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背舍义第三十四(卷二十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八背舍者,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背舍。

内无色,外观色,是第二背舍。

净背舍,身作证,第三背舍。

四无色定及灭受想定,是五。

合为八背舍。

背是净洁五欲,离是着心,故名「背舍」。

不坏内、外色:不内外灭色相——以是不净心观色,是名初背舍。

坏内色,灭内色相;不坏外色,不灭外色相——以是不净心观外色,是第二背舍。

是二皆观不净:一者、观内、观外;二者、不见内,但见外。何以故?众生有二分行:爱行、见行。

爱多者着乐,多缚在外诸结使行。见多者,多着身见等行,为内结使缚。以是故,爱多者观外色不净;见多者观自身不净坏败故。

复次,行者初心未细摄,系心一处难,故内外观;渐习调柔,能内坏色相,但观外。

问曰:

若无内色相,谁当观外?

答曰:

是为得解道,非实道。行者念未来死及火烧、虫噉,埋着土中,皆磨灭。若现在观,亦分别是身,乃至微尘皆无,是名「内无色相外观色」。

问曰:

二胜处见内外色,六胜处但见外色;一背舍见内外色,二背舍但见外色,何以故但内有坏色相,外色不能坏?

答曰:

行者眼见是身有死相,取是未来死相以况今身,外四大不见灭相故,难可观无故,不说外色坏。

复次,离色界时,是时亦不见外色。

「净背舍身作证」者,不净中净观,如八胜处说。前八一切处观清净:地、水、火、风及青、黄、赤、白。

观青色如青莲华,如金精山,如优摩伽华,如真青婆罗捺衣。

观黄、赤、白,各随色亦复如是,总名「净背舍」。

问曰:

若总是净背舍,不应说一切处!

答曰:

背舍是初行者;胜处是中行;一切处是久行。

不净观有二种:一者、不净,二者、净。

不净观中:二背舍、四胜处。净观中:一背舍、四胜处、八一切处。

问曰:

行者以不净为净,名为颠倒;净背舍观云何不颠倒?

答曰:

女色不净妄见为净,是名颠倒。净背舍观一切实青色广大,故不颠倒。

复次,为调心故净观;以久习不净观,心厌。以是故习净观,非颠倒,亦是中不着故。

复次,行者先观身不净,随身法所有内外不净,系心观中,是时生厌,淫、恚、痴薄,即自惊悟:「我为无目,此身如是,云何生着?」摄心实观,无令复错。心既调柔,想身皮、肉、血、髓不净;除却,唯有白骨,系心骨人,若外驰散,摄之令还;深摄心故,见白骨流光,如珂如贝,能照内外诸物,是为净背舍初门。然后观骨人散灭,但见骨光,取外净洁色相。

复次,若金刚、真珠、金银宝物,若清净地,若净水,如无烟、无薪、净洁火,若清风无尘。诸青色,如金精山;诸黄色,如瞻卜花;诸赤色,如赤莲华;诸白色,如白雪等。取是相,系心净观,随是诸色,各有清净光曜。是时行者得受喜乐,遍满身中,是名净背舍。

缘净故,名为「净背舍」。

遍身受乐,故名为「身证」。

得是心乐,背舍五欲,不复喜乐,是名「背舍」。

未漏尽故,中间或结使心生,随着净色;复勤精进,断此着故,如是净观从心想生。譬如幻主观所幻物,知从己出,心不生着,能不随所缘。

是时「背舍」变名「胜处」。

于净观虽胜,未能广大,是时行者还取净相:

用背舍力及胜处力故,取是净地相,渐渐遍满十方虚空;水、火、风亦尔。

取青相,渐令广大,亦遍十方虚空;黄、赤、白亦如是。

是时,「胜处」复变为「一切处」。

是三事一义,转变有三名。

问曰:

是三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是实观?是得解观?

若实观,身有皮肉,何以但见白骨?又三十六物合为身法,何以分别散观?四大各自有相,何以灭三大,但观一地大?四色非尽是青,何以都作青观?

