中阿含》卷二十九《龙象经》、《长阿含》卷十二《自欢喜经》、《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等诸经,迦留陀夷有同名异人数人。

迦留陀夷,又作迦楼陀夷、迦庐陀夷、迦路娜、迦庐。或作黑伟陀夷。意泽为大粗黑、黑曜时起、黑上等。

006、闻声得果尊者

闻声得果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闻,谓可听;声,为五尘之一耳根所对之境;据《持地论》说:“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则谓“闻如来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得果,为三乘圣人各得自乘之果法。

闻声得果尊者乃闻佛声而豁然悟道,当下领会四谛之理,得到了修行的果实,断见思之惑,证得阿罗汉果,往生于不生不灭的涅槃极乐境界。

007、旃檀藏王尊者

旃檀藏王尊者,即月支国国王迦腻色迦王。

迦腻色迦王系贵霜王朝之第三世王,是印度政治史上、文化史上之关健时代。据《大唐西域记》载,时值佛陀入灭后四百年,即公元一世纪左右。他继阿育王之后支配全北印度。在印度佛教史上,与阿育王并称为护持佛法之二王。他开始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不信罪福,轻侮佛法。

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载,王征服中印度华氏城,和议时要求华氏城赔偿九亿金宝,马鸣大师在摩竭陀国华氏城传教,信者极众,华氏王以马鸣菩萨及佛钵代替,王十分高兴,于是迎请马鸣回国,并受马鸣善萨之感化始归依佛教,后来对佛教尽力护持,建立说一切有部之寺院,并召集胁尊者、世友、法救、觉天等五百圣众,于迦湿弥罗结集三藏(经、律、论佛典)。

在其统治的时期,月支国高僧辈出,佛教得到普遍的弘传,有力地促迸了大乘经典的编纂。

旃檀藏王又作罽腻迦王、旃檀罽呢吒、罽腻伽王、坛罽腻吒王、割尼尸割王、迦腻瑟吒王。

008、施幢无垢尊者

施,布施;幢,名驮缚若,又称计都,丝织之旗幡。置于佛前,藉以表麾群生,制服众魔;无垢,指清净而无垢染。施幢无垢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施幢无垢尊者虔诚地归依佛法,对佛陀极为尊敬,他一方面布施一面旗幡于佛前,以赞述佛法,另方面又谨守戒律,刻苦修习,已臻于清静无染、佛性纯洁的境界,证得阿罗汉果。

009、憍梵波提尊者

梵波提,号牛相比丘。

他精通佛法,德行高尚。曾受舍利弗之指导。据云:他在过去世,因摘一茎之禾,有数颗谷粒堕地,遂于五百世中受生牛身,所以还遗留有牛之习性,食后常如牛之虚哺咀嚼,故有“牛相比丘”之称。由于其态度纯重,因而表现恬淡无争之宽宏气度。佛陀怜悯其常遭人毁谤,而堕于众苦,乃命住仞利天宫尸利沙圆修习禅定。

佛陀入灭后,迦叶等诸尊者结集法藏时,遣人至天宫将其迎回,尊者始知世尊及舍利弗等已入灭,未久,亦归寂

梵波提,又作憍梵跋提、笈房钵底、伽为拔帝、伽梵波提、伽傍簸帝、迦为拔抵、憍恒钵、房钵底。意译为牛迹、牛司、牛主、牛王、牛呞、牛相。

010、因陀得慧尊者

因陀得慧尊者,即因(帝释天),为佛教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居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之善见城,率领四天王等众,故称天主、帝(帝释)、释迦天王、释迦因陀罗。因陀罗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神。

吠陀时代,因陀罗为雷雨之神,甚受崇拜。因善于攻城陷阵,后渐发展为战神,为英堆或战士之守护神。与梵天、毗沙门天等都是最早被融入佛教的神祗。在佛教经典中,以之为忉利天之天主,为护法善神之一。据传为达摩达之弟子。曾在白象山中修行,证行阿罗汉果。

据《景德传灯录》、《传法正中记》等书的记载,自佛祖将正法眼藏付于摩诃迦叶,代代传承,至西天第二十四祖为师子尊者。师子尊者付法藏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并旁出以祖,是为达摩达,达摩达又有两个弟子,因陀罗即其一。达摩达在师子尊者遇害后,便到象白山中隐居修行,享年甚长,因陀罗一直随侍身旁。因陀罗有四个著名弟子,即达磨尸利帝、那迦难提、破楼求多罗、婆罗波提,宗列为嫡系传法序列,很受敬重。

“慧”在佛教中有广狭两义,广义指智慧,狭义谓“于法能有简择”。已修达“慧”的境界的人,当然是受到敬佩的高僧。

因陀得慧尊者形象通常呈天人形,坐于巨象上,以千眼庄严其身。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载,因陀罗具有聪明智慧,能观千神之义,故称千眼。

因陀罗,又作因陀逻、因达罗、因提黎、因提、因祗、释提桓因、富竺陀罗、摩伽婆、婆娑婆、憍尸迦、舍脂钵低、千眼、因提利。意译作天主、帝,即最胜、天上之义。此外,因陀罗之别名,自古所传逾千种。

