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百罗汉介绍

2023/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451、行敬端尊者

行敬端尊者,又名敬端行,原为富贵明士。

尊者不以官贵自居,舍弃世俗富贵,追求佛教真谛,时时处处约束自己,远离衣食欲乐之物。饮食不求甘美,只需果腹;穿着不追求衣容冠帻的华丽,只需整洁;夫妻不贪欲,只求和睦;耳不听六患五蔽的诱惑,心中没有对财宝的贪求,唯遵佛教戒律。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祖住于迦维罗卫国精舍时,曾招来尊者等天下明士八十亿万二千人。佛祖施神力,诸明士皆身坐莲花座升于虚空,听佛说法。从此绝弃世俗,清除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452、德普洽尊者

德普洽尊者,明士。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陀住于迦维罗卫国精舍时,一天早晨预知将有人前来请教佛法精要,遂命阿难邀请尊者等诸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四类人众前来听法。他坚定不移遵行众戒,己破贪、瞋、痴、三毒,诳、諂、娇、恼、恨、害六惑,色、受、想、行、识五蕴。心清口净,如月之明,如花之香,终证得阿罗汉果。

453、师子作尊者

师子作尊者,即师子作菩萨。

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载,尊者久植德本,曾游访十方世界大菩萨及一切诸佛,誓愿圆满,通达一切禅定及陀罗尼真言;大慈大悲饶益众生,愿作众生的朋友,导化众生到达智慧的彼岸;绍隆三宝,使佛法永不断绝。只有功德无量的菩萨才能具备如来十力(即知觉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禅三昧智力,知八解脱三昧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所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他己然具备。

454、行忍慈尊者

行忍慈尊者,忍,《瑜珈论》曰:“云何旬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卷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卷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即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安住于法而不动心。慈,《智度论》卷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行忍慈,即修忍慈之行者。

尊者于修行中处逆境而不愤懑,始终抱着大慈大悲的胸怀,度己度人,坚持不懈,因而道行深厚,忍、慈兼备,功德圆满,终得罗汉果位。

455、无相空尊者

无相空尊者,唐代名僧。新罗国(朝鲜)王子,俗姓金,法号无相,又称金和尚。

尊者少年出家为僧,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来中国,游行巡访,徒步入蜀,拜资州德纯寺处寂为师,习得黄梅禅法。后潜入资州深山中修头陀行。结束头陀行后,于成都净众寺讲说佛法,历时二十余年,蜀中百姓敬之若圣,天宝末年,玄宗避乱入蜀,曾召见尊者,礼遇隆重,赏赐丰厚,非常人所能比拟。

天应元年(762)五月圆寂,世寿七十九。

456、勇精进尊者

勇精进尊者,即勇猛精进菩萨。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降三世羯磨会等务处院方坛南方四尊中第二位之菩萨。勇猛精进谓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而无有退转。

据《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一载,尊者曾从远方特地赶到王舍城鹫峰山聆听佛陀演说妙法。他在无数劫中勤修苦行,积集菩提道行,心胸广阔无边。己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演说佛法如狮子吼,震憾众生心灵,他身放光明,映蔽日月,众生在其引导下,尽皆走上解脱之路。

勇精进尊者,又作大精进菩萨,勇猛菩萨。密号不退金刚。其形象,身呈肉色,左手作拳,置于腰际,右手执独钴戟,趺坐莲花座上。

457、胜清净尊者

胜清净尊者,佛名。

据云:违反戒律的修行者,无论出家或在家,应烧名香、供清水、合掌长跪,身穿洁净衣服,心怀惭愧。犹如病者求取良医,连续七天参礼胜清净佛,罪恶便可消除。

据《观虚空藏菩萨》载,犯戒律者还可以祈祷大虚空藏菩萨,诚心忏悔,虚空藏菩萨头顶上的如意宝珠内便呈现出胜清净佛的庄严相,触犯戒律者的罪恶同样可以获得豁免。

458、有性空尊者

有性空尊者,有性,指具有出离解脱之佛性;无出离解脱之佛性,惟乐欲生殆,不欣求出离,称为无性。无性即指“一阐提”。空,指理体之空寂,或指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