答曰:

有实观,亦有得解观。身相实是不净,是为实观。外法中有净相,种种色相,是为实净。观净、不净,是为实观。

以此少许净,广观一切皆是净;取是一水,遍观一切皆是水;取是少许青相,遍一切皆是青。如是等,是为得解观,非实。

四无色背舍,如四无色定中观。欲得背舍,先入无色定,无色定是背舍之初门;背舍色,缘无量虚空处。

问曰:

无色定亦尔,有何等异?

答曰:

凡夫人得是无色定,是为无色;圣人深心得无色定,一向不回,是名背舍。

余残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

背灭受想诸心心数法,是名灭受想背舍。

问曰:

无想定何以不名背舍?

答曰:

邪见者,不审诸法过失,直入定中,谓是涅槃;从定起时,还生悔心,堕在邪见,是故非背舍。

灭受想患厌散乱心故,入定休息,似涅槃法着身中得,故名「身证」。

「八胜处」者: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色胜知胜观,是名初胜处。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色胜知胜观,是名第二胜处。

第三、第四亦如是,但以「内无色相,外观色」为异。

内亦无色相,外观诸色青、黄、赤、白是为八胜处。

「内有色相,外观色」者:内身不坏,见外缘;「少」者,缘少故名「少」。观道未增长故观少因缘;观多畏难摄故。譬如鹿游未调,不中远放。

「若好若丑」者,初学系心缘中,若眉间、若额上、若鼻端,内身不净相;内身中不净相观外诸色,善业报故名「好」;不善业报故名「丑」。

复次,行者如从师所受,观外缘种种不净,是名「丑色」。

行者或时忆念忘故,生净相,观净色,是名「好色」。

复次,行者自身中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二种:一者、能生淫欲,二者、能生瞋恚。能生淫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于缘中自在:「胜知、胜见」。行者于能生淫欲端正色中,不生淫欲;于能生瞋恚恶色中,不生瞋恚。但观色四大因缘和合生,如水沫不坚固——是名「若好若丑」。

「胜处」者,行者住是不净门中,淫欲、瞋恚等诸结使来能不随,是名「胜处」——胜是不净中净颠倒等诸烦恼贼故。

问曰:

行者云何内色相外观色?

答曰:

是八胜处,深入定心调柔者可得。行者或时见内身不净,亦见外色不净。不净观有二种:一者、三十六物等种种不净;二者、除内外皮肉五藏,但观白骨如珂如雪。三十六物等观是名「丑」;如珂如雪观是名「好」。

行者内、外观时,心散乱,难入禅;除自身相,但观外色,如《阿毗昙》中说:行者以得解脱观,见是身死;死已,举出塚间,若火烧、若虫噉,皆已灭尽,是时但见虫、火,不见身,是名「内无色相外观色」。

行者如教受观身是骨人,若心外散,还摄骨人缘中。何以故?是人初习行,未能观细缘故,是名「少色」。行者观道转深增长,以此一骨人,遍观阎浮提皆是骨人,是名为「多」。还复摄念观一骨人,以是故名「胜知胜见」。

复次,随意五欲中男女相、净洁相,能胜故名为「胜处」。譬如健人乘马击贼,能破是名为「胜」;又能制御其马,是亦名「胜」。行者亦如是,能自于不净观中,少能多多能少,是为「胜处」;亦能破五欲贼,亦名「胜处」。

内未能坏身,外观色若多、若少、若好、若丑,是初第二胜处。

内坏身无色相,观外色若多、若少、若好、若丑,是第三、第四胜处。

摄心深入定中,坏内身,观外净缘青、青色,黄、赤、白、白色,是为后四胜处。

问曰:

是后四胜处、十一切处中青等四处,有何等异?

答曰:

青一切处,能普缘一切令青;是胜处若多、若少随意观,不令异心夺,「观」胜是缘,名为胜处。譬如转轮圣王遍胜四天下,阎浮提王胜一天下而已。一切处普遍胜一切缘;胜处但观少色能胜,不能遍一切缘。

如是等,略说八胜处。

「十一切处」者,背舍、胜处已说。此以「遍满缘」故,名「一切处」。

问曰:

何以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不名一切处?

