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幻士仁贤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幻士仁贤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五千俱,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悉得总持辩才无碍,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诚乐菩萨、道御菩萨、大御菩萨、光首菩萨、光净菩萨、寂意菩萨、人明菩萨、开化人菩萨、常应菩萨、慈氏菩萨、文殊师利六十贤者,一切五千菩萨,皆此上首者也。梵王帝释、四王诸天、龙王神无央数。

于时,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群臣僚属,供奉世尊衣被、饮食、医药、床卧之具。世尊名称普闻远至,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诸神通慧普见所覩无余,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法不共,不舍大慈、不废大哀,慧眼、佛眼具足,变化无极,神足变化、说本变化、教授变化得无极。发意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州城河海、须弥众山、龙神天宫、铁围山川、沟坑树木、国邑墟聚,在一毛孔,从劫复过一劫。

是时,王舍大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颰陀(晋言仁贤),明经解术晓了幻伎,所作巧黠多所喜悦,所兴如意名闻于远,其摩竭国诸余幻者皆所不及,所至到处最上第一。除诸见谛清净士女得法忍者,一切人民莫不倾侧。如所言者无不迷惑,随未曾有法,而以此幻邪行之术,得众利养。

幻士仁贤闻佛世尊名称普徽如来、至真、等正觉,闻已自念:「我身转化摩竭人民及诸州城,莫不受教,唯未化沙门瞿昙,亦未曾试及诸弟子。我宁可试知可惑不?假能惑者,摩竭人民皆共同心来供事我。」

于是仁贤,缘本功德、承佛威神,出王舍城至灵鸟山。见佛世尊光踰日月百千亿倍,明净无垢光炎远照,髻相之耀灼若摩尼,晔如莲华清净,超梵八部音说法广度,见佛色身具足严妙,意甚踊跃心自念言:「我欲试佛诸通之慧审普见不?」便行趣佛,稽首作礼,用试佛故,缘此请佛:「设知我意当不受请,若不知者必受无疑。」

佛知其意,愍伤仁贤及王舍城一切人民,欲度之故,默然受请并比丘众。时仁贤念:「沙门瞿昙无诸通慧亦不普见,以不见故今当晓试。」是时,仁贤稽首作礼,绕佛三匝而退。

贤者大目揵连白佛言:「幻士仁贤内怀诳诈请佛及僧,云何受之?」

佛告目连:「汝且安默,如来深究一切群民长夜迷惑,因化立之以平等行,天上世间无能施秽欺惑佛者。如来以断淫、怒、痴、乱,无余瑕垢灭诸缚着,离八十垢得不起法忍,以故三界无能惑者,一小幻士何所能谐?如来解畅一切法幻,自致最正觉,使诸人界及其本原,皆使巧妙幻过,仁贤终不能与佛幻术等,百倍千倍无数亿倍,不可假託以为比喻。」

佛告目连:「于意云何?幻士仁贤宁能庄严化三千大千世界令净好不?」

对曰:「唯然,此幻不能。」

佛言:「如来发意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严净入一毛孔,佛之幻术终不惑。正使十方佛国,有风名随岚及断截风,飘坏三千大千世界,还复如故;有风名追逐风、住止风,旋转世间;有风名曰波栗屠那,回行三十二天;有风名曰摧破崩坏须弥;有风名曰拘那,起大火上至三十二天;有风名曰常来,起劫烧天地;有风名曰炽火,使三千大千世界一时俱然;有风名曰浇洒,起大雨;有风名曰枯竭,除尽水灾之变。」

佛告目连:「今我粗说是诸风名,从劫过劫无有竟时。云何目连?宁有人能止虚空,坐诸风之中作四器行,使此诸风入一芥子,其于芥子无所罣碍亦无毁害,令诸天人安隐娱乐而不惊怖?如来幻法而复过是无有极也,非弟子、缘一觉地之所能及。」

于时,目连在众会前,稽首作礼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为得善利。所以者何?世尊威神巍巍如是大尊无极。」其人民闻佛如来此变化者,欢喜踊跃逮得善利,便发无上正真道意,一时欣然功德无量。

