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转不转品第五十六之余(卷七十四)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众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八界事。

「何以故?常念观五众空相,十二入、十八界空相故。

「是菩萨摩诃萨不好说官事,何以故?是菩萨诸法空相中住,不见法若贵若贱。

「不好说贼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得若失。

「不好说军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多若少。

「不好说斗事,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住诸法如中,不见法若憎若爱。

「不好说妇女事,何以故?住诸法空中,不见好丑故。

「不好说聚落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法若合若散。

「不好说城邑事,何以故?住诸法实相中,不见有胜有负。

「不好说国事,何以故?住实际中,不见法有所属有不属。

「不好说我事,何以故?法性中住,不见法是我是无我,乃至不见知者、见者。

「如是等,不说种种世间事,但好说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婆若心。

「若行檀波罗蜜时,不为悭贪事;行尸波罗蜜时,不为破戒事;行羼提波罗蜜时,不为瞋诤事;行毗梨耶波罗蜜时,不为懈怠事;行禅波罗蜜时,不为散乱事;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为愚痴事。

「是菩萨虽行一切法空,而乐法、爱法。

「是菩萨虽行法性,常赞不坏法,而爱乐善知识,所谓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诸能教化令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是人常愿欲见诸佛,闻在所处国土中有现在佛,随愿往生;如是心常昼夜行,所谓念佛心。如是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起欲界心,若众生能行十善道者,及现在有佛处在中生。

「如是行、类、相貌,当知是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住四念处,乃至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于自地中了了,不疑我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何以故?乃至不见少许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若转、若不转。

「须菩提!譬如人得须陀洹果,住须陀洹地中,自了知,终不疑不悔;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住阿鞞跋致地中,终不疑。

「住是地中,净佛世界、成就众生;种种魔事起,即时觉知,亦不随魔事,破坏魔事。

「须菩提!譬如有人作五逆罪,五逆罪心乃至死时常逐不舍,虽有异心不能障隔。

「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自住其地,心常不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动转。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上,入正法位中,自证地中住。

「具足诸菩萨神通,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于十方佛所,殖诸善根,亲近、谘问诸佛。

「是菩萨如是住,种种魔事起,觉而不随;以方便力,处魔事着实际中;自证地中,不疑、不悔。何以故?实际中无疑相故,知是实际非一非二。

「以是因缘故,是人乃至转身终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摩诃萨诸法自相空中,不见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乃至转身亦不疑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何以故?须菩提!诸法自相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住自证地中,不随他语,无能坏者。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成就不动智慧故。

「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若恶魔作佛身来,语菩萨言:『汝今于是间取阿罗汉道!汝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亦未得无生法忍,汝亦无是阿鞞跋致行、类、相貌,亦无是相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心不异、不没、不惊、不畏;是菩萨应自知:『我必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诸菩萨以是法受记,我亦有是法得受记。』

「须菩提!若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

「须菩提!是菩萨作是念:『是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语,佛不应教菩萨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住声闻、辟支佛道。』

「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来到菩萨所,作是言:『汝所学经书,非佛所说,亦非声闻说,是魔所说。』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是恶魔,若魔所使,教我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已为过去佛所受记,住阿鞞跋致地。何以故?诸菩萨所有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菩萨亦有是行、类、相貌,是名阿鞞跋致菩萨相。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护持诸法故,不惜身命,何况余物!是菩萨护持法故,作是念:『我不为护持一佛法故,我为护持三世十方诸佛法故。』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护持佛法故不惜身命?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法真空。』是时,有愚痴人破坏不受,作是言:『是非法,非善,非世尊教!』须菩提!菩萨护持如是法故,不惜身命。菩萨亦应作是念:『未来世诸佛,我亦在是数中、在中受记,是法亦是我法。』以是故不惜身命。须菩提!菩萨见是利益故,护持是法,不惜身命。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知是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闻佛说法,不疑、不悔,闻已受持,终不忘失。何以故?得陀罗尼故。」

须菩提言:「世尊!得何等陀罗尼,闻佛所说诸经而不忘失?」

佛告须菩提:「菩萨得闻持等陀罗尼故,闻佛说诸经,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闻佛说法不忘、不失,不疑、不悔;声闻、辟支佛说,天龙、鬼神、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说,亦复不忘、不失,不疑、不悔耶?」

佛告须菩提:「所有言说众事,得陀罗尼菩萨,皆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须菩提!如是行、类、相貌成就故,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论】

释曰:

佛更欲细说阿鞞跋致相故,告须菩提:「一心谛听!」

是菩萨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乐行毕竟空故,不喜说分别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决定相。

又不喜说国王等事。如余外道,受他供养,无正道故,虚妄深着,心懈怠故,说诸国事,分别过去世诸王力势等乐;阿鞞跋致菩萨不说是事;见一切世间常为无常火烧,众生可愍,「我未得佛道,我但应说度众生法,不应说余事。」一切法毕竟空故,大小相不可得。贼等事亦如是。毕竟空,即是如、法性、实际。

行六波罗蜜,不说六弊。

菩萨虽安住一切法空中,而乐法、爱法。何以故?