011、迦那行那尊者

迦那行那尊者,佛祖的声闻弟子。“迦那”为其名。“行那”,意为在逆境中,于所学诸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心身安住无所动,是一种好品德。

佛教戒律规定,僧众必须着僧衣,免冠露顶。据《舍利弗问经》载:尊者为比丘时,曾外出化缘,行至一个名叫大林的村落时气候突变,酷寒无比,耐寒的鸟兽悉被冻死。值此危难之际,他内着僧衣,外罩俗衣,方免于一死。他能于困境中知道权便,尽管身着俗衣,然身心安住,佛教信仰竖定不移,尊者具有上述品德,故称“迦那行那”。

012、婆苏盘豆尊者

婆苏槃豆尊者,俗称世亲菩萨。古印度罗阅城人,姓毗舍。旧译作天亲,乃世人亲近供养之意。为无著菩萨之同母弟,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一祖。

尊者父光盖,母严一,家富无子,父母乃祷佛塔求子,一夕,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后一月果产一子,即尊者。年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感毗婆诃菩萨为其授戒。未师事闍夜多之前,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静无欲,为众所归。闍夜多欲度之,乃对众云:“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他闻其说,遂发无漏智,后继闍夜多衣钵,宣通佛经,广化众生,行化至后那提国时,付法予摩奴罗,跏趺而逝。

又据考证,世亲有同名之二人,即著《俱舍论》之世亲和无著之弟世亲。之所以将二人混同,系因真谛所译之《婆薮槃豆法师传》之载,以二人为一人。

婆苏槃豆,又作婆槃豆、筏苏槃豆、筏苏畔徒、婆薮槃头、婆修槃头。

013、法界四乐尊者

法界四乐尊者即天台慧思(515--577) ,南北朝时代之高僧。武津(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二代祖师(一说第三祖)。

尊者自幼归佛乐法,心爱《法华》。曾持经入坟冢中读诵,读毕深受感动,对经涕泣,于梦中受普贤菩萨摩顶戒,顶上遂隆起肉髻。年十五出家,师事天台初祖慧文禅师,得授观心之法。曾因慨叹虚受法藏,放身倚壁,遂豁然大悟,深得法华三味。他最早主张佛法之衰微即未法时期,故确立对阿弥陀佛与弥勒佛之信仰。注重禅法之践行,亦注重义理之推究。

北齐天保五年(554),尊者至光州、不分远近,为众演说,长达十四年之久。又,尊者于河南南部之大苏山传法于智顗,智顗大师之众门弟子中最为杰出者。陈代光大二年(568)始入湖南衡山(南岳),悟三生行道之迹,讲筵益盛,鼎止十年,遂有“南岳尊者”之称。山中常有瑞兆显现,天童为之侍卫。曾受到宣帝礼遇,尊称“大禅师”。太建九年,言“佛来迎我”,晏然而化,世寿六十三。

著作有《法华经安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二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

014、优楼频螺尊者

优楼频螺尊者,本名摩诃迦叶,又叫摩诃迦叶波。梵语“摩诃”意为“大”,故又称为大迦叶。为三迦叶之一。尊者善行头陀,热心供养僧伽,被称为“头陀第一”。“供养第一”。

尊者生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信奉佛教,归依佛陀。在十大弟子中,以严格遵守头陀行而著名。“头陀行”是古印度的一种苦行,修行者必须行脚、乞食、露宿,禁止各种欲望,即通称的苦行僧。据说有一次佛陀曾劝他,年纪大了,不必再竖持苦行,被婉言谢绝。

相传佛陀在灵鹫山为众弟子说法,有大梵天王献金色波罗花表示敬意。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不知何意,只有尊者当下破颜微笑。于是佛陀高兴地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于摩诃迦叶。中国禅佛教以心传心、“拈花微笑”的典故即出于此。佛陀圆寂后,他召集各地长老,主持了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由阿难诵出经文,优婆离诵出律典,整理诵出释迦以往的教导,使大家明确遵守。从而使佛教经典得以保存流传。“据说他后来隐身于王舍城郊的鸡足山中,等待将来弥勒佛降世时,再出世转交佛陀遗留的衣钵,协助弥勒佛教化众生。在佛十大弟子中,他与阿难被称为”二贤者“,常被安置在释迦佛像的两边。

优楼频螺,意译作木瓜林,因在林下修道而得名,此尊与第099尊法藏永劫尊者为同尊,可互参。

015、佛陀密多尊者

佛陀密多,古印度提伽国人,姓毗舍罗。著名禅师,为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九祖。

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传法正宗记》卷二、《佛祖统记》卷五等载,尊者德厚而具大智慧,受佛陀难提(付法藏第八祖)付嘱,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摧灭异学。其时,国王崇信外道,轻毁佛法;师自持赤幡,行于王前,经历多时,王始召之,尊者至王所,求与外道对论,以无方论屈服对方:复与王论义,挫其邪心,令信正法;又教化尼乾子,令其弟子五百人归佛。后付法予胁比丘而示寂。又据《婆薮槃豆法师传》载,尊者为世亲之师,(2640 下)著有《五门禅经要用法》。

