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七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七十二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五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世尊齐何说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佛言:「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普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声闻、独觉、菩萨及余一切有情诸善根等,不取、不舍、不矜、不蔑,非有所得、非无所得,又知诸法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增无减、无去无来、无聚无散、无入无出,作如是念:『如彼过去未来现在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我亦如是随喜回向。』善现!齐是菩萨摩诃萨所起随喜回向,我说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善现!如是随喜回向胜余随喜回向百倍、千倍、百千倍、俱胝倍、百俱胝倍、千俱胝倍、百千俱胝倍、百千俱胝那庾多倍、数倍、算倍、计倍、喻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是故我说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入无余依般涅槃后乃至法灭,于其中间所有一切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善根,若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若余无量无边佛法,若诸声闻、独觉、菩萨功德善根,若余有情所有施性、戒性、修性三福业事及余善法,合集称量现前发起无倒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如解脱,色亦如是;如解脱,受、想、行、识亦如是。如解脱,眼处亦如是;如解脱,耳、鼻、舌、身、意处亦如是。如解脱,色处亦如是;如解脱,声、香、味、触、法处亦如是。如解脱,眼界亦如是;如解脱,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如是。如解脱,耳界亦如是;如解脱,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如是。如解脱,鼻界亦如是;如解脱,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如是。如解脱,舌界亦如是;如解脱,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如是。如解脱,身界亦如是;如解脱,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如是。如解脱,意界亦如是;如解脱,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如是。如解脱,地界亦如是;如解脱,水、火、风、空、识界亦如是。如解脱,无明亦如是;如解脱,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亦如是。如解脱,布施波罗蜜多亦如是;如解脱,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如解脱,内空亦如是;如解脱,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如是。如解脱,真如亦如是;如解脱,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如是。如解脱,苦圣谛亦如是;如解脱,集、灭、道圣谛亦如是。如解脱,四静虑亦如是;如解脱,四无量、四无色定亦如是。如解脱,八解脱亦如是;如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如是。如解脱,四念住亦如是;如解脱,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如是。如解脱,空解脱门亦如是;如解脱,无相、无愿解脱门亦如是。如解脱,五眼亦如是;如解脱,六神通亦如是。如解脱,佛十力亦如是。如解脱,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如是。如解脱,无忘失法亦如是;如解脱,恒住舍性亦如是。如解脱,一切智亦如是;如解脱,道相智、一切相智亦如是。如解脱,一切陀罗尼门亦如是;如解脱,一切三摩地门亦如是。如解脱,戒蕴亦如是;如解脱,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蕴亦如是。如解脱,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亦如是;如解脱,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亦如是。如解脱,一切佛菩提涅槃亦如是;如解脱,无数无量无边佛法亦如是。如解脱,一切佛弟子亦如是;如解脱,一切佛弟子诸根成熟亦如是;如解脱,一切佛弟子般涅槃亦如是;如解脱,一切佛弟子诸法亦如是。如解脱,一切独觉亦如是;如解脱,一切独觉诸根成熟亦如是;如解脱,一切独觉般涅槃亦如是;如解脱,一切独觉诸法亦如是。如解脱,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佛弟子独觉法性亦如是;如解脱,一切有情亦如是;如解脱,一切法性亦如是;如解脱,一切随喜回向亦如是。如诸法性无缚无解、无染无净、无起无尽、无生无灭、无取无舍,我于如是功德善根现前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随喜非能随喜,无所随喜故。如是回向非能回向,无所回向故。如是所起随喜回向非转非息,无生灭故。』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随喜回向,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若趣大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假使能于十方现在各如殑伽沙等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以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尽其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复持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生诸妙乐具而奉施之。彼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般涅槃后取设利罗,以妙七宝修建高广诸窣堵波,昼夜精勤礼敬右绕,复以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缨络、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尽诸所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复以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等相应善根。又以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等相应善根。又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依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随喜回向,胜前所起随喜回向百倍、千倍、百千倍、俱胝倍、百俱胝倍、千俱胝倍、百千俱胝倍、百千俱胝那庾多倍、数倍、算倍、计倍、喻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故说如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是故,善现!发趣大乘诸菩萨摩诃萨皆应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等相应善根,及依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一