尊者自性本来清净,天生具有向佛求道之心,出家之后,又极刻苦,使本来清净之心更为纯洁,最终识得三空(我空、法空、我法俱空),得解脱门,证得阿罗汉果。

459、净那罗尊者

净那罗尊者,古印度室罗伐悉底国人。

尊者少时不幸身患瘿疾。度日如年,独居陋室之中,得不至应有的照顾。

据《大毗婆沙论》载,佛祖闻知,亲自探视。尊者即言自己“身患瘿疾,懒得去看病,故长久不愈。因为性情懒惰,所以歧视,没人与我同住,更没人照顾我。”佛陀安慰他说:“善男子,今天我来照顾你。”尊者用手抚摸患处,瘿病即除,还替他沐浴更衣,鼓励他断续努力。此后,尊者精神振奋,努力学佛,终获证果。

460、法自在尊者

法自在尊者,即法自在菩萨。法自,谓菩萨示现无量无边之法门。

据《维摩诘所说经》、《说无垢经》载,尊者曾对“入不二法门”进行阐释。云:“生来不二,法本不生,今则不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尊者精通佛法奥义,极有辩才,并热心向大众弘传佛法,度无量众生。

据《十住生经》、《观念法门》等载,尊者是众生专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愿生极乐世界之时,阿弥陀佛所派遣的二十五位保护神之一。

461、师于颊尊者

师子颊尊者,即师子颊王。师子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之王,乃佛陀之祖父。

尊者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勤于政事,爱护臣民、城内大治,人民幸福,他生有四子一女,其长子即佛陀之父净饭王,继承王位,其他三子分封各处,分别称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净饭王生子名乔达·悉达多,即今之佛祖。

462、大贤光尊者

大贤光尊者,即贤光菩萨,贤劫十六尊之西方四尊之一贤护,密号护巧金刚、离垢金刚。居西方阿弥陀世界,为阿弥陀佛前之智慧弟子。

据《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载,阿弥陀佛世界丛林茂盛,鲜花盛开,音乐优雅,大地皆为黄金,七宝莲花从地中自然涌出,是西方乐土。众生只要时常念阿弥陀佛名号,临终时,阿弥陀佛会率领贤光等菩萨来到此人住所,显现其身,使人心生欢喜,功德培增,升往净土。

贤护,音译跋捺罗播逻,又称贤护光、主宰。

463、摩诃罗尊者

摩诃罗尊者,有论者据《毗奈耶离杂事》载云:“忽见一摩诃罗比丘,以衣覆头,树下便利。”以其为经典依据,其实未必。依其意,尊者摩诃罗为一老比丘,性情憨厚,不拘小节,为童蒙所喜爱。

摩诃罗,译作无知,愚钝,或译作老。

464、音调敏尊者

音调敏尊者,或即普调敏。

佛于娑婆国土以音声作佛事。而僧众都是以演说佛法来教化众生的。因为此土之人耳根利,故云。

据《佛说成具光明意经》载,佛陀行化暂止于迦维罗卫国精舍,一天早晨,他预知有人要来请教佛法妙义,便命阿难把尊者等诸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四类人请来听法。尊者佛法娴熟,德行崇高,声音敏锐明白,众生乐于聆听,受益匪浅。

尊者破除了三毒六惑五蕴,修成殊胜之行,证得阿罗汉果。

465、师子臆尊者

师子臆尊者,即师子胸臆,摩喉罗迦王之一。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载,佛祖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讲法,四方大众前来听经,其中有:比丘数十万,菩萨八万四千;欲天子六万;色界天子无数;诸大龙王四万八千;药叉神五万八千;乾闼婆王八万九吉;阿修罗王一千亿;迦楼罗王五亿;紧那罗王九亿;转轮圣王一万亿;大国王十六人;诸国百姓不可胜数。此外,还有无数诸外道,无数饿鬼,无数禽兽王,及十方阎魔罗王。尊者为摩喉罗伽王九万八千大众之一。佛祖坐在莲花师子座上为众讲法,尊者及其他弟子法耳恭听。