于是幻士仁贤入王舍城还归到家,即其日夜,于城内秽恶流聚最不净处,化于其中作大讲堂,悬缯华盖而起幢幡,现地平正,树木茂盛,瓶罃、珍器、香炉、镫锭散众华香。于讲堂傍殖八千宝树,枝、叶、华、实众色馚馥,一一树下为诸比丘敷师子座。于讲堂中央,特为如来设师子座,众宝为足挍饰无量,高四丈九尺。于座四面化四宝树,作百味之馔若干种食,其为供者合五百人,端正皎洁宝璎珞身。

幻士仁贤化作是已,时四天王往诣幻士所化作讲堂,谓仁贤言:「甚善仁者!乃请如来于此讲堂而供养佛,宁可听我次助所乏,欲造宫室以奉如来?」于是仁贤益用踊跃得未曾有,报:「听。天王!宜知是时。」四天王即化作立宫室极妙姝好,仁贤所建厌蔽不现。

时,天帝释与三万二千夫人,俱到幻士讲堂,谓仁贤言:「善哉快乎!真得善利,乃请如来于化饰讲堂以供养佛,宁可听吾给助所乏,欲造宫殿以奉如来?」于是仁贤!倍复踊跃得未曾有,私自疑怪?报:「听。帝释!宜知是时。」天帝即化作大殿舘,踰于忉利最胜之宫,化殖宝树,超乎已质拘者之树姝好,厌蔽仁贤、四王所立讲堂、宫室、所挍诸树。仁贤则自念言:「世尊非凡,乃有如是神妙尊天及诸天子,兴大供养奉事如来,今我宁可没灭我之所建,大为迷谬,岂忍以此举向上尊乎?」于是仁贤欲没所幻而不能灭,遍作诸术亦不可灭,幻食供助讲堂严饰师子之座,永为真实而不可变。仁贤惊怪,心自念言:「往昔所言,幻现则现、欲没即没,今为如来变作化供而不能改?」

于是天帝知仁贤所念,便告言:「如卿为佛化作严净供具,不能变复使如本,故其见如来发欢喜心,常得安隐至泥洹道。」

尔时,仁贤踊悦怡怿,晨旦白佛:「饭时已到,愿可自屈?」于是世尊!着衣持钵,与诸菩萨及比丘僧眷属围绕,往诣仁贤庄挍讲堂。

佛时变化,使仁贤知坐所为立师子之座,四天王亦见如来坐所造宫师子之座。帝释自念:「如来坐我所化庄严之座。」

时,王舍城诸不信法众邪异道,弃自贡高及瞋怒心,一切共诣庄严讲堂:「今日共观瞿昙所现感应。」其边道法清净士女,悉共喜踊往诣讲堂:「今日我等当见如来、至真、等正觉,听师子吼,覩其变化。」

于是仁贤蠲除自大,稽首佛足,白世尊言:「唯愿如来原我罪过,本愚所作欲乱如来,化作此食、助供侍使,师子诸座亦皆化作。心中念悔,欲得灭没所可化现。佛为圣尊矜恕为意,诸所施造令不复变。」

于是佛告仁贤:「一切人民及其所有皆如幻化,诸坐比丘亦如幻化,如我之身亦是慧幻,此三千大千世界则复为化,因缘罪福一切诸法亦如幻化,皆由因缘各在合会。便持所化饭食之具分布施设。」

于是幻士仁贤、梵王、帝释、四天王、诸助供者,擎化食供养世尊及比丘众。

于是贤者大迦叶说偈言:

「如今所设座,  及其处上者;
 定意为平等,  善哉施无上。」

舍利弗颂曰:

「如今供具心,  及其受者意;
 如是常等觉,  是疾毕信施。」

须菩提颂曰:

「是施无所施,  受者无所受;
 其有应是行,  是为毕信施。」

阿难颂曰:

「是施为尊乘,  食者无有心;
 其身意无着,  是为世众祐!」

于是光英菩萨曰:

「譬如彼幻士,  仁贤现此化;
 一切世亦然,  愚者不及解。」

光造菩萨曰:

「譬如坐树下,  悉以幻化作;
 所有幻亦空,  适等无差异。」

师子菩萨曰:

「不闻师子吼,  小兽树间鸣;
 师子适震吼,  驰走窜十方。
 仁贤卿有恨,  以幻惑人民;
 如来所现幻,  众魔不能当。」

师子意菩萨曰:

「是饭食化作,  供助者亦幻;
 食饭者皆化,  善哉祠无上。」

慈氏菩萨曰:

「油醍醐浇火,  其明益炽盛;
 仁贤幻如是,  佛幻为普现。」

软首童子曰:

「譬如本此处,  一切皆化造;
 仁贤所兴幻,  欺诳惑众人。
 一切法如是,  本为悉平等;
 不觉了当来,  愚痴行生死。」

于是世尊欲劝化幻士仁贤,则于讲堂之东化造殿舍,长者处其中,谓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我供养沙门瞿昙及比丘僧。」长者答:「幻士!勿说是言,今者世尊在王阿阇世宫而食,及比丘众。」时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及僧在王宫食。

时,佛复化作长者来入讲堂,问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今供佛及僧。」长者答曰:「勿说是言,今佛及僧游于异道分卫。」时仁贤承佛威神,见佛之众于异道分卫。

复有长者到仁贤所曰:「今何所作?」答曰:「供佛及众。」长者答曰:「勿说是言,今世尊在耆域医王后园,为四部众讲说经道。」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在耆域后园,为四部众讲法。

时,天帝释谓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我供佛及众。」帝释答曰:「勿说是言,今者如来在忉利天昼夜树下为诸天人讲法。」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在忉利天为天人说法。幻士仁贤见诸树上,枝、叶、花、实皆有宝座,如来相好具足,僧众围绕,在诸化师子座上。四天王、帝释梵王,而化师子座皆见坐如来;并王舍城诸街、里、巷、舘、宇,皆见如来遍诸佛世尊前,皆见仁贤悔过自韪。

时,仁贤目之所覩,不复见余但见如来,幻士喜踊即生善心,用欢喜故得佛意三昧,从定意起,叉手于佛前,以颂问佛曰:

「今我覩见,  如来神足;  发意之顷,
 化若干佛。  其数百千,  复过是限;
 若江河沙,  诸佛如是。  我本自谓,
 广学幻术;  于阎浮利,  无与等者。
 今日观见,  佛之神足;  计挍譬喻,
 不可为比。  今我目覩,  不复见余;
 普见诸佛,  相好庄严。  是故今我,
 欲问法王,  何许是佛?  唯愿尊说。
 奉事何佛?  为第一供。  施何所佛?
 功德最大。  何所清净?  受施众祐!
 愿为说是,  平等普见。  我今首过,
 一切所犯;  身所试佛,  世雄导师。
 其于尊人,  不行恭敬;  是为自弃,
 不得所愿。  诸天已闻,  及与帝释!
 于是众会,  一切普达。  我今为发,
 菩萨之心;  用一切故,  今悉度脱。
 今我为请,  一切众生;  皆使饱满,
 甘露安隐。  令睡瞑者,  疾得觉悟;
 逮得奇特,  智慧灯明。  谁能化变,
 如是所现?  闻其所言,  安定柔软。
 其慧无碍,  导行最上;  彼不生心,
 道意最尊。  愿为我说,  微妙道行;
 为奉何尊,  疾逮佛道?  云何如是,
 为具足行?  一切弟子,  所不能及。
 无行之行,  德为何类?  正义云何?
 而谛听闻。  何谓所乐,  礼节经行?
 云何而发,  所生无疑?  云何精进,
 闻受无厌?  何时逮得,  坚固听闻?
 云如之何,  讲说法教?  何谓光耀,
 法皆照人?  云何施道,  而得慈行?
 云何得立,  无异之心?  何谓祠祀,
 所在充备,  于众人民,  为坚固慈?
 云何善师?  当奉习效;  云何恶友?
 而当远离。  云何得往?  见佛世尊!
 已得见值,  云何供养?  当学何学,
 得为上尊?  云何精学,  而得智慧?
 云何于戒,  而为清净?  云何逮得,
 三昧定意?  何所施设,  成严净行?
 云何舍离,  非法之义?  云何于道,
 而伏其意;  示现降魔,  欲尘系缚?
 云何听受,  思惟经义;  其心不舍,
 一切众生?  云何教化,  人物群黎;
 坚固奉德,  无所行处?  云何于人,
 而不舍行;  善权慈心,  仁爱之迹?
 云何神通,  而得具足?  何谓意志,
 道心尊特?  云何一切,  得成所愿;
 逮得分别,  总持法忍;  辩才清净,
 行不退转;  深奥之意,  解义第一?
 云何于是,  得极过度;  已得道证,
 微妙晓了;  一切皆知,  是佛道行;
 于道坚住,  而不动转?  唯愿说是,
 上妙之义;  诸通之慧,  明智如海。
 世尊愍伤,  愿为我说;  我思逮得,
 坚固奉行。」