是菩萨不着是一切法空故。

又我行次第法,禅定、智慧等,然后得一切法空;此空不可但口说而心着,是故先行次第法。

复次,法性中不分别诸法故,法性非破坏相。

是菩萨不着法性,怜愍众生,为种种分别善、不善法等,令众生得解;虽为众生如是说,亦常赞叹不坏法,引导众生令入法性中故。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更无亲善,但以诸佛及大菩萨——诸能赞叹实相法者为亲善。

是人功德、智慧大故,随意所往,若欲至诸佛世界,随意得生。

是菩萨虽离欲得诸禅定,以方便力故,为众生生欲界有现在佛处。

「生欲界」者,故为众生留爱、慢分,不以此禅定果报生色、无色界;但以禅定柔和其心,不受其报。

复次,是菩萨安住内空等诸空中。

「安住」者,深入通达。

心无所着,故不生疑:「我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

自心中深入智慧故,是名「自地证」。

又是人不见一切法若转、若不转,是故不生疑。

「疑」,名取相有所得。如人夜见树杌,寻复生念:「人形亦尔」,便生疑心;若取此二相故名「疑」。

菩萨行无相三昧故,于一切法中不取相,则无生疑处。

此中佛说譬喻:「如须陀洹从无始世来,未得是无漏智慧;三结断故,即自知得无漏法,于四谛中定心不疑,若苦、若乐。」

阿鞞跋致亦如是;从无始世来,未得诸法实相,所谓阿鞞跋致地,得时亦不生疑。

诸生疑者,见违失事,不如本所闻故。

是菩萨于一切法毕竟空故,不得是不如所闻法,疑无住处故无疑;自知此是究竟道,不可论、不可破。住是地中,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亦能以方便力故,破种种魔事。

是阿鞞跋致法常随逐菩萨,乃至成佛。

此中佛说二譬喻:一者、须陀洹,二者、五逆。

是二心厚重故不可却:须陀洹心,常不却;五逆心,罪毕乃除——如人着衰,鬼常随逐。阿鞞跋致心,复过于是。

「阿鞞跋致心,一切无能动转」者,种种苦事逼迫不能动;种种供养利乐因缘,不能令舍实相心及慈悲心。

上来种种说阿鞞跋致相貌;今说其行事,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从诸佛所新种善根,从一佛谘问诸佛诸深法要及种种度众生门。

十方种种魔事起而不随逐,以方便力,观是魔事如佛法,观诸魔身如佛无异。

所以者何?一切法及实际同一相,所谓无相故。

是人转身,亦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是菩萨初得阿鞞跋致地时,知一切法实相空;转身,心亦不向二地。心不自疑若得无上道,若不得。

是菩萨世世无人能降伏破坏者。

佛为验是菩萨故作譬喻:「若魔作佛身来欲诳,试是菩萨,语言:『汝可今世取阿罗汉,汝无阿鞞跋致相可得佛道;无生忍法即是无一切法,是中云何可得忍?』」若菩萨闻是,心不退没,是菩萨自知必从诸佛受记。何以故?我有无生法忍,闻是魔事,心不怖畏故。

复次,恶魔知菩萨欢喜,与授声闻、辟支佛道记——若今世得阿罗汉,后世得辟支佛道。

若菩萨不随此变化佛身语,觉知是魔、若魔所使。何以故?身是而言非。如试金钱,弹之声出,则知其真伪。若佛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终无是处!所以者何?诸佛种种方便,欲令一切人尽入佛道,云何引菩萨与声闻记?