尊者神通善巧,有数十万弟子为眷属,能够教化诸众生永远断离性爱,尽享无量清净乐趣。

466、坏魔军尊者

坏魔军尊者,即坏魔菩萨。魔军,即恶魔之军兵,此指一切有碍佛道的恶事。为众生应当礼敬的菩萨之一。

尊者通过长期修行,“修定智慧力,摧破汝魔军”。即己得大智慧力,其功德己可破一切魔军,令众生不为诸魔所侵扰。

467、分别身尊者

分别身尊者,为佛祖的分身佛。分身,指分身化现,或指变化身。诸佛、菩萨由于慈悲,用种种方便法门,化身至各处依众生之要机而广为化导众生;故分身乃是为教化、摄取众生而起,称为分身摄化。

佛为摄取十方有缘之众生,起大慈悲,以方便示现种种身,是即分身如来。又观世音菩萨分三十三身,地藏菩萨现六道身等,皆以慈悲权化而垂无穷之应益。佛祖有无数分身,分别住持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人生。一日,佛祖叫弟子目连去须弥山顶,鸣金召集各处分身。宝钟响时,释尊身放光明,大地震动,诸分身佛云集一处。

又据《法苑珠林》卷十二载,佛祖与诸分身佛合掌向一宝塔行礼,观门自开,普贤菩萨吹响佛祖的黄金螺号,使塔内入于灭定的六比丘出定。比丘对众佛说:“拘留佛涅槃前将经、像存于此塔,令我等看管。拘留佛当时预言,释迦佛出世时佛法大兴,释迦涅槃后当结集三藏。现请诸佛各取一本,带回本土。佛祖涅槃后,迦叶结集三藏,将拘留佛存放的佛经聚于一处,又汇入释尊诸法,使之流传世间。

468、净解脱尊者

净解脱尊者,即净解菩萨。解脱《唯识述记》卷一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即圆寂,功德圆满,无任何羁累,臆三界之苦果。

佛教认为,人性本清净,只为诸烦恼所惑,自性不能显露,必须将各种惑障铲除,才能得解脱自在。尊者已达此德。

据《维摩诘经》卷下载,当维摩诘向诸位菩萨问他们所乐不二法门时,尊者回答说:“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己解无所著者,是二不法。”

469、质直行尊者

质直行尊者,古西域屈支国国王之弟。质直,指正直之心。佛道在悟达诸法实相,故质直心为修行者必具之心行。

据《维摩经·佛国品》载,直心乃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众生来生其国,此谓直心者质直无諂,此心乃是万行之本。

《法华经·寿量品》:“众生既信伏,质正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尊者为屈支王之同母弟。屈支王崇信佛教,欲远游印度观礼佛教圣迹,遂将政事委予尊者。尊者受命后,为防心生异意,自我阉割,将阳器密封于金匣内,并交国王随身带走。后有人诬陷他不轨,他即请国王开视金匣查验,疑惑顿释。后救赎五百公牛,由于慈善感应,渐渐恢复男子特征。尊者行朴意直,受到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国民的敬仰,获罗汉果位。

470、智仁慈尊者

智仁慈尊者,智,《大乘义章》卷九曰:“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为于事理能决断;仁谓爱人;慈悲喜舍,《智度论》卷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与乐为慈,与人为乐的意思。三者都是佛教的重要训条。