于是佛为幻士仁贤说偈曰:

「其能解知,  一切法化;  彼则能化,
 亿百千佛。  亦能化至,  亿千佛国;
 所至到处,  度亿群生。  如卿仁贤!
 以无形色;  能示现色,  覩无央数。
 彼无有起,  亦无有灭;  不见有来,
 亦无去处。  如是仁贤!  其佛、正士;
 化现佛身,  及比丘僧。  无所从来,
 不见住处;  智不思议,  是佛神足。
 譬如所幻,  因缘等一;  现有象马,
 车步行人。  无有坐者,  亦无所至;
 是颠倒事,  人谓为正。  诸佛如是,
 无有色身;  亦无形像,  不行无处。
 自见身者,  求索处所;  寤不觉者,
 除去众想。  佛无色貌,  离于相好;
 不起种姓,  观不可见。  无有音声,
 及以言说;  无心意识,  离所思念。
 如佛所觉,  实为以来;  三世悉空,
 想无所起。  常不生想,  已见本净;
 彼无有法,  其德皆吉。  佛之所生,
 本净无数;  无有四大,  亦无荫盖。
 彼之所住,  不动无着;  不能晓了,
 智慧之眼。  如我所觉,  为得见佛;
 其人未曾,  得见世尊!  见无所见,
 为覩导师;  譬如举手,  探捉虚空。
 如卿仁贤!  所见诸佛;  悉为一义,
 当平等定。  我亦如是,  余佛无异;
 一切正慧,  其相平等。  其戒清净,
 三昧平等;  定意智慧,  解脱平等。
 于是慧等,  度知见事;  一切诸力,
 佛之名德。  空义平等,  及道行迹;
 一切诸法,  所住无碍。  一切如幻,
 本净解脱;  无所成就,  所起严净。
 仁贤当知,  供一佛已;  为已奉事,
 十方诸佛。  于此如是,  法平等故;
 求索若干,  终不可得。  一切能净,
 人之信施;  一切所施,  皆大德果。
 一切清净,  起法平等;  佛无若干,
 亦无差特。  一切皆悉,  审为是佛!
 有颠倒行,  则不见佛。  今是诸佛,
 所示形像;  一切皆尽,  平等无处。
 如卿仁贤!  念所见佛!  譬若如仁,
 所造化作。  喻观五阴,  亦当如是!
 凡着诸盖,  及与愚痴。  其是无生,
 不实无有;  于此无处,  亦无所立。
 是不可见,  亦无有色;  谛观是已,
 不得久住。  五阴自然,  于是如幻;
 众生诤讼,  自贪身相。  无相之相,
 所可现相;  正觉佛道,  远如复远。
 虚妄之法,  起众想处;  生众因缘,
 无形之树。  造发众事,  若干种意;
 断诸受想,  是为本无。  其知因缘,
 及所作为;  彼即了法,  逮得离欲。
 离欲法已,  即识知如;  即得见道,
 其眼清净。」

佛说此偈时,幻士仁贤得柔顺法忍;五千人未曾发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二百天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于是佛食化饭已,欲增益仁贤信施之德,便说偈言:

「如是不想报,  所与者得净;
 一切施等具,  仁贤德满足。」

贤者大目揵连白佛言:「唯愿世尊!令化讲堂得住昼夜七日,使不灭没。」佛即以威神,令化讲堂昼夜七日住立不灭,庄严如故。

时,佛从坐起,与比丘及诸菩萨、天、龙、鬼、揵沓惒,往诣佛所听受经法。于是仁贤往到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却叉手住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有几道行所可住处,得至道场晓了正义?」

于是佛告仁贤:「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菩萨道场。」于是仁贤!与诸大众受教而听。

佛言:「菩萨有四事住于道,得至道场:一曰、心常习诸通慧;二曰、不舍一切人;三曰、求功德无有厌;四曰、护诸法常行精进;是为四,得至道场。

「复有四清净行,得至道场:一曰、护戒清净;二曰、意性清净;三曰、慧清净;四曰、所生清净;是为四。

「复有四事法,弟子、缘觉所不能及:一曰、其行过于四禅;二曰、其心多所入;三曰、行大哀于众生;四曰、辩才之音若干种;是为四。

「复有四威仪行:一曰、乐于闲居远离众閙;二曰、往于彼行慈念众生;三曰、无谀谄邪行、无所至到;四曰、求于道行;是为四。

「复有四,所问无碍无能断截:一曰、不惜身命;二曰、心常欢悦;三曰、弃贡高;四曰、常奉行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所行具足:一曰、常知时节;二曰、随人所喜而现教;三曰、常知羞惭;四曰、知止足;是为四。