复次,魔作佛身,语菩萨言:「汝所行经书,尽是魔所说。」是菩萨觉知是魔事,当知是菩萨已得受记,安住阿鞞跋致中。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深爱乐法故,闻即心深,衣毛皆竪;念佛大悲,则欢喜悲泣;或于甚深法中生大欢喜,当知是阿鞞跋致。

譬如大军,退败则怖懅迷闷,卧地似死;亲族见之,欲知活不,以杖鞭之,若瘾疹起者,则知必活。菩萨亦如是,皆是肉身,何以故知必能成佛?若闻说佛法,身中相现——衣毛为竪,颜色相异;余人闻不入心,则无异相,如死人无异。

是菩萨深爱法故,能舍身命为法。

若佛、若佛弟子,于大会种种因缘,说诸法毕竟空;有一狂人,取音声名字相,着是毕竟空,出其过罪:「若诸法尽毕竟空,则无佛、无法,无罪福业因缘,亦无修行精进,得道果报!」如是等出无量过罪。阿鞞跋致菩萨观察筹量,知说法有无着心,随佛语怜愍故说;知狂人着语言取相,破是毕竟空。尔时,阿鞞跋致则没命佐助言:「是狂人言!是邪见人自没邪见,亦多化众人令堕邪见,坏灭佛法。」深怀瞋恨故,或自杀,或使弟子杀。尔时,菩萨若死事至,为佐法故,不以怖畏而坏诸法性。

此中佛说因缘,菩萨作是念:「未来世佛,我亦在是数中,是法亦是我法;是我法故,不惜身命而守护之。」作是思惟:「我无量世中,为烦恼邪见故,丧身无数,今为十方三世诸佛法,佐助发起,若有益而死,胜无益而生。」如是等为法故,不惜身命。

复次,是菩萨未成佛道,从佛闻甚深法,能尽受、不失。

信力故「能受」;闻持陀罗尼力故「不失」;断疑陀罗尼力故「不疑」。

须菩提问:「但闻佛语能信持不疑,闻余语亦尔?」

佛言:「一切有所说者皆能持,若二乘、天、龙等,所说有道理,能信、持、不疑;无道理者,持之无疑而不信。」

复次,有人言:信是邪法,不疑不善、是善。

有人言:诸天、龙、二乘所说皆是佛法。

是阿鞞跋致相,闻则能持,无疑、无悔。是菩萨虽未作佛,于诸法实相中都无有疑。

如是等行、类、相貌,是阿鞞跋致菩萨。

问曰:

得何事来,名阿鞞跋致?

答曰:

《阿毗昙毗婆沙》中说:「过三阿僧祇劫后,种三十二相因缘。」从是以来名阿鞞跋致。

《毗泥阿波陀那》中说:「从见然灯佛,以五茎花散佛,以发布地,佛为授阿鞞跋致记,腾身虚空,以偈赞佛。」从是已来,名阿鞞跋致。

此般若波罗蜜中,若菩萨具足行六波罗蜜,得智慧方便力,不着是毕竟空波罗蜜;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如是等无量相待二法,因是智慧观,破一切生灭等无常相。

先因无常等故破常等倒,今亦舍无生无灭等,舍无常观等,于不生不灭亦不着,亦不堕空无所有中;亦知是不生不灭相,不得不着故,亦信用是不生不灭法。

三世十方诸佛真智慧中,信力故通达无碍,是名菩萨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名阿鞞跋致。

是菩萨虽从初发心以来名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未具足故,不与授记。何以故?外道圣人、诸天、小菩萨等,作此念:「佛见是人有何等事而与授记?是人于佛道因缘中未住,云何与授记?」是故佛未与授记。

是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身。

得无生忍法,断诸烦恼;舍是身后,得法性生身。

肉身阿鞞跋致亦有二种:有于佛前得授记;有不于佛前授记——若佛不在世时,得无生法忍,是不于佛前授记。

问曰:

若尔者,有人读、诵、说、正忆念,随顺无生法忍义,是人未得禅定,或生疑心,或为着心所牵,如是人比,是何等菩萨?为是阿鞞跋致不?

答曰:

是人不名为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菩萨,于甚深佛法中尚无疑,何况无生忍初法门!