尊者俱备智、仁、慈三种德行,心己证悟,得大智慧永享法界之怡乐,并凭藉所得智慧济助众生开悟,走向净土。

471、具足仪尊者

俱足仪尊者,即罗睺罗,佛祖的亲子并十大弟子之一。《法住记》列为十六罗汉之第十一,与阿罗汉众一千一百名住在毕利(风)瞿州,守护佛法,教化众生。

尊者以能忍辱而著名。据《罗云忍辱经》说,尊者在舍卫国时,曾经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以慈心能忍,而受到佛的赞扬。据说尊者在母腹六年方生,因其长期为母胎覆障而得名。又说因他诞生之时,适逢月亮被障蔽而得名。尊者十五岁时出家,持密戒行,通晓佛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一切戒律,而且一丝不苟实行,人称“密行第一”。佛祖曾预言他将成佛,为“蹈七宝花如来”。相传其刚出家时,心性粗狂,调皮顽劣,经常戏弄别人,后来受到佛陀的严厉呵责,并严加管束,才逐步改过自新。勤于修行,严守戒律,终获阿罗汉果。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尊者像,双目圆睁,趺坐石上,右手上举,当胸戟指,左手按左膝。苏东坡赞曰:“面门月圆,瞳子电烂。示和猛容,作威喜观。龙象之势,鱼鸟所惊。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罗睺罗,又作罗汉罗、罗怙罗、罗云等。意为“覆障”、“障月”、“执日”等。

472、如意杂尊者

如意杂尊者,梵名末奴曷剌他,北印度著名佛教论师。世亲菩萨之师。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罗国”条载,尊者为北印度健驮罗国人,于佛陀涅槃后一千年出世。少好学,有辩才,声誉远播,道俗归仰。尝于健驮罗国造《婆沙论》。如意居住在舍卫国弘扬佛法,国王超日王“朋附外道,说火烟之义,不许引证”,如意“耻见众辱,断舌而死”,临终之际示意弟子世亲:“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辨正论”。

末奴曷剌他,又作摩罗他,末奴曷利他,意作如意或心愿。

473、大炽妙尊者

大炽妙尊者,即焰识藏菩萨。

金轮佛顶尊之毛孔,放炽盛之光明,众生顶礼膜拜,归顺参习,妙不可言。尊者以其智慧昭昭,如火焰而得名。他深心清净,功德无量,恭敬供养诸佛,向诸佛广学佛法,诸佛对他多方加持。

据《十住经》卷一载,受佛的旨意,金刚藏菩萨向尊者等众菩萨传授了菩萨十地法(喜地、净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深远地、不支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尊者受持后,心生欢喜,信爱奉行。此后佛性有加,善根日渐深厚,终获果位。

474、劫宾那尊者

劫宾那,译作房宿,世尊弟子,能知星宿。

释尊见其根机成熟,于是化为一老比丘与他同宿,于夜间化令得道,故名房宿。他常修教诫,教授诸声闻众,因而被称为众僧第一。

所谓声闻众即小乘佛教众弟子。

475、普焰光尊者

普焰光尊者,又称焰光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载,尊者曾在室罗伐国逝多森给孤独园听佛祖讲经。己具备了普贤菩萨的行愿,能凌空来往于各佛国,供养礼敬诸佛,亲聆其教诲。曾观礼诸佛成道的现场,从中领悟佛教的真谛,在诸佛的指引下,刻苦修行,具备神通变化,智慧无量,如同巨大火炬光焰四射,曾照法海,他辨才雄说,令外道折服,万众皈依。

476、高远行尊者

高逸行尊者,即高逸菩萨。居十地中之第七地。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陀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一日早晨预知有人将要前来向他请教无上妙法,便让阿难遍请尊者等诸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等四类人前来听法。尊者原为迦维罗卫城的一位明士,遵守戒律,破除了五蕴三毒六惑,口净心清,明心见性,获罗汉果。尊者恪守戒律,破三毒五魔六惑,口净心清,明心见性,获得阿罗汉果。

477、得佛智尊者

得佛智尊者,即宋代名僧端裕(1085-1152)祖籍会稽(江苏吴县)俗姓钱。

尊者十四岁出家,拜临安(杭州)净慈寺名僧师一为师,之后就教于当时的名僧清远、守卓、景祥等,最后投到圆悟克勤门下,经其点化,学识大进,心智豁然,得无碍佛智,演说种种经典能随意发挥且符合经义,深受克勤器重,受命管理寺中教务。