答曰:

是得解之心。「安隐快乐、广大、无量、无边虚空处」,是佛所说;一切处中皆有识,能疾缘一切法故,一切法中皆见有识——以是故,二处立一切处。

「无所有」中,无物可广,亦不得快乐,佛亦不说是「无所有」无边无量。「非有想非无想处」心钝,难得取相令广大。

复次,虚空处近色界,亦能缘色;识处能缘缘色。又识处起能超入第四禅,第四禅起超入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远,无色因缘故,非一切处。

是三种法,皆行得。

胜处、一切处是有漏。初三背舍、第七、第八背舍是有漏;余残或有漏、或无漏。

初二背舍、初四胜处,初禅、二禅中摄。净背舍、后四胜处、八一切处,第四禅中摄。

二一切处即名说空处空处摄,识处识处摄。

前三背舍、八胜处、八一切处,皆缘欲界。

后四背舍缘无色界及无漏法诸妙功德,在根本中,若无色根本不缘下地故。

灭受想定,非心心数法故无缘。

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但缘无色四阴及无漏法。

「九次第定」者:从初禅心起,次第入第二禅,不令余心得入,若善若垢,如是乃至灭受想定。

问曰:

余者亦有次第,何以但称「九次第定」?

答曰:

余功德皆有异心间生,故非次第。此中深心智慧利,行者自试其心,从一禅心起,次入二禅,不令异念得入;于此功德心柔软,善断法爱故,能心心相次。是次第,二是有漏;七或有漏或无漏。

禅中间、未到地不牢固。又是圣人所得,又此大功德不在边地,是故无次第。

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声闻法中略说。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九相义第三十五

【经】

「九相: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烧相。」

【论】

问曰:

应当先习九相离欲,然后得诸禅;何以故诸禅定后,方说九相?

答曰:

先说果报,令行者心乐。九相虽是不净,人贪其果报,故必习行。

问曰:

行者云何观是胀相等九事?

答曰:

行者先持戒清净,令心不悔故,易受观法,能破淫欲诸烦恼贼。观人初死之日:辞诀言语,息出不反,奄忽已死;室家惊恸,号哭呼天,言说方尔,奄便那去!气灭身冷,无所觉识。此为大畏,无可免处。譬如劫尽,火烧无有遗脱。如说:

 「死至无贫富,  无勤修善恶,
  无贵亦无贱,  老少无免者。
  无祈请可救,  亦无欺诳离,
  无捍挌得脱,  一切无免处!」

死法名为永离恩爱之处,一切有生之所恶者;虽甚恶之,无得脱者。我身不久,必当如是,同于木石,无所别知。我今不应贪着五欲,不觉死至,同于牛羊;牛羊禽兽,虽见死者,跳腾哮吼,不自觉悟。我既得人身,识别好丑,当求甘露不死之法。如说:

 「六情身完具,  智鉴亦明利;
  而不求道法,  唐受身智慧。
  禽兽亦皆知,  欲乐以自恣;
  而不知方便,  为道修善事。
  既已得人身,  而但自放恣;
  不知修善行,  与彼亦何异!
  三恶道众生,  不得修道业;
  已得此人身,  当勉自益利!」

行者到死尸边,见死尸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心生厌畏;我身亦当如是;未脱此法,身中主识役御此身、视听、言语、作罪、作福,以此自贵,为何所趣?而今但见空舍在此!是身好相,细腰姝媚,长眼直鼻,平额高眉,如是等好,令人心惑;今但见膖胀,好在何处?男女之相亦不可识。作此观已,呵着欲心,此臭屎囊膖胀可恶,何足贪着?