佛陀密多,又作伏驮蜜多、佛陀蜜多罗、佛陀蜜,意译觉亲。此尊与第048尊为同尊,可互参。

016、那提迦叶尊者

那提迦叶,为三迦叶之一。迦叶,意译饮光,因其通身光炎,能映余光,使不现,故名饮光;那提为河名,尊者在河边生,故以为名。

尊者即优楼频螺迦叶之弟,伽耶迦叶之兄。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五、《佛本行集经》卷四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等载,尊者初为事火外道,领三百弟子住尼达禅河下游。其时,佛陀成道,游化苦行林,度其长兄,那提遂与其弟共率弟子归佛入道。据称,尊者习意寂然,降伏结业,精进修行。

那提迦叶,又作难提迦叶、曩提迦叶、捺地迦叶波,略称那提。那提,意译江、河、治恒。故或梵汉并举为江迦叶。河迦叶、治恒迦叶。

017、那延罗目尊者

那延罗目尊者为过去世佛,早于佛陀之前出世,弘传教法。涅槃后有住持大塔。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七载,佛陀曾对弟子们说:那延罗目等过去诸佛的住持大塔,是现在佛、菩萨、弟子依止处。以往的菩萨都尽心护持,现在我等也要恭敬地护持供养。无论现世抑或来世,众弟子都要以塔寺为住处,护持供养,永志不忘诸佛的教法。过去诸佛的寺塔遍布四天之下,众佛弟子在四天之下居住,在四天之下弘扬佛法,传播教义,犹如法雨普降,充满世界。

那延罗目,又作那罗延窟。

018、佛陀难提尊者

佛陀难提尊者,古印度迦摩罗国人,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中第八祖。

尊者头有肉髻,辨材无碍,以慧解善说胜服当世。据《景德传灯录》等书载,七祖伐苏蜜多来该国说法,佛陀难提要求与他论义,伐苏蜜多说:”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佛陀难提听罢大为钦服,说:”我愿求道沾甘露味。“伐苏蜜多便将他剃度而授具足戒,付正法眼藏于他。佛陀难提受教出家后,率徒众四处弘传佛法。行至提伽国城毗舍罗家时,见屋舍上有白光上腾,知有圣人,求家主施舍侍者,家主遂舍令其子出家,是为伏陀蜜多。佛陀难提将法眼藏付嘱于伏陀蜜多,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伏陀蜜多则以偈赞曰:”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其时佛陀难提即现神变,然后恢复本样,俨然端坐,归于涅槃。涅槃后,众人塌造宝塔葬其全身。

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载,弥遮迦以正法付尊者,令其流布胜甘露味,尊者转大法轮,摧伏魔怨,然后付法予佛陀蜜多。另据《宝林传》载,佛陀蜜多从尊者受法,尊者从婆须蜜受法,婆须蜜从弥遮迦受法。

019、末田底迦尊者

末田底迦尊者,阿难两弟子之一。印度陀颇罗人,异世五师之一。相传为阿难之最后弟子,付法藏之第三祖。末田,中之意;地那,日之意。因出家于日中之时,又因受戒于水中,故时人称为日中、水中。

据《阿育王传》卷四《摩诃迦叶涅槃因缘》载,尊者于阿难入灭时,在恒河中受戒,证得阿罗汉。又据《付法藏》卷二所载,阿难弟子中有末田提与商那和修二人得阿难之付法藏。然依《阿育王经》卷七则谓阿难弟子为末田地,商那和修则为末田地之弟子。如此,由摩诃迦叶至优婆毛鞠多,师资相传凡五人,故异世五师之称。

尊者曾赴迦湿弥罗国降伏龙王,弘传正法。尊者游化迦湿弥罗国之缘由,据《阿育王传》卷四载,系因阿难之遗命。《善见律毗婆沙》卷二等载,阿育王迎帝须行第三次结集后,派遣诸师至边境诸国兴立佛法。尊者至迦湿弥罗国,降伏龙王,为大众宣说”读譬喻经“,令八万众生得道、千人出家。佛陀升天后,他施展神通,将一巧匠送上兜率陀天见佛祖仪容,返回后造像供奉,据称,是为民间寺院供奉佛像之始。

末田底迦,又作末田、末田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铎迦、未弹地、摩禅地。

020、难陀多化尊者

难陀,译作“善欢喜”,亦名“牧牛”。

据说,尊者曾问佛陀牧牛十一事,知道佛陀具一切智,遂出家,修得阿罗汉果。他非常聪明,且声音美妙。据《根本律》载,曾使五百比丘证得阿罗汉果。《萨婆多论》还说明了难陀与此五百比丘尼的前世因缘:”往昔惟卫佛出现于世。为众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栴檀塔,种种庄严。此王有五百夫人,供养此塔,各发愿言:‘愿我等将来从此王边而得解脱。’尔时王者,今难陀是;尔时五百夫人者,今五百比丘尼是。以是本愿因缘。故应从难陀而得解脱。“尊者以其美妙的声音说法,度化世人。