他离开克勤,前往丹霞山广济寺居座讲法,一鸣惊天下,受到四方僧俗的敬仰。之后,他讲法于虎丘、径山寺、万寿寺,灵隐寺。

绍兴十八年(1150),南宋高宗曾赐给他金兰衣一领,赐号“佛智大尊者”。

绍兴二十年十月圆寂,谥号“大悟”。

478、寂静行尊者

寂静行尊者,寂静行,谓声闻缘觉求涅槃寂静之行法。

《华严经探玄记》卷五:“寂静行有三义:一以彼二乘修离生死杂行故;二令修证人入空寂静行故;三无馀涅槃名寂静,修彼名行。离烦恼曰寂,绝苦患曰静,寂静有身寂静和心寂静之分。

尊者不仅修习到身之寂静,且己达到了心之寂静的境界。

479、悟真常尊者

悟真常尊者,唐代新罗国(朝鲜)人。法号悟真。

尊者少年时即来中国研习佛学,长居于长安大寺,以学密宗及诸尊持念教法为主,学识广博,为当时名僧之一。

后为求佛法真谛,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前往中天竺,求得珍本《大毗庐遮那经》及《梵夹余经》,于归国途中圆寂于西藏地区,他勤学不倦,常求不舍的品德,受到广大僧俗的仰慕。

480、破冤贼尊者

破冤贼尊者,冤,指怨家;亲,指亲人。

佛教主张,信奉佛法者,应心地慈悲,冤亲平等。若气量狭小,对恩怨斤斤计较,乃心中之迷障,为佛法之大贼。

尊者气度宏大,破除了恩怨计较之障贼,发大慈悲心,即便是原来的冤家对头,也和亲朋好友一视同仁,悉于度脱,因而证得正果。

481、灭恶趣尊者

灭恶趣尊者,即灭恶趣菩萨、除障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东方四尊之一。居胎藏界第九院除盖障金刚院之第二位。又为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东面第三位,密号于胎藏界为除障金刚,金刚界称普救金刚、智满金刚。

尊者以能舍一切恶趣,故名。世间众生若不奉佛法,或信奉佛教而功德不足,依然不能获得解脱,仍要轮回生死,由于因业不同,所以缘果各异,后世可能入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或堕入地狱,称为三恶趣。尊者以破灭三恶趣为本誓。己转生三恶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者,尊者能拔救其脱离苦难。

其形象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身呈白黄色,左手屈至胸前,手掌上仰,拇指、中指相捻。余指伸直,右手向外垂,五指微屈,趺从于赤莲上;于金刚界曼荼罗,左拳覆于腰上,右手执莲花,花上有一梵箧。依《大日经·密印品》载,此尊真言为:“归命阿弊达罗宁,萨垂驮敦“,意即引举一切众生界出于恶趣。

灭恶趣尊者,又作破恶起始菩萨、舍恶道菩萨、除恶趣菩萨,音译萨缚幡野惹河,又称能舍一切恶趣、灭恶趣、除恶、破恶趣、正流转。

482、性海通尊者

性海通尊者,性海,又称果海,指如来之法身,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

尊者经过长期禅定修行悟得真如之理,具备如来之法身。“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破了贪、瞋、痴等俗世种种烦恼之根源,他还努力为众生指点迷津,破众生心中之魔乱迷惑。

483、法通尊者

法通尊者,隋唐之际名僧,俗姓关,紫金县人。系南屏兴教法尊者第四代传人。法通,通达一切法之事理而无所不知之义。

尊者少小离俗为僧。初入寺院,体弱多病,弱不禁风,乃祝祷观世音菩萨,除病劫疾,体健力强。祝祷果然灵验,成人后力大无穷,能负重五百斤健走如飞。

隋代西域进贡一名大力士,相朴角力,朝野无人能胜,隋帝命法通与力士较量,法通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屑做此”与力士相见后,二人握手,力士力不能胜,痛疼呼号,甘败下风。时名壮士皆称尊者为“天力士”。他虽以大力闻名,然为人慈善,从不以力欺人,受到众人的尊敬。