死尸风热转大,裂坏在地,五藏、屎尿、脓血流出,恶露已现。行者取是坏相,以况己身:「我亦如是,皆有是物,与此何异?我为甚惑,为此屎囊、薄皮所诳;如灯蛾投火,但贪明色,不知烧身。已见裂坏,男女相灭,我所着者,亦皆如是。」

死尸已坏,肉血涂漫。

或见杖楚死者,青瘀、黄、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观所着者,若赤白之色,净洁端正,与此何异?

既见青瘀黄赤,鸟兽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脓烂,种种虫生。行者见已,念此死尸本有好色,好香涂身,衣以上服,饰以华綵;今但臭坏,脓烂涂染,此是其实分;先所饰綵,皆是假借。

若不烧不埋,弃之旷野,为鸟兽所食。乌挑其眼,狗分手脚,虎狼刳腹,分掣爴裂。残藉在地,有尽不尽。行者见已,心生厌想,思惟:「此尸未坏之时,人所着处;而今坏败,无复本相,但见残藉,鸟兽食处,甚可恶畏。」

鸟兽已去,风日飘曝,筋断骨离,各各异处。行者思惟:「本见身法,和合而有身相,男女皆可分别;今已离散,各在异处,和合法灭,身相亦无,皆异于本,所可爱着,今在何处?」

身既离散,处处白骨,鸟兽食已,唯有骨在;观是骨人,是为骨相。

骨相有二种:一者、骨人筋骨相连,二者、骨节分离。筋骨相连破男女、长短、好色、细滑之相;骨节分离,破众生根本实相。

复有二种:一者、净,二者、不净。净者,久骨白净,无血无腻,色如白雪;不净者,余血涂染,腻膏未尽。

行者到尸林中,或见积多草木,焚烧死尸,腹破眼出,皮色燋黑,甚可恶畏。须臾之间,变为灰烬。行者取是烧相,思惟:「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华,五欲自恣;今为火烧,甚于兵刃!此尸初死,形犹似人,火烧须臾,本相都失。一切有身皆归无常;我亦如是。」

是九相,断诸烦恼,于灭淫欲最胜;为灭淫欲故,说是九相。

问曰:

无常等十想,为灭何事故说?

答曰:

亦为灭淫欲等三毒。

问曰:

若尔者,二相有何等异?

答曰:

九相为遮未得禅定,为淫欲所覆故;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

九相如缚贼;十想如斩杀。

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

复次,是十想中,不净想摄九相。

有人言:十想中,不净想、食不净想、世间不可乐想,摄九相。

复有人言:十想、九相;同为离欲,俱为涅槃,所以者何?

初死相,动转、言语须臾之间,忽然已死;身体膖胀,烂坏分散,各各变异,是则无常。

若着此法,无常坏时,是即为苦。若无常、苦、无得自在者,是则无我。不净、无常、苦、无我,则不可乐,观身如是。

食虽在口,脑涎流下,与唾和合成味,而咽与吐无异,下入腹中,即是食不净想。

以此九相观身无常,变异,念念皆灭,即是死想。

以是九相厌世间乐,知烦恼断,则安隐寂灭,即是断相。

以是九相遮诸烦恼,即是离想。

以是九相厌世间故,知此五众灭,更不复生,是处安隐,即是尽想。

复次,九相为因,十想为果。是故先九相,后十想。

复次,九相为外门,十想为内门,是故经言:「二为甘露门:一者、不净门,二者、安那般那门。」

是九相,除人七种染着:

或有人染着色:若赤、若白、若赤白、若黄、若黑。

或有人不着色,但染着形容:细肤、纤指、修目、高眉。

或有人不着容、色,但染着威仪:进、止、坐、起、行、住、礼拜、俯仰、扬眉、顿睫、亲近、按摩。

或有人不着容、色、威仪,但染着言语、软声、美辞、随时而说,应意、承旨,能动人心。

或有人不着容、色、威仪、软声,但染着细滑、柔肤软肌,热时身凉,寒时体温。

或有人皆着五事。

或有人都不着五事,但染着人相,若男若女。虽得上六种欲,不得所着之人,犹无所解,舍世所重五种欲乐而随其死。

死相多除威仪、语言爱。

膖胀相、坏相、噉相、散相,多除形容爱。

血涂相、青瘀相、脓烂相,多除色爱。

骨相、烧相,多除细滑爱。

九相除杂爱,及所着人爱。

噉相、散相、骨相偏除人爱;噉残离散白骨中,不见有人可着。

以是九相观离爱心,瞋痴亦微薄。不净中净颠倒,痴故着是身。今以是九相,披析身内,见是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则贪欲薄;贪欲薄则瞋亦薄。所以者何?人以贪身故生瞋,今观身不净,心厌故不复贪身,不贪身故,不复生瞋。

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动,渐渐增进其道,以金刚三昧,摧碎结山。九相虽是不净观,依是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尸,溺人依以得渡。

问曰:

是九相有何性?何所缘?何处摄?

答曰:

取相性,缘欲界身,色相阴摄,亦身念处少分;或欲界摄,或初禅、二禅、四禅摄——未离欲、散心人得欲界系,离欲人心得色界系。

膖胀等八相,欲界、初禅、二禅中摄;净骨相,欲界、初禅、二禅、四禅中摄。三禅中多乐故,无是相。

是九相,是开身念处门,身念处开三念处门,是四念处开三十七品门,三十七品开涅槃城门,入涅槃,离一切忧恼诸苦,灭五阴因缘生故,受涅槃常乐。

问曰:

声闻人如是观,心厌离,欲疾入涅槃;菩萨怜愍一切众生,集一切佛法,度一切众生,不求疾入涅槃故,观是九相,云何不堕二乘证?

答曰:

菩萨于众生心生怜愍,知众生以三毒因缘故,受今世、后世身、心苦痛。是三毒终不自灭,亦不可以余理得灭;但观所着内外身相,然后可除。以是故,菩萨欲灭是淫欲毒故,观是九相。如人怜愍病者,合和诸药以疗之;菩萨亦如是,为着色众生,说是青瘀相等,随其所着,分别诸相,如先说——是为菩萨行九相观。

复次,菩萨以大慈悲心,行是九相,作如是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槃,是为一法门,我不应住此一门,我当学一切法门。」以是故,菩萨行九相无所妨。

菩萨行是九相,或时厌患心起;「如是不净身可恶可患,欲疾取涅槃。」尔时,菩萨作是念:「十方诸佛说: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无常,何况有不净!但为破净颠倒故习此不净,是不净皆从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皆归空相;我今不应取是因缘和合生无自性不净法,欲疾入涅槃。」

经中亦有是说:「若色中无味相,众生不应着色;以色中有味故,众生起着。若色无过罪,众生亦无厌色者;以色实有过恶,故观色则厌。若色中无出相,众生亦不能于色得脱;以色有出相故,众生于色得解脱。」味是净相因缘故,以是故,菩萨不于不净中没、早取涅槃。

九相义,分别竟。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之一

【经】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

【论】

问曰:

何以故九相次第有八念?

答曰:

佛弟子于阿兰若处,空舍、塚间,山林、旷野,善修九相,内、外不净观,厌患其身,而作是念:「我云何担是底下不净屎尿囊?」自随懎然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来恐怖之,欲令其退。以是故,佛次第为说八念。如经中说:

「佛告诸比丘:若于阿兰若处,空舍、塚间,山林、旷野,在中思惟,若有怖畏,衣毛为竪,尔时当念佛: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乃至婆伽婆;恐怖则灭。

「若不念佛,当疾念法:佛法清净,巧出善说,得今世报,指示开发,有智之人心力能解。如是念法,怖畏则除。

「若不念法,则当念僧:佛弟子众修正道,随法行。僧中有阿罗汉向、阿罗汉,乃至须陀洹向、须陀洹,四双八辈;是佛弟子众应供养,合手恭敬,礼拜、迎送,世间无上福田。作如是念僧,恐怖即灭。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与阿修罗斗,在大阵中时,告诸天众:汝与阿修罗斗时,设有恐怖,当念我七宝幢,恐怖即灭。

「若不念我幢,当念伊舍那天子(帝释左面天王也)宝幢,恐怖即除;若不念伊舍那宝幢,当念婆楼那天子(右面天子)宝幢,恐怖即除。」

以是故,知为除恐怖因缘故,次第说八念。

问曰:

经中说三念因缘除恐怖,五念复云何能除恐怖?