难陀,又作难铎迦,意译曰善欢喜。又名牧牛,称牧牛难陀。

021、优婆鞠多尊者

优婆鞠多尊者,阿育王时僧人。禅祖尊为西天第四祖,异世五师之一。以阿育王之帝师而知名,为中印度摩突罗国鞠多长者之子。

尊者性慈敏聪慧,具辨才。十七岁出家,付法藏第三祖商那和修知是法器,乃教以系念之法;若起恶心,则于左边著黑石;若生善念,则于右边著白石。优婆鞠多依教授念,最初黑石多,渐渐黑白石相等,至满七日唯见白石时,商那和修遂为说四谛法,优婆鞠多当下证得须陀洹果,又观诸法苦、空、无常,证得阿那含果,至二十岁出家受具足戒时,证得阿罗汉果。

其时阿育王闻尊者于摩突罗国优留曼荼山之那罗拔利阿兰若处为众说法,欲往观之,尊者以其居处狭隘,遂率众一万八千人至华氏城为王说法。曾为阿育王作偈:”三宝值遇难,王应常供奉,世尊付法藏,于王及我等,当守护佛法,为摄受众生。“并告之佛陀诸旧迹。指示起塔供养,并建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等诸大弟子之塔以供养之。据传,阿育王因此于世尊经历诸圣地建塔,共造八万四千塔,弘扬佛法。

据《阿育王传》卷三载,佛陀曾于摩突罗国时对阿难言”我百年后,摩突罗国有鞠多长者之子名优婆鞠多,教授禅法。弟子之中最为第一,虽无相好,化度如我。“优婆鞠多大弘法化,度众无数,化缘事毕,付法于提多迦,遂取灭度。《俱舍论光记》,卷五,谓尊者著:《理目足论》。据考,目犍连子帝须即阿育王之师,与优婆鞠多或为同人。

优婆鞠多,又作忧波鞠多、优波笈多、优波崛多、邬波鞠多、优波鞠提、优波鞠、优波崛。略称崛多。意译作大护、小护。

022、僧迦耶舍尊者

僧迦耶舍尊者,北印度迦湿弥罗国著名论师,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八祖。

据《因明大疏》卷一载,尊者为部派别佛教时代之论师,尤擅长于说一切有部(即萨婆多部)之论典,及因明(论理学)、声明(文字、音韵、语法之学)等学问。据《因明入正理论后序》《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载,玄奘赴西天求法时,在迦湿弥罗国法救论师寺曾遇到他,他在因明方面热心帮助玄奘,为他详细讲解诠释,使玄奘受益良多。

僧迦耶舍,又作僧伽耶舍,意译曰众称。此尊与第040尊同尊。

023、教说常住尊者

教说常住尊者,当即为说法尊。

具有怜悯之心,有慈悲利益万物之志,不忍让众生陷入世俗之烦恼,立志要用自己的所有智慧使众生获得佛果。因此,他常住于世间,为大众说佛法。

大乘佛教主张,僧人不仅要求得自身的解脱,同时还必须广施慈悲,普度众生。其八正道之第四修行法为”正业“即要修行佛法的人不失时机地教化世间的一切众生,帮助他们脱离世俗的忧烦苦恼,皈依佛教,升往净土。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二有”说法尊“,尊者具有怜悯之心,有慈悲利益万物之志,不忍让众生陷于世俗烦恼。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所有智慧使众生获得佛果,因此,他常住于世间,为大众讲说佛法。

024、商那和修尊者

商那和修尊者又称舍那婆斯,与末田底迦为阿难两大弟子。为西天付法藏二十八祖中第三祖。佛教第一次结集时。受阿难指派,往古印度中部地区弘扬佛教。

据《景德传灯录》卷一、《付法藏因缘传》卷二等载,尊者系突罗国人,姓毗舍多,在胎六年而生。在阿难处受八万四千法藏,悉忆持之,又游化诸方,于摩突罗国曼陀山化二龙子,于彼处营建僧住处,至黑罽宾现龙奋迅定等五百三味,化度优波鞠多及其弟子,后飞腾虚空作十八变,而入涅槃。时为周宣王乙未年。又彼由前生愿力,于处母胎至入涅槃期间,常著商那衣,未尝脱却,因而得名。此盖基于梵语,音译商那、奢那、设若迦、奢搦迦、意译大麻;音译和修、意译为衣而来者。按巴利文大史浮陀、三菩伽、参复多、意译已生。尝与离婆多等共诣毗舍离城,阻跋耆比丘之倡十事非法。

商那和修,又作舍那婆数、舍那波私、舍那和修、舍那婆斯、奢搦迦、商诺迦缚娑。意译胎衣、自然衣、麻衣。

025、达摩波罗尊者

达摩波罗,译作护法。六世纪印度达罗毗萘国建志补罗城人,为该国大臣之子。印度十大论师之一。

尊者自幼崇信佛法,于数百里外的寺院出家为僧。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载,时佛教衰微,国王崇奉外道,特地请来一位外道论师与寺中僧众进行辩论,如外道论师获胜,将禁止佛教流行。僧众害怕失利,无人出场。值此危难之际,尊者挺身而出与外道辩论,一举获胜。结果使外道论师皈依佛教,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影晌。

尊者博学弘远,与清辨菩萨争有空之义,造世亲菩萨唯识论三十颂之解释,而弘其正宗。极大乘佛教瑜伽唯识之旨,被视为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首。曾住持印度那烂陀寺,玄奘曾从其弟子戒贤为学。

