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反戾难教?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恶求与恶求俱。诸贤!谓彼人恶求与恶求俱者,此法反戾难教,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捨谀谄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结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知恩润无反复者,此反戾难教,是为诸贤反戾难教法。

「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者,恶求与恶求俱,是我所不念;我若恶求与恶求俱,他亦不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恶求,当作是学。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捨谀谄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恩润无反复者,我所不爱;我若不恩润、无反复者,他亦不念我。比丘当等观,当莫为无反复,当学诸贤。

「若比丘未受岁,君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谓,诸贤!彼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此法无反戾,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谀谄幻,不无羞不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谓彼人此与教法俱,是为诸贤不反戾与教法俱。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为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是我所念;我若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他亦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恶求,当作是学。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捨不谀谄幻,不无羞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彼人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我所爱念;我若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他亦爱念,我比丘作等观,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当作是学。

「此诸贤!比丘观已多有所益,我为住恶求与恶求俱,当不恶求与恶求俱?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恶求与恶求俱;彼当不喜悦,彼便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恶求与恶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极净镜自用观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尘垢便不喜悦,彼便进欲除此垢。诸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便悦喜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为住恶求与恶求俱,彼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恶求不与恶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住,见已乐行。如是住染欲、不住不染欲,如是住瞋恨、不住不瞋恨,如是住悭嫉不捨、不住不悭嫉不捨,如是住谀谄幻、不住不谀谄幻,如是住无羞无耻、不住不无羞不无耻,如是住恚结口言恚结、不住不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不住比丘语已不还报,比丘语已向多人说、不住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不住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不住各各所说不外说之,瞋恨、不住不瞋恨,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住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不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知恩润、不知反复,彼便不喜悦,彼便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无恩润、住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清净镜自照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有尘垢,彼便不喜悦,便进欲止。此诸贤!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即喜悦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住不恩润反复,彼便不喜悦即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当我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乐行已悦喜,悦喜已身信行,身信行已知安乐,安乐已意定,意定已知如真见如真,知见如真已无厌,无厌已无染,无染已解脱,解脱已得解脱知,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

贤者目揵连如是说,彼诸比丘闻尊者目揵连所说,欢喜而乐。

 

此经,丹藏则名受岁经,而丹有宋无;宋藏则名受新岁经,而宋有丹无。按二经皆云法护译,名虽少似,义乃大别,则未知其孰是孰非,又何二藏互有无耶?今按《开元录.重译录》中容凾之内,有受岁经,竺法护译,云与《中阿含经》第二十三卷初同本异译,〈单译录〉中竟凾之内,有新岁经,竺昙无兰晋云法正译,注中有云:「《中含》大本无此等经,故编于此。」今捡丹受岁经,与彼《中含》二十三卷大同,则真是容凾重译受岁经耳。宋本受新岁经,与彼《中含》全别,而与竟凾名新岁经者,在文虽异,大旨无殊,似是彼经之异译耳。然今此容凾宋藏受新岁经,与彼竟凾新岁经,以为单译耶,则何有广略之殊、译人之异,又此何编于重译中耶?以为重译耶,则彼何列于单译中耶?此须待勘。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移受新岁经编于竟凾,此容凾中取此丹藏经,为真本焉。


上篇:佛说求欲经

下篇: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玉耶经

玉耶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

佛说息诤因缘经

佛说息诤因缘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佛说本相猗致经

佛说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目录 释生物养人之疑(五问) 释俗见断杀之...

【注音版】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前佛后佛。自行化他。...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

二时临斋仪

一、供养咒 (早午):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圆满...

佛说分别经

佛说分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译 如...

玉耶经

玉耶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问: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当下心该如...

以四种行门来摄受教化众生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

祭祀

小村落里有一户人家,每天早晚都传出清朗的诵经声。主...

佛的十力与四无畏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文殊菩萨为如馨律师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

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师上天台山时,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