答曰:

是比丘自念布施、持戒功德,怖畏亦除。所以者何?若破戒心,畏堕地狱;若悭贪心,畏堕饿鬼及贫穷中。自念我有是净戒、布施,若念净戒、若念布施,心则欢喜,作是言:「若我命未尽,当更增进功德;若当命终,不畏堕恶道!」以是故,念戒施亦能令怖畏不生。

念上诸天皆是布施、持戒果报,此诸天以福德因缘故生彼,我亦有是福德。以是故,念天亦能令怖畏不生。

十六行念安那般那时,细觉尚灭,何况恐怖麁觉?

念死者,念五众身,念念生灭,从生已来,常与死俱,今何以畏死?

是五念,佛虽不说,亦当除恐怖。所以者何?念他功德以除恐怖则难,自念己事以除恐怖则易,以是故佛不说。

问曰:

云何是念佛?

答曰:

行者一心念佛:得如实智慧,大慈大悲成就,是故言无错谬,麁细、多少、深浅,皆无不实;皆是实故,名为「多陀阿伽度」。

亦如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于众生中起大悲心,行六波罗蜜,得诸法相,来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此佛亦如是——是名「多陀阿伽度」。

如三世十方诸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破诸黑闇;心出智慧光明,破众生无明闇冥;功德、名闻亦遍满十方,去至涅槃中;此佛亦如是去。以是故亦名「多陀阿伽度」。

有如是功德故,应受一切诸天、世人最上供养,是故名「阿罗呵」。

若有人言:何以故但佛「如实说」,如「来」如「去」故,「应受」最上供养?以佛得「正遍智慧」故;「正」名诸法不动不坏相,「遍」名不为一法、二法故,以悉知一切法无余不尽,是名「三藐三佛陀」。

是正遍智慧,不从无因而得,亦不从无缘得;是中依智慧、持戒具足故,得正遍智慧。智慧名菩萨从初发意乃至金刚三昧相应智慧;持戒名菩萨从初发意乃至金刚三昧身业、口业清净随意行已——是故名「鞞阇遮罗那三般那」。

若行是二行得善去,如车有两轮;善去者,如先佛所去处,佛亦如是去,故名「修伽陀」。

若有言佛自修其法,不知「我」等事。以是故知世间,知世间因,知世间尽,知世间尽道故,名为「路迦惫」。

知世间已,调御众生,于种种师中最为无上,以是故名「阿耨多罗富楼沙昙藐婆罗提」。

能以三种道灭三毒,令众生行三乘道,以是故名「贳多提婆魔[少/兔]舍」。

若有言:以何事故能自利益无量?复能利益他人无量?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故,名为「佛陀」。

得是九种名号,有大名称,遍满十方,以是故名为「婆伽婆」。

经中佛自说如是名号,应当作是念佛。

复次,一切种种功德,尽在于佛。

佛是劫初转轮圣王摩诃三磨陀等种,阎浮提中智慧威德,诸释子中生,贵性憍昙氏。

生时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梵天王持宝盖、释提桓因以天宝衣承接,阿那婆蹋多龙王、婆伽多龙王以妙香汤澡浴。

生时地六种动,行至七步,安详如象王,观视四方,作师子吼:我是末后身,当度一切众生!