唐武德年间(619-626)圆寂,尊者经过长期修行,己悟真如之理性,具备如来立法身,得阿罗汉果。

484、慜不息尊者

敏不息尊者,敏,即智。

尊者机根聪明锋利,又勤于修习,己获佛的智慧,有如江水川流不息,既断烦恼,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怜悯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便随其意而拔苦与乐,永不止息,永不懈怠。

485、摄众心尊者

摄众心尊者,即迦叶摩腾,又称摄摩腾,中天竺人。

汉明帝永平十年(67),明帝一日夜梦金人,次日问臣下,臣下对称西方有圣人临世。于是萌生西去求佛之念,遂派遣郎中蔡(心音)、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寻访佛法。恰逢摩腾东来,于是汉明帝特邀至洛阳,为建立白马寺。此为佛教史上著名的“汉明帝感梦求法”之故事。

尊者居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一种,为中原汉地佛教传播的开始,此后,中国民众信仰佛教,皈依三宝,诚心归佛。通晓大小乘经典,威仪具足,常游各地教化众生。

486、导大众尊者

导大众尊者。即导师菩萨。导师,即导大众于佛道之人。

《十住断结经》云:“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华首经》云:“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佛报恩经》云:“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常乐故。”

尊者即诸经论中通常列举之十六位求正道之居士菩萨(即贤护、宾积、星德、帝天、水天、善力、大意、殊胜意、增意、善发意、不虚见、不休息、不少意、导师、日藏、持地等菩萨。)之一。尊者悯念众生之在生死海中沉浮,便为说示开导,希望众生都走上寻求菩提之路。他曾说:“若于坠邪道众生等,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就是菩萨。”

据《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载尊者之言曰:“若菩萨于堕邪道诸众生等,生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故名菩萨。”

487、常隐行尊者

常隐行尊者,即隐身菩萨。

据《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尊者利根仪轨经》卷一载,尊者掌握了一切真言妙句及秘密灌顶印坛仪轨,能隐蔽身形,不令人见;能凌空飞行,入地潜行。毫无障碍;能降伏一切恶鬼凶神,令其不能侵扰众生。祈祷尊者,可以增益智慧。使少年聪明、中年康健、老年长寿,息灾免祸,众生圆满。

488、菩萨慈尊者

菩萨慈尊者,指尊者如菩萨那样具有慈悲救世之心。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意为无上道,萨埵,意为大心,合之为无上道之大心。菩萨,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

尊者“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不仅自身获无上正等正觉,而且以慈悲心利益众生。终获罗汉果位。

489、拔众苦尊者

拔众苦尊者,即救脱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列为八大菩萨之第四。

尊者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

据《灌顶经》载,他曾授予众生解除现世苦难的方法。如,若人患病,可在寺院燃灯祈祷,同时在寺院树立继命神幡,主人受持八禁(不杀生、不偸盗、不淫乐、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床、不著华衣、不自歌舞作乐、过午不食)七日,并延请僧众于六时诵经,病即痊愈。

其形象,据《药师瑠璃光王七佛七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又修药尊者仪轨布坛法载,救脱菩萨身呈白色,二手为金刚掌印,按于两胯,呈微慢之相而坐。

490、寻声应尊者

寻声应尊者,即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

据佛教传说,尊者为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三十三种化身,救十二种大难。降生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为农历六月十九,涅槃日为九月十九。

善男信女有难,只要一心称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寻声”往救,应急解脱。相传浙江普陀山为其显灵说法的道场。

寻声应(即观世音),亦译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

491、数劫定尊者

数劫定尊者。数劫定,是佛事修习的三大要素,意思是只有长期有修习禅定,才能达到圆满的智慧。

尊者修习禅法,心思集于一境而不散乱,远离世俗的垢染与遮避,且得益于诸圣贤的加持,因而摧破无明愚痴,大放智慧光明,尊者智慧广大如大海尽汇江河之水,如须弥山高居群山之上,如火炬朗照昏昏永夜。