026、伽那迦叶尊者

伽耶迦叶尊者为三迦叶之仲。生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之伽耶近郊。伽耶,城名,意译为象城,位于尼连禅河边,离菩提场不远。据《法华经·涌出品》:”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因伽耶伽叶一直在此城修道,以其所住城为名。

尊者为佛陀之弟子。即优楼频螺迦叶及那提迦叶之弟。据传说,尊者昔日曾为外道论师,其人事火,收有五百弟子住在伽耶城中。如来教化于此,与兄优楼频螺那提伽叶(即第十六尊者)合谋陷害佛陀不成,方知佛法宏大,即舍邪归正,率众弟子皈依,终得罗汉果。

伽耶迦叶,又作迦夷迦叶、竭夷迦叶。

027、定果德业尊者

定果德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因以修禅定而生出一切功德,故号定果德业。学修禅定,收摄散乱情思,见性悟道。使自己的心智与佛的真智融为一体,俱照万物,使自己的俗身转化为法身,以修得的佛智与神通普济众生,建立无量功德。

尊者遍谒诸佛贤圣,学修禅定,通过修禅而书摄散乱情思,清净心性,灭障尘障,观照事理,见性悟道而显现佛的真智。随心所欲地变化出种种形象。其建立的所有功德,皆源于禅定。

028、庄严无忧尊者

庄严无忧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在佛教经典中,”庄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一是具德义,一是衣饰义。也就是说,以善美饰国土,以功德饰衣身曰庄严。尊者达到了庄严与无忧的统一。其佛性的修炼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其中最常用的是装饰美盛、端正尊严之义。端正尊严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象上,更重要的是指内在的品德;内由外显,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真正呈现庄严的面相。

“忧”是指忧愁烦恼,这是应该加以摒弃的,否则就会如《智度论》卷二所说,”心没忧海,不能自出“。尊者刻苦修习禅定,不仅自己摆脱俗世的忧恼,还尽力将众生之心从”忧海“中拯救出来,他庄严的面相正是为了向众生昭示摆脱忧恼之后的静谧平和的心理境界。

029、忆持因缘尊者

忆持因缘尊者即僧护。为舍利弗弟子。

《因缘僧护经》载,有五百商人崇奉佛教,出海贸易时将僧护邀请到商船上,以便在航程中为高人讲经。

他讲经的声音惊动了海龙王,龙王遂祈请他到龙宫为龙子讲经,他应邀入海,为龙众讲解《四阿含经》商船返航时龙王父子将他送回航船,同回大陆。将近海岸咐,僧护又与五百商人失散,乃只身来到地狱,历见五十三地袱,见众生随各自之罪业而受苦,之后,他又来到五百仙人处,将地狱众生拔度出苦难境地。

归而问之于佛陀,佛陀为他讲解因缘善恶之道,尊者牢记在心,并广为大众解说。得证阿罗汉果。

030、迦那提婆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龙树弟子。迦那,一目之意。被禅宗尊为第十五祖。

据《传法正宗记》卷三载,尊者乃公元三世纪左右人,为南天竺婆罗门出身,或谓执师子国人。博识渊览、才辨绝伦。尝挖凿大自在天金像之眼,后又自挖双眼以回施大自在天,故以为名。

初谒龙树,龙树令弟子以满钵水置于前,尊者即以一针投入水中,两人欣然契合。出家为龙树弟子,以智辩著称,后游历印度各地,大振破邪之剑,调伏外道,度人百余万。后以构怨,为外教之徒所刺,遣偈:”诸法本空,无我无所;无有能害,亦无受者。“

《宝林传》卷三、《祖堂集》卷一、《景德传灯录》卷二等,亦载其事迹。著有《百论》二卷、《广百论本》一卷等。

迦那提婆,意译作单眼提婆。又作提婆、圣提婆、圣天。

031、破邪神通尊者

破邪神通,意译为贤爱。名跋陀罗缕支。西印度人。

尊者对论法透彻贯通,学风淳朴,戒行严格,且心怀慈悲。

以其摧破外道的邪论而受人尊敬,当时,摩腊婆国有一大慢婆罗门,遍览群书,通晓各种宗教理论,他有弟子数千,受到本国国王的敬重,国中百姓也莫敢怠慢。然而大慢婆罗门诋毁佛教,并辱慢佛祖雕像。

尊者闻知此事,遂长途跋涉,找婆罗门辨论是非。摩腊婆国王主持论场,他理正法圆,清辨若流。大慢婆罗门理曲词穷,辨论失败。

按理辨论失败者当依法处斩,尊者以慈悲为怀,请求国王敕免其罪。国王免去死罪,下令其骑驴游城,以宣告他辨论失败。

婆罗门当众受辱,愤郁而吐血。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尊者听到婆罗门患病,前去安慰探望,婆罗门仍执迷不悟,破口大骂,并诽谤大乘佛教。这时,天地愤怒,大地开裂,将慢婆罗门从地穴堕入十八层地狱。

032、坚持三字尊者

坚持三字尊者即晋代僧人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附近)人。三字即“阿弥陀”,意译“无量寿”。