阿私陀仙人相之,告净饭王:

是人足下千辐轮相,指合缦网,当自于法中安平立,无能动、无能坏者。

手中德字,缦网庄严,当以此手安慰众生,令无所畏。

如是乃至肉骨髻相,如青珠山顶,青色光明从四边出。

头中顶相无能见上,若天、若人无有胜者。

白毫眉间跱,白光踰颇梨。

净眼长广,其色绀青。

鼻高直好,甚可爱乐。

口四十齿,白净利好。

四牙上白,其光最胜。

脣上下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

舌薄而大,软赤红色,如天莲华。

梵声深远,闻者悦乐,听无厌足。

身色好妙,胜阎浮檀金。

大光周身,种种杂色,妙好无比。

如是等三十二相具足,是人不久出家,得一切智成佛。

佛身功德如是,应当念佛。

复次,佛身功德,身力胜于十万白香象宝,是为父母遗体力;若神通功德力,无量无限。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内有无量佛法功德故,视之无厌。见佛身者,忘世五欲,万事不忆;若见佛身一处,爱乐无厌,不能移观。佛身功德如是,应当念佛。

复次,佛持戒具足清净,从初发心修戒,增积无量,与怜愍心俱,不求果报,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不杂诸结使,但为自心清净、不恼众生故,世世持戒。以是故,得佛道时,戒得具足。应如是念佛戒众。

复次,佛定众具足。

问曰:

持戒以身、口业清净故可知;智慧以分别说法,能除众生疑故可知;定者余人修定尚不可知,何况于佛,云何得知?

答曰:

大智慧具足故,当知禅定必具足。譬如见莲华大,必知池亦深大;又如灯明大者,必知苏油亦多;亦以佛神通变化力无量无比故,知禅定力亦具足;亦如见果大故,知因亦必大。

复次,有时佛自为人说,我禅定相甚深。如《经》中说:「佛在阿头摩国林树下坐,入禅定。是时大雨雷电霹雳,有四特牛、耕者二人,闻声怖死;须臾便晴,佛起经行。有一居士礼佛足已,随从佛后,白佛言:『世尊!向者雷电霹雳,有四特牛、耕者二人,闻声怖死,世尊闻不?』

「佛言:『不闻!』

「居士言:『佛时睡耶?』

「佛言:『不睡!』

「问曰:『入无心想定耶?』

「佛言:『不也!我有心想,但入定耳。』

「居士言:『未曾有也!诸佛禅定大为甚深,有心想在禅定,如是大声觉而不闻。』」

如余经中,佛告诸比丘:「佛入、出诸定,舍利弗、目揵连尚不闻其名,何况能知!」何者是?如三昧王三昧、师子游戏三昧等;佛入其中,能令十方世界六种震动,放大光明,化为无量诸佛,遍满十方。

如阿难一时心生念:「过去然灯佛时,时世好,人寿长,易化度;今释迦牟尼佛时世恶,人寿短,难教化;佛事未讫而入涅槃耶?」清旦以是事白佛已;日出,佛时入日出三昧,如日出光明照阎浮提;佛身如是,毛孔普出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一一光中出七宝千叶莲华,一一华上皆有坐佛,一一诸佛皆放无量光明;一一光中皆出七宝千叶莲华,一一华上皆有坐佛。是诸佛等遍满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教化众生:或有说法,或有默然,或以经行,或神通变化,身出水、火。如是等种种方便,度脱十方五道众生。阿难承佛威神,悉见是事。佛摄神足,从三昧起,告阿难:「见是事不?闻是事不?」阿难言:「蒙佛威神,已见、已闻!」佛言:「佛有如是力,能究竟佛事不?」阿难言:「世尊!若众生满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中,佛寿一日,用如是力,必能究竟施作佛事。」阿难叹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法无量不可思议!」

以是故,知佛禅定具足。

复次,佛慧众具足。从初发心,于阿僧祇劫中,无法不行,世世集诸功德,一心专精,不惜身命以求智慧,如萨陀波崙菩萨。

复次,以善修大悲智慧故,具足慧众,余人无是大悲,虽有智慧不得具足。大悲欲度众生,求种种智慧故,及断法爱,灭六十二邪见,不堕二边:若受五欲乐,若修身苦道;若断灭,若计常;若有、若无等,如是诸法边。