尊者以无穷的智慧破除邪恶,散冥暗,导化众生,普济天下,因而得到证果的。

492、注法水尊者

注法水尊者,据《无量寿经》载,“法譬如水,能洗垢秽”。妙法能洗烦恼之垢尘,故譬之以水。

尊者是一位道行渊深,慈悲为怀的高僧,为众生演说无上妙法,使佛法妙理如同雨水滋润众生干枯的心田。以“慈悲清凉法水”“澍诸尘垢。”

但若有人阇心自高,则法水不入,也就是说,众生也必须虔心向佛,才能得法水之滋润。

493、得定通尊者

得定通尊者,得定,指三昧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

尊者以修习“空”、“无相”、“无作”三种三昧,断除了苦的因业,既无苦因,则无苦果,于俗尘诸业中无所造作,便消除了忧烦的困忧;远离色、声、香、味、触等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修此三昧,身不染俗尘可达到诸蕴尽、三火息、无众患、脱众灾;于世间的利禄沉浮淡漠无缘。

尊者修习三昧己通达无碍,出入自如,达到了无余涅槃的功德,获得了完全的解脱。

494、慧广增尊者

慧广增尊者,慧,据《俱舍论》卷四:“慧谓于法能简择。”指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精神作用。信佛与修习佛法能启迪人们的智慧。

《智度论》卷十一:“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据说,舍利弗“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因不忍眼见佛陀入灭,遂先入涅槃。

尊者如舍利弗一样坚信佛法,刻苦修行,智慧通达,得大自在,为众生拔苦与乐。

495、六根尽尊者

六根净尊者,又名毁根。获菩萨果位。六根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亦即指我人身心充满种种功德而清净之意。今一般所用“六根清净”一语,盖袭用自佛教经典。

佛教认为,五根(眼、耳、鼻、舌、身)为世间四大所有,众生通过六根可以见色、闻声、嗅香、别昧、知法。六根如果被世俗所困扰,则追逐虚荣、贪图财利,终身被忧烦贪欲所緾绕。若六根清净,则眼观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上至天神菩萨诸佛,下至阿鼻地狱;亦见一切众生因果报因转生轮回之苦。远离世俗,向往净土,求得解脱。毁根,意即毁除世俗之六根,使之清净而无污染。

尊者消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并以无量功德庄严之。他视众生如赤子,愿众生不造恶业,获得解脱。据《十住德结经》卷九载有,尊者愿护持一切众生,导引他们度至清净彼岸。

496、拔度罗尊者

拔度罗尊者,意译为贤者,本为佛的一位侍者。十六罗汉之第六尊,因出生于跋陀罗树下,故名,又因他曾由印度到爪哇岛传播佛教,因此又被称为“过江罗汉”,住耽没罗洲。

据说,佛陀涅槃前,曾令他永住世间,济度众生,他为救助众生,常到众生中间活动。

据《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善男女发殷净心,为四方僧设大施会,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延请僧众至自己家中设大福会,或前往寺院布施,这将给施主带来极大福报。

据《楞严经》,尊者主管洗浴之事,所以近世禅林浴室常供他像。他会装扮成普通人模样,前来接受供施,并给施主以极大的福报。

拔度罗,又作跋陀罗。

497、思萨埵尊者

思萨埵尊者,萨埵,王子名,为佛祖前世身。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称萨埵为有情,即为情意之义;《佛地经论》卷二则作勇猛之义。另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诸义。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于密宗,则指金刚薩埵。此外,印度数论派以薩埵乃至自性所具三德之一。

尊者以造作自心成佛性而获正果。佛祖成佛前曾转生无数世,世世造功德,最终才悟得正果。佛祖前世转生为王子,名萨埵,心性慈悲。他曾在深山林中见一母虎产七子而无奶,虎子七日未食,饥渴待毙。王子见状心生悲怆,决心以身饲虎,委身卧于虎旁,母虎畏惧他的慈悲威力,退缩而不敢食,他登上高山,投身而下,被山神接住,未曾伤损,他用竹刺穿颈脉,血尽而亡。此时大地发生六种震动,天花飘落。饿虎见其己亡,舐血食肉,母子得救。尊者以萨埵王子慈悲为榜样,利益众生,功德圆满,获罗汉果位。