尊者生于仕宦之家少时即随舅父令狐氏博览六经,尤善《老》、《庄》。后慕名投奔道安,听道安讲解《般若经》,豁然开悟,叹”儒道九流,皆糠纰耳。“

出家后,在前往广东罗浮山途中,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驻锡于此。初住西林寺,后弟子日益增多,刺史桓伊又为修东林寺;以后一直没有离开。著名典故”虎溪三笑“即发生于此。

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佛教净土宗。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宣称专念阿弥陀佛名即能往生净土。奉行念佛三味。即以修定坐禅,息心忘念,心注西方,观想念佛,为通往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

传说曾邀僧俗18人(”十八贤“)结成”白莲社“,于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佛国净土极乐世界。因此被尊为净土宗初祖。这种修行方式筒便易行,吸引力极大,因而迅速流传开来。并弘传至日本,现在,日本净土宗亦以尊者为始祖。八十二岁时圆寂。著有《法性论》等。

033、阿[少/兔]楼驮尊者

阿[少/兔]楼驮。甘露饭王之子,佛陀之堂弟,十大声闻弟子之一。

传说他出家之初,因懈怠贪睡受责,后立誓不眠,精进勤勉,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人称“天眼第一”。

据载,他曾于过去时施舍了几顿饭给辟支佛,从那时起,五十劫来亭尽天上人间的无胜妙乐。现在劫降生为甘露饭王之子,佛祖得延民佛后,他出家为僧,学习佛法。

然出家之初,懈怠贪睡,受到佛祖呵责。后立誓不眠,七日七夜不睡眠,至使眼睛一度失明。从此以后,他精进勤勉,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人称“天眼第一”。

佛陀寂灭后,他劝导众弟子收敛悲恸,努力于佛教事止,并让佛陀的金棺停留七日,以满足诸天神要求供养的心愿。

034、鸠摩罗多尊者

鸠摩罗多尊者,据《大唐西域记》载,生于呾叉始罗国。时人以”日出论师“尊称之,而与马鸣、龙树、提婆并号”四日照世“。

制论凡十数部,并盛宣行,被尊为经部本师,付法藏第十八祖,禅宗第十九祖。据《付法藏因缘传》卷六载,尊者自幼聪慧,有”美名童子“之称。后出家从僧伽耶舍受法。

初于呾叉始罗国著述诸论,后至朅盘陀国专事教化,平生浸淫佛教典籍,极其玄旨”立正法,摧邪见,高论清举。其后付法于阇夜多。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诃梨跋摩传》等,尊者为罽宾之小乘学者,属萨婆多部,系《成实论》作者诃梨跋摩之师。

生卒年月,应在龙树与世亲之间,即于公元三世妃之未。

著述凡十数部,《日出论》《结发论》《喻鬘论》、《痴鬘论》、《显了论》等。

鸠摩罗多,又作鸠摩暹多、鸠摩罗陀、鸠摩罗驮、矩摩逻陀、拘摩罗逻多、究摩罗陀。意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

035、毒龙皈依尊者

毒龙皈依尊者,本名瞿波罗。意译牧牛人。曾为毒龙,故以为名。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佛陀在世时,古印度那揭罗曷国有一牧牛人,每日向国王供应乳酪。一次献乳酷时有失礼仪,遭到国王的谴责。牧牛人心怀忿恨,供奉鲜花祈祷神灵,发愿来世变作龙王,摧毁京城,杀害国王及其臣民,发愿毕,以头触石,气绝身亡。

不久,牧牛人转生为大龙王,住在那揭罗曷城西南石岭的洞穴里。龙王飞出洞穴,欲荼毒生灵。佛祖闻知,运用法力。降伏其心。龙王皈依佛教,并发誓永不杀生,扶持佛法,供养佛陀弟子。

佛祖再施神力,将自己的身影留在龙洞石壁上,对瞿波罗说:我的影像具有慈悲神力,当你愤怒而毒心萌动时,静观影像。毒心自然消失。据载,石壁佛影成为佛教圣迹,获阿罗汉果。

036、同声稽首尊者

同声稽首尊者,稽首,梵语畔弹南(又作婆南、伴谈、伴题等)的意译,也译作敬礼、礼拜、归命,即以头触地表示极度礼敬,所谓同声稽首,即一边称颂佛陀名号,一边行稽首礼。

尊者深知自己既生为凡夫,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众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籍外境起于染著,罪过无量,于是决心彻底忏悔,礼敬三宝,广植福田。尊者不分日夜,口为是念,身为是作,终灭无量罪,成罗汉果。

037、毗罗胝子尊着

毗罗胝子尊者,名删阇夜。是古印度苦行六外道之一,所以只称其母名。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的一切苦乐,都是过去世的因果报应。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维摩经·弟子品》等载,尊者为外道六师中之第三师。苦行外道,淘槽饮汗,拔发灰身。经生死劫数间,自尽苦行,认为苦行如缕丸转于高山,缕尽自止一般,因此,解脱要顺应自然,既然过去世做了恶事,就要接受苦果的报应,待八万劫苦果受尽,自然就能获得解脱。

后归依佛教,成阿罗汉果。

038、伐苏蜜多尊者

伐苏蜜多尊者全名世友。世又是天名,与天为友,故名世友。

佛灭后四百年出世,娑婆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三藏时,他为五百贤圣的上座。北天竺国人,姓颇罗堕。