「复有四事,意行平等:一曰、随人所应而恭敬教授;二曰、所愿大智慧所应教授;三曰、不说他人长短;四曰、见说短者慈心向之,不怀结怨;是为四。

「复有四事,名德具足莫不闻知:一曰、自学深慧并施教他人;二曰、有来问事悉遣彼疑;三曰、常护正法;四曰、佛之意力而不可尽;是为四。

「复有四事,博闻坚强:一曰、闻法则解所归;二曰、所闻法乐不贪家怀居;三曰、闻已广宣咸为人说;四曰、已闻起贤圣解说,向佛道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讲说经法名德流行:一曰、先办众事后受以卫之食;二曰、得利养、衣被、饭食、床卧、医药、降伏魔力;三曰、昼夜乐法为诸天所护;四曰、不轻娆他人;是为四。

「复有四事,光辉众会身得自在:一曰、少于所欲;二曰、知止足;三曰、微妙柔软;四曰、身自奉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得明慧利说法无异:一曰、拔济生死之惧;二曰、不希求世供养之利;三曰、常护他人;四曰、常住道愿;是为四。

「复有四事法,有反复知报善恶:一曰、劝化人使发道意;二曰、不失所成立之功;三曰、自敬念迎当来慈;四曰、常诣正士、法师;是为四。

「复有四事不坏慈:一曰、具足忍力;二曰、不诱娆他人眷属;三曰、不舍大哀;四曰、求脱罪福因缘,志在于道;是为四。

「复有四事习于慈行:一曰、常合和人;二曰、性行柔顺;三曰、其行具足;四曰、所有稍稍近道;是为四。

「复有四事,知是恶师:一曰、教人为小道;二曰、教人坏菩萨意;三曰、教求名闻,增益不善之法;四曰、教远离功德善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与世尊诸佛共会:一曰、常一其心;二曰、常说诸佛世尊功德;三曰、奉清净之戒;四曰、志性不舍本愿;是为四。

「复有四事法,称其德行,供养菩萨及如来尊,不以懈倦:一曰、所供养佛最尊众祐;二曰、其有见我亦当效行;三曰、见如来道意得坚固;四曰、得见三十二大人之相其功德本,使成善权;是为四。

「复有四事,观经义学菩萨戒行得至尊上:一曰、过度恶道;二曰、常劝立善道;三曰、恭敬如来;四曰、具足所愿;是为四。

「复有四事学:一曰、不舍道意;二曰、等于一切;三曰、求度无极;四曰、护无数诸佛法使不断绝;是为四。

「复有四事,行清净戒:一曰、奉行少事;二曰、解了空行;三曰、不犯邪见狐疑;四曰、无犹豫心;是为四。

「复有四事,三昧种性:一曰、不习土地语言;二曰、心清净无着;三曰、成功德本;四曰、稍近佛道;是为四。

「复有四事,应清白行:一曰、兴诸善本;二曰、其心宴寂,行无所着;三曰、所见随其脱门;四曰、寂定于道义;是为四。

「复有四事,弃瑕秽心:一曰、恐畏生死常专其行;二曰、欲求解脱功德之本;三曰、于安隐无所造立;四曰、心无所起;是为四。

「复有四事,降伏其心:一曰、以一人之故,当来亿百千数游在生死;二曰、知一切人心所念,为断尘劳随其本愿而为说法;三曰、悉弃捐诸不善法,奉行众善坐于道场降伏魔兵,逮得无上正真之道;四曰、声告三千大千世界为其说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降伏魔怨:一曰、观视幻法清净之行;二曰、逮得不起法忍;三曰、截断诸无慧之事;四曰、已离生死奉修正行;是为四。

