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  202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面目,最终的主人翁,其实是我们的一念心性,那个不生灭心,只是我们没有去把它找出来。

楞严经中佛陀破斥“能见是眼”的这种邪见。他说:假设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看到前面是黑暗之相,但是他遇到一个好医生,把它的眼光治好,那么他从前尘的境界当中,又看到种种色尘,那么这叫眼见。因为他眼睛治好了,所以眼睛见到了。那这样子的话,从这道理来推,有一个暗室中的人,他本来看到的前面是黑暗的,你给他一个灯光,他也见到种种的色尘,那应该叫灯见,因为灯光的缘故,他见到种种色尘。那既然是灯见,灯能有见,那它就不是灯,那它就是一个心法,不是一个物质了。又则灯观,何关汝事?灯能够见,灯是身外之物,关你阿难尊者什么事情呢?

所以真正能见的是那一念心,眼睛只是一个工具,工具败坏了,他看到的是暗相,但是真正能够看到的是那一念心,那个心是不会败坏。它是随顺因缘而见明、见暗,那个能见的心是不会败坏的。我们应当了知,灯光只是帮助显现色尘的一个工具。那么真正能够见到的是眼睛而不是灯,而眼睛其实它也是一个显现色尘的工具,真正的背后的主人翁,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而不是眼根。

这个地方就道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古人说:有一个无为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回光返照,不知道它的存在。开显真性一定要“借用显体”,假借事相的因缘,才知道心性的存在。

禅宗常说: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喝茶去!因为你的舌头跟茶一接触的时候,产生感受。那我们一般人不会喝茶,就说这个茶不错哦!心随境转。那么会喝茶的人(有功夫的人),他就回光返照:诶!我为什么产生这个感受呢?它从什么地方来呢?开始回光返照。哦!原来是我有一念的心性。

这个六根只是个工具,那是一个果报体,那是过去的业力创造一个工具让我们用,这个房子是借假修真!这禅宗常说:喝茶去、吃饼去!但是你得要会喝茶、会吃饼才算。你要不会喝的人,那是心随境转,那就是攀缘心。你要回光返照,找出喝茶是谁?念佛是谁?找到那个清净本然的一念明了的心性,那就是我们真实的安住处了。所以我们现在叫做日用而不知。

其实,我们真实的心性没有离开我们,它从来没有放弃我们。古人常说: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起了很多烦恼,到三恶道去,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去承当它而已。古人常说:真妄不隔一条线。你看我现在看这一朵花,我被这个花所转:诶!这个花不错、很好!妄心!但是我同时看这个花,我也说这个花不错,并回光返照:它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我不迷不取不动,当下就是真心。

所以你看花,你同时是妄心,也可能同时显现真心。关键在于你向外攀缘跟向内安住,关键在这里。所以你要知道真心跟妄心不隔一条线。我们这一念心随时可以变成魔王,它随时也可以变成佛陀。你操作得当,它就显出佛的功德;你操作失当,它就显出魔王的可怕,就是这样子。佛陀跟魔王也没有隔一条线,这个大乘佛法讲不二法门,痛苦的根源也是它,安乐的根源也是它,关键你要能够了解这两个之间的差别。我们的心没有错,是我们操作失当。

所以,“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就是说:我们的见性没有离开我们,你不必说要去哪里找,你只要放下妄想,它就显现了。我们自己日用而不知,我们自己不去直下承当,如此而已。是我们错失了良机,不是说:要你去远离妄想,另外找一个真心,不是!你远离妄想的当下,当下就出现!“破妄显真”:破妄的当下就是显真,显真的当下就是破妄。你把这个破除妄想跟开显真心,你刚开始的时是两方面的思考:什么是妄想?向外攀缘;什么是真心?向内安住。先把它分出来。但是你慢慢的要把这两句话要合起来,你就成功了,你就开悟了。

破妄当下就是显真。因为你打妄想的心也是真心,你迷了就是全体是妄,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你说:我成佛的时候,我在菩提道下一念的相应,诶,“夜睹明星,朗然开悟”,那一念心,跟你现在打妄想的心有没有一样?也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体性是一样,作用不同。你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

但是你也可以说不一样,你也可以说一样,这个要你去体会。你现在打妄想的心,你胡思乱想的心,跟你成就诸佛时候的那一念心,是一样也不一样:体同用别。佛陀讲“真妄不二”,妄想是启动生死的根本,真心是启动涅槃的根本,真在哪里呢?就在妄中,你觉悟了,妄想全体变成真;你起颠倒的时候,全体又变成妄。这个是大乘不二法门!这个我们要好好体会体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

「知真本有」要怎么去承当呢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一般来说普通大众对佛门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

在家佛前自受八关斋戒仪轨

(一)唱八支香赞 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

六种人不宜吃花生

1、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

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

【佛教词典】性

(1611~1684)清初僧。属日本黄檗宗。泉州府晋江(福...

【佛教词典】佛顶印

(印相)画佛顶髻之状也。义释十一曰:佛顶印如佛顶髻...

佛牙舍利落户台湾 星云大师建馆供奉

中华佛光文化网台湾讯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佛陀涅槃后...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

棒喝透出华严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向阎罗王献财

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

佛教妇女的故事

一、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 圣像金容 家家供奉: 大乘妙...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这句名号总持一切法,叫万德洪名。念它的时候,我们真...

着魔时可以用这些方法对治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候...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