萨埵,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直、美、善、贤等义蕴。

498、注茶迦尊者

注荼迦尊者,住持轴山中,十六罗汉中之看门罗汉。《法住记》,将尊者列于十六罗汉之第十六位,西藏所传者,则列尊者于第十一位。

尊者本为舍卫城婆罗门之子,半讬迦(十六罗汉第十位)之弟。禀性鲁钝,凡学习之教法,通过即忘,故时人称之为“愚路”。其后,佛陀教示简短之“拂尘除垢”一语,令其其拂拭诸比丘之鞋履时反复念诵,逐渐除业障,某日忽然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证悟后,具大神通,能示现各种形象,尝现大神力为六群比丘说法。至后世,一般咸信他与其一千六百阿罗汉眷属共住于持轴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他到人家化缘,常用拳头拍门以惊动屋内人出来布施。后来,佛祖赐他一根锡杖,教他化缘时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施,这锡杖后来成为和尚的禅杖。

贯休大师所画之尊者,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出,额头隆起。苏东坡赞曰:“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云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注荼迦,又作周利槃特,周离般他伽、拘利槃特、租查巴纳塔嘎等。意为“小路“、”小路边生“、”蛇奴“等。此尊可与第77尊周利盘特尊者、第322尊周陀婆尊者同尊,可互参。

499、钵利罗尊者

钵利罗尊者,唐代印度高僧(671?-741),音译跋日罗菩提。为印度密教付法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译作金刚智。金刚智,指本坚固不坏之智体,能破除烦恼习气,犹如金刚之摧毁诸物。

据说尊者是很久以前东方世界阿比罗提国的教主。曾侍奉大日如来,后受大日如来感化,修行成佛,在东方建立善快净土。

尊者出身南印度婆罗门(另说为中印度王子)。十岁出家于那烂陀寺,二十岁受具足戒,精通三藏。三十一岁从南印度龙智学习密教。继善无畏东来之后三年,于唐开元七年(719),携弟子不空由海中经锡兰、苏门答腊至广州,建立大曼荼罗灌顶道场,化度四众。

八年,入洛阳、长安,从事密教经典之翻译,并传授灌顶之秘法。译有《金刚顶经》、《瑜珈念诵法》、《观自在瑜珈法》等八部十一卷。

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开元二十一年示寂于洛阳荐福寺,本拟归返印度,然因病示寂于洛阳广福寺,葬于龙门。世寿七十一。谥号”大弘教三藏“。门弟子有一行,慧超、义福、圆照等。

密教认为,尊者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阿閦佛又名阿閦鞞、阿閦婆佛。意为不动、无动或无忿怒、无瞋恚等。

500、愿事众尊者

愿事众尊者,愿,据《止观》卷七下:“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众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愿来持行,将至行在。”即誓愿。众,指一切众生。

尊者己历无数劫,曾在无数佛前勤于修行功德圆满。但他发下誓愿,永不脱离世间,与众生在一起,解脱他们的苦难以走向通往佛国净土之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

天台八教丨圆教

化法四教中最圆满的教法是圆教,圆教是不思议境界,整...

【推荐】漫谈佛教的斋饭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

【佛教词典】还相回向

略称还相。二种回向之一。与“往相回向”相对。据往生...

【佛教词典】悲幢

(物名)大悲之摩竭幢也,于幢头安摩竭幢,故名摩竭幢...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

坎坷不可怕,一帆风顺才是最可怕的

人在不顺时才想到求神拜佛、念经。但是,坎坎坷坷时不...

仁清法师:文殊菩萨消业开智修持简轨

接下来是智慧文殊菩萨的修持,我们拿到资料了没有?所...

富翁的今与昔

富翁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散步,烦恼尾随其后,寸步不离...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星云大师《睡前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是日已过 今天已经过去了 我无法停止...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