尊者常穿干净衣服,手执酒器,游荡于大街,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弥遮迦(二+八祖之第六祖)行脚至此,尊者上前问曰:“师何方而来,欲往何所:”弥遮迦曰:“从自心来,欲住无处。”他又问:“师还识我否:”弥遮迦告诉他:“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曾游北印度,语阿难:‘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密,而于禅祖当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尊者于是投酒器而出家,四处云游,宣扬佛法。

行至迦摩罗国时,遇到佛陀难提,将其剃度,并付正法眼藏于他,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说毕即入慈心三昧,其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礼敬,尊者从三味起示昧,示涅槃相。佛陀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以葬全身。

伐苏蜜多,又作筏苏密呾罗、婆须密等。

039、阇提首那尊者

阇提首那,译作“愿勇”。《涅槃经》所说十仙之一。

尊者曾为古印度外道十大仙人之一,入山苦修,获得外道果位,具有五种神通力。

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二本、《慧琳音义》卷二十六等载,阇提首那曾造《三弥叉论》。三弥叉意译为“观察”,又称二十五谛,按照二十五谛修练,以求获得智慧。执著涅槃是无常,所说属于邪见外道。

据《涅槃经》三十九载,佛陀志尊者论议二+五谛与佛法的优劣,尊者理屈词穷。佛陀为说四真谛法,即得正见而皈依佛法,由憍陈如《参见本书第1尊)为之剃发,下手时须发与烦恼俱落,于坐处得阿罗汉果。

040、僧法耶舍尊者

僧法耶舍尊者,即僧邠耶舍,意译众称,又作伽耶舍多、僧邠耶奢。著名论师,为僧伽难提之弟子,鸠摩罗多之师,西方二十八祖之第十八祖。

根据禅宗排列的西天传法世系,十六祖罗睺罗传十七祖僧伽难提,僧伽难提传十八祖伽耶舍多,伽耶舍多传十九祖鸠摩罗多。但也有另外的说法,即十八祖为僧邠耶奢。

《摩诃止观》卷一:云“法付罗睺罗,罗识鬼名书,降伏外道:法付僧邠耶奢,奢游海见城说偈,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法付僧邠耶奢,奢游海畔,见有一城,诣城乞食,而说偈云:‘行为第一苦,饥为第一病,若能见法实,则得涅槃道。’城主于是请进与食。因见二鬼,昔是儿妇,由彼悭贪,我乃誓云:见汝受报。复见一城,共食齐整,食竟即以其钵相掷,火起烧身,于客惜食,故致斯苦。“

尊者是一位云游弘扬佛法的高僧。

041、悲察世间尊者

悲察世间尊者,即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密号悲愿金刚。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载;地藏菩萨曾受佛陀的嘱托。要在佛陀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伺,教化众生,度脱六道众生。并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安徽九华山是其说法的道场。据说唐代有新罗国(今朝鲜)僧人金乔觉泛舟航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迭起,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后来,又得人捐助,修佛寺、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此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成为与普陀、五台、峨眉齐名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中国佛教寺院中,一般菩萨为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形。据《地藏菩萨仪轨》等载,此是因为他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使众生能深信因果,尊敬三宝(即佛、法、僧)之故。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广为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即传说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前来朝拜的佛教徒摩肩踵足,络绎不绝。

042、献花授记尊者

献花,即献花座印,据《立印轨》介绍,此种手印“名金刚莲花,定慧鞭蓉合,水(无名)火中俱散开,犹如莲花叶,二风头屈附火初节之侧住,奉诸佛菩萨。”

授记,亦即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将来必当作佛之记别。尊者对佛法信仰坚定,每日皆结跏趺坐,以献华座印言礼敬诸佛菩萨,因此功德;蒙佛授记,将来当为佛。

043、眼光定力尊者

眼光定力尊者,尊者眼放光明,遍观十方世界,目光所触,使愚者生智、痴者复慧,破除世俗的忧愁、烦恼及愤怒等种种乱想,使善良众生入于清净福德之道。

尊者既能施惠于芸芸众生,亦能驱除世间邪恶。其灼灼目光能摧除恶魔、降伏恶鬼、令外道皈依,恶迹昭著者心生恐惧,大渐大愧而痛改前非。

044、伽耶舍那尊者

伽那,仙人名;舍那,乃卢舍那(佛名)之略,即卢舍那佛身之意。伽耶舍那,意即(毗)卢舍那佛之尊身。当即伽耶舍多,摩提国人,姓郁头兰。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八祖。

据说其母梦大神持鉴而孕,凡七日而生,肌体莹如琉璃,自然香。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七祖僧伽难提率徒众行化至此,忽有凉风吹来,令人身心悦适,僧伽难提说:“此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于是与徒众在山谷中寻觅,找到了手持圆境的伽耶舍多。

出家后,一次闻风吹铜铃声,僧伽难提问:“铃鸣耶,风鸣耶?”答:“非风非铃,我心鸣耳。”问:“心复谁乎?”答:“俱寂静故”,僧伽难提遂付正法藏于他,说偈日:“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明。干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说毕踊身虚空现十八种种变,化火光三味自焚其身。众以舍利起塔供奉,尊者恶业灭尽,功德圆满,得阿罗汉果。