复次,佛慧无上,彻鉴无比,从甚深禅定中生故,诸麁细烦恼所不能动故;善修三十七品、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等诸功德故,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得无碍不可思议解脱故,佛慧众具足。

复次,能降伏外道大论议师,所谓忧楼频蠡、迦叶、摩诃迦叶、舍利弗、目揵连、萨遮尼揵子、婆蹉首罗、长爪等。大论议师辈皆降伏,是故知佛慧众具足。

复次,佛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见是语言多故,知智慧亦大。譬如一居士,清朝见大雨处,语众人言:「昨夜雨龙,其力甚大!」众人言:「汝何以知之?」答言:「我见地湿、泥多,山崩、树折,杀诸鸟兽,以此故知龙力为大。」佛亦如是,甚深智慧,虽非眼见,雨大法雨,诸大论议师及释梵天王皆以降伏,以是可知佛智慧多。

复次,诸佛得无碍解脱故,于一切法中智慧无碍。

复次,佛此智慧皆清净,出诸观上;不观诸法常相、无常相,有边相、无边相,有去相、无去相,有相、无相,有漏相、无漏相,有为相、无为相,生灭相、不生灭相,空相、不空相,常清净无量如虚空,以是故无碍。

若观生灭者,不得观不生灭;观不生灭者,不得观生灭。若不生灭实,生灭不实;若生灭实,不生灭不实。

如是等诸观皆尔,得无碍智故,知佛慧众具足。

复次,念佛解脱众具足。佛解脱诸烦恼及习,根本拔故,解脱真不可坏,一切智慧成就故,名为无碍解脱。成就八解脱,甚深遍得故,名为具足解脱。

复次,离「时解脱」及「慧解脱」故,便具足成就「共解脱」。成就如是等解脱故,名具足解脱众。

复次,破魔军故得解脱,离烦恼故得解脱,离遮诸禅法故得解脱,于诸禅定入出自在无碍故。

复次,菩萨于见谛道中,得深十六解脱:

一、苦法智相应有为解脱;二、苦谛断十结尽,得无为解脱。如是乃至道比智。

思惟道中,得十八解脱:

一、或比智或法智相应有为解脱;二、断无色界三思惟结故,得无为解脱;如是乃至第十八尽智相应有为解脱;及一切结使尽,得无为解脱。

如是诸解脱和合,名为解脱众具足。

复次,念佛解脱知见众具足。解脱知见众有二种:

一者、佛于解脱诸烦恼中,用尽智自证知,知苦已,断集已,尽证已,修道已,是为尽智解脱知见众。知苦已不复更知,乃至修道已不复更修,是为无生智解脱知见众。

二者、佛知是人入空门得解脱,是人无相门得解脱,是人无作门得解脱;是人无方便可令解脱,是人久久可得解脱,是人不久可得解脱,是人即时得解脱;是人软语得解脱,是人苦教得解脱,是人杂语得解脱;是人见神通力得解脱,是人说法得解脱;是人淫欲多,为增淫欲得解脱;是人瞋恚多,为增瞋恚得解脱;如难陀、沤楼频螺龙是。如是等种种因缘得解脱,如法眼中说。

于是诸解脱中了了知见,是名解脱知见众具足。

复次,念佛一切智、一切知见,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无量不可思议诸功德,是名念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无漏;有漏者有报,无漏者无报。三根相应:乐、喜、舍根。行得,亦果报得:行得者,如此间国中,学念佛三昧;果报得者,如无量寿佛国人,生便自然能念佛。

如是等,如《阿毗昙》中广分别。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一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卷第一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 大乘论师婆薮槃豆释 后魏北天...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无着菩...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

优陂夷堕舍迦经

优陂夷堕舍迦经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 一时,佛...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 三藏法师 玄奘 作 蕅益沙门 智旭 解...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卷上(一名转女菩萨)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

六字明功德颂

嗡 能消除天界生死苦, 嘛 能消除非天斗争苦, 呢 除...

狗妈妈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个城市,一只德国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