「复有四事,思惟经义:一曰、因缘法起不为无缘;二曰、兴立深法而无有人;三曰、观视空法而无所起;四曰、自然无想悉为处寂;是为四。

「复有四事,心不舍菩萨法:一曰、不舍本愿;二曰、忍于苦恼;三曰、不惜身命;四曰、不舍四恩行;是为四。

「复有四事,法开化人:一曰、衣食布施应为说法;二曰、数数劝使坚固;三曰、自在安隐之业;四曰、立他人善本;是为四。

「复有四事,安谛受法而摄奉行:一曰、善本虽少心不轻念;二曰、常奉行安隐行;三曰、布施、调意修善具足;四曰、奉承经义使一切归趣安隐;是为四。

「复有四事,得入道行:一曰、逮得神通;二曰、成就正慧;三曰、在大道心深入无量;四曰、一切所造但习空行不着解脱;是为四。

「复有四事,奉修慈心:一曰、救护幻化之人;二曰、常开导人使持法;三曰、度脱幻者;四曰、使得无为;是为四。

「复有四事,奉修哀心:一曰、为恶道故而作亲友,使得入道而为兴哀;二曰、使离恶罪教令修善;三曰、教求小道者劝发大乘;四曰、设行哀者,为一切众生而摄此哀;是为四。

「复有四事,行善权方便:一曰、一切心向道意在前;二曰、不舍尘劳心,况善权方便心;三曰、观一切人及众邪见,悉为法器;四曰、见一切法悉为佛法,自然得最正觉,念行诸三昧逮得善解脱;是为四。

「复有四事,逮神通行:一曰、常轻其身及本净意;二曰、轻心自然如幻;三曰、所作唯造立法;四曰、寂然一心而无愦乱;是为四。

「复有四事,得分别法句:一曰、念成慧义不为严饰;二曰、唯求取法而不取人,不起无所灭;三曰、知一切无尽不可尽;四曰、所说于文字无着无缚;是为四。

「复有四事,逮得总持:一曰、不厌博闻,常敬法师;二曰、常行精进为人说经;三曰、晓近一切法句而不失义;四曰、又使入如来之法;是为四。

「复有四事,逮得法忍:一曰、度不度者;二曰、解未脱者;三曰、一切乐法;四曰、不断善行;是为四。

「复有四事,逮得辩才:一曰、见他法师所说,不求其短;二曰、听採法义,不以贡高;三曰、不自称誉;四曰、见少智未学不以轻易;是为四。

「复有四事,行不退转:一曰、不退于淫怒痴;二曰、于众生之行不退转;三曰、于一切不善法而不退转;四曰、解最正觉而不退转;是为四。

「复有四事,解深义:一曰、晓十二因缘;二曰、自然解得佛道为正谛觉;三曰、一切法一义其义悉空;四曰、悉解佛道;是为四。

「复有四事,得成所愿:一曰、戒忍清净;二曰、净除恶道;三曰、质朴无有谀谄;四曰、如善权方便随其本行;是为四。

「复有四事,得成诸度无极不退转法:一曰、以一波罗蜜悉入诸度无极;二曰、善权使一切人皆入,一切人亦无有;三曰、见一切法悉为一法,离诸所欲;四曰、见一切佛悉为一佛,以法身故;是为四,得成诸度无极不退转法。」

佛说四事句时,幻士仁贤得不起法忍,欢喜踊跃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

时,佛见幻士仁贤心所念便笑。贤者阿难以偈赞佛而问曰:

「差特无量威,  慧事踰日月;
 三世悉闻名,  德称度无极。
 所知了三达,  佛以逮自在;
 今佛何故笑?  唯愿为解说。
 一切众生类,  住立若所立;
 已见诸人心,  人尊无所着。
 其于下中上,  如是为悉净;
 今佛所笑者,  唯愿解说之!
 诸天闻其声,  真陀人亦然!
 帝释、阿须伦!  乾陀、摩睺勒!
 梵天亦如是,  其声寂清净;
 彼诸所有音,  终不与佛等。
 月所出光明,  及日摩尼珠,
 其帝释光明,  一切光及梵,
 其明悉蔽歇,  为尽不复现;
 佛出光明时,  悉照诸佛国。
 已解诸深法,  静然为空寂;
 其无有吾我,  亦无有寿命。
 不有亦不无,  悉损是二事;
 尊皆令世吉,  所游如月光。
 于此唯发心,  立意遵妙道;
 今谁于佛道,  安定住正法?
 所以得受身,  归命佛宝尊;
 善哉唯愿说,  今日所笑意。
 佛说义清净,  为诸弟子故;
 佛尊为安隐,  其光普日照。
 为异学故说,  辟支诸佛义;
 若为求佛者,  志尊上妙法。
 总持等无疑,  于是天中天;
 唯愿为解说,  所应得佛道。」
 此色佛光炎,  清净灭垢秽;
 还来绕佛身,  顶上没不现。