是未得阿鞞跋致者,有二种:一者、信少疑多,二者、疑少信多。

疑多信少者,于读诵经人小胜;信多疑少者,若得禅定,即时得柔顺忍,未断法爱故,或生着心,或还退没。是人若常修习此柔顺忍,柔顺忍增长故断法爱,得无生忍,入菩萨位。

略说阿鞞跋致相义。

◎大智度论释灯炷品第五十七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功德成就。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智慧中,生四无碍智;得是无碍智故,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穷尽。」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能以如恒河沙等劫叹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住是中,行六波罗蜜时,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一切种智?」

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问是深奥处。须菩提!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染、离、寂灭、如、法性、实际、涅槃。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空乃至涅槃是深奥,非一切法深奥耶?」

佛言:「一切法亦是深奥义。须菩提!色亦深奥,受、想、行、识亦深奥;眼亦深奥乃至意,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意识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世尊!云何色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佛言:「色如深奥故,色深奥;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奥。」

「世尊!云何色如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

「须菩提!是色如,非是色,非离色;乃至识如,非是识,非离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非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亦令离受、想、行、识处涅槃;亦令离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诤、若无诤,若有漏、若无漏法处涅槃。」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乃至离有漏、无漏法处涅槃。」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甚深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观察、筹量、思惟,作是念:我应如是行,如般若波罗蜜中教;我应如是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说。

「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如说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观,具足勤精进,一念生时,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是菩萨摩诃萨超越无量劫,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常行般若波罗蜜,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

「须菩提!譬如多淫欲人,与端正净洁女人共期,此女人限碍,不得时往。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人所念,为在何处?」

「世尊!是人念念常在彼女人所,恒作是念,忆想当来与共坐卧欢乐。」

「须菩提!是人一日一夜为有几念生?」

须菩提言。「世尊!是人一日一夜其念甚多!」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中说,行是道,一念顷超越劫数,亦如彼人一日一夜心念之数。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众罪,所谓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罪。

「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余功德,犹亦不减;于余残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

释曰:

须菩提闻阿鞞跋致相时,具闻阿鞞跋致功德,心大欢喜;欲赞叹阿鞞跋致功德故,白佛言:「世尊!阿鞞跋致成就大功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佛可其所赞,更自说大功德等因缘,所谓「阿鞞跋致菩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行」者,要先知而后行,行已受其功德;以是故说功德因缘:由于智慧无量无边。

「智慧」者,所谓般若波罗蜜。

菩萨住是般若波罗蜜中,能生四无碍智:一切法实义中,智慧无碍无障;既知义无碍已,分别种种诸法名字,为说义故,是名法无碍;是名字要由语言,由语言故出是种种名字,是名辞无碍;得是法无碍及辞无碍故,便乐说诸法实义,是名乐说无碍。

是菩萨安住四无碍中,一切众生问难,无能穷尽,如大海水,不可倾竭!

须菩提闻佛上二品中,说阿鞞跋致具足相;入此品,佛方开四无碍门,更欲说阿鞞跋致相。是故须菩提赞佛:「世尊智慧无量无边,阿鞞跋致功德亦无量无边;佛若恒河沙等劫乐说,乐说亦不可尽,阿鞞跋致相貌,亦不可尽。」

「世尊!何等是阿鞞跋致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深奥处,能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佛叹须菩提:「善哉!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问深奥义。」

佛语须菩提:「空等乃至涅槃,是名深奥。」

问曰:

诸有法种种细分别,人不解故有深,空无所有,以何为深?

答曰:

非直口说名字故空,分别解诸有相,内不见有我,外不见定实法。

得是空已,观一切法相皆是虚诳,有诸过罪。

若灭诸相,更不作愿生三界。

此空是得道空,非但口说,是故言「深」。

复次,空亦复空;若着是空,则有过失,是不名深。若空从破邪见有故出,是为深;若于空中,亦不着空故亦深。

复次,观五众生灭,破常颠倒;观毕竟空,破生灭。何以故?空中无无常、无生灭故。无生灭有二种:一者、邪见人谓世间常有故无生灭。二者、破生灭故言无生灭。此中破生灭,亦不着是不生不灭故,名为「深」。

诸烦恼难除,故言「离欲」、「寂灭」故深;错误易,真实难故。

「如、法性、实际」为深。

「涅槃」,诸梵天等九十六种道所不能及,故深。

复次,涅槃中一切得道人入者永不复出,故深。

问曰:

此中说空等法深,是何等空?