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岂非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舍利子!如是所说即是般若波罗蜜多。」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作照明,毕竟净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皆应礼敬,我等天、人所钦奉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染着,诸世间法不能污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一切三界瞖眩,能除烦恼诸见暗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上首,于一切种觉分法中极尊胜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作安隐,永断一切惊恐逼恼灾横事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施光明,摄受诸有情令得五眼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中道,令失路者离二边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善能发生一切智智,永断一切相续烦恼并习气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菩萨所修一切佛法从此生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不生不灭,自相空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远离生死,非常非坏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作依怙,施诸法宝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成佛十力,不可屈伏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转三转十二行相无上法轮,达一切法无转还故。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示诸法无颠倒性,显了无性自性空故。

「世尊!住菩萨乘、若独觉乘、若声闻乘诸有情类,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应云何住?」

佛言:「舍利子!是诸有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应如佛住,供养礼敬思惟般若波罗蜜多应如供养礼敬思惟佛薄伽梵。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多不异佛薄伽梵,佛薄伽梵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即是佛薄伽梵,佛薄伽梵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

「舍利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菩萨摩诃萨、独觉、阿罗汉、不还、一来、预流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世间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五眼、六神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无忘失法、恒住舍性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舍利子!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

时,天帝释窃生是念:「今舍利子以何因缘乃问斯事?」

时,舍利子知其心念便告之言:「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能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乃至法灭,于其中间所有一切功德善根,若诸声闻、独觉、菩萨、余有情类功德善根,合集称量现前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由是因缘故问斯事。

「复次,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超胜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无量倍数,如生盲人百千等众,无净目者善引导之,犹尚不能近趣正道,况能远达丰乐大城!如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诸生盲众,若无般若波罗蜜多净目者导,尚不能趣菩萨正道,况能得入一切智城!

「复次,憍尸迦!如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名有目者。复由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故,布施等一切皆得到彼岸名。」

时,天帝释便白具寿舍利子言:「如大德说『布施等五波罗蜜多,要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乃得名为到彼岸。』者,岂不可说要由布施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乃得到彼岸名?要由净戒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乃得到彼岸名?要由安忍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乃得到彼岸名?要由精进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乃得到彼岸名?要由静虑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乃得到彼岸名?若尔,何缘独赞般若超胜余五波罗蜜多?」

舍利子言:「不尔!不尔!何以故?憍尸迦!非由布施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非由净戒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非由安忍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非由精进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非由静虑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但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要住般若波罗蜜多,方能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非住余五能成是事。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于前五种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云何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受、想、行、识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受、想、行、识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色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受、想、行、识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受、想、行、识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眼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耳、鼻、舌、身、意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眼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耳、鼻、舌、身、意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眼处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眼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耳、鼻、舌、身、意处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耳、鼻、舌、身、意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声、香、味、触、法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声、香、味、触、法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色处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声、香、味、触、法处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声、香、味、触、法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眼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眼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眼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眼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耳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耳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耳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耳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鼻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鼻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鼻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鼻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舌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舌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舌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舌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身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身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身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身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意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意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意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意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地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水、火、风、空、识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地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水、火、风、空、识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地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地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水、火、风、空、识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水、火、风、空、识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无明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无明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无明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无明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布施波罗蜜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布施波罗蜜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布施波罗蜜多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布施波罗蜜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内空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内空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内空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内空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真如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真如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真如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真如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苦圣谛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集、灭、道圣谛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苦圣谛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集、灭、道圣谛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苦圣谛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苦圣谛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集、灭、道圣谛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集、灭、道圣谛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四静虑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四无量、四无色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四静虑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四无量、四无色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以四静虑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四静虑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四无量、四无色定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四无量、四无色定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七十二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一(亦名长安品) 秦天竺...

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华严经义海百门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夫缘起难...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一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唐 柳 子厚 着 清 释 实贤 解 东海若...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注音版】咒五首经

咒五首经...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禅波罗蜜序 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真谛义品...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卷上 (一) 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打坐中险些投胎成猪的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

如何看破美女的诱惑

可以先用不净观作心理锻炼,观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欲的人...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坦白的面对自己

过去在农忙之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

怎样发菩提心呢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发菩提心的原因和广大功德。那么,...

【推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

善识其心,善用其心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