尔时,佛告贤者阿难:「宁见幻士仁贤乎踊在虚空?」

对曰:「已见世尊!」

佛言:「阿难!族姓子仁贤!却后九万二千劫当得作佛,名严净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名曰大净,劫曰幻化。其严净王如来大净世界,人民众多,安隐快乐,五穀丰贱,其土平博,无有丘墟,日月光照,种种树木皆以庄严,众香具足常悬幢幡。其国人民如意所愿,皆见佛土严净,所有自然,譬如第二忉利天上七宝宫殿。其国人民皆见国土安雅,生彼佛国者皆求上愿志于大乘。严净王如来住世万岁,般泥洹后行法住亿岁。临佛灭度,有菩萨名曰闻称,佛授其决:『我灭度后,是闻称菩萨当得作佛,名曰普达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时,族姓子仁贤从虚空下,稽首佛足,白佛言:「佛是我师,导御善道。唯世尊!我与无数亿百千人,归命等正觉及法、比丘僧。若如来本无,诸佛本无无异,其如者无坏,如者无动、如者无想念、如者无所起、如者无行、如者无二,如来本无亦复如是!我因是成就。」

于是贤者阿难问族姓子仁贤:「于如来法为何所得,乃说如来本无?今卿远离于本无事?」

答曰:「一切法皆弃离,尔乃兴如来法。于阿难意云何?如来皆了本无致等正觉,以故如来本无无坏者,我亦得之,一切人亦逮本无。唯贤者意云何?如来法为有二乎?唯阿难!法无二无二,有想者其识若干。所以者何?捐舍众想乃成佛慧。」

尔时,阿难白佛言:「唯世尊!族姓子仁贤宁当复持本所幻化,迷惑诸天人不耶?」

佛告阿难:「于是仁贤入法智慧之幻。所以者何?用明智辩才故也。」

时,世尊告族姓子仁贤:「卿宁能化或诸天世人?」

对曰:「唯然!如佛所惑化,我亦如是。所以者何?解无我者是为大行,号有人名无寿命,无有人而言有人,如来无字亦不处道场。何所法中有去没去,而说法有去来?教法无般泥洹而现泥洹法?是故世尊说平等行,便能化惑诸天世人,为说如来功德平等。」

时,佛赞族姓子仁贤:「善哉善哉,仁贤!如卿所说,为大化惑说无音声法。」

时仁贤从佛求出家。佛告弥勒菩萨:「汝下幻士鬓发,令作沙门。」弥勒受教,即使仁贤为出家。志已还白佛言:「唯然世尊!是非菩萨形貌色像,亦非沙门。所以者何?其有菩萨成诸通慧,处于三界教化群生,是为菩萨出家也。」说是语时,五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二百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贤者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斯经,以何奉行之?」

佛告阿难:「是经名『授幻士仁贤决』,又名『稍入至佛道』。」佛言:「阿难!其有菩萨欲得见佛,为一切故,当受是经持讽诵读,当旷其志为他人说。所以者何?其于是法菩萨求道,是为大乘平等经法,以故是经名曰『稍入道义』。」

佛告阿难:「我以是经嘱累汝,心念口讽,执持经卷,若闻奉行,众恶反趣,当知其人曾见五百佛然后得佛道。」

时,族姓子仁贤白佛言:「其受是经,皆本功德。唯然世尊!我本亦学。所以者何?闻是经者,皆前善本善权,我心如是!」

佛说经已,族姓子仁贤、比丘贤者阿难,一切众会,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民,闻经欢喜,稽首而退。

佛说幻士仁贤经


上篇: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下篇:佛说决定毗尼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宝积部目录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发觉净心经

发觉净心经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隋言志...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

佛说护净经

佛说护净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往昔,佛共阿难行,遇值...

净土或问

净土或问序 参禅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禅主见性。...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龙施女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

【注音版】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孛经抄

佛说孛经抄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

吃蔬菜的五大误区

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每...

《金刚经》让你悟理见性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

【推荐】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

猎人与猴子

心中有大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大爱就像温暖柔和...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推荐】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可以同时修多个法门吗

问: 师父,一个修行人可否同时修几个法门?其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