045、莎底比丘尊者

莎底,意译为吉祥。

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新出家不久的比丘名莎底,为园内僧众烧水沐浴。

据《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载,他正劈柴时,一条黑蛇从朽木孔穴窜出,咬伤其右脚拇指,蛇毒沿血脉向全身四溢,他两眼上翻,口吐涎水白沫,昏绝于地,阿难见状,急往佛陀处,以额著地,向佛行礼,请教解救方法。

佛陀说,我有大孔雀明王咒,威力极大,能除一切诸毒、灾难、恐惧、烦恼,保护世间一切有情众生获得安乐,阿难用咒语依法救治。吉祥获救后,潜心学佛,终得正果。

046、波阇提婆尊者

波阇提婆尊者,本名难生,通称胁比丘或胁尊者。中印度人。被禅宗尊为西天第十祖。

根据佛教传说,尊者在母胎中呆了六十年,将诞生时,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坐,坐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醒来尊者正好出生。

禅宗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九祖伏陀蜜多游化至此,其父携他前往致礼说:“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复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伏陀蜜多遂将其剃度。

他随师修行,未尝睡眠,因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他率徒游化,至华氏国,在一树下小憩以右手指地说:“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语毕,地果变金色,适逢富那夜奢前来,尊者即将其剃度,并付于正法眼藏,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说毕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徒众各以衣襟盛舍利,随处兴塔供养。

据北传佛教载,他在腻色迦王时曾发起五百僧人在迦湿弥罗举行第四次结集。

047、解空无垢尊者

解空无垢尊者,即无垢光菩萨。为密教理图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尊文殊菩萨右方第三位之菩萨。是文殊菩萨的使者,显文殊菩萨的空智。又称无垢光童子。密号离尘金刚。

尊者以文殊特有的智慧断除众生的烦恼,引导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为文殊院菩萨眷属八大童子之一,主文殊毕竟空之理,以本性清静无垢,外放光明,故称无垢光菩萨。密号离尘金刚。形象为童子形,右手掌持玛瑙之宝钵安于脐下,竖左手掌,屈食指、中指二指,持未开敷之青莲花,趺坐于赤莲上。印相为舒左手之五指,微屈第三节,乃表由毕竟空智放五智之光明,如五道众生入无垢本性之掌中。

真言为:归命系矩忙啰微质怛啰蘖底矩忙啰么弩娑么啰莎诃。据《大日经疏》卷十三载,其真言系显示此菩萨以种种本誓愿行,示现童子身、壮年身或老年身等,以利益一切之义。

048、伏陀蜜多尊者

伏陀蜜多尊者,大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九祖。提伽国人,姓毗舍罗。

根据佛教传悦,尊者年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八祖佛陀难提率徒众行化至此,见其家屋上有白光上腾,便说:“此家当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尊者见到佛陀难提,便起来礼拜,说偈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佛陀难提亦以偈相答,尊者听后便行七步,佛陀难提对其父说:“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

其父遂令出家,佛陀难提付于正法眼藏。他既受付嘱,四处行化,至中印度,遇胁尊者,即与落发授戒,后又付正法眼藏于他,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说毕,即入灭尽三味而涅槃,众人以香油旃檀阇维真体,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

伏陀蜜多,又作伏驮密多等。

049、富那夜舍尊者

富那夜舍尊者,古印度华氏国人,姓瞿昙。胁尊者之弟子,马鸣之师。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一祖。

其父宝身,虔诚崇奉佛教。受其影晌,他熟悉佛教理论及各种戒律。一日,佛教十祖胁尊者行化至华氏国,憩一树下,突然以手指地,告众弟子说:“此寺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地变金色,有长者子富那夜舍合掌立前说偈,说道:“我心非往尊者,我心非止尊者,我心不定,诸佛亦然。”尊者闻言大喜,当即度其出家。

既具戒,以如来大法眼藏付之。说道:“佛祖如来的大法藏,今天我已传给你了,你要诚意爰护,勤奋修念,传给后人要慎重”,传法毕,胁尊者化火自焚,富那夜奢成为佛教第十一世传人。

之后,尊者将法藏传给马鸣尊者。

050、伽耶天眼尊者

佛教将眼分为五种: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三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

尊者通过修持禅定而得天眼通。据《智度论》卷五云:“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

尊者之名由此德行与神通而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

天台八教丨圆教

化法四教中最圆满的教法是圆教,圆教是不思议境界,整...

【推荐】漫谈佛教的斋饭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

【佛教词典】还相回向

略称还相。二种回向之一。与“往相回向”相对。据往生...

【佛教词典】悲幢

(物名)大悲之摩竭幢也,于幢头安摩竭幢,故名摩竭幢...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

坎坷不可怕,一帆风顺才是最可怕的

人在不顺时才想到求神拜佛、念经。但是,坎坎坷坷时不...

仁清法师:文殊菩萨消业开智修持简轨

接下来是智慧文殊菩萨的修持,我们拿到资料了没有?所...

富翁的今与昔

富翁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散步,烦恼尾随其后,寸步不离...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星云大师《睡前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是日已过 今天已经过去了 我无法停止...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