答曰:

有人言:三三昧:空、无相、无作;心数法名为定,定故能观诸法空。

有人言:外所缘色等诸法皆空,缘外空故,名为空三昧。

此中佛说:「不以空三昧故空,亦不以所缘外色等诸法故空。」

何以故?若外法不实空,以三昧力故空者,是虚妄不实。

若缘外空故生三昧者,是亦不然!所以者何?若色等法实是空相,则不能生空三昧;若生空三昧,则非是空。

此中说:离是二边说中道,所谓;诸法因缘和合生,是和合法无有一定法故空。何以故?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诸佛为可度众生故,说是毕竟空相。

是空相,是一切诸法实体,不因内外有。

是「空」,有种种名字,所谓「无相」、「无作」、「寂灭」、「离」、「涅槃」等。

须菩提知诸菩萨利根,深着涅槃,为是菩萨故问世尊:「但涅槃甚深,诸法不甚深耶?」

佛答:「正观色等一切法得涅槃,色等诸法因涅槃故甚深。」

是故《经》中说:「色等如故甚深」;「色等如」即是正观。

须菩提问:「云何色等如故,色等法甚深?」

此中佛自说深因缘,所谓「如非是色,非离色。」譬如以泥为瓶,泥非即是瓶,不离泥有瓶,亦不得言无瓶。

须菩提知是因缘法甚深,如大海无有底故,赞言:「希有!世尊!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菩萨离色等诸法,处于涅槃,亦不着涅槃,亦不住世间,是微妙方便。」

佛可其所说,赞叹菩萨行诸法实相果报福德,告须菩提:「如是甚深法与般若相应,观察、筹量等,一念生时,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

问曰:

二乘无漏法,尚无果报福德,何况大乘毕竟空,观法得无量福德!而福德从大慈悲愍众生故生,如罪亦由恼害众生故得。

答曰:

二乘无漏心中烦恼尽故,无果报福德;菩萨烦恼未尽故,应有福德果报。

复次,二乘于实际证故,烧尽诸功德;菩萨不证,更有生故,便有福德。

复次,人于实事错谬故福德少,正行实事故得福多。如施畜生得百倍,施恶人得千倍,施善人得十万倍,施离欲人得十亿万倍,施须陀洹等诸圣人得无量福。

凡夫人虽离欲、行慈悲心,不得实法相故,不得作无量福田;须陀洹虽未离欲,分别诸法实相故,福田无量。

诸法实相,得有深浅。是故菩萨深入实相故,一念中福德无量无边。此中念念福德多故,说譬喻:众生心虽念念生灭,但相续生故,不觉随灭。淫欲人心深着所欲,不遂情故,心生忆念,取相种种分别不来因缘事,所谓「彼女为心自悔不来?为人遮不来?」如是等多生觉观心。是心易觉知故,以为譬喻。

如是一念因缘,事超一劫。如人服软药,一岁乃差病;服大力药,一日能差。菩萨亦如是,行五波罗蜜,久久乃成佛者;有行般若波罗蜜,疾得成佛者。

复次,一日行般若波罗蜜功德,假令有形,取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于一日中正功德体,犹故不减,于此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经】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

佛告须菩提:「不如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中,一日如说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供养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诸佛,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生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一切佛法。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行法施。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法施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则不远离一切种智;不远离一切种智,则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恒河沙劫远离般若波罗蜜,修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内空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一日修行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则有是处。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常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财施、法施及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财施、法施、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是第一回向,所谓般若波罗蜜回向;若远离般若波罗蜜回向,是不名回向。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回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弟子善根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般若波罗蜜中,方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知因缘起法亦空、无坚固,虚诳不实。

「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善学无法有法空故。

「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八空,种种观作法空,即不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渐不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

「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须菩提言:「世尊!颇有色亦无数、无量、无边?颇有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何等因缘故,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佛告须菩提:「色空故,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空故,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识空,非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我不说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说一切法空。」

「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异。」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着,空、无想、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法亦不可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世尊!不可说义有增有减不?」

佛言:「不也!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

「世尊!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亦当无增无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亦当无增无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不增,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增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菩萨摩诃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增般若波罗蜜,乃至增檀波罗蜜。』当作是念:『但名字故,名檀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一切法如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色如相,受、想、行、识如相,乃至涅槃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如相亦不增不减。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常观是如法,不见有增有减。

「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不增不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增不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是不增不减法故,应般若波罗蜜行。」

【论】

释曰:

离般若波罗蜜,恒河沙劫供养三宝,不及一日行般若。

又复有人住寿如恒河沙等劫供养须陀洹等,亦不及一日行般若。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行般若,过二地,入菩萨位,成无上道。」

又复远离般若,恒河沙等劫行布施等六法,亦不及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行布施等六法。

是中说胜因缘:般若是诸佛母;住是般若中,能具足诸佛法。(财施章)

若远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行法施,不及一日住般若中行法施。

复次,远离般若,用声闻、辟支佛法修行四念处如恒河沙等劫,不如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自说胜因缘,所谓「不离般若,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

复次,菩萨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杂毒,正回向故。

复次,若菩萨离般若,寿如恒河沙劫等,十方三世诸佛功德,随喜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随喜回向。

尔时,须菩提难佛:「如佛说一切有为法,虚诳不实如幻,不能生正见、入正位,云何菩萨一日福德胜?」

佛可其言:「如是!如是!有为法皆虚诳,不得以虚诳法入正位、得圣道。」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所作福德,知皆虚诳,空无坚固,心不着是福德;是福德清净故,胜余福德。如金刚虽小,能摧破大山。

此中佛说:「菩萨善学十八空。」

虽观空而能行诸功德;虽知涅槃无上道,而怜愍众生故,修集福德;虽知一切法相不可说,而为众生种种方便说法;虽知法性中无有分别、一相无相,而为众生分别是善是不善、是可行是不可行、是取是舍、是利是失等。

若菩萨虽观毕竟空,而能起诸福德,是名「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若菩萨常不离般若波罗蜜,渐得无数、无量、无边功德。何以故?若菩萨初学般若时,烦恼力强,般若力弱;渐渐得般若力,断诸烦恼,灭诸戏论,是故得福德无数、无量、无边。

「无数」、「无量」、「无边义」,佛自分别说:

所谓「无数」者,不堕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

三世量不可得,故名「无量」。

十方边不可得,故名「无边」。

须菩提问佛:「五众颇有因缘亦无数、无量、无边耶?」

佛答:「有,以五众空故,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问:「世尊!但五众空,非一切法空耶?」

佛答:「一切法空。」

须菩提言:「是空法即不可尽,不可尽故即是无数,无数即是无量,无量即是无边;是故空中,尽不可得故名无尽,数不可得故名无数,量不可得故名无量,边不可得故名无边。四事名虽异,义是一,所谓毕竟空。」

佛可其言:「如是!」

更自说因缘:「须菩提!是空法相不可说;若不可说,不名为空。佛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故方便为说,强作名字语言,令众生得解——所谓空,或说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等。」

是实相不生、不作故说「不尽」。

诸圣人得诸法实相,入无余涅槃时,不堕六道数;是实相法亦不堕有为、无为等诸法数中,是故说「无数」。

量名,以智慧称量好丑多少大小是非等;诸法实相中,灭诸相故是故说「无量」。

诸法实相不可量故说「无边」。

是实相法寂灭故说「无着」。

是实相法我我所定相不可得故说「空」。

空故无相,无相故则「无作」、「无起」。

是法常住不坏故「无生」、「无灭」。

是法能断三界染故名「无染」。

更不织烦恼业故名「涅槃」。

如是等有无量名字,种种因缘说是诸法实相。

尔时,须菩提白佛:「希有!世尊!诸法实相虽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如我解佛义,非但实相不可说,一切诸法亦不可说。」

佛可其言而说因缘:「一切法终归于空,归于空故不可说,不可说义即是无增无减。」

「若一切法无增无减,六波罗蜜等诸善法,亦无增无减;若六波罗蜜善法不增者,云何得无上道?」

佛可其言,更为说因缘:「法虽无增减,而可得无上道」,所谓「菩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虽行檀波罗蜜诸助道法,我我所、憍慢断故,不作是念:『我增长是六波罗蜜等法』;不取内外诸法相行,是谓善法,如无上道相回向。」

须菩提问:「何等是无上道?」

佛答:「诸法如,即是无上道。」

须菩提问:「何等是一切法?」

佛答:「色等法乃至涅槃。」

是诸法如即是寂灭相,是无上道相。

「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亦能令布施等如寂灭相。

如是种种因缘说无上道相。

若菩萨常念无上道寂灭相,令一切法皆同寂灭相,亦观不可说义,所谓不增不减相;菩萨如是疾得无上道,以不增不减、不可得故。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四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遗教经论

遗教经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大域龙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卷上 无着菩萨造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序 侍中崔光製 十地经者。盖是神觉之玄苑。灵...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序...

禅宗决疑集

禅宗决疑集 西蜀野衲智彻述 源湛流清门 原夫法不孤起...

【注音版】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说胞胎经

佛说胞胎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 制译 闻如是:...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卷第一 有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

【推荐】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

能忍自安

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

彭鑫博士:女性过度淫欲对身体的伤害

在中医看来,女性手淫和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阴精的丧失...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

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

癌症前期身体的一些变化

癌症前期一般身体都有一些变化,如果能够细心观察,提...

怎样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很多在问,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是:能...